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困惑及对策探索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困惑及对策探索

结题报告

一、课程提出的背景

安徽省实行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时间了,这次改革可以说是基础教育一次彻底的革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也不过,因此课改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实行让我们这些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人们激动、感动了很长时间,同时我们带着满腔的激情和热情投入了新课改后的化学教学工作中。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这些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得出的教改实践体会是:“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累,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现状与新课改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迷茫了,困惑了。

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也为了我们的事业,我们迎河中学化学组的同仁们坐在一起分析、讨论、研究我们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决定把我们这些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作为课题用两年时间来研究,即确立了《农村中学实施化学课程的困惑及对策探索》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化学新课改,要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实践中。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既要有看得见的“新课本”,更要有看不见的“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每一位置身于这次课改中的教师都要彻底进行“换脑”,否则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教学不能再是一言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学生也不再是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教学”。实际上“新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学的舞台,具体怎样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还得看我们的观念是否转变了,理念是否更新了,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采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通过设计问题来支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总而言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看作动物和机器,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和潜能。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资料,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意义学习,包括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的是整个人而不是单纯人知成分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实现自己的潜能,获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课题研究中化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特性,给予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3、化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新课标”中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

4、研究性学习理论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无疑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强调从体验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化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课内的学科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延伸课外的跨学科的科学项目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体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研究性学习理念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核心,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为重点,重新解读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并提出教师也是学习者的观点。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在本课题研究之初,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座谈研讨,归纳总结出,在我们农村,实施化学新课程中有以下困惑:困惑一:如何解决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问题;困惑二:以我们农村中学现有条件,化学只能做演示实验,那科学探研活动如何开展;困惑三:目前化学教学中课堂组织方式单一,如何能做到多样化;困惑四:化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确定;困惑五: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性。

鉴于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学科素质及教师的专业水平都有限,所以对于以上的困惑,我们没有办法把它们都进行研究,我们本课题就确定研究内容是困惑四和困惑五,目的是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成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达成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希望能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应学会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2、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不能再“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式的进行教学了,我们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以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为依据,以创设有效教学为目标。

3、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成绩得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五、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092月—20096月)。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组建课题组,明确课题线内分工。

3、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4、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召开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对实施化学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20096月—20108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有效教学理论》等理论知识,研究相关文献中提高朋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研,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教研水平。

2、拟定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开展实施研究。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重点探讨解决的策略。

3、课题组成员撰写体会论文,不断充实课题论文集。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08月—201012月)

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化学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分析法

3、案例分析法

4、实验监测法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调查研究

在课题调查研究阶段,我们课题组编制了《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问卷调查表》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下农村中学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归纳如下:

一、对老师的要求:

1)对教师导入新课的要求:81%的学生喜欢老师以有趣的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

276%的学生喜欢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

359.7%的学生希望课堂上老师设计的问题有创造性。

4)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要语言上幽默、风趣,行为上要平等待人,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好朋友。

二、学生自己参与化学学习的情况

1)课堂学习中,35%的学生听老师讲,一般不回答提问也不参与讨论;29%的学生以听为主,偶尔也回答问题或讨论,36%的学生听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认识,24%的学生喜欢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37%的学生希望课堂不死板,能做到各抒己见,30.5%的学生希望课堂是愉快的、充满趣味的。

346.6%的学生已养成结合所学内容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习惯,53.4%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2、文献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使课题的研究科学有效,必须先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因此,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等理论,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更新了教学观念,汲取多方面的新信息、了解新动向。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充电”,使自己以全新的状态站在课改行列之中。

3、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看看书、写写论文或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最终目标还是要在课堂中付诸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重点工作是案例研究,我们课题组把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分三种类型来分析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来探讨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可以实现确立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增大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具体情况如下:

(一)化学新授课的教学研究

新授课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主要任务的课型。我们采取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课题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讨论内容是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教学有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该课型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尽可能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新授课阶段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掌握接受程度等,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师设计课结构的主要线索,对于教学难点,要搞清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3)合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化学新授课的教学不能搞一步到位。难度不能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不能超出学生的短时记忆的范围。

第二步:选取一名教师上研讨课,通过上课来检验本课题组研讨的关于新授课的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步:评议研讨课,通过对研讨课的评议,让课题组全体教师分析,发现研讨中的不足和闪光点,进一步完善我们研讨的新授课的教学策略。

第四步:让本组多名教师上公开课,来学习应用新授课的教学策略。

(二)、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研究

习题教学是将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通过课堂问答和练习,课外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习题教学中本课题组研讨认为应重视以下策略的使用。

第一步:课题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讨论内容是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教学有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该课型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习题精选策略。习题应该既要全面,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体现科学方法和观念的渗透以及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习题类型力求多样化,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开放性习题与探究性习题。

2)思路点拨策略。习题课应该重视解题思路的启迪与解题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找思路,如何选择解题方法,如何规范化地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出来。

(3)引导反思策略。第一,对知识的反思。第二,对策略与方法的反思。第三,对解题活动中情绪状态(动机、情绪和成功体验)的反思。

第二步:选取一名教师上研讨课,通过上课来检验本课题组研讨的关于习题课的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步:评议研讨课,通过对研讨课的评议,让课题组全体教师分析,发现研讨中的不足和闪光点,进一步完善我们研讨的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第四步:让本组多名教师上公开课,来学习应用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研究

学生在练习中建立起的知识间的联系可能只存在于潜意识之中,通过复习阶段的知识拓展,能够使之外显化,并且还建立起知识间新的联系,从而增强知识的广度。

第一步:课题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讨论内容是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教学有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该课型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复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

2)循环考试,即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步:选取一名教师上研讨课,通过上课来检验本课题组研讨的关于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步:评议研讨课,通过对研讨课的评议,让课题组全体教师分析,发现研讨中的不足和闪光点,进一步完善我们研讨的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第四步:让本组多名教师上公开课,来学习应用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四、实验监测研究

为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课题组选择了高一的两个班级作为教学效果检验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做法是:

第一步通过对高一新生进行摸底测试,选出两个化学基础相差不大的班级,即高一(2)和高一(3)班为研究对象。

第二步对高一(2)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对高一(3)班则采用本课题组研讨的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步选取实验班中基础较差的一位同学,即赵本来作为个案研究,通过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来检其学习效果。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同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最初的探究性实验学习中,我们发现他们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在今天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地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来论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测,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时而凝视实验现象、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独立探究、时而合作交流。过去实验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收集资料、学会思考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更学会了与人交往、增强了团队精神。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们参加的各类比赛取得可喜成绩。这些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悄然改变,让我们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是显然的。

2、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改变了教师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探索的权力还给学生,交流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化学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节节的课题研究课,还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一:新授课的教学策略是1)明确教学目标2)突出教学重点、难点(3)合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习题课的教学策略是1)习题精选策略、(2)思路点拨策略、(3)引导反思策略

第三: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是1)根据复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2)循环考试,即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3、提高了教学质量。课题开展以来,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高一新生化学摸底测试成绩

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成绩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成绩

高一(2)班(非实验班)

35.3

38

50

高一(3)班(实验班)

38

58

70.6

另外,在实验班高一(3)班中的赵本来、杨宝金、孙亚南三位同学的进步很大,其中赵本来同学在三次百分制的化学测试中的成绩分别是:49分、73分、91分,从不及格到优秀,发生了质的变化。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参加课题研究之前,我校化学教师不敢走出迎中参加县、市级的优质课竞赛,仅有朱军老师一人参加过县级优质课竞赛,获得县级二等奖。2009年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参加县、市级竞各类化学竞赛成绩斐然:徐传球老师《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获六安市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爱护水资源》获县级优质竞赛二等奖,并被授予2010年县级“农远新星”称号;张争和老师在六安市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基本功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全县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李娜老师在全县化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等。同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本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共撰写论文36篇,这些论文有的是针对课堂教学理论的探讨,有的是自己课堂教学的经验体会,其中有不少论文在省、市、县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如徐传球老师的《浅谈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荣获省教育学会中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课题研究以来,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学校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措施

1、在校内,要求所有的化学课的教学要按本课题组研究的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上课。

2、通过举办校际公开课,让同级学校来观摩研讨,实现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校际推广。

3、通过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有关我们研究的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论文,来扩大我们研究成果的宣传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