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例研究

小课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课例研究

      碧莲中学   潘献珠

 [摘要]学生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学生提出个人创造性的意见,不处处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新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培养探索技能、反思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尊重事实、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等等。因此改变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再也不要把学生的头脑当成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力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中提取出一些小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把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进而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化学教育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 小课题研究  化学教学  课例研究

新课程理念是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重视实践探究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探究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践课题,鼓励学生通过实践研究,学会反思,巩固并拓展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因为学生在设计实践方案、进行实践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前,研究性学习自然而然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性学习中的小课题研究则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小课题研究选题小而精,学生所需研究的材料要求也不高,知识的专业性以及难度都不高,而且课内课外都可以进行。所以实际操作起来容易进行。在目前中学基础学科和课堂教学占优势的情况下,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实现,还有赖于学科教学改革的支持和促进。小课题研究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科教学改革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和促进作用,它是学科课程的补充,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同时也是基础教育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作的一种选择。小课题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是在化学学科教学实践中一种能被广大师生接受,而且和现行课堂教学能相互交融的学习模式之一。

一、知识型研究小课题——以课堂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

主要是结合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小课题的形式,加深和拓宽相应的化学知识,通过小课题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化学反应的限度中的“ 可逆动态平衡”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以前采用的方法是教师举例——归纳——练习,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总觉得学生被动参与的多,积极思考的少。现在改变方式,以“ 我对可逆平衡的研究与认识”为课题布置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研究探讨——交流答辩,最后教师指导形成结论。整个过程占用课时和原来差不多,但学生积极性高,课余主动学习的明显增多,而且效果更好。

整个课题设计如下:确定主题:我对可逆平衡的研究与认识

研究的内容:(1)可逆平衡概念。(2)可逆平衡的题型分析。(3)可逆平衡的归类、小结和运用。(4)学习可逆平衡的注意点,及难点突破策略。

研究形式:  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活动地点:学校、家庭、图书馆、书店等。

研究过程:  教师提前布置课题任务,学生自由结对,利用两周时间完成。

相似类型小课题有:“ 我对有机物化学式确定计算题的研究和认识”、“ 原电中反应原理分析”、“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计算题的研究”等。

二、确定实验条件的研究小课题——探索性实验引入课堂为小课题研究对象

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在课堂上的再现研究

[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实验,观察现象。结果发现在阴阳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小课题1]:你们认为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学生经过讨论,获得的结论是它们可能是氢气、氧气、氯气。
  教师让学生再一次讨论,看看有没有可能还有其他气体生成。结果又有同学说还可能有氯化氢气体。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不能将上述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给排除掉?
       学生经过研究,提出其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排除掉。在说明原因时,有同学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其生成的产物只有单质,而氯化氢是化合物,所以不可能;也有同学说氯化氢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可能以气体逸出。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感到他们说的理由不充分。
  接着又有同学说,根据电解水的方程式,两电极上生成的氢气、氧气中元素的化合价跟原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相同,所以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其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应该是不同的,而氯化氢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跟原反应物中价态没有差别,所以氯化氢不可能生成。
       最后又有两个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相互补充,形成的共识是:电解时,溶液中氢离子向阴极运动,氯离子向阳极运动,如果两种离子都参与反应的话,它们不可能在同一电极上生成,所以不可能产生HCl

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存在与否?其中至少采用几种检验方法?
  学生通过研究,认为至少需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检验它们。
[学生实验,发现阴极产生的气体能发生爆鸣现象,阳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从而得出电解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氯气的结论。]

三、应用型研究小课题——以教材内容为小课题研究对象

小课题研究取材于课本应用于课外,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增长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可以探究的小课题并且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在形成了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后,学生在学习化学课中就会不断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O?N2O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O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有感于患者输液时看护之苦,他们想设计自动止液,自动退针的装置。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四、实用型的研究小课题——以和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为小课题研究对象

    如“ 酸碱性对盆栽花卉生长影响”、“ 含氟牙膏和含氟废水对人体影响关系对比研究”、“ 碘摄入量与地域的关系研究”、“ 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等。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有助于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中,对化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如在进行pH知识教学中,不少学生反映,pH的这些知识对他来说就意味着一些繁琐计算,学起来太枯燥。开设“ 溶液的pH的应用” 的课题指导课,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pH,pH的应用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运用pH知识完成一个课题。

五、问题型的研究小课题——从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小课题研究对象

当前环境问题是世界一大热门话题。随着工业革命到来,世界工业快速发展,世界环境迅速恶化,酸雨就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人民,因此,环境问题中,酸雨的问题也就自然成为综合科化学高考的热点问题。但学生对酸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课本的一点介绍,并且对酸雨知识也只是被动地了解,解题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下面以《SO2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例,谈谈如何开展这个小课题研究并且取得教学效果提升的。

六、综合型研究小课题——教材中新题材与化学综合知识小课题研究对象

    开展小课题研究,需要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而且要尽可能的扩大开展研究的学生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化学小课题研究当中来。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也不一样。对此,我们要一视同仁,都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理由剥夺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权利。要让学生都增强自信、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我们可以设计成相应的课题来解决。

以小课题研究为依托来构建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是研究性学习中比较适合当前中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过小课题研究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开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变革,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的更新,网络资源等等都有更高的要求,甚至对学生家长的家校共育观念也有新要求。所以,小课题研究的开展需要我们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教育一线的教师参与到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来,为高中化学教育改革添砖加瓦,则不胜荣幸。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

[2] 中学化学教学月刊.   2006.11

[3] 高一化学实验 主编:刘正贤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三版

[4]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6        

[5] 张德伟,何晓芳主编.《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6~109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