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J/D/2011/003)
《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程改革已经近10年,探讨素质教育的时间则更长。但时至今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教师通常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课堂上许多教师设置的问题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并且学生的学习也是孤立的个体学习,缺乏合作与交流。凡此种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以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框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问题导学:问题导学就是通过展示问题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创新提问等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内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目的。其特点是重视老师的诱导点拨、示范的教学,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
合学教育:合学教育就是为了推动合作学习而实施的教育,合作学习可以简称为“合学”,把“合学”由自由阶段提升到自觉地、有组织的阶段,就要实施必要的教育。因此,合学教育的重点在教育两字上,而教育的实施者则是教师,在合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合作学习实践中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做出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观念引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间由“要我合作”变为“我要合作”。
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问题导学重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但是对学生的合作没有具体要求;合学教育注重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但学生对于合作的基点和目标可能不是十分明确。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旨在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明确合作的基点和核心以及合作之后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解决情况考察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问题是学习的引领和导航,合学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问题的设置和整理者以及合作学习实践中的引导者。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了具体科学的研究。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学案导学”层面的研究,如:浙江省义乌市王宅初中朱林峰老师的 《“学案导学”背景下的问题导学》;清怡中学吕新敏老师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研究。江苏省镇江一中实施了“问题导学”式教学,并在多个学科中进行了实践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均局限于学习方法这一层面,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究不够深入。
对于合学教育的研究,天津中学教师张素兰老师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合学教育,打造教学“动车组”》一书中进行详细阐述。但是,以上的研究前者局限于学习方法,而后者局限于教学方法,均没有从当前中学教育的全局性、整体性、本质性上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缺少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系统研究和探索。
2、研究的价值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本课题拟采用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进行化学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明确合作的基点和核心以及合作之后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解决情况考察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课题提出的“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标,力求系统地、全面地探索促进当代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一方面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民主意识、质量意识和扬长意识,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传递教师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培养中学生的终身学习、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问题导学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建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优化化学课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研究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等的策略方法。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与听课等方式,了解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学校课堂教科研的成熟与制约因素,了解师生对课堂教学的呼声,摸索符合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2)“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对本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明确“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内涵与特征。通过课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适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框架。
(3)“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运行机制研究
①德育模式。紧扣新课程实施“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化学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帮助其树立目标和理想,使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②教学模式。紧扣新课程实施“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指导、方法指路、评价指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它包括五个模块:
A备课模式; B课堂模式; C训练模式; D辅导模式; E评价模式。
(4)“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案例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8月至2011年11月)
课题组成员加强对新课程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讨,并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化学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撰写课题方案。对课题进行论证、申报、立项,请专家开题指导。
(2)实施阶段:(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
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进行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在每周进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每节课须明确教学的大体方向,确定一个或几个流程,注意探究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堂教学方式。数据收集、整理,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相应采用的方法与策略。研讨设计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对实施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前后学生成绩进行效果比较。通过教师阶段性实践,课堂内外的结合,教师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请同行、学者、专家现场听课、评课,指导,与外校交流,撰写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 (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
阶段性地做好各种资料整编、统计分析,实验结题再次归类。进行三年的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整理汇编实验成果。课堂教学的展示;相关论文撰写。
(4)全面总结、结题推广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
撰写研究报告,申请鉴定结题,进行成果展示,辐射推广。
2、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统一,以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课例研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适当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本课题提出的“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基于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标,力求系统地、全面地探索促进当代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一方面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民主意识、质量意识和扬长意识,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导学下的合学教育传递教师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培养中学生的终身学习、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
2、创新之处
(1)丰富、发展和整体构建了和谐的教育、教学理论,突破了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领域关于教与学策略研究的局限性。
(2)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了策略上典型范例。
七、预期研究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
报告 |
2012年4月 |
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几种基本框架 |
文集 |
2012年6月 | |
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系统性案例 |
案例 |
2012年11月 | |
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的教学展示活动 |
活动 |
每学年 | |
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教育教学论文 |
文集 |
2013年6月 | |
最终成果(限3项) |
《“问题导学在高中化学合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4年10月 |
《“问题导学下的化学课堂合学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材料汇编》 |
论文汇编 |
2014年10月 | |
《“问题导学下的化学课堂合学教育的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汇编》 |
案例汇编 |
2014年10月 |
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 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张 琳 |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 |
化学教育 |
协助领题人工作 | |
殷蔚宇 |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 |
化学教育 |
论文研究 | |
宋 煜 |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 |
化学教育 |
研究报告 | |
章煜芳 |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 |
化学教育 |
研究报告 | |
钟 洁 |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
中学高级 |
化学教育 |
论文研究 | |
赵国敏 |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 |
化学教育 |
案例研究 | |
毛庆炜 |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 |
化学教育 |
案例研究 | |
张 渊 |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 |
化学教育 |
案例研究 | |
蒋 葳 |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 |
化学教育 |
论文研究 | |
袁婷婷 |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
中学一级 |
化学教育 |
论文研究 |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研究主持人学术背景及课题组成员
(1)课题组负责人:江锡钧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能力功底、较强的科研意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现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化学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无锡市中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校化学学科教研组组长。主研、参研国家、省、市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五期)研究课题《网络条件下的主体性化学教学研究》(已结题)的主持人、此课题荣获2007年无锡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叁等奖。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滚动课题《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在新课程下的实践与应用》(已结题)的主持人,此课题成果被评为2009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优秀成果壹等奖。是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幸福教育观下的高中教育行动研究》(实施中)的课题组核心人员。先后在《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中学化学》、《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化学)》、《化学教与学》、《高中数理化》、《考试》、《新高考》、《高中生数理化》、《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学生化学》等国家、省级杂志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
张琳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是无锡市教学新秀,曾获无锡市评优课一等奖和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参加了《网络条件下的主体性化学教学研究》和《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在新课程下的实践与应用》的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并有多篇文章在《化学教学》、《化学教与学》、《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化学)》上发表。
(2)课题组核心成员:课题组老师均参加过省级课题《网络条件下的主体性化学教学研究》(已结题)、《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在新课程下的实践与应用》(已结题)等课题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编写过大量的教辅资料,具有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
2、前期准备工作
(1)课题组成员加强对新课程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讨,并进行调查研究。
(2)对学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化学素养发展水平。
(3)对查阅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撰写课题方案。
3、保障条件
(1)学校有11万多册藏书,500多种杂志,校园网络已建成,电子阅览室已经开通;学校教师每人都配有一台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视频展示平台,这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
(2)学校有12个理化生实验室、4个微机房供学生使用。
(3)学校教科室为校本教科研的管理机构。可以有效组织、督促、检查、推进、评价课题研究情况。
(4)经费保证: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工作,校级领导亲自参加教科研,每年有教科研专项经费,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实施。
(5)研究时间:每周四下午一、二节课集体讨论实施方案,并将方案贯彻到实际教学中,隔周四下午第三、四节集体交流心得,完善小组合作机制,为最终的研究报告积累第一手资料。建立化学组QQ群,平时有问题可以通过QQ群随时讨论。
凡此种种条件,均为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扎实的科研工作基础条件。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课题组
2012.4.15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