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有效教学研究子课题:《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差异性,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式的、作秀式的课堂愈演愈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2、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其判断依据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更是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能获得高分的“书呆子” 。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对当前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有效地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方面要多下真功夫。

  4、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 。我们通过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 ,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断铸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二、 研究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育者,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来就是每个教师不喊口号,不唱高调的普遍希望,在教学实际中,所有的教师都在同样地为培养后一代默默无闻的为党和人民辛勤的工作。但为什么仍然存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呢?除了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知识功底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存在着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因此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改变古老的教育方法,寻找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初衷与指导思想。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二)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术语

  1、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3、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是指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的评价;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5、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

  (三)本课题所涉及的主要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些教育理论的简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I)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多元智能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5、“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维果茨基被尊为当代建构主义的鼻祖之一。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问题时,称这种问题处于该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 ;当其不能独立解决某问题,却能在教学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则称此问题处于其“最近发展区” 。当教学内容处于学生之两区(最近发展区,现有发展水平)以外时,教学不可能进行;当所教学之内容处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之内时,教学是没有效益的;当且仅当内容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或者说,就是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水准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和营造的学习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偏离,如学习内容过难或过易,或以往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再加上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学生间学习差异性,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的目标发展,因此造成学生无效学习的现象十分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实施分层递进目标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要想让教学有价值,就必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说,必须找到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地解决,却能在课堂教学的环境里、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教学之前确实是他们不能独立解决的,而在教学之后却能够独立解决了,教学就显现了它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价值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一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

  2、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二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

  2、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内涵界定:

  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有效”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有效果——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

  有效益——教学目标是否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有效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和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通过对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作全面的分析,根据教材、学科特点及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实施有效教学作好前期准备。

  2、“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提炼出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

  (1)改善学习方式。①自主探究要有成效。要抓好定向探究,也就是在关键处探究,要使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形成互助互补,相辅相成。②合作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合作的需要。合作过程要有组织有分工,还要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③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

  (2)改善管理行为。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达到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如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等。

  (3)改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

  3、“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现激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而不是过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语或是廉价的表扬,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化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步骤

  先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再由参与实验的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五、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过程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踏上坦途,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

  2、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而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4、通过研究,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题阶段性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形成课题论文评比和结集、有效教学案例集)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高中教学的因素及其变化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课堂教改相关成果信息;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项研究,分层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5、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三)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论证开题阶段。(2010年9月):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会同市教育学会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举行开题论证会。

  2、起始研究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成立学科课题研究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撰写课题方案,进行开题并完善研究方案。深入本校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状况调查,观察课堂教学实况,研讨课堂教学案例,积累资料,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组成员分析处理调查资料,侧重分析高中化学课堂低效教学的现状与成因,提供调查报告,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3、过程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对课题组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结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专集,出台学校有效课堂实施方案和课堂教学评估表。

  六、研究成果

  我们不断开展实践、归纳、反馈和理论提高的活动,如黄炜副校长的论文《一项创新的教研活动——说题比赛》公开发表、王晓巍老师的论文《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心理因素的分析与应对》公开发表、杜瑛老师的论文《浅谈一堂同分异构体专题复习课》公开发表;各位教师的有效教学获得各级别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奖,丁琴君老师2010年3月荆州市第四届年会化学优质课一等奖、2010年10月湖北省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优质课一等奖,蔡艳老师在二十八届湘鄂边省重点高中教学比武获一等奖(见附件1照片);有效的教学案例也有的到好评的,丁琴君老师2010年10月湖北省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研讨会教学案例一等奖;2011年11月黄炜荣获湖北省高中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化学组)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我们常态地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调研课、汇报课并召集大家观摩评议讨论学习,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开展说课、评课、议课,并利用微格教室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依据我们的研究专门编辑了高中化学导学案(见附件2照片);我们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制作出各种知识网络图(见附件3照片);教师们开展创新教研活动——说题,并编辑成册(见附件4照片);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做出美丽的实验(见附件5照片);我们集体学习并编辑学习资料《习坎文摘》(见附件6照片);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反馈将研究结果资料汇编成《沙市中学有效课堂实施方案》(见附件7照片)、《“有效课堂推进年” 活动方案》(见附件8照片)、《沙市中学课堂教学评估表》(见附件9照片)、《沙市中学课堂教学评估表》(见附件10照片)。其实课标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规定相当具体了,但是我校依然围绕我校情况通过各方面的变化形成发展性评价,这样可以对师生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与其说我们课题的重点在于创新,倒不如说我们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落实好评价方式,从评价目标、评价指标、学生案例、教师反思等多方面落实,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三次学习” ,学会学习落实好三维目标。

总 结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有效教学研究,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把我校的有效课堂搞的有声有色而不断努力着,争取走在全省的前列,成为样板校、领头羊,对于本课题研究学校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课题组成员都是积极参与,为我校化学学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的研究是有限的,毕竟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尽的,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教学模式的体系化建设我校化学组还有待提高,如何形成我校特色鲜明的化学有效教学还需不断的完善,更为科学考试、练习题库还有待建立,因此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推动有效教学的研究,争取让沙市中学每一节化学课都成为有效的课堂。我校的公开课、示范课、调研课、汇报课制度值得很多学校借鉴,它可以让每一位教师关注教学,积极面对其他教师的评议,课后讨论学习,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开展说课、评课、议课,并利用微格教室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有助于教师不断的反思进步,鞭策教师认真努力高效地教学。

  我们的研究专门编辑了高中化学导学案;我们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制作出各种知识网络图;教师们开展创新教研活动——说题,并编辑成册;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做出美丽的实验;我们集体学习并编辑学习资料《习坎文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反馈将研究结果资料汇编成《沙市中学有效课堂实施方案》、《“有效课堂推进年” 活动方案》、《沙市中学课堂教学评估表》、《沙市中学课堂教学评估表》。这一系列的研究还有可深化的地方,比如导学案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是否可以依据我校学生的变化不断改进形成发展性评价,教师反思可否形成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文字和文章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今后在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