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有效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化学学科“有效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等课型进行。
对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要在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的。首先,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学生潜能的发掘者、促进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其次,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第三,有效教学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发展外,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通过新课程的教学,使许多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由原来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如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成为大多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效率,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以较少的教师和学生的付出获得最大程度上的进步,如何将教师和学生从书山和题海中解放出来,如何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成为教师必须面对和尽快解决的问题,所以进行此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研究 “有效教学”可以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研究“有效教学”有助于聚焦学生成长的评价。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就是说。“学生成长”成为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而学生成长并不是仅仅凭借学业分数能够评定的。
研究“有效教学”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诸多案例表明,一线教师尽管理解到“对话中心教学”会带来种种积极的效果,但是,面对“应试教育”的严酷竞争,加上对话教学的实施难度,而不得不仍然保守“传递中心教学”。这种现状将在我们新一轮教学改革中逐步改观。
研究“有效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师文化的创造。“有效教学”可以大大开拓“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实践空间。这是因为,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个学校。其实,教师研究共同体是一种超越了学科、超越了教室、超越了学校的同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息息相通的共同体。“有效教学”研究把叙事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促进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效益和具体成果
1.预期效益:
①在研究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就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和实验课等课型确定初步的几种教学模式。
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中化学骨干教师,以此为龙头带动威海市广大高中化学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选择部分对教学实践研究或对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在理论或实践层面上,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逐步在较大范围内交流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具体成果:
①论文;②教学设计;③教学案例;④实验报告;⑤课件;⑥课堂录像等。
四、课题组成员
课题主持人:市教研中心 孙功建
威海一中(11人):
于涛、张永美、侯丽红、苏晗欣、王晓东、王娜、陈静、唐新颖、王曰矫、颜飞、冯长香、王虹。
威海二中(13人):
邓玉芬、王本胜、邹芳、吴强、夏翠玲、丁俊华、丛建国、张爱杰、黄明江、邱海燕、徐加涛、周青、范珍凤。
威海四中(9人):
刘昌秀、车丽荣、王晓红、段蓝琪、周启兰、张玉鹏、傅新军、姜宇、林海涛。
荣成一中(8人)
马日龙、谭丽华、毕爱丽、鞠晓明、许红艳、岳玲玲、王妍、韩邦坤。
文登一中(13人)
于庆利、王键、倪月生、丛莉、董丽丽、蔡丽燕、靳春枝、孙红玲、丁玉生、张艳红、刘淑波、张淑卿、王翠红。
乳山三中(7人)
马胜云、王振坤、姜振舰、高旭、王翠真、曲春竹、李春早。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课题研究工作在市教研中心高中教研室的领导下,实行课题主持人负责制。
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按学校分成实验点,各实验点学校教科研室协助高中教研室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常规管理。
各实验点学校分别确定一名研究人员为实验点负责人,各实验点负责人对课题主持人和学校教科研室负责。
威海一中实验点由 于涛 老师负责。
威海二中实验点由 邓玉芬 老师负责。
威海四中实验点由 刘昌秀 老师负责。
荣成一中实验点由 马日龙 老师负责。
文登一中实验点由 于庆利 老师负责。
乳山三中实验点由 马胜云 老师负责。
课题组成员按研究计划定期向实验点负责人、学校教科研室汇报研究情况,对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及时书面报告课题主持人。对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绩突出的成员,课题组将以适当的形式给予奖励。
六、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三年,预期结题时间为2010年10月。
具体时间安排:
2007年10月—2008年1月,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人员。
2008年2月—2008年7月,各实验学校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8年8月—2008年12月,对部分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听课诊断,找出不足进行整改,肯定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
2009年1月—2009年6月,将各自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09年7月—2009年10月,将肯定的各个课型在实验学校推广施行,初步形成各个学校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并形成论文上报。
2010年1月—2010年5月,成果巩固阶段
2010年6月—2010年8月进行课题总结。
七、课题研究的分工
由于课题研究的许多问题尚有待于初期研究的情况确定,本分工只限于研究的第一、二两个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7月),后期分工分别根据研究情况随时调整。威海一中、文登一中、乳山三中主要负责“新授课”和“习题讲评课”的研究工作。威海二中、威海四中、荣成一中主要负责“复习课”和“实验课”的研究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 本课题承担单位为威海教研中心。教育科研技术力量雄厚,且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
2. 课题组负责人是威海市教研中心高中化学教研员, 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3. 课题组成员均为各实验点学校的业务领导和优秀的骨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验单位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教育科研资源丰富。
4. 课题先在部分学校初步实施,以后课题组将吸收其他市区的部分优秀教研人员、优秀教师加盟,壮大研究队伍,提高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
附件:习题讲评课模式探讨
习题讲评课模式探讨
一、上好习题讲评课的要求
(一)习题讲评课的要求:1、讲评要有及时性、不能拖沓;2、讲评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3、讲评课要有主导性、不能平均用力;4、讲评课要有方法性、不能就题论题;5、讲评课要有后续性、不能放松学生的整理。
(二)对老师的要求:要上好讲评课,老师就要把功夫下在课前,要仔细分析试卷、试题,要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知识要点,要认真及时批阅学生做的题或试卷,搞清学生的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地方做好统计,这样做一是诊断出“伤口”所在,使讲评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二是有利于教师今后的教学,因为学生出错的地方,往往是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漏洞的地方,对年轻教师尤其重要。
二、试卷分析:
1.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
分析试卷中较难题目所占的比例、较易题目所占的比例及难度适中的题目所占的比例,确定试卷的难度。
2.正确率及成绩分析:
(1) 总成绩比较:班级平均分与级部总平均分的比较。个人分数与班级平均分的比较。
(2) 试卷中每一题的比较:每一道题的班级正确率与级部平均正确率的比较。
3.个人表扬:
(1)成绩优秀的同学。
(2)成绩有很大进步的同学。
4.典型错误分析
(1)非知识性错误,比如:答题卡填涂错误、审题错误、计算错误、答题规范性问题,卷面工整问题等。
(2)通过试卷知识点分析,找出试卷中暴露出的知识性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分类,并进行重点讲解、归纳整理。
三、试卷的讲解过程
(一)对于单一难点的突破
第一、分析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找出重点、难点。
第二、寻根求源巩固知识点,总结解题规律及技巧。
第三、让学生利用规律再重做错题,自己找出错误原因及解题方法。
第四、针对性练习,进一步强化知识点,最终解决这一类习题的问题。
(二)对于综合知识点组合而成的难题的突破
第一、分析难题中所含有的小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重点讲解,注重解题思维过程的展示。
第三、跟踪练习,强调做题规范性。
四、试卷的整理反馈
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整理试卷,学生之间可以交流、询问。
将学生订正后的试卷收上来,检查学生订正整理的情况,如有不合要求的及时给予指正。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