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课
课题主持人:程亮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按照新课程的标准,高中音乐分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个学习模块,其中音乐鉴赏占音乐课程学分的三分之二。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学校音乐教学的设施在逐步配置完善,音乐鉴赏领域的开课率也在逐步提高。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转换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我认为,除了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明确教学目的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在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尽力依照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能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提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二、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主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以前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将授课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有效性。课题的意义在于规范了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高中音乐鉴赏这一教学领域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目标性的问题。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从高中学生音乐审美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入手,进而探究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思路
1、从教学观念上入手,弃陈旧的观念和老套的教学方法
自课改开始施行以来,各种富于创意、新颖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理念如一缕缕春风扑面而来,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在一些教师心里根深蒂固。“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然让部分教师舍而不弃。音乐课堂上,教师教法老套,教学无新意,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消极,没有激情,根本谈不上音乐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2、追求彰显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欣赏审美领受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音乐对于不同的聆听对象而言,往往也具有不一样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总是安于平淡,不求出新。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训练或理解音乐时,仍然情有独钟于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稍稍偏离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时,就又会急忙“高屋建瓴”地引导一番,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唯一”。
例如指导学生欣赏乐曲《野蜂飞舞》,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无法理解“野蜂飞舞”的形象,殊不知学生聆听音乐的感受远不止这一面,许多学生联想到了:火车奔驰、飚车、越野跑、飞机轰响、警察抓小偷等等。虽然这些答案不一定贴切,但是却反映出学生们各异的联想、想像和不同的情感体验,表明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音乐智力的独特功能。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了观察法、调查法
(三)可行性分析:
该课题主持人是根据最近几年大纲的更变,进而提出这一课题,具有务实性和现实意义。方法探究:传统讲授法为主,形象直观的范唱或范奏、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音乐故事导入、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1——2011、3)
·学习并研读相关论文,写出心得体会
·研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分析现行新课程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必修)
·初定课题方案。
2、预研究(2011、3——2011、5)
·查阅并收集资料,总结分析
·完成开题报告
3、实践研究(2011、5——2011、11)
·行动研究:在具体实施方案指导下,进行具体的实验。
·实验研究:
4、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效果检测(2011、11——2012、1)
·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预期成果
2、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八、研究任务人
姓名 程亮
工作任务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