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政治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陈    连    义
  
  2013、8、30
  
  课题组成员:  陈连义、李游滨、温其明、陈晓清、龚慧莹
  
  王乃聪、何颖杭、周文明、谢春桂、王艺清
  
  转眼之间,我们申报的课题《高中政治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策略的研究》从开展到实施已经两年了。本课题分为高一探究课教学策略、高二会考复习课教学策略和高三毕业班高考复习课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培训学习,明确分工,按计划展开教学实践研究。落实各成员研究的重点,确定子课题,部署各阶段性实施操作工作。课题成员加强了理论学习,确立了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合作交流,提高了业务素质;立足课堂,深入研讨,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实践于课堂。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或课题研究背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怎样使理想的课程目标真正转化成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积极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系统地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搞好发展性评价。如何按照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同时也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高中政治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
  
  从新课改开始,有关教学策略的研究就开始了,总体来看,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出现了几种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准确,教学出现较多的“摆花架子”现象,一味追求从表面上看来“富有新意’的不求实效的教学形式,未能将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落到实处;二是教师已经意识到要实施自主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究竟怎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还很不清楚,缺乏自觉的研究意识。三是在教学中往往过于追求认知因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所以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不和谐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最终非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进行了无效的学。
  
  因此,本课题组的老师,从着眼于具体课堂教学出发,探讨实现思想政治有效教学途径,展开了高中政治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策略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学习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一般理论与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形成有关新课程教学的设想和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方案。
  
  1、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
  
  从多角度构建教学原则,形成原则体系,以全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生本化的指导思想,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来构建教学原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较好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问题,为现代教学理论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心理学、教育学意义上的坚实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指导依据客观规律,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师教学过程与教师教学行为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自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模式,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自主、高效,实施情知和谐统一的教学,让教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为大面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新的境界,从而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广阔远景。
  
  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即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从使用新课程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富有特色的中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在政治学科领域的范式和操作策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使学生可以激发内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丰富情感,在生活中感受运用知识的喜悦和成功。让学生最终形成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学习状态,能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高一探究课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政治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都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创新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有明显的成效。通过研究如何提高教师政治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利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高二会考复习课教学策略高中会考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检测,它既是毕业考试,也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抓好会考复习,提高复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考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学生将原先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再现、疏理、概括、归纳,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知识得以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复习方法可以提高复习的效果。
  
  3、高三毕业班高考复习课教学策略。提高练习质量,及时讲评纠错。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当堂练习、当堂讲评、课后书面练习等多种手段交叉进行。启迪答题思路,从而起到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的作用。讲评后要求学生对练习进行再思考,逐步深化、巩固。这也要求老师要认真组织纠正错误工作,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建立错误试题档案本,尽量做到少犯同类的错误。
  
  五、 研究对象
  
  1、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明白会考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主动探寻、发现、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在对知识有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成就感,来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在确保合格率的前提下,提高的思想政治会考优良率。
  
  4、以会考复习为契机,实现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高中会考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检测,它既是毕业考试,也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抓好会考复习,提高复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考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学生将原先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再现、疏理、概括、归纳,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知识得以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存在,是影响和困扰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生中分布极为广泛,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之一。转化学困生,关系学困生本人的终身发展,关系班级、关系学校的风气和声誉。所以,对如何减少和避免学困生的形成,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思考和探究,一直是各位老师、各个学校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关注和研究学困生转化,对于实现教育生际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年我校高三文科班的学生参加了2013年高考,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实验班的文综成绩大大提高。高考复习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既要抓基础,又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知识的运用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在经历过多轮复习后,成绩也没有多大改观,这不得不引起教师的注意。为了能给今后的高考复习提供一些有效的经验,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进行高考复习经验的总结。
  
  研究方法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相关方法为辅,立足于本校政治课堂,探讨学生的多种个性化学习方式,研究与之相适应的会考教学指导策略和课堂教学结构。
  
  2、根据教育教学经验、学科特点,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进行总结,并在教学中验证、提炼,对教育报刊、杂志、书籍等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收集相关教学模式资料,通过调查分析,进行研究。
  
  3、着眼于对课堂依据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进行重构,筛选和确立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对课题组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提升研究理论水平,实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抓牢课堂,提升效率
  
  着眼于会考的目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知识的内在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不同知识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知识网络;二是以某一主要概念为中心搭建放射状知识网络。
  
  (2)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根据复习的有关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回答,从而实现“温故而知新”。比如我在复习货币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逐个回答:什么是货币?→货币是怎么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货币具有哪些职能?它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什么是纸币?→纸币是如何产生的?→纸币有价值吗?为什么?→纸币和货币是什么关系?→纸币的发行和流通要遵循什么规律?→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各是怎么产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分别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什么危害?→应该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3)比较法。就是对知识内容相近或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比如《政治生活》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的对比等。
  
  (4)分解法。对内容较多、结构复杂的内容,采取分解的方法,逐个理解和掌握,化整为零。例如: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把握中华民族精神。
  
  (5)热点探究法。找准“理解”、“运用”目标与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合点,创设新情景,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直面学情,分层教学
  
  针对高中政治课学生的多种个性化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展个性。例如,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改造、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优化组合,将问题分为a,b,c三等,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获得满足感,做到既不影响教学任务,又激发起差生的学习兴趣。
  
  3、多方指导,重点辅差
  
  对目前高中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摸底调查,并认真检验、分析,明确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至少一次谈话,了解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进行一对一的作业布置、批改、讲解,让自制能力弱的学生养成完成老师任务的习惯与积极性。
  
  研究过程(要能回答研究成果是如何得来的)
  
  一、课题的准备阶段(2012、9-2012、10)
  
  1、我首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通过网络搜集、书籍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2、确定课题的突破口,从心理角度入手,探索会考复习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策略。“哀莫大于心死”,在学困生形成过程中,心理原因不容忽视。我尝试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成功体验”,“教师积极的心境影响”等途径改变学困生的心理定位,获得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困生健康的心理需求学困生转化教育的实验过程,改变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态度和表现目的。
  
  二、课题具体的研究活动(2012、11-2013、5)
  
  根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6班的10名学困生进行了转化教育的实验。首先是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和学生广泛接触,从听课、看作业、看成绩单入手,逐步摸清了每个学困生的成因和思想状况,在这个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实验。
  
  1、班级管理
  
  (1)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充分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不可能成功的,只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扩大闪光点,巩固教育成果,定会获得成功。对他们自始至终坚持“三要三不要”原则,即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学习,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要以情感人,以表扬为主;对他们要不歧视、不埋怨、不板起面孔训人。
  
  (2)心理辅导老师配合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对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当了解到某一类学生或某一个学生在某一个环节上有心理障碍时,及时找他们谈话,用朋友的方式进行开导,使其心理障碍尽快得到排除。
  
  (3)指导学困生制订符合他们实际的奋斗目标系统,振奋人心的远大目标、分阶段的分目标和近阶段的小目标。并有完成这些目标的周安排、日常规。老师不断的检查这些学生目标实现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如有必要做相应地调整,以求达到激励效应的最佳效果。
  
  1、高一课题组按照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重要。我在情境教学尝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用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经济生活》积极地体现它的生活性、亲民性,因此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情景教学,是紧密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其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
  
  用“艺术作品”创设情境。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情,引起共鸣。艺术作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诸如音乐、漫画、视频、美术作品等形式,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课题、活跃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创设“表演式”情境。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把诸如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问题式”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
  
  创设“辩论式”情境。情境课堂辩论是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以求得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的教学方法。在辩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既可锻炼学生敏锐的判断能力,以随时辨别正误,又可锻炼学生灵敏的思维能力,以便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阐述理由,此时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之中,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一定会不停地做深层次的思索。
  
  2、高二课题组成员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加强了理论学习,确立了新课程理念;通过集体备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合作交流,提高了业务素质;立足课堂,深入研讨,寻求有效会考复习策略并实践于课堂。
  
  先运用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对上一堂课的知识,以问题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上堂课掌握情况,为下一堂课的复习打下基础。
  
  精心设计复习提纲,根据知识结构讲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过电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不能再现的内容要求再复习。
  
  适当练习。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精心设计配套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阶段性测查,及时发现知识的薄弱点,及时讲评,补缺补漏.
  
  3、高三课题组钻研《高考说明》,确定复习教学目标
  
  本课题是以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为目标,从整体上来说,目标落实到位。本学期一改过去讲考卷只是简单地报答案,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给的答案,只限于现成答案,而不懂答案的生成,不懂应对不同题目或不同题型,怎么去组织、构建新的答案。通过“提高试卷讲评实效性的研究和实验,效果已初步显现,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高三政治复习效率。
  
  本学期试卷讲评最大特点是注重课本知识原理的巩固和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原理答题生成能力的统一,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善于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回馈知识,达到对已学知识、原理的巩固;提高学生纠错能力,让学生尽可能不同再重现类似错误;在讲评过程中既重视知识、原理理解运用的加深,更注重学生答题生成能力和技巧的掌握;讲评选择题时,突出如何做好选择题,提高选择、判断的准确性,特别注重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下功夫,使选择题的正确率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讲评问答题时,把审题、阅读材料、解读问句、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如何提高答题针对性和如何运用知识、原理组织答案,如何把握不同题型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如何把知识、原理引用的尺度和引用材料尺度,如何更好地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引导学生如何注意做问答题的一些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答题生成能力,提高了学生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答题文字有效性。
  
  提高练习质量,及时讲评纠错。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采用课堂口头号提问、当堂练习、当堂讲评、课后书面练习等多种手段交叉进行。讲评时,不仅告知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指点问题症结,启迪答题思路,从而起到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的作用。讲评后要求学生对练习进行再思考,逐步深化、巩固。
  
  2、政治学科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政治课的心。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获得广泛的社会活动经验。通常,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脆弱,不能受刺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例如,班上有个女生平时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不佳,生活无人照顾,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我知道了,主动在生活上帮助她。为此,她感动流泪,她从心底感激老师,更加勤奋学习,对政治产生兴趣,后来成绩提高了许多。
  
  (2)、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对学困生来说,学习上的失败极有可能摧毁他们对今后学习生活的希望,从而导致自卑。他们对自己成功的信心不足,总害怕自己说得不对、写得不好、做得不正确;因此,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响亮,作业反复擦写,课堂情绪变化很快,主动探索的信心则更为缺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生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喜悦体验,让学困生从成功的喜悦体验中增加自信。通常,哪怕是学困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才能,或是取得微小的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是甜蜜的,力争借助这一次的成功引发学生去追求更多、更大的成功。如:当胆小的学困生发言比以前积极时或者回答问题的声音比以往响亮时我十分真诚地请全班学生向他祝贺;在学困生的作业本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条件和进步画上“★”或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等一句话评语,让孩子从作业本中感受成功;在和学困生谈话时,则要尽量用激励的话语:“我相信你,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怎么不成?你一定行。”总之,只有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作继续追求成功的努力。
  
  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还运用了其他一些方法有:讲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为他们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成功经验的介绍来激励他们;培养耐挫能力等。
  
  (3)、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
  
  学困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学困生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遭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基于此,克服学困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出发点是要为学困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他们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有一次,我在给高二(6)班上完政治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学习成绩很差的某某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提问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某某同学居然举手了。我怀着迟疑的态度让他做了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竟然嗑嗑吧吧的答对了。我在课上对他的进步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某某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所以说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这样几种具体措施:
  
  第一,要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创造愉快、平等的人际气氛,不能歧视学困生,更不能以消极语言刺激他们;
  
  第二,要善于发现和诱导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些品质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为学困生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4)、灵活运用  训练有法
  
  学困生由于知识系统存在残缺而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地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本人采取的是“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的方法:
  
  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有限,知识量一多,反而难以消化。因此,要掌握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通过点滴积累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及时通过单元练习和单元测试对学习本单元仍未达标的进行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在进入下单元学习前不留“夹生饭”。
  
  3、为学困生设计适应其程度的个别练习。在这一点上,目前学校通行教师为让学困生掌握知识而要求他们完成大量练习,这往往是白费时间,甚至使学困生丧失自信心。因为,不是作业的数量,而是作业的质量决定学习的效果,若是使学困生停留在多次重复的机械练习水平上,不管教师主观愿望如何,在学习上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应从大量练习中挑选最重要、最典型的习题,并考虑学困生完成的可能性,这对学困生掌握知识更有效。
  
  (5)、把好考试关,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的自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个别的学困生,可以采取单独出试卷考试的方法。总之,教师要想办法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6)、开展阶段性小结表彰活动。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些同学学习品质较差,意志品质较弱的学困生,在一阵热乎劲儿过后,出现了反复的现象。每当学生在出现反复时,或者学习完一个模块后,我在课堂上隆重召开阶段性总结和表彰大会。每次总结和表彰,我都做认真和细致的准备,设置各种奖项,并请来班主任或段长参加,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还会安排转化明显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强化其对成功的肯定。使学生将他们对成功的体验,将他们在课堂中获得的成就感内化为对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课题具体的研究活动(2012、11-2013、5)
  
  根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6班的10名学困生进行了转化教育的实验。首先是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和学生广泛接触,从听课、看作业、看成绩单入手,逐步摸清了每个学困生的成因和思想状况,在这个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实验。
  
  研究成果(分理论成果、实践成果)整个年段政治学科会科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
  
  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等部分,
  
  【本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上阶段,本人主要对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情境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这学期我将“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提问”做为我重点研究的方向。
  
  【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我首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籍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提问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1、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不足。诸如“是不是” 、“对不对” 、“好不好”等语言充斥课堂,问题缺乏“含金量” ,造成课堂上“虚假繁荣;
  
  2、随意性问题多,科学性不足;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情景性问题过多,针对性不足。有些教师为了避“脱离”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嫌,上课甚至不敢讲,整节课都被一些问题情境占据着,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4、质难性问题过多,难易的“度”把握不足。有些教师认为唯有难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存在无限拔高问题的现象;
  
  5、教师提问过多,学生生成不足。一节课提问不断,浮光掠影地提问,使学生应接不暇。由此,学生没有质疑,没有探究,没有体验,没有感悟,没有拓展,更没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鼓励有余,批评不足。课堂上无论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什么样的回答,发表什么样的见解, 老师无一例外地用“好”、“不错”、“真棒”等来判决,或对学生的不同意见,用“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等来评判。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再有批评指正来影响政治课堂提问的实际效度,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高中政治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1、继续学习研究新课标,为课题研究服务。因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并以此作为新的研究方向。
  
  2、对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特别我省高考试卷进行分析,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而且试题具有突出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重视主干知识;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注重综合分析相结合;侧重于实时热点,并且与时俱进。抓住这些特点对我们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有很大帮助。
  
  3、发挥合作优势,加强集体研究。高三备课组有三位老师,特别是有着像陈连义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我们一是加强备课组活动,明确研究要求、讨论交流自身的做法等、随时随地地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二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
  
  【本阶段课题研究的成果】
  
  1、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半功倍。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
  
  经过一年的研究,总结以下几点复习策略:
  
  1.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在高考前,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要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掌握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高考政治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历年来政治试卷试题涵盖了绝大的知识点,因此,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可以为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选择题上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所以,针对这个状况,学生必须要构建一个适合的自己知识体系,这样才会搞明白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首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概念、范畴、原理进行强化记忆,进一步巩固好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多看教材,并且要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这样有利于节省时间。最后,便是在一切基础之上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和图表化。这样学生便会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每一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学会活学活用,达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专题复习¡±应在平时教学中穿插,切忌利用单、专用时间进行
  
  ¡°专题复习¡±是高考政治复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的程序,但是这种复习方式未免有些临时抱佛脚的味道。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思考,做了¡°把专题穿插在平时复习之中¡±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开始的复习中就将热点内容穿插在基础知识的复习当中。这样既达到了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节省大量时间的目的,又可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主观题的训练使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复习。例如,考题中一些关于教育、经济等方面发展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多角度进行分析,学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热点相结合。
  
  4.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总结
  
  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并且让他们能够将时事政治与相关理论挂钩。例如,看似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但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教师应找出热点的背景材料,让学生不仅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还要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从多角度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提高,上课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改善。
  
  2、改变了学生作业难收的状况,学习态度有明显的转变。
  
  3、与学生的关系进一步改善。
  
  4、有了些真实感受的教学札记。
  
  5、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6、几次的模拟会考成绩大幅度提高,逐步接近预期目标。
  
  1、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
  
  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注意积累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探索师生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在教学中,深入贯彻“以生为本,还学于生”的核心理念,明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核心价值,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敢于质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鲜活的宣传教育策略,使学生认识到课堂上自己不是听众和观众,而是课堂的主角。一旦学生转变了学习理念,学习就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幸福,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3、2011年12月8日,开设校级公开课《新时代的劳动者》,取得良好效果。
  
  4、龚慧莹老师荣获2011年泉州市中学政治教师片段教学比赛高中组二等奖。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许多问题:
  
  1、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长期以来,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多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缺乏主动意识与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参与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生功课压力大,时间紧,在自主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不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7、
  
  【本阶段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提问还不能每个都是“精问”。
  
  3、提问时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4、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撰写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课题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已有材料进行归类总结,对已有教学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与教研论文。
  
  1、加强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讨,收集教学课例,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研究。
  
  2、进一步研究其他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愉快的进行政治课堂学习。针对一个班级学生的层次差异,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对已有材料进行归类总结,对已有教学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与教研论文。
  
  《高中政治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高考复习经验总结
  
  陈 晓  清
  
  一、课题研究目标
  
  今年我校高三文科班的学生参加了2013年高考,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实验班的文综成绩大大提高。高考复习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既要抓基础,又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知识的运用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生在经历过多轮复习后,成绩也没有多大改观,这不得不引起教师的注意。为了能给今后的高考复习提供一些有效的经验,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进行高考复习经验的总结。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继续学习研究新课标,为课题研究服务。因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并以此作为新的研究方向。
  
  2、对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特别我省高考试卷进行分析,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而且试题具有突出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重视主干知识;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注重综合分析相结合;侧重于实时热点,并且与时俱进。抓住这些特点对我们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有很大帮助。
  
  3、发挥合作优势,加强集体研究。高三备课组有三位老师,特别是有着像陈连义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我们一是加强备课组活动,明确研究要求、讨论交流自身的做法等、随时随地地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二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收获与问题
  
  经过一年的研究,总结以下几点复习策略:
  
  1.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在高考前,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要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掌握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高考政治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历年来政治试卷试题涵盖了绝大的知识点,因此,正确理解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可以为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选择题上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所以,针对这个状况,学生必须要构建一个适合的自己知识体系,这样才会搞明白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首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概念、范畴、原理进行强化记忆,进一步巩固好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多看教材,并且要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这样有利于节省时间。最后,便是在一切基础之上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和图表化。这样学生便会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每一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学会活学活用,达到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3.“专题复习¡±应在平时教学中穿插,切忌利用单、专用时间进行
  
  ¡°专题复习¡±是高考政治复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的程序,但是这种复习方式未免有些临时抱佛脚的味道。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思考,做了¡°把专题穿插在平时复习之中¡±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开始的复习中就将热点内容穿插在基础知识的复习当中。这样既达到了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节省大量时间的目的,又可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主观题的训练使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复习。例如,考题中一些关于教育、经济等方面发展的材料,教师应让学生多角度进行分析,学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热点相结合。
  
  4.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总结
  
  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并且让他们能够将时事政治与相关理论挂钩。例如,看似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但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教师应找出热点的背景材料,让学生不仅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还要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从多角度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四、下一阶段研究打算
  
  1、撰写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2、研究的重点将从“心理角度”转化为“课堂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吸引力、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为重点进行探究实验。
  
  3、将转化的视野跨出本学科,寻求各科协作,共同转化的途径。
  
  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对已有材料进行归类总结,对已有教学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与教研论文。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小结
  
  泉州九中政治组     王艺清    2013、08、08
  
  【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会考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检测,它既是毕业考试,也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抓好会考复习,提高复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考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学生将原先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地再现、疏理、概括、归纳,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知识得以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存在,是影响和困扰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生中分布极为广泛,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之一。转化学困生,关系学困生本人的终身发展,关系班级、关系学校的风气和声誉。所以,对如何减少和避免学困生的形成,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思考和探究,一直是各位老师、各个学校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关注和研究学困生转化,对于实现教育生际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二年我带了高二(6)班理科平行班。这个班的学习上漏洞比较大且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相对比较差。在这种基础之下,他们全部都要通过会考且争取最大面积的优秀。这担子相当之大。面对这种情况,迫使我不得不思考如何转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本人而言,,如何在会考复习课堂中转化学困生,提高全班同学本学科的学习成绩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课题组长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研究下,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课题研究的活动过程】
  
  一、课题的准备阶段(2012、9-2012、10)
  
  1、我首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通过网络搜集、书籍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2、确定课题的突破口,从心理角度入手,探索会考复习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策略。“哀莫大于心死”,在学困生形成过程中,心理原因不容忽视。我尝试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象”,“成功体验”,“教师积极的心境影响”等途径改变学困生的心理定位,获得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困生健康的心理需求学困生转化教育的实验过程,改变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态度和表现目的。
  
  二、课题具体的研究活动(2012、11-2013、5)
  
  根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6班的10名学困生进行了转化教育的实验。首先是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和学生广泛接触,从听课、看作业、看成绩单入手,逐步摸清了每个学困生的成因和思想状况,在这个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实验。
  
  1、班级管理
  
  (1)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充分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不可能成功的,只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扩大闪光点,巩固教育成果,定会获得成功。对他们自始至终坚持“三要三不要”原则,即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学习,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要以情感人,以表扬为主;对他们要不歧视、不埋怨、不板起面孔训人。
  
  (2)心理辅导老师配合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对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当了解到某一类学生或某一个学生在某一个环节上有心理障碍时,及时找他们谈话,用朋友的方式进行开导,使其心理障碍尽快得到排除。
  
  (3)指导学困生制订符合他们实际的奋斗目标系统,振奋人心的远大目标、分阶段的分目标和近阶段的小目标。并有完成这些目标的周安排、日常规。老师不断的检查这些学生目标实现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如有必要做相应地调整,以求达到激励效应的最佳效果。
  
  2、政治学科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政治课的心。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获得广泛的社会活动经验。通常,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脆弱,不能受刺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无人体贴和照顾,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例如,班上有个女生平时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不佳,生活无人照顾,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我知道了,主动在生活上帮助她。为此,她感动流泪,她从心底感激老师,更加勤奋学习,对政治产生兴趣,后来成绩提高了许多。
  
  (2)、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对学困生来说,学习上的失败极有可能摧毁他们对今后学习生活的希望,从而导致自卑。他们对自己成功的信心不足,总害怕自己说得不对、写得不好、做得不正确;因此,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响亮,作业反复擦写,课堂情绪变化很快,主动探索的信心则更为缺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生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喜悦体验,让学困生从成功的喜悦体验中增加自信。通常,哪怕是学困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才能,或是取得微小的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是甜蜜的,力争借助这一次的成功引发学生去追求更多、更大的成功。如:当胆小的学困生发言比以前积极时或者回答问题的声音比以往响亮时我十分真诚地请全班学生向他祝贺;在学困生的作业本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条件和进步画上“★”或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等一句话评语,让孩子从作业本中感受成功;在和学困生谈话时,则要尽量用激励的话语:“我相信你,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怎么不成?你一定行。”总之,只有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作继续追求成功的努力。
  
  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还运用了其他一些方法有:讲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为他们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成功经验的介绍来激励他们;培养耐挫能力等。
  
  (3)、帮助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
  
  学困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学困生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遭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基于此,克服学困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出发点是要为学困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他们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有一次,我在给高二(6)班上完政治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学习成绩很差的某某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提问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某某同学居然举手了。我怀着迟疑的态度让他做了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竟然嗑嗑吧吧的答对了。我在课上对他的进步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某某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所以说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这样几种具体措施:
  
  第一,要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创造愉快、平等的人际气氛,不能歧视学困生,更不能以消极语言刺激他们;
  
  第二,要善于发现和诱导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些品质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为学困生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
  
  (4)、灵活运用  训练有法
  
  学困生由于知识系统存在残缺而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地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本人采取的是“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的方法:
  
  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有限,知识量一多,反而难以消化。因此,要掌握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通过点滴积累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及时通过单元练习和单元测试对学习本单元仍未达标的进行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在进入下单元学习前不留“夹生饭”。
  
  3、为学困生设计适应其程度的个别练习。在这一点上,目前学校通行教师为让学困生掌握知识而要求他们完成大量练习,这往往是白费时间,甚至使学困生丧失自信心。因为,不是作业的数量,而是作业的质量决定学习的效果,若是使学困生停留在多次重复的机械练习水平上,不管教师主观愿望如何,在学习上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应从大量练习中挑选最重要、最典型的习题,并考虑学困生完成的可能性,这对学困生掌握知识更有效。
  
  (5)、把好考试关,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的自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个别的学困生,可以采取单独出试卷考试的方法。总之,教师要想办法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6)、开展阶段性小结表彰活动。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有些同学学习品质较差,意志品质较弱的学困生,在一阵热乎劲儿过后,出现了反复的现象。每当学生在出现反复时,或者学习完一个模块后,我在课堂上隆重召开阶段性总结和表彰大会。每次总结和表彰,我都做认真和细致的准备,设置各种奖项,并请来班主任或段长参加,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还会安排转化明显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强化其对成功的肯定。使学生将他们对成功的体验,将他们在课堂中获得的成就感内化为对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
  
  3、会考复习中具体方法的选择
  
  复习方法的选用,必须着眼于会考的目的要求,准确把握会考考核的知识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学困生,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1、利用知识的内在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寻找上下课或不同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知识网络;二是以某一主要概念为中心搭建放射状知识网络。比如以认识论为主线,围绕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两个主要问题,将哲学(下)第五和第八课串起来,编写出以下提纲:
  
  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指什么?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为什么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
  
  如何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论认识需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
  
  注重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认识的根本目的实践的含义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认识影响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2、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教师根据复习的有关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回答,从而实现“温故而知新”。
  
  比如我在复习货币一节时,设计了以下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逐个回答:什么是货币??货币是怎么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货币具有哪些职能?它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什么是纸币??纸币是如何产生的??纸币有价值吗?为什么??纸币和货币是什么关系??纸币的发行和流通要遵循什么规律??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各是怎么产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分别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什么危害??应该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3、比较法。就是对知识内容相近或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比如《经济学》(上)第一课中就有以下几对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混淆:商品和物品、商品和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格、货币和纸币等。
  
  4、图示法。就是对某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和多而散、繁而杂的理论观点或概念,采用一定的图示(如饼图、柱状图、表格……等)把它表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5、针对性的集中讲授法。对学生所学的知识难点、重点或盲点进行集中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的理解更有深度,记忆更加深刻。
  
  6、分解法。对内容较多、结构复杂的内容,采取分解的方法,逐个理解和掌握,化整为零。了解事物,问题主要有三种:这个事物是什么?它为什么会这样?如何看待或怎么解决它?比如复习“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A、经济效益指什么?(经济效益的含义、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标准是什么);B、企业(生产者、经营者)为什么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意义);C、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努力的方向、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D、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8、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提高,上课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改善。
  
  9、改变了学生作业难收的状况,学习态度有明显的转变。
  
  10、          与学生的关系进一步改善。
  
  11、          有了些真实感受的教学札记。
  
  12、          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13、          几次的模拟会考成绩大幅度提高,逐步接近预期目标。
  
  【课题研究存在的困惑与感受】
  
  通过研究学习,学困生的状态有很大改观,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教育不是万能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也不是万能的。学困生的转化真是一件艰苦而又烦恼的事情。灵丹妙药是没有的,但仅靠目前的方法和策略,要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还不够。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力的支持和保障,而有些保障和支持,非我力所能及!
  
  2、教师与家长、孩子未能建立起真正的信赖和友谊,未能达到情相通,心相共,和谐一体,共同成长,指导效果不明显。
  
  3、如何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带动每个“学困生”家长重视、加强对孩子施以科学的家庭教育,并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有待进一步探究。
  
  【今后的设想】
  
  1、撰写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2、研究的重点将从“心理角度”转化为“课堂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吸引力、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为重点进行探究实验。
  
  3、将转化的视野跨出本学科,寻求各科协作,共同转化的途径。
  
  2013高考政治复习策略
  
  高三政治组   谢春桂   2013、6、
  
  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要过好“三关”,才能提高复习效益。在高考中创造佳绩。
  
  第一关:“知识关”,即主干和核心知识的把握和存贮。
  
  备考的最后阶段,要在老师的引领下,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课本为依据,搞好后期复习,把握和存贮主干和核心知识。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对主干核心知识的认识,整合考点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关注重大热点。同时,要在复习中发现不足,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建构,为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关注重要考点
  
  对于每年高考考查的频率高知识点要花大力气,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并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既要巩固前期复习成果又要提高后期复习效率
  
  由于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的导向,考生在后期的复习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巩固。然而,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所以后期复习中不论是大专题的复习法还是知识链复习法都要进一步强化巩固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知识点的把握要“精”
  
  所谓“点”即知识点,指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试题再精巧多变,也不会离开对知识点的考查,所以在复习中回扣书本就显得格外重要。复习过程要全面落实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不可根据自己的猜测,随意取舍。对知识点的复习,关键要做到“精”,不能浮于水面,蜻蜓点水。还要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生活与哲学》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经济生活》中的通胀率与贬值率;《政治生活》中的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等等。
  
  ②对知识线的整理要“清”
  
  所谓线即知识线,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一起所形成的基本线索。通过知识线,能使我们弄清前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关键要做到“清”。如:《政治生活》这个模块,实际上就讲了4各方面的问题: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社会主义民主——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清”了这条线就能从宏观上整合《政治生活》模块。
  
  ③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
  
  所谓面,就是知识面,是由许许多多知识点和知识线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知识层面,即在点线复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小层面。而对知识面的要求,关键是“宽”。从纵向来看,可以从两个角度把握“宽”。一是把经济生活的四单元的内容,生活与哲学的四大块内容,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内容分别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哲学分成四大块,每一块又自成体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找经济、哲学、政治、文化四学科内结合。如:复习经济生活“宏观调控”时,可以与政治生活部分的“政府职能”联系起来,互动强化,既拓宽思维,又提高复习效率。从横向来看,复习时要尽可能向课本外拓展延伸,既要关心时事政治,用复习到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如今年《经济生活》部分应该注意: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经济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加强水利基础实施建设、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视安全生产保障、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振兴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土地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节能减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抵御灾害维护民生)、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入世十周年、大连达沃斯论坛、合作共赢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又要关注中学教材与大学教材相衔接的知识。如:《经济生活》复习要关注“丰收悖论”、“节约悖论”、“薄利多销”、恩格尔系数与洛伦茨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刘易斯拐点、拉弗曲线、库兹涅茨曲线等等。
  
  (3)运用科学的方法搞好知识的存贮
  
  知识的存贮就是对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高考死记硬背不行,但知识不存贮同样不行。因为,试题对你的考查,最终是你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题目会审不等于答案就能构建。即使你审清了题意,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也有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你的“知识库”中却无知识可以调动。什么是遗憾?这就是最大的遗憾!因此,知识存贮非常重要。记忆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具体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第二关:“能力关”,即提升解题水平。
  
  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的导向决定了这种选拔 考试要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在考生身上的外化就是解题能力。它包括审题能力和答案建构能力两个方面。过能力关就是要提升解题能力。这里建议考生这样去处理:
  
  (1)审题:主要是审设问和审材料
  
  ①审设问。要审清知识范围的限定,如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哲学知识范围,或是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等等;要审清主体是谁。如:经济生活问题的主体有政府、企业、个人(生产者、投资者、消费者),政治生活问题的主体是公民、政府、中共、人大、政协、国际组织、主权国家等等;要审清逻辑指向,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等;要审清逻辑思维方法:如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或是综合思维等等;要审清题型,如依据类、意义类、措施类、评析类等等;还要审清分值。只有审清设问才能具体问题具体解答。
  
  ②审材料:主要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为答案的建构创造条件。审材料要审清材料的中心思想、层次;审清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审读图表、漫画、图像材料。
  
  (2)答案建构:答案建构的过程其实就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在审题的基础上规范答题的过程。而这一能力的提升应当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①准确的审题是正确建构答案的前提。因此,一定要正确地获取和解读信息,审好设问和材料。否则,正确的答案建构无从谈起。
  
  ②答案的建构一定要规范化、专业化、工整化。规范化是要求不同题型有不同答法,不同的逻辑指向有不同的答法,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有不同的答法,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答法,不同的分值有不同的答法;专业化是要求答题不能用生活化语言,应当用专业术语做到言简意赅,同时做到语言流畅,逻辑合理,层次分明;工整化是要求字迹工整,不要随意涂改,把答案答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内。
  
  第三关:“心理关”,即调节好心理状态。
  
  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不自觉地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如不安、紧张,甚至是焦虑。这些不良的心理会直接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如何将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是决战高考并取得成功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①及时调整生物钟。这里讲的生物钟是指按照高考进行的时间,调节好自己生理上的兴奋点,使其与高考的时间同步,从而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高考时间安排一般是在上午和下午,同学们一定要争取在这个时间段内保证自己思维最活跃,反应最敏捷。具体做法是,每天的学习时间不要太长,但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大这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比如上午一到9:00就强化做题,时间控制在2--3小时(但,题目一定不要太难以免挫伤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动力定型,那么,考试时的精神状态就肯定不会差。
  
  ②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在临近考试之际,首先要睡好,睡眠一定要充足,否则会出现浑身无力、萎靡不振的现象,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危及白天的听课及复习。其次,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可以缓解疲劳,但要注意适度,避免使自己筋疲力尽。再次,在紧张的复习氛围中,要适时进行自我降压调节。使心胸开阔起来,不斤斤计较于某件小事,避免去钻牛角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一切。
  
  ③学会高度自信。参加考试的另一重要武器就是自信。人的跌倒,较多的情况是自己把自己绊倒了。没了自信,就相当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精神陷阱。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开花结果,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穿越重重关卡。只有相信自己,才会尽全力去拼搏!在考场上高度自信会带来高度的冷静和镇定。冷静后便可以清晰地思考、回忆、再现知识。高度自信还会带来心理和思想上的放松,继而就会轻轻松松地考试。
  
  ④考前的最后几天要“善待自己”。到了考前的最后阶段,不要再搞题海大战。考生可以这样做:一是可以再过一遍主干和核心知识,二是再看一下以前模拟考试的试卷,重点看自己出错的地方,分析错误原因,争取高考中不犯同样的错误。到了考前,同学们会出现心理紧张的现象,可以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想以前我考过很高的分,肯定我是最棒的,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自己的思想负担。
  
  《高中政治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泉州九中 龚慧莹                       2013年8月20日
  
  本学年,本人担任高二政治教学工作,所带理科班参加了1月份的福建高中思想政治会考。因此,这一阶段,我主要对会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现将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明白会考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主动探寻、发现、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在对知识有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成就感,来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在确保合格率的前提下,提高的思想政治会考优良率。
  
  4、以会考复习为契机,实现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二)本阶段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相关方法为辅,立足于本校政治课堂,探讨学生的多种个性化学习方式,研究与之相适应的会考教学指导策略和课堂教学结构。
  
  2、根据教育教学经验、学科特点,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进行总结,并在教学中验证、提炼,对教育报刊、杂志、书籍等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收集相关教学模式资料,通过调查分析,进行研究。
  
  3、着眼于对课堂依据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进行重构,筛选和确立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对课题组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提升研究理论水平,实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三)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内容
  
  1、抓牢课堂,提升效率
  
  着眼于会考的目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知识的内在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不同知识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知识网络;二是以某一主要概念为中心搭建放射状知识网络。
  
  (2)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根据复习的有关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回答,从而实现“温故而知新”。比如我在复习货币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逐个回答:什么是货币?→货币是怎么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货币具有哪些职能?它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什么是纸币?→纸币是如何产生的?→纸币有价值吗?为什么?→纸币和货币是什么关系?→纸币的发行和流通要遵循什么规律?→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各是怎么产生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分别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什么危害?→应该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应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3)比较法。就是对知识内容相近或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比如《政治生活》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的对比等。
  
  (4)分解法。对内容较多、结构复杂的内容,采取分解的方法,逐个理解和掌握,化整为零。例如: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把握中华民族精神。
  
  (5)热点探究法。找准“理解”、“运用”目标与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合点,创设新情景,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直面学情,分层教学
  
  针对高中政治课学生的多种个性化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展个性。例如,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改造、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优化组合,将问题分为a,b,c三等,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获得满足感,做到既不影响教学任务,又激发起差生的学习兴趣。
  
  3、多方指导,重点辅差
  
  对目前高中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摸底调查,并认真检验、分析,明确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至少一次谈话,了解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进行一对一的作业布置、批改、讲解,让自制能力弱的学生养成完成老师任务的习惯与积极性。
  
  (四)阶段性成果
  
  整个年段政治学科会科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
  
  教学《我国的宗教政策》有感——
  
  用好时政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13、6、20
  
  时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品德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而时事教育所附着的载体就是每天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事新闻资源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如同思想品德课教材资源一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教师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推理,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将抽象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新闻事件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新闻资源,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把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即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是居于主体、核心地位的。新课改的这一要求使我们很多教师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力求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而忽略学生实际的低效的模式;但是,高中政治学课的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相对于其他学科要抽象很多,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障碍重重。
  
  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搭建好学生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的桥梁,这样学生就能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时事政治内容引入政治课堂恰恰起了这样的作用。
  
  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教师在每节课实际完成的教学任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课堂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忙碌了一节课,结果学生基本上就没怎么学会、听懂,究其原因就是教与学的脱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教师的教是辅助学生的学,教师教的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师“教”,更重要的表现在指导学生“学”。
  
  一方面通过时事政治教育,教师从“教”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教育不是封闭教育,而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会从不同角度渗透到学校中来。当前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尤其是价值观念的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充分利用时事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从时事事例中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时事教育,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素质教育。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其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已经逐渐认识到学习对今后成长的意义。
  
  如何抓好高中政治会考
  
  ------泉州九中政治教师  温其明
  
  2013、3、15
  
  我校高中,学生生源差,政治学科要考四个模块的内容,本来要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但是为了更好地配合高考,多要求要提早半年完成,一年半要完成两年的课程及会考复习任务,因而时间较为紧张。另外,由于政治学科对理科生来说是非高考科,学生在思想上难以引起重视,再加上政治是开卷考,所以很容易误导学生认为政治会考很容易,抄抄书就可以了。针对这些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几轮的会考复习经验,在此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政治会考能力:
  
  一、思想上要重视,克服麻痹思想
  
  对高中政治会考部分学生、老师、家长甚至是部分学校领导存在不重视的思想,有个误区认为政治会考是开卷,是抄书,不怎么准备就可以完成。于是出现这些现象:学校给政治科课时很少,教学没有课时保障;学生课堂上听讲,课后不复习,不做练习;家长不督促自己的孩子准备好会考;也有些政治老师不认真备课,不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等等。
  
  要搞好高中政治会考教学工作,首先学校、科任老师、学生、家长要重视,要克服麻痹思想。最重要是首先要告诉学生不要认为政治学科开卷考抄抄书很容易,好多题目在课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还有就是会考知识点很多内容很多,如果对考试教材的内容不熟或对知识点原理不理解就无法找到答题的相关内容,就无法组织答题。要善开导学生学好高中思想政治的好处,且在会考中,每年都有不合格者,不合格者在高三还要准备会考补考,会耽误很多的高考复习时间,所以要端正学习态度,扎扎实实地准备。让学生都不能有麻痹思想,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明确会考如果不认真准备就会考不好,就会出问题。
  
  二、明确生源定位,扎实推进复习
  
  1.面向全体,不留遗漏。会考是基础性又是全体性考试即面向所有学生,所有学生都必须过关的考试,最低(也是最基本)要求合格,抓及格率是会考的主攻方向,以100%的及格率作为会考复习的目标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离不弃,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落伍。
  
  2.注重提高,争取优率。尽管我们的生源差,但学校同样有会考优秀率的要求,并且纳入教师教学考核的内容要求之一。复习过程中要注重适当提高,鼓动激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争取拿优秀率。特别注重在快班大面积地考取优率,保快班争取平行教学班多考优秀,这样使会考成绩更上一层楼。
  
  3.耐心细心,辅导到位。由于时间短,政治会考内容多,还有一定的会考目标要求,再加上生源很差,要完成学校提出的指标是很困难的。大面积的学习困难生,他长期以来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差,这需要老师作大量的课外辅导,很耐心很细心指导他们,放大他们的未知能力和范围,哪怕是很简单的知识问题也要作多次认真的讲解训练和检测。
  
  4.全心投入,多方合作。由于学习困难生面大,要完成会考任务,没有多方面的合作配合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寻求年段的支持,让年段知道我们复习知识容量和任务要求,让年段在复习时间给予保障,统筹安排年段的会考工作。其次要获得班主任的支持,这是搞好会考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复习后期关键阶段显得尤其重要。再次,要善于鼓动学生积极备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学生支持配合。当然还少不了学校教务处课时的合理安排,在课时上有保障。
  
  5.领会精神,掌握要义。高中政治科会考是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只是学业水平测试只针对基础性和均衡性,不追求区分度。要用好用足会考复习大纲,明确会考的性质、命题要求。省颁高中思想政治复习大纲是唯一政治会考复习材料,对于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真学习研究复习大纲,领会其精神,掌握其要义,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政治会考教学,这是取得会考成功的又一关键。
  
  三、狠抓课本基础知识
  
  1.围绕课本讲。教师的“讲”是关键,没有教师的讲解释疑,就不会有学生“读”的质量提高。一讲,按教材体系讲基础知识,做到“细”、“密”、“实”,基础知识点一个不漏;二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释难点,理顺线索;三讲,综合归纳,寻找规律。三者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启发思维,达到消化教材、深化教材的目的。
  
  2.围绕课本读。首先,既要掌握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重要原理,也不能忽视课文中的辅助文,即“相关链接”、“名人名言”、“专家点评”的阅读,以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其次,在读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要求掌握重点,分清层次;做笔记、列表格重在理清线索,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掌握教材。最后,还要把握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线索。
  
  3.围绕课本练。有读有讲,还必须有练,才能检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复习中,只有教师讲,没有学生练是不可取的,但以练来代替复习指导,大搞题海战术,也是应坚决反对的。由于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故训练应突出重点,选择典型,强化精练。教师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选择题或简易问答题在上课前提问,既巩固旧知识,又训练一些答题技巧,把课文的练习题弄清、弄懂。此外,还可以随堂练习的形式训练材料题和问答题,以巩固基础,突出重点。
  
  四、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多角度地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收集相关信息;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图、表、文字、数据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能提取资料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在练习考试训练时,要找出关键词、句,关键词主要是指材料中,设问中重点阐述的术语、限制性用语等;关键句则是表明材料中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阅读解题的突破口。从突破口中知道在“问什么”。在查找时,要知道考点有“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2.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学生思维的品质和质量,关系着能否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学生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是与综合相对的基本思维过程和方法。这种能力是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和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能力的展现,必须要占有足够的相关资料或者信息,并有扎实的知识功底。
  
  3.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能把从书本中学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规范训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1.多写、分点、分段。鼓励或强制多答,我校学习困难的学生多,作问答题时往往文字很少,或者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空白的,强化多写多答,保持卷面有一定的内容很关键,否则就会出现问答题得分很少或零分的可能。分点分段保持答题的条理性是答题规范性的基本要求。
  
  2.书写规范。应试的良好习惯在综合训练中应得到提高,如字迹清楚、先易后难、答题规范、时间分配恰当等。
  
  3.答案规范化。答题时一定要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要注意学科术语的表达,减少生活化与白话的表达方式,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家庭流行的俗语。只有教材书面用语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在做题时,应先归纳题目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4.解题速度。平常要训练解题速度,时间分配恰当,不要因为速度的问题而影响了表达的规范。
  
  六、做好、做精《时事政治》
  
  年度《时事》部分分值占15%,相对各部分而言,它的分值比重大,只要认真归纳,就可以提高得分率,如果能拿下13~15分,就能提高卷面分。时事部分围绕六期《时事》中的五大内容,如时事热点、国内外大事记、“考考你”等。复习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重点知识、关键词,完成“考考你”练习,所以考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政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既要善于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理解所学的政治、经济知识,又要善于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七、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1.选择题的做法。
  
  (1)抓住中心思想。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阅读试题后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2)找关键词。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做题时,将中心思想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3)排查误项。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甚至有些题肢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查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再进一步缩小范围。
  
  (4)不得而已,猜。引导学生做题时,遇到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2.非选择题的做法。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中心及分论点,确定论据。在读题时,首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要求和条件,必须明确答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只有围绕中心答题,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再次,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包括政策根据、事实根据和数字根据,这是解题的钥匙。
  
  (2)判明答题要用教材中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归类对号,落实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组织引用、章、节、框相应内容方面的知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