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物理学习中“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题报告
《新课程高中物理学习中“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题报告(节选)
金华一中 徐 祯 傅雪平 叶招环 楼松年 俞翠华 刘光辉 王维卫 夏鹏飞(金外)
摘要: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切合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高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是最贴合教学及学习实际的重要课程资源(以下简称“错误资源’),错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错误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对错误的鉴别、讨论、拓展与当前的学习联系,就是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学习即为有意义的建构,而不是简单的复制。错误资源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和同伴的错误,进行沟通和讨论,不断对自己的和别人的看法反思和评价,把知识整理归类,使知识结构趋向有序。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从现代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要使人的思维系统进化、创新,则人的思维系统应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应该具备开放系统、处于非平衡态、内部各因素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涨落导致有序等几个条件。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使学生的思维系统满足了以上条件。研究中错误资源的概念界定为高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或物理研究方法不正确或片面的理解而造成的一些结果,这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错误产生的根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学生的认知结构造成的障碍,学生的主观因素造成的障碍。对教师而言,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而言,自身或同学犯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一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实践,经历了明确时间、选定对象、变量控制、结果测量等几个环节,证明了合理利用错误资源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批判精神,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良好培育。现在教学的重心正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因此前景广阔,但是研究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教师如何探究学生的错误观念,由于受经验以及与学生交往程度的限制,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清楚学生头脑中存在哪些错误观念,只有等提问或批完作业后才偶有所得,以往在这一方面总处于“守株待兔”的被动局面。若能“主动出击,诱导错误”则将会是另外一种局面,对学生的“先前错误观念”了解会更加深入,目前这一点由于能力、经验所限做得还很不够,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现实背景
新课程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切合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二)研究意义
1.课改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但教师在广泛利用校内外资源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错误这一潜在的隐性课程资源,学生错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课程资源,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错误资源的提出为教师拓宽了思路,使错误资源不再荒废,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学习实践中生成的错误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课程资源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而这些正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2. 开发和利用错误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因材施教”“见机行事”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紧密联系、相得益彰。通过对错误资源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来源于自身或同伴的错误总能立即引起学习兴趣,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精神,加强自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发育。
4.研究有利于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利用错误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的反应,这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着教育的智慧,使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特点逐渐凸现出来,真正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1.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总是和认知者有关,与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相联系。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总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而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且具体的情境不同,意义的建构过程及程度也不同,学生理解的深度亦不同。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和假说,且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升华和改写。
2.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复制和提取,而是学生新旧知识之间或学生与环境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意义建构过程。“意义建构”是指弄清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意义的再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完成是别人不能代替的。
学习中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认真的思考,而“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学习又是一个反复发现错误、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因为错误会引起学生经历冲突或不平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顺应,因此错误是有意义学习所必不可少的。
3.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并不是对知识的传递,而是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能由外向内地给学生装进新知识,而只能把学生原自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将新知识与原有经验进行比较,当二者发生认知冲突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有意义学习随即发生。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属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知识背景,新知识的建立与之密切相关,被动的复制式学习只能获得一些简单知识的学习,复杂知识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生与知识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对错误的鉴别、讨论、拓展与当前的学习联系,就是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认真地思考,而“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错误资源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和同伴的错误,进行沟通和讨论,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反思和评价,把知识整理归类,使知识结构趋向有序。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
(二)现代的耗散结构创新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论。耗散结构是指处在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的一种新的有序结构。从现代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要使人的思维系统进化、创新,则人的思维系统应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使思维系统:⑴为一个开放系统(对教与学的启示:思想开放、教材开放、资源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时空开放等)⑵处于非平衡状态(对教与学的启示:要求不满足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具有怀疑态度、批判精神、勇敢质疑和争论等);⑶内部各因素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对教与学的启示:既注重正面的理解,也重视反面的质疑,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和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的多种思维方法和方式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来激发求异等创新思维);⑷产生涨落导致有序(对教与学的启示: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积累,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广泛研究,激发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物理学习的科学机制,并提出了思维系统进化、创新的条件。
学生发现错误就是对原认知平衡状态的冲击,揭示错误原因就是使学生的思维系统远离原有平衡态,处于非平衡态;结合错误资源的教学情境、学习过程,就是使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时间、空间、资源都处于开放状态;结合错误的修正及相关知识的拓展,渗透多种方法、技能,它们的非线性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对错误的讨论、鉴别、深化,使学生构建一个概括、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产生认知涨落导致有序,激发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三、研究实践
(一)选定对象
课题组选定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题实施前,这两个班平均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均表现相当。
(二)变量控制
课题开始实施后,两班的作业量、作业内容,授课时数、个别辅导答疑时间均相同,任课教师与课题实施前也无任何变化,即仍然分别由两位水平相当的教师分别执教各自原来的班级。所不同的是,对照班仍按原来的教学行为、教学习惯实施教学,学生仍按原先的学习习惯学习,学习行为没有本质的变化。实验班教师通过一系列宣传渗透,改变了学生对待错误的观念,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做了相应的改变。具体对比见下表。
对 象 项 目 |
实验班 |
对照班 | ||||
教学内容 |
高二学年,高三上学期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教学内容 |
高二学年,高三上学期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教学内容 | ||||
作业内容 |
高二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内容对应的校本作业 |
高二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内容对应的校本作业 | ||||
作业量 |
180(总) |
180(总) | ||||
批改次数 |
180(总) |
180(总) | ||||
授课时数 |
210(总) |
210(总) | ||||
答疑时间 |
120(总) |
120(总) | ||||
任课教师 |
教学骨干 |
教学骨干 | ||||
思想观念 |
有比较强烈的错误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对待错误是经常性关注,深层次关注 |
教师和学生均无并无明确的错误是资源的观念,对待错误也是传统惯常的偶有关注,浅层关注 | ||||
授课方式 |
教师非常注重挖掘错误观念并展示,引导学生积极讨论错误,激发学习的自主性 |
教师非常注重知识的正面讲解,但几乎不在课堂上展示错误,给予学生讨论错误的时间相当的少 | ||||
批改方式 |
除了批出对错,同时分析学生出错原因,并加以记录分析 |
只是批出对错,偶尔关注学生出错原因,几乎没有分析记录 | ||||
个别辅导 |
答疑重点在于探究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总是尽可能给学生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将他们的“错误观念”拉出来,然后帮助他们用新观念替代 |
答疑时特别强调正面解答,讲解仔细耐心,但几乎不关注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若有涉及,基本属于被动无意,并无强烈视错误为资源的观念,因而并无主动关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 | ||||
具体要求 |
要求实验班学生有错必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对错题务必找到错因,不因找到正确答案而放弃对问题的全面认识 |
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掌握正确的解答,但无特别强调探究错因 |
(三)实施时间
课题实施时间由2007年9月开始,至2009年1月为止。
(四)概念界定
错误资源主要是指来源于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或物理研究方法不正确或片面的理解而造成的一些结果。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书面作业或课堂行为中出现的不正确、不严谨、不规范的问题。这些出现的问题,经过细致的剖析、提炼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错误”资源具有动态性、多样性、针对性、直接性、重复性等特点。
来源于学生的错误资源,可分为两类,由于不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会导致一些不同而相似的概念混淆而引发错误,称为概念性“错误”资源。由于规律理解有偏差,主要表现为相似规律的混淆或对规律的片面理解,或不分题目具体情景、选用不恰当的规律,或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把握不当,或将有条件的结论,进行无条件的推广而引发的错误称作规律性“错误”资源。
学生的课堂表现或作业中所提供的信息,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允许它合法地进入课程,特别是进入教学过程,否则,学生就被排斥在课程与教学之外了,他们如何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同样的道理,如果老师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困惑、问题等不能合法地进入教学过程,他们自身也就被排斥在课程和教学之外了,他们就只能是一个"传声筒"。这样,教学过程就演变成为一个纯粹的客观学习过程,这个过程除了与考试有关外,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人生无关。教师的教学工作似乎成了一个纯粹的"技术活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似乎就是教学技巧。
所以,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有可能普遍地恢复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九)课题价值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知识建构时,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应千方百计通过学生的书面或表达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要牵而带之,引而不发,要充分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错误观念被“拉出来”,才能够“被取代”。学习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错误”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一些旁逸斜出的不顺反而会给学习注入新的生命力,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定是学生们学习中的一个个兴奋点,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为后续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自课题实施以来,学生的对待错误的态度与以往截然不同,每次作业发回手中,并不忙于关注做对了多少而把焦点对着作业中的错误,那种不敢向人示错,唯恐他人知晓,视出错为耻辱的情况荡然无存,代之以深入的思考、积极的讨论,课堂上老师展示典型错误,学生自己剖析错因,把错误观念公之与众,被“拉出来”然后被“取代”,学生如同亲手给自己或同伴“动手术”,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学生并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学习的有效性不言而喻。“错误”的价值体现在它背后的创新过程,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才真正使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变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这原本就是新课程中的教育理念,也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所在。
3.促进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形成
有学生这样说:“老师经常选取一些典型的、有价值的同学错题写到黑板上,让大家讨论、评析,看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高级错误”还是低级错误,是知识性错误还是解题不规范等等。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时大家总是特别活跃,畅所欲言,把错误找得很彻底,分析得更是头头是道。在这样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大家都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加深了印象。”善待错误,批判意识,实事求是,理性行事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于其间,润物无声。
4.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师生几乎是同步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教师的权威性已荡然无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某些时候,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学习的要求并不是专门针对学生而言的,教师把错误看作教育的契机,学生把错误看作自我发展的契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错误是是师生共同超越的起点。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错误资源利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应做鼓动宣传“错误是宝贵的资源”理念。结合具体实例向学生指明,错误不是垃圾,不可以随意丢弃,应把错误当作有价值的宝贵资源好好利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选用例2,课堂上展示错误,剖析讨论,充分肯定学生错误解答中的合理成分,改编旧题成新题训练,在新题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错误解答中的合理成分”确实合理,从而更勇于犯错、乐于改错。
2.强调做练习应当重质量胜于数量。提倡解后反思,每解一题,做到研究对象清楚、物理过程明晰、选用规律恰当,避免简单套用公式。
3.课堂上应提供给学生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学生书面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更容易被教师发现,而在听课过程中产生于学生头脑的错误思维却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应提供给学生暴露错误的机会,通过板演或口头回答展示自身的思维,大家共同讨论解决。作业讲评课上,教师应展示一些具体的、共性的错误,引发讨论。让学生找出具体错处,深挖错误根源。
4.犯错是为了改错,改错是为了提升学业水平,要有勇气犯错,更有勇气认真改错。因此犯错、改错、集错等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竭力避免只犯错、却不改错、集错的情况发生。
五、课题展望
“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记忆也不再被看作是简单的联想,事实表明结构不仅包含知识,也涉及到意义。学生也不再被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和生成者”,本课题最初的出发点也是如何帮助学生实施有效学习,所以本课题受21世纪最新的学习理论指引,也与新课程倡导的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错误即资源”)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相吻合,前景广阔。
“……然而错误概念却是用新教学方法教学生科学思维的起点。通过探究学生的观念,帮助他们掌握解决观念冲突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构对科学概念的连贯把握和广泛理解。”错误概念如此重要,但学生中错误观念的获取却并不容易。本课题实施的最大困难在于教师如何探究学生的错误观念,由于受经验以及与学生交往程度的限制,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清楚学生头脑中存在哪些错误观念,只有等提问或批完作业后才偶有所得,以往在这一方面总处于“守株待兔” 的被动局面。若能“主动出击,诱导错误”则将会是另外一种局面,对学生的“先前错误观念”了解会更加深入,目前这一点由于能力、经验所限做得还很不够,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我们必将追随教育理想,做追风的勇士!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 安.L.布朗 罗德尼.R.科金. 人是如何学习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9
2. 【美】莱斯利.P.斯特弗 杰里.盖尔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9
3.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4.【加】教学机智:教育智惫的意班 范梅南教育科学出版杜2001年。
5.【美】里德利、沃尔瑟 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
6. 陈华忠. 变学习中错误为教学资源. 黑龙江教育,2004(7/8)
7. 王红莲, 沈江天.关于错误的随想.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6)
8. 黄国荣.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策略探讨 2005(12)
9.充分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 化学教学 覃孔彪,2007(12)
10.形成正确评价 促进师生发展 研究性学习探索 段昌平,2007(12)
11.利用“错误”资源,改进课堂教学 甘肃教育 王慧英,2007(12)
12.错误---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 韩世清,2008(3)
13.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中学生物教学 唐小平, 2002(9)
14.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教材,教法 朱煌:2002(9)
15.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山西教育 高慧娟 2003(2)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