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研究报告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研究报告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物理组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未来文盲”的定义是:“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或不会把新知识应用于时间的人。”教育家叶圣陶有一个著名观点:“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创造能力,早为各国教育界所重视。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智能呈个性特征、时代特征的主动发展,是个体优势与时代优势的最优化组合,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摇篮。

2、学生调查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学习潜力进行了了解,从以下图表中不难发现:

学习主动性分析图表

主动性

很强

一般

很弱

百分比

18.4%

24.6%

21.1%

22.9%

13%

图表1-1

学习自信心强弱分析图表

自信心

很强

一般

很弱

百分比

19.7%

19%

27.9%

17.8%

15.5%

图表1-2

学习积极性强弱分析图表

积极性

很强

一般

很弱

百分比

21.2%

19.1%

20.8%

20.5%

18.4%

图表1-3

学习潜力调查统计图表

积极性

很强

一般

很弱

百分比

36.6%

29.5%

16.1%

7.0%

11.1%

图表1-4

学生的学习潜力与能力是巨大的,现在很需要我们教师有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采取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在专业智慧的引领下,让学生踏上科学探究之旅发挥学生巨大的学习潜力,使现在教学课堂焕然一新,教学课堂能呈现教师与学生共同积极参与、学生乐此不疲科学探究涉猎知识的海洋的情景,敢于挑战权威,提出问题,形成质疑,自主探讨,学习带给他们的应该是快乐与幸福,而不是痛苦压抑,无可奈何地在做题苦海中的煎熬——学习是快乐的!

3、研究的目的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

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让学生在高中物理中学会自主学习,使其内在智能与创造能力取得发展;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来进行。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来提高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探究教学策略

⑴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奠定知识基础

我们知道,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知识基础的,只有当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在面临一些新奇的问题时,才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洞察力及创造力来产生新观点,在一些互不相关的事情之间建立联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现行文本教材,物理知识和规律的呈现方式单调,更甚者有的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是抽象的、干巴巴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也难于理解。

而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就能克服上述的这些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率。

①改变信息呈现方式,丰富感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集文本、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功效集一身的特点,改变信息呈现方式,将静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加工成动态的学习资源,用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音响,再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及状态,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强化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的发展,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

例如:在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时,我们一改过去教师传授、学生记忆结论的方式,将物体的运动过程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让学生通过对物体运动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的信息和规律的呈现方式,大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学习的方式也有所改变。

②优化学习资源,深化理解

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形象的知识容易理解,对抽象的、陌生的知识难以理解。现行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或者陌生的,但又是学生必须理解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我们采用化远为近、化近为远、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打破时空界限,虚拟现实世界等方法,将抽象知识直观化、陌生知识形象化,将其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会惊叹原来是这样。通过优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时候,学生对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很难理解,宏观世界中也不存在这样的模型,以往这部分的教学是以学生的死记硬背为主的,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单调乏味,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我们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宏观模型的方式用实物或计算机进行模拟,将抽象、陌生的规律转化为学生教容易接受的直观、形象的知识,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⑵营造探究环境,诱发创新

实践证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凭借学生自己的经验不断地猜测、联想、探究、体验而形成的。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探究环境,诱发创新,提高其创新能力。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教研组的老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

②提供探究素材,支撑创新

学生的直觉、猜测、联想等都需要通过探究来验证,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持。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需要大量的研究工具及方法的指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学校及其他环境的资源,竭力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学生在我组教师的支持下,踊跃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学习气氛高涨,自主学习的效率更有所提高。

③开展主题研究,诱发创新

       在课题实验中,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学校实际,确定一些有一定深度或难度的研究主题,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主题研究活动中,我们要组织好合作研究小组,明确分工,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评价与展示作品。

       提供展示平台,物化创新

在课题实验中,当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之后,我们就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将主题探究活动的成果向老师或同学展出,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

       2、探究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中,我们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新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模式的根本变革,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经课题组全体教师的不断深入研究,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新教材的教学模块的内容,我们探索出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是将学习的内容细化,使学生通过阶段式学习,分层次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模块。各大模块均配备专门的教师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把握本模块的精华内容。同时,通过教研组的讨论,准确找出各大模块的内在联系,发现知识的融汇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多种层次的学生要求整齐划一的弊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成就感。

       3、探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立足现在、前瞻未来的发展性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应该由选拔转移到发展上来,即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全方面的评价。

       三、研究的结果

       我们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们的实验研究取得理想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的比例上升到48.6%,“强”的比例上升到37.8%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很强”的比例上升到45.7%,“强”的比例上升到39.5%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强”的比例上升到67.8%,“强”的比例上升到21.3%

       同时,在同类学校的联合考试中,学生得成绩取得较明显的进步,也受到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和肯定。

  四、几点认识:

  回顾三年实验进程,我们认为整个实验发展是正常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从中获得了以下认识:

  1、开展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正确举措,是克服现行教育弊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责任感的充分体现,也是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从实验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个个都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创新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去培养。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育创新也是支持的,迫切希望的。因此,开展课题实验的客观条件是具备的,实施是可行的。

  3、从实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自主学习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培养研究的深度和培养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5、我们所构建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尚属雏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不懈追求,深化研究,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基础》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自主学习 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应用策略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