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初中生亲子亲情教育研究

初中生亲子亲情教育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兴华中学德育课题组

      我校《初中生亲子亲情教育研究》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W200604)的子课题。自20071213正式开题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确保卓有成效地将课题研究工作引进深入,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选题依据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要了解什么是亲子教育,亲子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以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爱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使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教育。亲子教育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它是  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更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互动,不但能促进孩子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之一,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此期间,孩子与父母的交往常表现出疏远与冲突,是孩子依恋与独立两种倾向暂时冲突和对立的阶段。国外有学者称这时期为亲子关系的危机期。然而,作为这些孩子的年轻父母,正处于创业阶段,大多数是上班族,工作、学习、家务、社会活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跟孩子沟通、去关心孩子,同时也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使亲子之间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慢慢地孩子会疏远父母,长期下去,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影响到他的健康成长,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它的独特功能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情感是维系一切的桥梁,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亲子沟通是否顺利,是家庭教育成败最重要的因素;而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纽带的作用。如何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促使他们有效地沟通亲子关系,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亲子沟通理念的有效实践是我们的重要研究问题。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虽然亲子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但有关亲子教育的书刊、音像资料很多,还有各种亲子教育讲座、亲子教育咨询热线和网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社区还有专门的亲子教育辅导员深入千家万户作指导。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机构如亲子教育研究所、亲子俱乐部、早教中心、亲子园等等也在各大中城市建立起来,所有这些都可以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并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目前国内外开展的亲子教育活动较多,但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还没有。我校率先开展此项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一定价值的成果。
     
亲子教育,通过亲子两字突出了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并由此突破了家庭教育中的许多传统认识。
初中生与家长、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对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优化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益。

      三、人员分工调整
     
单位负责人:郑群心(校长  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主持人:郑群心(校长  中学一级教师)
     
基地负责人:杨东生(政教副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小组成员:罗  海(政教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王望明(教导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谢攀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刘小平(级长、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何文雅(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李智山(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张翠青(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兰(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响(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黎鸿洲(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吴桂香(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游帼雯(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肖梦伦(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罗小珍(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陈晓华(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陈兆玉(班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四、方法与步骤:
    
(一)07-08学年,我校进行的初中生亲子亲情教育研究课题开展的方法有:
      1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主要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研究。
      
进行问卷调查的步骤主要是:明确调查目的(从目的出发,估计可能的阻碍因素和要注意的相关问题)确定问卷内容(个人基本资料、态度问题、行为问题)编制问卷(拟定问卷题目、问卷题目数量控制、回答问卷时间控制)问卷的试用与修改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
.教育实验研究法
       3
.行动研究方法:反思为主
       4
.访谈法,包括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与学生谈话,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具体步骤如下:
      
初一:亲子关系的调查与诊断(启动阶段)      
       1
.举办新生快乐成长活动营活动(2008821-22日)。

       2
.召开全体新生家长会(分四批,分别在830晚上、31日上午、下午、晚上)。
       3
.发放调查问卷(家长卷和学生卷)并统计(94发放问卷919回收统计完毕)。
       4
.组织新生去国防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922—27日)。
       5
.以感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安排了十节全校性的主题班会公开课,其中游帼雯老师代表学校参加镇比赛获二等奖、 李智山、游帼雯和徐爱红老师的主题班会教案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方案评选获一等奖,吴桂香老师获二等奖并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录像课评选获一等奖)。
       6
.母亲节征文活动----给妈妈写一封信。
       7
.每周在家做适当的家务,记录在周记中并请家长作评价。
       8
.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及征文比赛评比活动。
       9
.家访。
      
初二:亲子关系的调适(体验阶段)
       1
.调查。
       2
.家长会(结合实际分三次召开有针对性的家长会)。 
       3
.主题班会《和父母如何相处》、《学会感恩》。

       4
.举办亲子亲情心连心大型活动(在5—6月份,把握母亲节、父亲节的契机。)
       5
.活动反馈表。
       6
.给父母的一封信征文评比活动。
       7
.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及征文比赛评比活动。
       8
.家访。
      
初三:亲子关系的跟踪和反馈(阶段性成果检查)。
       1
.调查,谈心。
       2
.家访。
       3
.家长会。
       4
.初三学生理想前途教育。
       5
.专家讲座(应考心理调适),心理辅导。

       五、研究的过程
     
(一)、教师方面
      1
.不间断分批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强化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创造把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平台,促进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一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一系列活动。如
1)我的教育教学小故事演讲
2学陶行知风范  做新时代教师师德演讲
3)组织6人参加全国班主任技能大赛
4)组织23位班主任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高级班主任研修提高班学习
5)每月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进行典型教育案例分析
6)先后三次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观看由教育名家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老师的有关讲座光碟。
      
(二)、学生方面
1
.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年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报表》。也要求全校班主任、辅导员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2
.对学生家庭进行情况调查。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一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喜欢什么、反感什么等),并建立学生家庭档案。
3
.召开全体新生家长会(结合实际分三次召开有针对性的家长会)以及通过家访、电访、面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九月份组织新生去国防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独立的能力。此外,通过要求学生每周在家做适当的家务,记录在周记中并请家长作评价以及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及征文比赛评比活动,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4
.召开以感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和父母如何相处》、《学会感恩》、《感悟亲情》等,在5—6月份,把握母亲节、父亲节的契机,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征文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5.举办亲子亲情心连心大型活动。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我们邀请了初二级全体家长及同学,于200712916日在本校举行了题为亲子亲情心连心大型活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培训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毕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博士焦健,以及全国教育部中央教育研究所《班主任专业化及现代班级建设》的实践基地学校的相关研究员、专家领导和教师及我市内外区、镇的人员应邀出席。
各班首先在总导师的组织下跳兔子舞热身。接着,由课题组主持人周海华副校长致欢迎辞,活动正式开始。各班发表班呼,全校家长、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齐做手语操《感恩的心》。然后,各班分班进行主题游戏:地球旋风、同舟共济、沿途有你,一下把大家距离拉近了,思想也融洽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在各游戏后分小组讨论,分享感受,最后大组分享。
各班活动结束后,真情告白环节以《父母篇》、《孩子篇》、《教师篇》等三个篇章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让孩子和家长在无声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体验亲子之间从来没有被觉察的爱与被爱。家长和孩子深受感动,流下了真挚的泪水,踊跃上台分享活动感受。
最后,家长和学生填写活动反馈表,给予本次活动高度的评价,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此次活动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下来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商量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的事宜,最后还合影留念。
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受教育深,感慨地说,过去对孩子关心太少,而老师对孩子是这样的爱,感到很惭愧,今后要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              
6
.开展个案追踪活动。每班确定结对子的帮辅对象,每个课题组成员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辅导学习,组织活动(如节日祝贺,祝贺生日,我能行主题队会,排忧解难等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家庭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全组成员和帮辅对象谈心达    次,家访      次,开展调查     次。
7.
勤写论文。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写下了课题研究的论文并获多项荣誉。

         六、研究的结果
(一)改善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融洽、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亲子教育精神下的新儿童观认为,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 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这种精神生活;儿童还具有其形之于外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人应注意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这次亲子亲情关系研究证明,儿童对于父母而言是平等的个体,这体现在亲子教育精神中就是, 亲子教育的过程强调父母与儿童的互动成长;亲子教育主张打破旧式教育中父母的权威管教为主, 而代之以父母的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 教育方式也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儿童人格完美奠定基础。只要成人不压抑儿童, 不掩盖和扭曲儿童所生活的环境,正确地引导儿童认识社会生活的各种角色, 并引导儿童在各种角色平衡中体察其角色情感,儿童的心智就能在社会生活的土壤中开出属于他自己的花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孩子体验某种情感, 这是教育工作中最困难的事。亲子教育培养孩子的重大内容之一就是,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和儿童共享情感体验, 促进亲子沟通, 以满足儿童内在的精神发展需求。
亲子教育精神下的新儿童观认为,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以启示, 成人应当向儿童学习, 学习孩子对生活的探究精神, 学习孩子善于发现、积极思考的美好品质。亲子教育强调父母通过自我教育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提出,儿童教育的重心应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因此, 在亲子教育精神下,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能力。亲子教育应该注重的不仅是把人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 而且是立足于把人塑造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并对人的价值与生命意义有最深刻的认同。作为父母,我们可能都有过这种感触:每当孩子让我们着急的时候,我们总是叹着气想:孩子小的时候多乖,长大了怎么就跟变了个人似的。脾气越来越大,和父母说的话越来越少,许多的东西都锁起来…… 其实,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很正常的。可是许多父母在面对这些变化时,还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没有做到主动地和他们接触和沟通,也就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种种变化。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希望与寄托。所以,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时,我们就应积极地进行点拨;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就应给予贴心的安慰和鼓励。即使他们不小心走了弯路,我们也要尽力把他拉回来。因为,抱怨、放弃和无休止的责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二)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去关爱、理解父母,学会对自己负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学校、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使得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分数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而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师长,他们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孩子不懂得感恩,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作为学校,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白亲情的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与学生的感恩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感恩意识的培养。通过这次亲子亲情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优越生活,给他们创造了受教育的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使他们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的关爱,引导他们学会了感恩。
通过这次亲子亲情活动,学校从以下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1
.作亲情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这将会使学生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2
.作亲情沟通。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工作情况,父母的爱好等。了解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所做的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
3
.作亲情体验。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如:最近我校就组织大家进行一次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4
.作亲情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帮他们拿鞋子,倒杯热气腾腾的茶;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等。另外,让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争取家长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对学校布置的亲情作业,教师要与家长及时联系,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家长的满意程度,从而使亲情教育落到实处。
      
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因为亲情是伟大的,因此让学生感恩亲情。同时也感恩老师的用心栽培,亲子亲情活动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的舞台;亲情教育更让他们懂得尊孝礼仪。启发他们中秋节时写了那份抵万金的家书,向父母献一份问候,道一声感谢。
      
家庭——学校互动教育,这次活动在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家长们走上讲台侃侃而谈,谈他们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谈他们的工作经验,谈他们如何与陌生人相处,谈他们对学校前程的期望与信心,谈他们对老师的理解……他们将无价之宝授予我们,将燃烧得无比灿烂的火炬传给我们。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接受这一切,听他们的一席话,远胜于读十年书,受益匪浅。我们怀着细腻的心感受着一切,感受亲情的无私与毫无保留。充满睿智的家长,在我们心中他们的形象是如此的伟岸。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他们渴望理解我们,也渴望被我们理解。其实大家可以成为知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何为亲情。
(三)改善了师生关系,优化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心态、家长观念的改变,亲子关系的改善,从而也改变了师生之间过去那种对立的情绪。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了,成绩也大大提高。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教学工作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 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努力教, 学生乐意学的两个程极性。为此, 就要坚持尊师爱生和教学相长的原则。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质量。因为, 教师关心热爱学生, 学生尊敬理解教师, 在此基础上, 师生间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都是与师生间的友好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相联系的。所以, 师生间亲密融洽的积极思想情感,不但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反之, 疏远冷漠的消极思想情感, 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阻力。实践证明, 在良好师生关系条件下, 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信息,就特别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师也会由于学生的刻苦学习, 而更加促使其勤奋地从事教学工作。因此,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
学校工作要坚定地贯彻德育为首的指导原则。百年树人德为本。其根本目的是要解决育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面使他们学会如何做人的问题。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这一工程, 就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因为,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观念的树立, 健康心理的培养, 行为规范的养成, 都是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只有这样, 青少年学生才能自觉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从而逐步促使其身心全面发展, 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否则, 德育工作是很难奏效的。事实证明,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催化剂, 也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保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由此可见, 素质教育就是基础教育, 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莫基工程。因此,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决策。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 提高其自学、自理、自强、自律、自立能力。具体地说, 就是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就对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 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整体改革,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既重视学生智力品质的发展, 又注重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实践证明,上述这些方面的真正落实, 都是由良好师生关系来保证的。所以,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本保证。
     
总之,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体会到与家长友善沟通的重要性,它不仅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有方向性,同时,也在工作中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只要教师以诚相待一切,用师爱对待学生的不足,家长用真爱对待子女,那么我相信,感情之花定会竞相开放,以这种特定的双爱为基础,就能筑起一座亲情之桥,在这座感情之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七、结论
1
.转变了家长教育观念,改善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去关爱、理解父母,学会对自己负责。
3
.改善了师生关系,优化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对上级的意见或建议
     
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我们深深感觉到亲子亲情教育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个案跟进老师们不厌其烦地进行家访,苦口婆心谈心,千方百计为其排忧解难,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成效不大,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反复性大,往往初见成效,又打回原形。让人容易产生徒劳的错觉。特别是在节假日、寒暑两假期更甚。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早日长成栋梁之才,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出一份力。

      九、体会
     
我们在初中生亲子亲情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学生不知道亲情是什么感情,亲情有哪些内容,初中生亲情淡化现象严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涉世不深的孩子们不知不觉养成了淡漠、冷酷甚至是残忍的心病。从我校对1600多名学生和家长的调查中,发现有近7成学生与家长交流沟通困难,6成多的学生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隔膜,甚至根本无法沟通。
我们在初中生亲子亲情教育研究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 注重亲情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加强亲情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及教育,学生逐渐能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态平衡,能珍惜生命、珍惜亲情、关心他人,施爱于社会,奉献于大众,能与父母和谐相处,促使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亲情观,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校亲情教育的不断完善,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坚定了我们研究的步伐和方向。

      十、参考文献
[1]
梁东标 汤礼深篇《亲子心理辅导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9月第1
[2]
周峰编著《给中学生的100条建议》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1月版
[3]
林丽慧编著《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珠海出版社2001 1月版
[4]
吴增强编《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4月版
[5]
李忠莹著《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花城出版社199811月第一版
[6](
)凯文.斯蒂德著,张英爽\邱炳武译《教子是本难念的经》新华出版社2001 1 月版
[7]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教育评论,2006(l):3235.
[8]
何芳.感恩教育:德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7):33
36.
[9]
陈艳花.感恩:让你如此美丽一由一次问卷调查引发的作文活动[J].湖南教育,2006(7):2
30.
[10]
宇文德.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8):13
16.
[11]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l.北京教育,2005(5):14
16.
[12]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
13.
[l3]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2005
(5):13-14.
[14]
李书有主编.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452.
[15]
李大旭.我们教育孩子的观念【Ml.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346.
[16]
孙云晓,胡霞.常怀感激之心一一日本的道德教育[J].中国教师,2005(6):53
54.
[17]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3.461.
[18]
范国瑞.感恩是生活的起点[J].教育科学研究,加06(4):62
63.
[19]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321.
[20]
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孔子研究,2005(l61
64.
[21]
陈惠芬:渗透感恩教育内化学生品质,《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31
.
[22]
王维昌:在感恩教育中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学校管理》2006年第2

[23]
范国睿:感恩是生活的起点,《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4.
[24]
李娟:感恩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医学心理指导》2005年第1
.
[25]
肖峰:忘恩负义是情感病态的明显标志,《医学心理指导》2005年第1
.
[26]
陈秀兰: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20
.
[27]
徐跃进:让学生在感恩教育中增强责任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4
.
[28]
兰军瑞: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中州学刊》2006年第3
.
[29]
于杰,蒋平: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感恩意识形成探微,《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
.
[30]
宇文德: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8):13
16.
[31]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l.北京教育,2005(5):1416.

兴华中学德育科研课题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