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生活角度的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课题申报

世家机构:市民生活角度的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www.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来源:世家机构 杨婷

  [提要]如果把城市问题列为中国当前最热、最焦点和最难点的问题之一,可能无人反对。城市问题,更常见的说法是“城市化问题”,复合了多个社会当前的重大课题,譬如:人口问题、农民问题、城市建设问题等等。研究城市化问题

如果把城市问题列为中国当前最热、最焦点和最难点的问题之一,可能无人反对。城市问题,更常见的说法是“城市化问题”,复合了多个社会当前的重大课题,譬如:人口问题、农民问题、城市建设问题等等。

研究城市化问题的著作与声音很多,在此,我并无意与诸多专家学者、专业人士进行学术思辨。本文试从市民感受的角度出发,就中国城市化进程对市民生活的改变作出浅析,并奢望带给中国城市化的推动者们一些更贴近生活的建议。

 

问题:城市化的本质

多数的时候,我们都只能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看“城市化”,2003年底,我国城市化率是40.53%2004年,我国城市化率41.7%……诸如此类。

从学术角度更科学定义是: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革命,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地进行空间的聚集而逐渐地转化为城市经济要素。

理论让人在头晕目眩,或者我们还可以有更简单的理解。说到底,城市化的本质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打开城门,让农民与市民享有平等的、自由的迁徙权、就业权、教育权和社会保障,从而真正、全面的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

城市是复杂的多元素集成体,但建设好城市的关键,还是人的问题。

 

问题:发展大城市——解决人口过剩与资源短缺之道

我居住在成都。据2004年统计年鉴,成都城区人口已经达到254万,在中国城市中属于特大型城市。

近几年来,成都的城市化率一直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近年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已经在成都表现得日渐严重。

导致成都城市人口激增的原因有很多:如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四川省在具有吸引力的大城市奇缺等。

城市化进程的就是这样,看似悄然无声,实则密切相关。

2003年底,我国城市化率是40.53%5.2亿城市人口,7.6亿农村人口。而过去15年间,我们城市化率平均增长率是1.55%年,如果按城市化率每年不低于1%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们城市化率大概要达到55-60%。按照2020年我国14.6亿人口计算,城市人口将达到8-9亿,这代表着未来15年间,还有3-4亿农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我国现在有小城镇19000多个,假如每个小城镇消化1万人,大概能消化2-3亿。还剩下6亿的城市人口大概需要200个能容纳3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或者是有300个能容纳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目前,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不足100个!

城市的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的瓶颈。

 

有人说应该大力发展小城镇,因为建设小城镇成本低。

我的观点是:优先发展大城市。

其实,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发展大城市是成本大还是收益大的争论。

城市的本质是公共资源的高度集聚,而公共资源的特点是拥有的人越多效率就越高,回报率越高。这样看来,上海是当前中国最有效率的城市,因为它用最小的空间养活了最多的人。人口密度越大的城市,它的公共资源使用频率和使用效率就会越高。目前,上海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万人/平方公里。可以假设一下,如果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70%,那么我国将有10亿左右的人口进入城市,即使以5000/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来计算,全部用地只需要20万平方公里。

此外,根据专家的测算,按照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将我国200万以上的大城市,20万人口的小城市和不足万人的小城镇进行比较,其人均占地面积比是1:2:3.1,也就是说,小城市比大城市人均占地要多一倍,小城镇比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积要多两倍以上,由此可见,大城市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是最为有效和节约的。

其三,当市民经济水平改善时,大城市的吸附力天然强于中小城市,强于小城镇。而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恐怕不是要关上大城市的城门,而是为进城的新市民们打开更多更好的,可以选择的,大城市的门。

 

问题:城市化率与城市魅力

城市化率对于官员们很重要,城市化率的数字大小多多少少佐证了官员们的政绩。

可是,老百姓们却并不这样看。城市化率代表着社会把多少农民兄弟变成了城市居民,可是却并不能代表着给予了一个城市多大的新价值创造,是不是让这个城市更适合于人们居住和生活。

城市化率的高低,并非城市好与不好的决定性指标,更要看城市能否实现城市自身的价值,也是就是城市价值的最大化。

著明城市专家连玉明说,衡量一个城市价值最大化一般用三个方面判断:其一,能不能创造更强大的城市实力;其二,能不能更高的地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其三,能不能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非常朴素,也非常实在。

作为一个房地产前期研究人员,通常在为一些大型开发项目,甚至涉及致电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些项目中,都会对项目所在城市的城市实力进行研判。一般会关注的指标有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现在看来,对这些指标的应用也需要进行修正,判断城市实力,应该更关注人均量,而非总量。总量受城市人口、规模等多重不可控因素影响,而人均量却是真实水平的反映。人均GDP反应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均财政收入反应政府的实力,人均居民收入反应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实力加政府实力再加经济实力,才是真正的城市实力。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则是一个体验性指标。眼下,各地区、各城市均能看到一些城市形象工程,譬如脱离地方经济水平兴建超大的大广场、大绿化等等。这种所谓的形象提升却并不能真正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改善。对普通市民而言,关注的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衣要看市场购买力,食看恩格尔系数,住看人居环境,行看交通便利度,生看公共安全,老看社会保障,病看公共卫生,死看人均预期寿命。

而能否为城市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则是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实现价值最大化,能否充满活力的继续发展的最重要最核心标准。

 

万科在城东的新项目已经在成都几大路口挂出了大幅广告:魅力之城。个人非常喜欢将“魅力”这个魅惑生动的名词作为形容词加之于“城市”这个严肃名词之上,钢筋水泥的丛林仿佛也印上了人的渴望和创造,因而生动起来。

结尾的时候请允许我俗气的希望一下:

愿我居住的城市越来越有魅力。

愿中国多一批魅力之城。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