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形成优良的习惯和学习品质。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比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对学习规律的科学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正逐渐从原有的只重视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创新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转变。因此,用素质教育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分析学生正确学法的形成和发展,探索和创造学法指导的策略和艺术,切实加强对学法的指导和研究,探索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促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是当前初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国内外教育专家关于“青少年的发展将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要论断都明确表明对青少年开展有效的帮助或指导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相当一部分学习优秀学生外流,学生家庭整体素质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对孩子的个性发展缺少持之以恒的有效关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缺少一种深厚的动力输出。目前在校的绝大部分学生不仅文化知识基础较差,而且学习习惯、方法更差,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从小由于农村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在小学时期教育的片面误导,以及中学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因而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学生的学习心理表现:较多的学生缺乏上进心,厌学情绪较严重;对作业中出现错误宁愿抄写数遍而缺乏主动寻求“为什么”的意识,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现象教普遍。

2、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

①课前,大部分学生不会安排调控学习活动、不会制订学习计划、没有预习的习惯,依老师习惯于等老师讲解分析的现象教严重;

②课堂,专注程度欠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开小差,甚至有长时间发呆的现象造成听课效率低;心不能定下来,听课自由随意,不能随教师的思路展开思考而出现随意与同学谈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只满足于认知层面的了解,缺乏对知识的理解,更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一知半解,把所谓一时的听懂当作全部的理解的现象较普遍;习惯于被动听讲而缺乏主动求知意识。

③课后,作业拖拉或草草了事、完成作业的质量差、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练习不求解题的方法而习惯于按照老师分析的某一套路去解题,缺乏主体意识,题目稍有变化,就无法完成,表现为理解应用能力严重缺乏;抄袭作业或干脆不做;写作练习出现背范文、照搬照抄的现象;文科类学科布置的口头或阅读作业更是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理科缺乏定期归纳小结习惯,甚至不知如何进行知识归纳、联系和总结;不会看书,不能正确地使用工具书,也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缺乏问题意识,害怕被问和问人、不能发现问题更极少向同学和教师请教问题;尤其不善于温故而知新,甚至没有复习的习惯。

3、学生的学习方法表现:

喜欢死记硬背的多,理解记忆的少;只求结论的多,探索过程的少;被动完成任务的多,主动学习的少;被动等待教师学法指导的多,主动寻找适合自己学法的少。

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教”、不“重学”,只“重教法研究”,不“重学法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或学法指导能力弱;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教学上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时常会感到“孺子不可教也”;在学习上直接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质量,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桎梏,更难以给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后续保障。为此,我校深感进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题研究的重要。通过本研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学法指导的动力系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学生由缺乏学习方法“不会学----怕学----厌学”的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建立学法指导的操作系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构建学法指导“认知----内化----矫正----自动”基本操作体系。

3、建立学法指导的评价系统——注重采用纵向式自我比较法来评价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心智健康和基础知识、能力两方面有合适的发展,让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需要。

4、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增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意识,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在这课题下形成一支敢实践、懂教法、善指导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全校的学生范围内进行研究的,虽然每门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学法指导的内容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学习

的重要性等。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听讲习惯、积极思考问题和提问

的习惯,课后的复习巩固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习惯,保管分类整理好不同学科的练习资料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以及进行课外阅读并摘录等。

3、学校内实施学法指导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1)多渠道、多形式、阶段性地进行学法指导讲座,印发学法指导资料;包括时间的合理分配(学习计划);审题解题技巧;阅读训练方法

;复习方法;有效地听课、作笔记的方法;质疑、提问习惯的培养;错题记录和利用错题记录本复习、归纳、联系和理解;构建班内学习小组;反思学习过程及作业的矫正、总结、反思、归纳等方面。

2)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定期召开学法指导交流会;

3)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学习方法大家读、大家谈活动,做好阶段性总结工作;

4)加强家校联系,对家长宣传课题研究思想和工作方法及要求,优化配合模式。

4、农村初中实施学法指导的基本操作体系。即“认知----内化----矫正----自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独立意识的强化”的操作体系。

认知:出台学校学生学习行为标准,明确要求及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学习方法。

内化:学生能自觉执行学习行为标准,掌握一系列学习方法。

矫正:对学习行为不良学生,采用激励强化法,小步骤循序渐进法及时矫正,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向需要达到的目标发展。

自动:学生在成功中感受愉悦,树立起信心,形成良性循环,直到成为自觉行动。

学习方法的掌握、独立意识的强化:使学生真正养成认真阅读、专心听讲、认真审题、细致分析、质疑问难、仔细作业的习惯,掌握科学地制定计划、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评价导致学习成功的方法。并在习得方法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其自信心,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

5、探索对学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相匹配的行为发展的目标导引评价体系。

设想建立较为具体和全面的学习行为和水平的目标导引评价体系,本目标体系重在挖掘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从创设环境入手来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注重采用纵向式自我比较法来评价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心智健康和基础知识、能力两方面有合适的发展,让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策略

   本校是采用总课题引领子课题而进行研究的方式,以总课题的目标为主导方向,子课题紧紧围绕主课题的思路,以教研组(语、数、外、科、社政)和德育组为单位负责子课题的研究,以学科学法指导为主题,再根据各个学科的不同需要而制定相应的学科指导研究方案。

1、保障实施学法指导的动力系统------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学生由缺乏学习方法“不会学----怕学----厌学”的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校实施学法指导的策略与方法”

1)探索开展学法指导的操作策略

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认知辅导。通过开展学习方法介绍的专家讲座,学习心理的指导讲座,

印发有关学法方面资料,学科教师有关学习方法的个性介绍及优秀学生的经验介绍等活动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态度与方法”才是决定学习面貌的因素。

▲日常教学活动采用“透明教学”完成课堂内、知识上的学法指导

这里的“透明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外,教师要明学情、明学法,在课前明确课时教学中适合学生实际的指导针对性,在课后明确辅导方法;二是课堂内,明确揭示课时学习目标和明确本课时教学中会涉及到哪些学习方法,并在黑板适当位置板书。重点强调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并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学校明确教学常规中必须从以下5个环节来渗透学法指导:

①备课做到备学情、明学法,即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认知,做好渗透学法指导的准备。②预习设计做到指点学法,既要教会学生全册预习法、单元预习法,还要照顾各学科的特点,指点相应而具体的预习方法。③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安排课堂教学时,勇于改革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④课堂上做到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选择教法要有利于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解应用题,不能单纯地教给学生结论,也不能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某一类应用题的思考、解题方法。⑤讲解知识点注意点拨学法,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来进行。

   学校明确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标准和教师教学评价标准,明确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常规中必备的学法指导环节。

学校要求各学科形成一套学法常规、探索一套学科指导教法,从课前、课堂到课后,从任务布置、检查、批改到反馈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各年级各学科开发以某些单元或章节为一个学习单位(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学习单位)的“目标、训练、测试和辅导”系统。各年级科组根据这个学习单位中的三维课程目标,开发设计出包含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能力发展体系的三个层次适度训练的内容,并围绕这些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小组以充分利用学生能自我教育教学的资源;师生共同制定合适的自我发展目标,共同编制错题库,形成学科特色的单元形成性训练材料,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这个操作的核心思想是把思维方法有相近或相通性的学习内容纳入同一个学习单位,通过把学习的目标和训练的方法内容过程用讲义的形式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从而通过这样的“透明学习”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构建以学法指导为中心内容的校园文化

    学校的舆论宣传全力围绕学法指导进行开展。从家校联系、学校晨会、升旗仪式、学科辅导到课堂实战,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所有教师都必须参与,确立人人都是学生的导师和促进者的意识。在学校各类评定上注重优秀与进步的肯定,并且是全面地看重学生进步,真正形成人人思进、主动发展的良好学风和校风,形成具有学法指导特色的校园文化。

2)探索开展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法

    ①课程指导法——把方法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进行传授。

   发动全校师生寻找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把方法汇编成册后,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疆界,更有利于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自我突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指导手册可以成为一串启智的钥匙。

    ②专题指导法——对不同年级或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学法指导讲座。

   专题讲座主

要揭示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工作方式上具有的共性,同时针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层次差异,为学生介绍和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一些困惑。

    ③领悟指导法——是在教师提示、启导下,让学生自悟学法。此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启发、引导学生按教学思路去领悟、发现新的学法,特别是通过顿悟,给学生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学法、总结学法。

    ④内化指导法——这里的内化指导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有效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好学习方法的发现与积累,同时好的学习方法也只有内化形成习惯后才能自觉运用。内化指导主要是学习的常规习惯内化和选择运用具体方法习惯的内化。

    ⑤迁移指导法——是通过教师“举一”,培养学生“反三”的能力。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举一”要选准,不管是讲解例题,还是讲解文章段落,选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与学生要反的“三”有相通性。

⑥点拨指导法——是教师以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为前提,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关键是设计选择点拨切入点,点在学法指导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别处还要选择点拨的最佳时机,点在新旧知识衔接时,点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⑦反馈指导法——是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熟练掌握多种方式及时诊断学情,归纳学生在学习上的共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做好“错题记录本”工作,有效地采用在学法层面上的指导。

⑧训练指导法——是指通过训练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里的训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专门训练学法,另一种是通过知识训练题指导学法。

⑨示范指导法——是指对某种学法,教师先举出范例,然后指导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方法应在日常教学中普遍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有好的听课习惯和思考习惯来支撑。

⑩尝试式指导法——是指导教师在讲完某一类学习方法之后让学生尝试着去“对号入座”,单个运用,或者教师在知识关键处朦朦胧胧暗示某种学法,让学生去探究、去归纳、去发现。这主要运用在具体的“讲讲练练”的课型上。

⑾归纳指导法——是指在一节课开始或结束、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学习方法的归纳,确保有效学法的连续及学生对方法的把握。

⑿矫正指导法——是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式、讨论式、咨询式、答辩式等在课堂提问、作业订正、讲评试卷等对学生进行矫正指导。

⒀交流指导法——通过召开学法交流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堂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交流的指导。

⒁渗透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随时渗透,使学生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学法,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指导方法。

3)探索开展学法指导的基本操作体系

    具体来说,我们在研究学法指导的基本操作体系(即认知----内化----矫正----自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独立意识的强化)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可参照的学习行为习惯标准,在培养这些习惯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培训操作方法。

  “认知”:在学生中多层次地开展广泛而又深入的宣传与交流,让学生和家长明确良好学习行为的标准,及学习过程中程中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和个人的努力目标不断地寻找差距,提出自己的改进设想,对学校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

  “内化”:通过教师、学生每课有意识反复地对照比较,每日持之以恒地总结,进行相互交流,共同分析自己的进步与困难,教师适度的点评来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整和同化顺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自觉执行学习行为标准,掌握一系列的学习方法。

  “矫正”:对学习行为不良的学生,采用激励强化法,小步骤循序渐进法及时矫正,使学生的行为向需要达到的目标发展。

  “自动”:学生在成功中感受愉悦,树立起信心,形成良性循环,直至成为自觉行动。对相同思维难度的内容的学习,不断比较在某种方法学习时掌握学习内容所需要的重复训练的次数,让学生总结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哪些策略有了改进,哪种学习策略的效率高。如此多次地让学生在成功中寻找不足,在寻找中获得成功,在这样的强化下培养习惯。

  “学习方法的掌握、独立意识的强化”:使学生真正能养成认真阅读、专心听讲、认真审题、细致分析、质疑问难、仔细作业的习惯,掌握制定计划,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评价导致学习成功的方法。并在习得方法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其自信心,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

五、课题实施的对象、方法

1、课题研究的对象:本课题将在我校全校学生范围内展开。

2、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制订相应的培养指导策略做准备。

②实践法。培养指导策略的实施并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补充,使设想方案在实践运用中升华、结果,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初中学法指导的“认知----内化----矫正----自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独立意识的强化”的操作体系。

③个案研究法。跟踪研究学生个体特征、变化和成长。

六、预期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案例、教育叙事和相关论文;课题研究报告;

2、形成以学法指导为中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业

成绩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撰写反思、案例分析、教育教学叙事及相关论文能力得到增强等;

    3、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各学科不同的特点,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跟踪检查的可操作性策略、制度。

七、课题实施的过程

120073月—20074月,准备阶段。

①调查分析本校学生的心

理和学习现状,形成全校性的学法指导总体方案。

②分教研组进行研讨,制定活动方案。

③组建领导小组,确定研究的主要成员。

④填写申请书,报上级领导和专家组审批。

2、研究的实施阶段(20075月—20085月)

    ①召开研究组成员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法指导课题研究实施前作好心理准备。

③邀请专家学者来我校指导课题实施的研究。

④各学科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全面实施方案的研究内容,定期召开总结会,进行学法交流。

⑤各科研究成员定期开公开课、撰写研究反思或案例分析,上交阶段性材料。

⑥做好实施阶段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3、研究总结阶段(20086月)

①撰写研究报告。

②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

③上交有关材料。

④装订。

八、研究的组织管理和成员分工(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