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
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
各位老师:
2010年度浙江省和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始申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科室依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研究方向和领域中的相关内容,参考国家、省、市近三年立项的教育科学各类研究课题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拟定了《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本指南只是为申报者提示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仅供参考,申报者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行提出课题名称。对《指南》未涉及的选题,申报者认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也可申报。
课题申报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提升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选题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目的是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选题内容要实在,具有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对改进教学实践有指导价值。
2.创新性原则。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新的理论、一个新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或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也可以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运用的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并进行适度超前的研究,能够引领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性原则体现在⑴具有首创性;⑵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⑶对已有课题进行补充完善;⑷把基本原理转化为具体操作方法等。
3.可行性原则。⑴客观条件:指时间是否允许,经费是否有保障,研究手段是否具备,人员是否配齐,领导是否支持等。⑵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精力、身体等是否符合某项研究的要求。
4.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具备科学价值。在教学科研上要有新发现,或填补某方面的空白,或对某误说的纠正和对某前说的补充等。
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
1.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度。
2.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当。
3.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4.对选择的课题要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课题指南
一、综合管理类课题
重点高中分层次、分类型(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管理研究;
选修制、学分制、学分互认制的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迁校对学校管理的影响研究
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研究
学校优秀教育教学传统的研究;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
二、德育类课题
在学生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渗透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诚信、责任、感恩、戒除网瘾等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网络时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道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等。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班集体建设的个案研究;
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
后进生转化的研究;
激励教育的案例研究;
赏识教育的方法研究;
中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研究;
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研究;
三、教学类课题
教材校本化使用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教案学案一体化研究
问题式教学的研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教学质量有效评估制度的研究;
有效教学的研究;
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
高中新教材运用、开发与评价的研究
当代高中生学习特点的研究
新课程下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
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与评价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实施策略与管理机制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投入产出”观下作业(练习)有效性研究
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的研究
初高中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中生“分化”问题的研究;
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培养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开展主动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的研究;
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如智优学生培养的案例研究,优秀生培养的调查研究等;
高三阶段各类“考试”的时间安排、考试目的、考查内容等合理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有效教学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各学科探究教学的研究。
四、其它课题
学生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案例研究等;
校史人物研究;
新时期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创新研究;
以“解题、析题、编题、命题”为内容的备课组活动研究。
附件一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节选)
附件二 台州市2009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目录(节选)
附件三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各类研究课题目录(节选)
附件四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
附件五 课题开题报告的书写格式和撰写方法
附件一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节选)
国家重点招标课题
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研究
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般课题
1.教育基本理论
现代师生关系研究
2.教育经济与管理
学生事务分类管理研究
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
3.基础教育
各学段的有机衔接研究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
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研究
4.德育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增强学生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状况调查
5.教育心理
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
教师胜任力研究
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预技能研究
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
6.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
普通学校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教体结合经验研究
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研究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研究
学生身体健康管理研究
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发展研究
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素质标准研究
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
学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7.教育技术与传播
数字化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校长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
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在线学习模式研究
学校教学技术装备使用效益的系统评估
附件二
台州市2009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目录(节选) | |||
编 号 |
课 题 名 称 |
负责人 |
单 位 |
G92010 |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预习的研究与实践 |
陈秀丽 |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
G92055 |
构建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 |
宋玉莲 |
椒江洪家中学 |
G92068 |
高中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仝亚军 |
椒江台州一中 |
G92069 |
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
康同杰 |
椒江台州一中 |
G92070 |
激活和弘扬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
项香女 |
椒江台州一中 |
G92083 |
高中英语“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 |
陈巧红 |
临海大田中学 |
G92084 |
新课程下生物教师教学行为适应性的研究 |
於金芳 |
临海大田中学 |
G92085 |
新课改下如何健全高中生化学解题心理的调查与研究 |
周萍娟 |
临海大田中学 |
G92086 |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网络博客(Blog)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 |
盛玲艳 |
临海大田中学 |
G92111 |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 |
马卫标 |
临海杜桥中学 |
G92115 |
历史新课程高考复习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 |
柳美芬 |
临海回浦中学 |
G92116 |
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超重、肥胖、近视)的干预研究 |
姚红菊 |
临海回浦中学 |
G92117 |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英语早晚读实效性的探究与研究 |
王璐 |
临海回浦中学 |
G92118 |
钝口常开,才能成金口 |
董雪芬 |
临海回浦中学 |
G92119 |
新课程改革中数学史教育价值的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 |
尹明霞 |
临海回浦中学 |
G92120 |
新课程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
张艳 |
临海回浦中学 |
G92121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载体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
蒋伟亮 |
临海回浦中学 |
G92148 |
基于校园网下数学几何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
洪武定 |
临海台州中学 |
G92149 |
基于自主平台下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创新式学习的探究 |
张斌 |
临海台州中学 |
G92150 |
合作教育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
王以日 |
临海台州中学 |
G92227 |
构建适合本地学情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
左建学 |
三门第二高级中学 |
G92228 |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适度指导的策略探究 |
李娟 |
三门第二高级中学 |
G92300 |
高中语文(苏教版)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探究 |
袁琳 |
天台平桥中学 |
G92320 |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
张新华 |
天台中学 |
G92321 |
高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
汪叶清 |
天台中学 |
G92365 |
高中物理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 |
王荣根 |
温岭箬横中学 |
G92366 |
高中历史学科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蔡俊英 |
温岭箬横中学 |
G92367 |
基于任务分析的自我调节教学案例研究 |
赖志明 |
温岭箬横中学 |
G92393 |
新“四化”的建设在新农村体育中的运用实践与研究 |
梁海丽 |
温岭新河中学 |
G92394 |
利用媒介资源提高现代语文素养的教学研究 |
陈淑慧 |
温岭新河中学 |
G92395 |
新课标下普通高中数学体验性教学的研究 |
李利苹 |
温岭新河中学 |
G92403 |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题材影视信息的研究 |
程苗足 |
温岭泽国中学 |
G92404 |
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研究 |
蔡春华 |
温岭泽国中学 |
G92405 |
推进思想政治精细化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
陈航波 |
温岭之江高级中学 |
G92406 |
中学政治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王海波 |
温岭中学 |
G92451 |
高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行为的探索与研究 |
张招财 |
仙居中学 |
G92452 |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导图式”学习方法的实践研究 |
周飞飞 |
仙居中学 |
G92466 |
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讲评课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
王玲芬 |
玉环楚门中学 |
G92467 |
普通高中开展主题班会提升德育实效的研究 |
陈友祥 |
玉环楚门中学 |
G92468 |
针对学生性别差异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研究 |
胡霜 |
玉环楚门中学 |
G92469 |
《国文百八课》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的比较研究 |
钱小红 |
玉环楚门中学 |
G92470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物理作业优化策略研究 |
吴永灵 |
玉环楚门中学 |
G92471 |
高中物理必修模块图表使用策略的研究 |
许伟华 |
玉环楚门中学 |
G92472 |
高中生物“情景——问题”教学的研究 |
周晓红 |
玉环楚门中学 |
G92487 |
高中地理乡土素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堂实践研究 |
付国映 |
玉环坎门中学 |
G92488 |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实践研究 |
刘吉吉 |
玉环坎门中学 |
G92489 |
高中生乡土地理调查分析能力培养的研究 |
骆秋炎 |
玉环坎门中学 |
G92490 |
高中生诗词自主鉴赏教学的研究 |
叶际琴 |
玉环坎门中学 |
G92491 |
高中化学复习中开展说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
林占维 |
玉环坎门中学 |
G92492 |
普通高中数学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
庄爱兵 |
玉环坎门中学 |
G92503 |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知识关联性的教学研究 |
李旦福 |
玉环玉城中学 |
附件三
|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重点研究课题目录(节选) | ||
编号 |
课 题 名 称 |
负责人 |
单 位 |
SB69 |
引领学生踏上研究之路---“探究课堂”的开发与研究 |
夏国良 |
萧山中学 |
SB71 |
基于学生课堂权利观的教学生态环境优化的研究 |
周水华 |
富阳市万市中学 |
SB79 |
基于“镇海棘螈”保护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 |
周永兴 |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
SB80 |
高中习题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
黄国龙 |
宁波市镇海中学 |
SB101 |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洪仙瑜 |
台州市椒江台州一中 |
SB105 |
以校园特色文化构建教育品牌的实践与探索 |
陈凌晨 |
临海回浦中学 |
SB106 |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
陆建平 |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SB108 |
探索谐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高中新课程实施的行动计划 |
陈才锜 |
温岭中学 |
SB109 |
高中生同伴辅导的实践研究 |
葛文辉 |
温岭箬横中学 |
SB110 |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与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衔接教学的研究 |
柯友良 |
玉环楚门中学 |
SB111 |
高中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评价的实践研究 |
陈木香 |
玉环玉城中学 |
SB117 |
普通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王伟勇 |
新昌中学 |
SB129 |
新时期基于学校层面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的研究 |
张裕良 |
舟山中学 |
SB137 |
从事件和结构性问题着手----科学课教学的新思路 |
徐珺 |
杭州外国语学校 |
|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体、卫、艺专项研究课题目录(节选) | ||
编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stwy29 |
流行音乐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
赵蓓莹 |
文成中学 |
stwy30 |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模式及策略研究 |
潘世培 |
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 |
stwy41 |
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研究 |
陈杰 |
台州市三门中学 |
stwy52 |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
卢国镇 |
嵊州一中 |
stwy55 |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 |
刘中瑛 |
海盐县高级中学 |
stwy74 |
中小学生肥胖率升高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
应丽萍 |
常山三衢中学 |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研究课题目录(节选) | |||
编号 |
课 题 名 称 |
负责人 |
单 位 |
SC55 |
萧山十中“理想科研”的追求与探索 |
桑张法 |
萧山十中 |
SC56 |
学校品质教育系统构建的实践研究 |
连 晓 |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
SC57 |
基于不同课型的高中生质疑品质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
崔 贞 |
余杭树兰实验学校 |
SC59 |
教师教育能力诊断与培养的实践研究 |
徐卫民 |
余杭中学 |
SC61 |
高中“新生态”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
杜华勇 |
富阳市场口中学 |
SC80 |
新课程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实施和校本教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
邱 锋 |
杭州第十四中学 |
SC81 |
高中传统文化选择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周 伟 |
杭州高级中学 |
SC82 |
男女生学业差异的调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
陈立群 |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
SC83 |
基于教师团队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
樊忠元 |
杭州市源清中学 |
SC84 |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中学教研组长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 |
楼 平 |
杭州第七中学 |
SC98 |
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
林金妙 |
宁波四中 |
SC109 |
高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
周宏杰 |
宁波市鄞州中学 |
SC121 |
高中德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盛世雄 |
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
SC125 |
高中生心理健康特色教育行动研究 |
郑力虎 |
余姚市第四中学 |
SC126 |
初中学生生命意识的培育研究 |
方月君 |
余姚市兰江中学 |
SC127 |
心理辅导理念与技术融入高中生主题班会的行动研究 |
陈 琴 |
奉化二中 |
SC132 |
为有源头活水来——高中化学“点子化”教育教学追求的实验探索 |
陈方梁 |
宁海中学 |
SC141 |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开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
成旭梅 |
温州中学 |
SC160 |
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 |
苏香妹 |
瑞安中学 |
SC163 |
高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探索和个案研究 |
林银燕 |
乐清市第二中学 |
SC164 |
构建农村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衡干预体系研究 |
陈永海 |
乐清市乐成镇第五中学 |
SC174 |
《实验化学》中“实验课题”教学模式的研究 |
黄建华 |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 |
SC181 |
高中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黄献航 |
金华第一中学 |
SC182 |
基于小问题解决共同体的高中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研究 |
单荣耀 |
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
SC202 |
构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库的实践与研究 |
马沪乡 |
东阳中学 |
SC203 |
中学心理育人行动策略的研究 |
吴海尧 |
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
SC205 |
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实施策略探索 |
王英鸿 |
东阳市巍山高中 |
SC206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学习力培育的实践研究 |
卢干 |
东阳二中 |
SC209 |
基于多元智能的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实践研究 |
胡晓忠 |
永康一中 |
SC211 |
高中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厉鸿斌 |
永康市综合高中 |
SC223 |
高中新课程IB模块选取课规范实施策略的研究 |
方建华 |
兰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SC224 |
“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郭 慧 |
兰溪市聚仁学校 |
SC227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考、学三者的契合互动与和谐发展研究 |
楼开年 |
浦江中学 |
SC228 |
新课程实施对普通高中生科学素养影响的研究 |
王建军 |
浦江县第三中学 |
SC245 |
普高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与调节的研究 |
何甫新 |
临海大田中学 |
SC247 |
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研究 |
林辉庆 |
临海台州中学 |
SC248 |
中国历年高考语文真题搜索管理软件 |
方青稚 |
临海台州中学 |
SC253 |
塑造农村高中和谐的师生心理文化的行动研究 |
石卫滨 |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中学 |
SC255 |
当今流行文化对高中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
朱琳 |
三门县第二高级中学 |
SC266 |
“三主成功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范建华 |
温岭第三中学 |
SC276 |
培智学校生活化教育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
林美贤 |
温岭启智学校 |
SC277 |
农村普通高中建设乡村名校的策略研究 |
王钦平 |
温岭新河中学 |
SC278 |
构建具有民办学校特色的学困生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
林东富 |
温岭之江高中 |
SC284 |
高中学生“语文优越感”的培养及其意义研究 |
陈阿三 |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SC285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
陈柏良 |
绍兴市高级中学 |
SC301 |
中学写作教学内容研究与课堂实践 |
钱林波 |
上虞市春晖中学 |
SC302 |
基于魔灯平台的高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
闾剑宝 |
上虞市中学 |
SC315 |
以小团队合作为载体的教研活动组织重构研究与实践探索 |
沈颂理 |
嵊州一中 |
SC327 |
高中教师学习型团队构建与管理的策略研究 |
宋水观 |
平湖中学 |
SC328 |
思维导图在高中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
顾跃忠 |
平湖市乍浦高级中学 |
SC329 |
高中语文整合式阅读方法的研究 |
黄会兴 |
平湖市当湖高中 |
SC335 |
生话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
徐建生 |
海盐县武原中学 |
SC338 |
信息技术在“走班”中的实践和研究 |
陈志峰 |
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 |
SC340 |
重点高中教师柔性化管理研究 |
陆炳荣 |
桐乡市高级中学 |
SC341 |
高中语文选修课“写为先导”教学之研究 |
沈坤林 |
桐乡市第一中学 |
SC343 |
高中历史主题化学习策略研究 |
陈国清 |
桐乡市第二中学 |
SC358 |
高中数学优秀特长生培养方式的实践和研究 |
费利华 |
嘉善高级中学 |
SC359 |
高中英语主体性阅读策略指导的研究与实践 |
冯健榕 |
嘉善中学 |
SC364 |
高中语文自主性全效学习方案的研制与实践 |
黄丽君 |
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 |
SC365 |
三类科目学生走班制的教学与管理的探索 |
唐波 |
湖州五中 |
SC366 |
高中数学新教材“拓展型知识”栏目的研究与实践 |
黄加卫 |
湖州一中 |
SC367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与研究 |
吴建新 |
练市中学 |
SC389 |
学校食堂和超市管理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研究 |
陈龙法 |
衢州高级中学 |
SC405 |
利用活动课培养中学生个性特长的实践与研究 |
严生明 |
开化第二中学 |
SC414 |
缙云县中学高级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
黄旭静 |
缙云中学 |
SC423 |
普通高中提高学校效能的实践与研究 |
吴一鸣 |
丽水中学 |
SC439 |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改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拓展的研究 |
丁静舞 |
舟山市普陀三中 |
SC462 |
基于校训实践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
朱跃望 |
义乌二中 |
SC468 |
基于文学社团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形态建构研究 |
李建新 |
义乌三中 |
SC473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能力结构与测评研究 |
管光海 |
杭州外国语学校 |
SC474 |
中学社团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
王会军 |
杭州外国语学校 |
附件四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
“过去,中小学教师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灌输知识的‘工具’;而新课程则带来了新理念,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掌握规律,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近日,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教育科研处、《现代教育报》、大兴教科所和海淀教科所联合举办的第十八次“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话沙龙”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就教师科研的三个问题,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问:研究是什么?
曾天山认为,教师要作研究首先必须搞清研究的概念。“研究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指大学学者偏重学科体系的研究;二指实践工作者偏重解决问题的研究;三指专业工作者偏重的研究。”他认为研究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应用性等特点。
那么对于教师而言,研究究竟有什么功能呢?曾天山解释了教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不带研究的教学是没有质量的,不带教学的研究是空洞的。”因此,他建议广大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然后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得出科研结果,反过来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曾天山进一步提到,中小学教师做科研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他从三个方面做出提示:首先研究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教育工作需要决策、执行和参谋,而科研恰恰扮演了参谋这一角色,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了铺垫;其次,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既不能神秘化,也不能庸俗化,科学研究有一个很缜密和慎重的定义,即持久而系统地观察一件事情;第三,教育科研就是要将自身和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不断研究、批判、总结经验,从而得以不断发展。
二问:研究做什么?
长久以来,许多教师或者像自然科学研究那样“严谨”、“精密”地开展教育研究,数据分析、图表说明、实验观察等手段统统上阵,试图寻找教育领域的新规律,发展教育科学的知识内容;或者像教育专业研究者那样,实施教育研究的“专门化”活动。
然而,这些研究思路和定位却似乎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由于其指导思想、操作方式等存在偏差,正在步入泥潭,教育科研正在成为学校运行中的‘鸡肋’。”
那么,中小学教师究竟该研究一些什么问题呢?
曾天山把当前学校教科研存在的误区分为以下六种:求新求异、贪大求全、跟风追潮、课题至上、论文情结、穿凿附会。他给出了走出这种困境的方案:即学校教科研必须有明确的指向——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或者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以上目的,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科研。”
曾天山就教师如何选题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过多地考虑大政方针,因为这些方针的制定实施都经历了一系列科学的调研,所以教师的能力相对有限;不要过多考虑未来的事情,因为未来的一些事情是无法预知的。“中小学教师作研究要以我们的事情为中心,以我们现实做的事情为中心,研究一个与自己相关、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课题。”
曾天山还建议,广大教师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从他人的研究中寻找亮点等方法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选题。
三问:研究怎么做?
选准合适的研究课题只是一个成功的开头,曾天山强调说,完成一次成功的研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关键。
“现在,可以动用的研究手段有很多种,譬如去图书馆或者书店、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作一些调查,或者听取一些名人专家的讲座等等。”曾天山建议广大教师要充分地调用各种新手段。
曾天山提到,教师站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线,这是一个优势条件,因为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科研选题。以听课、评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观察来完成自己的研究。通常这样的观察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是对观察对象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然后确定具体的观察目标,制定观察提纲,准备观察记录;最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观察做出评价和结论。“有四种类型的研究,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概括和实践加反思。最适合教师在学校中的研究,应当是实践加反思型的。”
此外,曾天山还给出了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主要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此外还给出了一些辅助性的成果形式,譬如童谣、学习交流的网站、书籍、图本等。他认为,无论研究成果以哪种形式表现出来,只要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意义、有成效的研究。
附件五
课题开题报告的书写格式
目录(目录至少包含到二级目录)
一、课题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纲要
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目的是让人清楚课题的基本框架。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途径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要指明难点和前人尚没解决的问题。
六、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含阶段性成果)以及创新之处
七、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
八、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九、进度安排
十、参考文献
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