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书香校园,幸福的随笔世界》新教育实验课题阶段总结
《浓浓的书香校园 幸福的随笔世界》新教育实验课题阶段总结
我们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承担的全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的实验》子课题《浓浓的书香校园,幸福的随笔世界》于2007年7月正式立项。《浓浓的书香校园,幸福的随笔世界》下设五个子课题:教师专业阅读的研究、随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日记与学生成长的研究、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英语经典诵读研究。。从立项前的4个月,我们就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现将2007年课题工作汇报如下。
一、研究学习
学校组织老师分别到吉林市一小、山西运城人民路小学、新安县新城实验小学等新实验课题学校参观学习。我们和两校的课题老师从具体的资料准备到实施过程等进行了深入交流。3月份在新安县新城实验小学,我们有幸聆听了当时的新教育实验总秘书长
二、规范组织
任何工作的实施,组织都是第一位的,有了组织,工作起来才有条有理。为此,我们尽快组建课题组,确立课题总负责人樊建州校长、余粉娟书记,组长强苏鸿,副组长张丽娜、曹冰、卫彩霞及组员38人、档案管理、通讯员电教负责人员等。
我们还在最快的时间成立了新教育实验工作室。按照新教育实验的要求,学校新购买了电脑、图书、书柜、会议桌、椅子等,花费两万余元,把工作室装扮一新。同时,我们还把课题的资料进行归类摆放。工作室不管从设备还是资料都很齐全,为新教育试验的开展奠创造了条件。
三、实验开展
(一)教师方面
新教育实验提倡的是构建学习型的学校文化,它已成为了中国教育实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落实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群体的战斗力,我们首先从提升教师的群体素养着手,加强了理论学习。我们有组织地学习了
1、建立实验博客群 精心撰写随笔
学校在教育在线上申请了三门峡市外语小学新教育实验博客群,要求老师们撰写随笔,网上交流,并把课题组教师随笔写作的发帖质量和发帖数量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博客群的成员从最初的6人增至现在的39人。课题组的老师一心为实验,精心撰写随笔。工作时间忙学生,写随笔基本上靠的是晚上、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常常与星月为伴。
2、定期开展读书沙龙和教研组读书交流活动。
学校成立了读书沙龙。每月参加读书沙龙的同志们聚集一堂,畅谈读书所得,交流读书体会,还
(二)学生方面
1、 用笔书写生活,绽放绚烂童年
根据新教育理念,通过学生日记反思学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为此,实验课题的老师们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掘学生作文之源,成长路上文道同行。
(1)实践作文,生活作文是日记与学生成长的研究的核心。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材,我手写我心。结合实际生活,三月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通过捡白色垃圾,争当环保小卫士,增强“爱我家园”的意识。先活动后作文,使学生观察、习作和道德水平同时提高。四月,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师生、家长美文共赏《桃花心木》,同写读后感的活动,收到学生、家长、教师读后感共391篇。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了“小鸭子在行动”的活动,主旨就是鼓励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活动经验在《校园网》和《三门峡信息港》交流,并把学生的此次习作装订成书。五六月,毕业班学生根据班级特点开展了有特色的活动。六(1)班人人来写《班级日记》。《六一我的家》系列日记记录了本学期同学们在校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渗透着同学们对班级的浓浓深情 ,为构建我们积极向上的班级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六(2)班在“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活动中,同学们认真誉写20份,送到校长处,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六(3)班开展“回忆我的启蒙教师”活动,同学们深情地回顾了六年来,老师的辛勤教育及帮助,深深感谢老师,感谢母校的教育。9月份,结合学生为卢氏捐款活动进行写作,10月份,组织“跳绳、拔河、压气球、吹泡泡”活动,11月围绕第七届体育节进行写作,并参加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会、中国教育编辑部、教育文摘周报社、教学交流杂志编辑部、少年记者月报联合组织的迎奥运全国小学生金牌作文大赛,杨茜楠等四位学生获特等奖,我校被命名为“全国小学作文教育示范校”。12月份组织迎新年手抄报制作及作文,参加“2008,最美好的祝福”第三届书信文化比赛,参加全国小记者迎奥运作文大赛,80人分获一、二三等奖。
( 2)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学生的优秀作文与日记不定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选出优秀文章参与个性化作文比赛,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荣辱观”》征文中,我校73篇文章分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全国第四届“百家杯”征文3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第九届小作家杯全国小学生新作文大赛26人获一、二、三等奖; “节约”征文活动3人获二、三等奖 。
指导学生制作个人文集,毕业班同学收集小学阶段比较满意的作文,有打印成册的,有手抄成册的,每一本文集都尽显小作者的智慧与创新。一至五年级则把本期的优秀学生作品装订成册。2007年年收集学生个人、班级作品集170本。捧起每一本,流连其间,仿佛漫步与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之中,充分展示了我校新教育的成果。
2、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为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校每个年级都开设了阅读课,朗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可以到藏书近两万册的图书室借书阅读,也可以到可容纳两个班百余名学生的阅览室阅读书报杂志,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按学期计划开展阅读。各楼层的东西大厅设有开放书架,摆放图书4000余册,课外活动或课间活动时间,同学们纷纷拥到书架前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开放书架,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的阅读欲望。
利用朗读课渗透古文经典的诵读,一二三年级背《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四年级背诵《三字经》,五年级背诵《论语》,六年级背诵《道德经》,使学生循序渐进受到中华经典的熏陶,拓展知识、丰富积累,进而爱家乡,爱祖国。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均有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如二年级必读书目为《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我
课题组开展了三至五年级的读书小报评选活动,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读报剪报活动。读书小报中每个班选出二三十张精美的手抄报供大家学习欣赏。手抄报内容丰富多彩,有恐龙专题、兵器专题、奥运专题、古诗词赏析专题等,充分展示了学生开阔的阅读视野。还有的班级制作了个性飞扬的读书卡,这些书卡有的写了阅读后的感受,有的摘录名言警句,一张张小小的卡片,尽显了同学们读书的收获和快乐。
(三)、英语方面
英语教学是我校的特色,在新实验教育课题中,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工作:
英语广播、营造学习氛围。英语组的教师们为了使学生早日进入真正的英语世界,倾心投入,精心编制英语对话、英语歌谣、英语故事、英语童话剧等精彩的节目,录制成英语磁带,每天分放在校门口、校园广播系统、学生乘坐的班车上播放。为学生创造机会练,抓住机会用,边学边用,学用合一的英语学习环境,久而久之,使学生渐渐形成语感。耳边若有声,口中不觉念念有词,口语能力随之提高。
英语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每个年级,每个班在开课前都要举行两两对话,以说促学---以学促读---以读促诵,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主渠道,课堂采用听、说、唱、游戏、灵活多样的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常盛不衰的学英语的热情。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崭新的传授知识的平台,让录音机“转” 起来,把电视机“开”起来,把计算机“连”起来,让多媒体课件“活”起来,摄像机“照”下来。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直观、形象、生动性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达到高效率学习之目的。
英语角创造无限精彩。每周一次相聚,每周一个话题,每周一分收获。English Corner把每周点缀地更加精彩。英语角是学校为学生创设的英语交流展示的舞台。具体做法是:英语组每周一都要在校园海报栏内张贴本周英语角谈话主题,各年级各班学生围绕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对话等节目。周三下午,每班推选2——3学生参加展示交流。在英语角里,个人与个人,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或进行对话交谈、或英语信息交流,或经典节目表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走进英语世界的无限乐趣。本学期英语角已开展活动6次。
国旗下英语演讲竞风流。国旗下一分钟英语演讲是新学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亮点。教师鼓励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利用所学英语知识,撰写简单的英语演讲稿,学校择优录用,在每周一国旗下进行英语演讲,或抒发自己的理想、或抒发爱国情怀,激发大家学英语、讲英语、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开学迄今已有六位学生参加国旗下英语一分钟演讲。
英语习作学以致用。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们还应到学生将所学的语言材料组织起来描绘自己的感受和生活。“I love my family”,“Introduce my friend”,“My pet”, “I want to be your friend”等等。一篇篇小作文,一篇篇学生的习作变成铅字印在《外小报》、《学英语报》《英语辅导报》上,学生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他们学好英语的决心和信心。
各种小报展风采。英语组的老师们匠心独运,精心设计英语板报,用来展示师生创作的英语作品,获奖的荣誉,激励师生再接再厉,迈出与时俱进的新步伐。创办手抄报----各年级学生在新教育实验的感召下,积极创办英语手抄报,把自己平时地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彰显给大家。
四、课题成果:
学生荣誉:
2007年2月学生罗鑫龙 《妈妈不要丢下我》读后感 发表在《小学生阅读与写作》2007年1-2期
2007年4月学生 姚艺秀作品《数量》在七彩语文低年级“我是超级写画王”创作大赛荣获优秀奖
2007年6月学生 王宁微 刘冠菲 李航在三门峡市直小学生朗读比赛中获一等奖
2007年7月学生 罗鑫龙 《奶奶的教诲》 发表在《小学生拼音报》2007年15期
2007年9月 8名学生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文化局组织“美好人生,我爱我家”征文活动获二三等奖
2007年11月 2名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比赛活动三门峡赛区分获二三等奖。
2007年11月,在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会、中国教育编辑部、教育文摘周报社、教学交流杂志编辑部、少年记者月报联合组织的迎奥运全国小学生金牌作文大赛中喜获硕果。杨茜楠等四位学生获特等奖,宁寒琳等299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王晓莉、强苏鸿等教师获国家级作文辅导金奖,樊建州校长荣获“全国素质教育模范校长”荣誉称号,市外国语小学被命名为“全国小学作文教育示范校”。
教师荣誉:
2007年1月 王文端论文《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经专家评审已被《中国教育教学论坛杂志》录用,并被评为优秀论文
2007年5月 付腾飞 在2007两岸儿童绘画、书法、作文比赛中辅导学生成绩突出,被授予优秀辅导老师奖
2007年6月 王文端 撰写的《教师与读书养性》荣获2007年度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2007年7月 张丽娜 随笔《不想说再见》《旗帜》发表于《教育时报》。
2007年9月 付腾飞在全国第四届“白家杯”征文竞赛活动中,作品《几米阳光洒进心田》获一等奖
张丽娜随笔《彩色教师》《月饼中的悔》《》发表于《教育时报》。
2007年10月张丽娜的《送伞》发表于《西部晨风》。
2007年11月
张丽娜的《都是广告惹的》发表于《教育时报》;《一切都晚了》《无法阅读短信内容》发表于《西部晨风》。
宋普娟、赵唯杉、曹湘云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比赛活动三门峡赛区辅导老师三等奖
魏巍 论文《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在全国小学教育教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张丽娜 论文《白居易与江南》、《写好讨论会》在全国小学教育教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何红岩 论文《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全国小学教育教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金姗 论文《“活动——提高”教学法初探》在全国小学教育教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薛一林 论文《敢于质疑,标新立异》在全国小学教育教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强苏鸿等35位教师 在迎奥运全国小学生金牌作文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作文辅导优秀奖,兹授予“全国作文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2007-12 张晶 论文《The Application of Bady Language in Primary School》在第五届全国外语实验学校校长论坛暨全国外语实验学校年会中做大会交流,并被评为大会专家学术组评为一等奖
丹丽 论文《走出口语考试的迷茫》
江上飞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刘梅玲 《激发兴趣凸显特色》
史海萍 《小学生英语学习检测与评价之实践》
黄丹 《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候丽芳 《为学生学习英语上好第一课》
曹冰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实施》
牛海燕 《浅谈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中“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等论文第五届全国外语实验学校校长论坛暨全国外语实验学校年会中作大会交流并被大会专家学术组分别评为二、三等奖五、反思和展望:
一年来,我们在新教育实验的实施征途中不断努力,在摸索中前行。我们深深感到我校的新教育实验工作还只处于“雏鹰”的起步阶段,实验管理和具体操作上均需在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上进一步加强,今后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不断反思,调整实施步骤和方法。下步需要做的有:加强实验资料的汇总,规范课题档案;建立新教育实验图片集,鼓励更多的教师在教育在线上建立博客,交流教育教学;各年级学生必读书目及必背篇目整体规划,深入实施,开展读书指导研究;教师读书笔记及学生作品集更规范、充实、丰富;督促提醒参与教育实验的教师随时搜集材料、学会反思调整,及时总结经验,使其结出丰硕的成果。
创建书香校园,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是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系统的长期的坚持下去。我们深深认识到:开展新教育实验不能急功近利,不是做一次公开课,一次读书活动,一块宣传版面那么简单,必须要肯花大力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付出辛苦的努力。满树的繁华需要一朵朵盛开,如丝的春雨需要一滴滴滋润,新教育实验需要一日日默默地付出,要有“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的精神,才能帮我们走向新教育实验理想的彼岸。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