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教育经费投入的调查研究

武鸣县教育经费投入的调查研究

武鸣县财政局   黄立斌

 

近年来,武鸣县在财政形势日益严峻,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按国家 “三个增长” 规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当前全县教育经费投入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及时研究解决。

一、两年来武鸣县教育投入预算和执行情况

12004年教育投入预算和执行情况。2004年,全县教育经费预算数为7366.50万元,实际拨款8099.24万元,比预算数增加732.74万元。其中:基本工资6235.87万元;奖金523.29万元;代课老师工资521.60万元;福利费47.95万元;班主任津贴51.26万元;生均经费37.80万元;抚恤金62.87万元;追加经费307.60万元;教育附加费311万元。

22005年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情况。2005年,安排教育经费预算数为9470.24万元,比上年增加1371万元,增长17%。(1)正常经费安排7570.24万元。其中:工资7168.19万元,比上年增加932.32万元,增长15%;福利费43.87万元;班主任津贴47万元;抚恤金67.03万元;生均经费117.65万元,比上年增加79.85万元,增长211%;工会经费126.50万元。(2)教育专项经费安排1900万元。其中:①税改转移支付1285万元,主要用于危房改造105万元、代课老师工资513万元、中小学新增工资667万元; ②中小学教育补助经费265万元; ③教育附加费350万元。

从以上财政预算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可以看出,2005年武鸣县教育经费的安排比上年增加1371万元,增长17%,高于《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004年财政收入增幅6.67%),基本上实现2003年教育大会提出对教育投入的目标。

二、武鸣县教育经费筹措和安排使用情况

200312月,武鸣县教育大会针对设立和筹措教育专项资金,加大教育投入,要求政府作为整个教育投入的主要渠道,要把教育投入列入预算盘子,统筹安排,每年筹措10002000万元的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资金主要从五个方面筹集:一是从预算外资金统筹3%经费安排教育事业;二是从城市维护建设税按不低于6%的比例安排中小学校舍维修经费;三是从每年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取65%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偿还“普九”合理债务;四是教育附加费的征收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五是从学校的勤工俭学资金中筹措100万元安排教育经费。

1、教育资金筹措和落实情况。

2004年,根据全县教育大会的部署和安排,武鸣县严格按照《教育法》有关规定安排教育经费,并狠抓落实,积极筹措资金,努力完成各项教育投入任务。2004年安排教育专项资金1884万元,具体来源及拨付情况:(1)按3%的比例从预算外资金收入(3940万元)中计提资金约100万元,将该项资金从预算外专户划拨到教育局,由教育局统筹安排使用。(2)按6%的比例从城市维护建设税(466万元)中提取中小学校舍维修经费28万元,已于2004年年底安排该项支出。(3)按照“每年从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取65%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偿还‘普九’的合理债务”的规定,2004年全县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自治区补助资金为1842万元,扣除已用于中小学教师工资250万元,实际转移支付补助金额为1592万元,按65%的比例提取该项资金1035万元,主要用于危房改造105万元,安排代课老师工资521万元及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409万元。加上自治区直接支付的中小学教师工资250万元,武鸣县税改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实际数为1285万元。(4)按照“教育附加费的征收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规定,2004年预算盘子安排300万元。实际拨付471万元,其中:预算内拨付311万元,预算外160万元。

2、落实教育资金筹措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鸣县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但是在教育投入上,由于政策性提资、各项补贴增加、教师队伍人员增加等原因,新增加的教育经费投入基本上是用于保工资和必需经费,根本无法再单列增加学校硬件建设投入。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县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的看法有一定的差异。教育部门认为,根据教育大会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5%的补助资金应列入教育专项资金,不应用于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和代课教师工资,而是专门用于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偿还“普九”的合理债务等。而财政部门认为,根据南财预[2003]118号文件规定,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经费,所谓教育经费也应包括教师工资等费用。因为,在农村税费改革前武鸣县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收入达3000多万元,取消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后,自治区给予转移支付补助仅1842万元,缺口1810万元,连维持农村税费改革前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都难以做到,再增加安排教育专项投入实在是没有来源渠道,能够保证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和必需经费需要已经实属不易。

三、当前武鸣县前所未有的财政困境,严重制约了政府对教育投入

(一)我县财政面临的主要困难

1、可支配财力(自有财力)偏少,财力缺口大。如:2004年,全县可支配财力为34767万元,而正常开支需要52015万元,收支相抵,缺口17248万元,财力保障程度仅为66.84%。因武鸣县欠上级债务太多,上级财政几年来通过往来扣款偿债,全县可用财力年减少约20003000万元。

2、公用经费安排严重不足,现有财力难以保障政权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顺利开展。武鸣县现行公务费标准很低,2004年人均公务费标准仅为1200元,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即使这样,各部门的公务费仍不能正常拨付,2004年全县有四个月不能拨付各单位的正常公用经费,机关正常运转难以保障。

3、财政欠帐多,欠拨专项工程款数额巨大。2004年度财政欠拨水利专项705万元;城市维护费专项500万元等等。

4、上级出台的补贴不能完全兑现。如适当补贴人均145/月和生活补贴人均300/月,武鸣县至今因财力问题未能按标准执行;执行货币分房政策后,住房补贴无法发放。

520007月南宁华侨投资区作为一级政府单独设立金库,独立支配自己的财力,武鸣县可用财力每年由此减少1000万元以上。

62005年自治区实行新的对下财政体制,自治区将参与原来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分享,使武鸣县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达3502万元。即使自治区能够保证武鸣县的既得财力,但是自治区对武鸣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集中地方收入增量部分,既减少了全县财政收入和部分财力,又增加了武鸣县调度资金的困难。

(二)我县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1、政策性减收因素多,减收幅度大。2000年以来,武鸣县每年累计减收12250万元。其中:(12002年提高农副产品进项税抵扣率和2003年提高税收起征点,增值税年减收2000万元。(22002年始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调低,年减收2000万元。(3)农村税费改革后,税费收入减少8250万元。政策性收费收入年减少4000万元,而上级仅补助1842万元;停征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税率调低1个百分点,年减收3250万元,而上级仅补助1440万元,缺口1810万元; 2005年,再次调低农业税税率后,将再减收1000万元。

  2、政策性增支大。(11999年以来六次较大的政策性调资,武鸣县实际累计增支24962万元,其中上级给予补助12762万元,县财政自行负担12200万元。(2)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上级转移支付不足,为确保正常开支需要,县财政增支3968万元。(3)上级统一要求配套的项目资金年增加县财政支出1200万元以上。

3、上解支出任务重。虽然财政非常困难,但每年仍需上解上级财政支出3000多万元,其中体制上解自治区2033万元。

  4、财政后劲不足。当前,武鸣县工业基础薄弱,工业财源不足;同时,由于财政困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多年来工业项目发展缓慢,企业主要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对财政贡献逐年下滑,工业财源建设未能进入良性循环。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税源少,为平衡预算,又不得不把已有指定用途的部分非税收入入库,原定用途无法开支。

5、县级债务沉重。由于历史原因及稳定发展需要,武鸣县债务沉重,现有债务近7亿元。主要债务有:用于培植财源的财政周转金9582万元;教育两基达标欠款6517万元;粮食亏损挂帐3300万元;“一会一部”债务16863万元;道路及街道维修18722万元。

由此可见,当前武鸣县财政形势极为严峻,一方面财政收入急剧下降,财力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支持经济、教育、科技等支出的呼声持续高涨,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不但严重的制约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而且对整个武鸣的社会稳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四、加强武鸣县教育专项资金筹措对策

发展教育事业离不开资金投入,面对武鸣县如此严峻的财政形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教育资金,减轻财政压力,缓解财政困难,确保教育必要投入的需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充分调动教育部门的积极性,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教育专项资金。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应适当调高县教育部门筹资比例,激励教育部门真正扛起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大旗,当好排头兵,走出“等、靠、要”的思想模式,认真调整思路,想方设法筹措教育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财政部门的支持,减轻全县财政的压力。二是积极主动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以开展教育贷款、教育储蓄、教育保险等多种教育融资渠道,引导、推动城乡群众教育消费。通过向银行融资,解决教育投入“瓶颈”,减少地方财政压力。三是充分用活有关政策,推动学校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拓宽教育资金筹措渠道。四是进一步抓好勤工俭学工作,加强校办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勤工俭学所得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于补充教育资金,增加对学校教育的投入。

2、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节省教育经费,用以补充教育专项资金。进一步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有效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学校规模效益。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继续清退中小学代课教师,严格控制财政供养教师人员增长,减少教育工资费用开支,增加教育设施投入。

3、进一步盘活乡镇和学校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收益,增加教育投入。要认真摸清乡镇和学校国有资产家底,特别是乡镇合并和学校合并后闲置的国有资产,认真制定方案,及时进行清理评估,并通过出让、出租、租赁、拍卖等方式及时处置撤销乡镇和学校闲置的土地、房产、校舍等固定资产,使闲置的国有资产发挥效益,筹集资金补充教育投入。

4、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教育筹资投入机制。长期以来,政府对城市教育的投入,包括硬件与软件、资金投入与师资配备等等,远远大于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及政策上的优惠照顾,加上区位上的优势,使城市学校初步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教育投入方面相对比较充足,而农村的教育条件较差,投入严重不足。为确保城乡教育平衡发展,应该从县办高中、县城学校预算外收入中统筹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作支持农村教育投入。

5、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制定偿还学校债务计划。鉴于目前财政困难,县政府要适当缩小筹资规模和延长偿还学校债务的期限,以缓解财政的压力。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全县教育债务规模、结构和动态,分类排队,制定长、中、短期偿债计划,做到逐步偿还,逐步消化,降低和化解学校债务风险,甩掉历史包袱。

6、严格执行教育投入预算安排,确保预算内教育专项资金按时到位。今后一段时期武鸣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很突出,财政形势依然严峻,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上下左右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在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夯实财政发展后劲的同时,严格按照年初预算安排落实各项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00五年三月二十九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