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十二五”社区教育课题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
“十二五”社区教育课题立项
申报、评审表
课题名称: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课题负责人: 张立祥
所在单位: 大连甘井子社区学院
申报日期: 2011年6月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1年3月
一、课题承担人简况
姓名 |
张立祥 |
性别 |
男 |
民族 |
蒙 |
出生年月 |
1969年 10月 | |||||
学历 |
本科 |
行政职务 |
社区教育处主任 |
专业技术职务 |
副高 | |||||||
研究专长 |
社区教育管理 |
E—MAIL |
Zlx12369@163.com | |||||||||
工作单位 |
大连甘井子社区学院 |
联系电话 |
041186804531 |
手机 |
| |||||||
通讯地址 |
大连市周水前久胜街10号 |
邮政编码 |
116031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报刊及日期 |
出版部门 |
合作人 | ||||||||
《办好电大教育,推动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
《中国社区教育》2007第2期发表 |
《中国社区教育》编辑部 |
| |||||||||
《巩固示范成果,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
《中国社区教育》2008第3期上发表。 |
《中国社区教育》编辑部 |
| |||||||||
《构建“五点一线新格局,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
《中国社区教育》2009第2期上发表。 |
《中国社区教育》编辑部 |
| |||||||||
《办好电大远程教育,积极推动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
《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张立祥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组 成员 |
姓名 |
学历 |
职称 |
研究专长 | ||||||||
李家强 |
大本 |
副高 |
社区教育管理研究 | |||||||||
宋建春 |
大本 |
副高 |
社区教育管理与课程评价研究 | |||||||||
李博 |
大本 |
副高 |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 |||||||||
张立祥 |
大本 |
副高 |
社区教育理论研究 | |||||||||
史高文 |
大本 |
副高 |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 |||||||||
辛丹 |
大本 |
副高 |
外语类课程建设研究 | |||||||||
刘煜 |
大本 |
讲师 |
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研究 | |||||||||
韩辉 |
大本 |
讲师 |
艺术类课程建设研究 | |||||||||
郭慧琴 |
大本 |
讲师 |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 |||||||||
胡瑾 |
大本 |
讲师 |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 |||||||||
侯琳琳 |
大本 |
讲师 |
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研究 | |||||||||
初人山 |
大本 |
讲师 |
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 |||||||||
刘继征 |
大本 |
副高 |
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研究 | |||||||||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我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后,进入了全面推进社区教育、提高社教质量、实现社区教育发展品牌化的新阶段,随着社区教育内涵的不断深化,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逐步转型,各种难点亟待突破。为了落实“强队伍,精管理,兴科研,创特色,铸品牌”内涵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关键问题”的解决而带动相关问题的突破,需要进行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研究。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集理念、队伍、资源、方法、技术、制度和效益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理念更新、教师素质提高、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优化、信息技术整合、管理制度改革六方面的内容。上述六方面的内容并非平行、并列,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优化是两项主体——即课程资源库和教学方法群工程,课程理念更新与教师素质提高是渗透其中的两条暗线,信息技术整合与管理制度改革是支撑主体的技术和行政两座工作平台。 |
2、课题所体现的教育理念 |
社区教育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要地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如:社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课程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个性健全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等等。社区教育课程的价值追求在于关注居民的生存方式、生活品质,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居民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面向居民的“生活世界”,密切居民与生活、居民与社会的联系。 |
3、课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作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社区教育课程共享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社区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走向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为社区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促进社区教育在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提高社区教育质量,为社区教育的普及化、规范化提供有力的支撑。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社区教育课程及其他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是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在各个社区海量分布而又广泛建设的教学资源,构建合理的共建共享机制,是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2.有助于创新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 以信息化环境为依托的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是教学方法和模式创新发展的趋势。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及其他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是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力的促动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和推广。 3.有助于推进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着眼于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紧紧抓住了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实现了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与持续发展。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课程建设实践,构建一个研究型的课程实施共同体,促动各个区域之间、各个组织单元之间有效联动,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区域性指导,在课程门类、课时安排、内容呈现、教学组织、学习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为全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提供指导,全面有效地推进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能够有效提升社区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推动社区教育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推进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健全有利于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提高社区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
三、课题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
1、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2、探索和总结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社区课程资源建设。 3、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 4、在社区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居民的素质得到提升,形成对社区、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谋求自我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
2、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设计) |
1、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1)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分析 (2)影响社区教育课程共享的因素分析 (3)特色课程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体制 2、数字资源建设对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影响研究 (1)数字资源建设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影响研究 (2)数字资源的应用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3)数字资源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3、师资培训与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1)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2)教师教学方式对居民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3)师资培训中使用者和建设者的互动关系研究 4、社区课程促进居民素质提升状况研究。 |
3、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措施 |
1、校外智力保障:专家指引。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本课题设立“专家组—课题组—子课题组—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网络, 聘请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桂春教授作学术理论指导,并建立课题核心组和专题研究组,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校内组织保障:师资力量优化配备。课题组由由院长柳广富任组长、主管科研副院长李家强以及科研骨干参与的专门的科研小组,实施和协调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保证课题研究计划顺利展开。学院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培训队伍,解决研究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 3、科研制度保障。一是要加强领导。院长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要把该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物质上、制度上的充分保证,做课题研究的坚强后盾。 二是注重研习。课题组的老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与课题研究有联系的相关理论,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和工作要求,理清相关工作关系。 三是严格组织实施,注重细节管理。课题组要尽快分解总课题的工作任务,制定子课题详细工作计划,按照计划落实人员组织实施,分块进行研究,精雕细节。 4、科研资金保障。课题专项研究经费预算2万元。 |
4、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
1、论文(2011年11月——2013年6月) 2、社区教育课程纲要——2012年12月 3、研究报告——2013年5月 |
四、评审意见
1、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 |
本单位了解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有关管理规定,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经费;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2、专家评审意见 |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