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课题研究方法:节日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节日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一)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调查实验前情况(前测)—进行实验—调查实验结果(后测)—总结”为总体操作流程。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等。

1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通过对我们本班级的幼儿进行主题教学活动,并且根据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分别渗透到我们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各种研究工作和教学方法,解决实验研究工程中的教育实际问题。具体做法为:先统计好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根据节日时间组织幼儿进行主题教学活动,并且在每个节日到来之前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制订好活动方案以及做好亲子活动的安排工作;其次就是在每次的主题活动后对幼儿进行调查、观察,以及对自己的活动设计进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教学方法;最后,还要根据总结出的经验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节日的经验再次在下一实验研究活动中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出最完善的方法,以供今后学习。

具体的说就是在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时,将努力把握好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四个基本环节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实际问题,实施行动研究,及时改进计划和方法,完善研究目标体系及行动方案,修改、补充、调整研究方案,以获取更真实、科学、有效的材料和数据,使成果更具有实效性,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思、边实践、边总结。

2、文献资料研究法
   
我们通过学习理论、查阅有关资料、网上查阅等,搜集有关教育科学研究、中国传统节日资料、在幼儿园进行主题教学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整理、归类、筛选出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并在实验中验证、完善,形成较完整的一套做法。
    3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法,了解以下几点内容:
1)实验前幼儿知道哪些节日。

2)幼儿喜欢过的是什么节日。

3)实验研究前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情况。

4)幼儿对世界节日的认识。

5)对节日的了解渠道。

6)幼儿希望有什么节,希望怎样过节等等。

针对幼儿对节日的了解进行数据统计。

4、经验总结法

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注重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研究,充分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学笔记,记载点滴收获,记下瞬间思想,及时分析总结调整,将实践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形成各类实施报告,经验总结等。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向幼儿进行实地研究、进行实践活动以及调查实验结果,从而总结出经验以及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在今后的相关教学活动能力。

(二)课题实施的原则

1、游戏性、趣味性原则。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激起幼儿对节日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如果教师能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幼儿的求知欲,就能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走进节日,产生愉快的情趣体验,从而保持他们对节日的浓厚的兴趣。

2、生活化、实践化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也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坚持生活化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提倡教育活动的生活化,并不是把教育和生活混同起来,而是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即将切近节日的内容加以选择,帮助幼儿更好地组织生活经验,获得较好的发展。

⑵注重生活教育化。幼儿园节日教育活动设计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包括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寓节日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及时抓住机会对幼儿实施教育。通过帮助幼儿组织已获得的零散的生活经验,使经验系统化、完整化。

实践性原则是所有知识学习都应遵循的原则,重视实践性原则,让幼儿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习节日常识,培养对节日的情感。

3、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要求教育者要对幼儿一视同仁。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构建,是以教师面向全体幼儿,保证对每一个幼儿实行等距离教育为前提。

4、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现代教学方式构建是以幼儿的存在为前提,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教育活动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幼儿主体型”。儿童是积极主动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在“节日教育”实验中,要构建孩子积极参与、自主探索、主动操作、愉快表达、自觉交往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引导幼儿、指导幼儿、支持幼儿”,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既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幼儿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特别注重对幼儿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培养,提高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注重生成,在活动中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教育的充分性原则。现代教学方式构建以扩大每个幼儿活动时空为根本条件,以增进师幼间、幼儿与幼儿间的交往密度和融洽度,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6、个性发展的原则。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其目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教育,忽视了个体意识品质和独立自由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与作用。因此,现代化教学方式构建充分考虑到儿童个性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实施个别引导,因材施教。

7、教育的综合性原则。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机统一的,它需要的刺激是综合性的。幼儿对外界的反应是“整个的”。活动设计的综合化,正是利用了儿童反应整体性的特点,克服其思想狭隘性,发展其综合性的心理机能。在教育活动中遵循综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活动目标的综合化。目标的确定不能以具体知识点、事件、技能为表述对象,而应以综合的观念或观念性问题为目标。以形成学生全局性观念、认识态度、情感态度、个性倾向等,即活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人,使人形成一些“精神”。

2)教育活动内容的综合化。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把各个教育领域的内容按某一合理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二是将每一教育领域的内容有机地加以整合。例如语言教育领域,不仅可以在语言教育领域内部对知识学习和和能力培养进行整合,而且还可以将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的学习整合在一起。

3)活动形式的综合化。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将上课、游戏、休息、日常生活的安排加以整合;二是指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加以整合。

4)教育活动过程的整合化。过程的整合既指在单元与单元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应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整合性,也指每一具体活动内容将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

8、创造性原则。现代化教学方式的灵魂是“创造”性,产生知识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因此在传授知识时要求知识产生过程中的创造精神和智慧传递下去。对不同的个体来说,习得掌握知识不是千篇一律的,这里充满了创造性的活动,所以教育活动不能用统一模式压抑了这种创造性。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也是充满创造性的,其作用不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者是供幼儿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帮助幼儿在自主学习轨道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成功的教学就是能唤醒幼儿思维、点燃思想火花的教学”,帮助、支持、鼓励、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去分析问题,帮助幼儿唤醒沉睡中的能力,帮助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完成对中国节日文化的初步心理认同。

9、互动性原则。“节日”主题活动的构建和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情景和文化背景,“人力资源包括保教人员、父母和社区人士”都应该是实验顺利开展的保障,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需要彼此合作“,共同合作,因为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提供、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幼儿园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而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生活能让幼儿不断地认识自我形象,产生新的自我意识,逐步促进幼儿对节日的知识建构,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自觉性。因此,各方面资源的互动能让幼儿在节日中与社会、家庭、幼儿园、同伴、环境等互动,一起交流、沟通、感受与分享。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