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题实验方案

                        上饶市一小课题组   杨蕴宇

一.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新的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体现的理念就是自主探究、 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包括“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致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很多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九五”期间,国内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①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

②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创新。

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对丰富合作学习的内容、实践合作学习的理论有重要的价值,它对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也有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小组合作式学习: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小组成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来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

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成员创设了一个能在活动中积极交流的机会,对于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2.教育学理论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

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参与和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情景与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强调问题探究,强调资源提供,强调协作活动,强调意义建构。

4.现代学习观

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学习方式应以主动探索为主,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经验的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生的合作体验可以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主动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等现代社会所需的素质。

四.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实验假设: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能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新,使学生学会合作,乐于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出小学科学不同课型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推进课程改革。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教师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研究内容

1.整合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2.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

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

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3、          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

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          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

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5、          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

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二)变量界定

1.自变量: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有效性

2.因变量:

①课堂教学效率。

②学生的科学素养。

③教师的教研能力。

(三)研究对象

我校三——五年级部分班级学生。

六.     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实验准备阶段(20076月——20079月)

1.调查了解现状,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4.实验教师确立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对实验对象进行

问卷调查。

    5.建立实验档案。

()实验实施阶段(20079月——20093月)

1.实验教师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2.收集相关信息,积累研究材料。

3.聘请专家指导实验工作。

4.积极撰写实验心得和经验论文,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

()实验总结阶段(20093月——20096月)

1.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

2.开展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申报结题,做好实验推广工作。

七.     研究预期成果

1.     课题研究报告及附件。

2.     小组合作式学习的课例。

3.     实验操作过程的论文、体会。

八.实验组织机构

1.          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王饶萍

成员:郑素华、徐钟琴

2.          实验课题组

组长:杨蕴宇

成员:①观察课:陶鑫、张瑾

      ②资料研究课:瞿佳、周宇

      ③实验课:周淑梅、董敏勤

      ④资料整理:吴燕飞

3.          实验指导

上官斌(上饶市教研室教研员)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教育研究》2002-2

2.郎盛新《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裴娣娜“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河南教育》1999-1

4.刁有峰“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汇编)”2006-4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