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发展性教学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发展性教学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两种文化弥合与重建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螺阳小学 谭红艳

 

一、课题研究背景

江总书记在“ 5·31”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精神素质,努力促进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全面成长。要提倡有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在科学精神指导下的人文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而完善的基础教育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作为担任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更应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探讨如何将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进行弥合与重建,通过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故此,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和《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工作意见(试行稿)》,我选定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

二、研究方法概述

1、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学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科学与人文各有其独特的育人作用,不能分割或对立看待。科学求,人文求。科学教人怎样做事,人文教人怎样做人;科学可谓育人的硬件,而人文则是育人的软件。

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之点,就是教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人如何做人做事;教人如何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并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教人如何不断增强学识、教养。它是一种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它除了求以外,更注重求、求,发展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更有利人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科学与人文相融的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科学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求真;人文是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的问题,求善。求真本身不能保证其方向正确,而需求善为其导向;同样,求善本身不能保证其基础正确,而需求真为其奠基。

第二,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知识,人文知识是关于同精神世界密切相联的知识。人作为人,当其处世,既同客观世界有关,又同精神世界有关,对于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识就不完备。对这样的人,梁思成先生称之为半个人,这一点尤其应引起高级专门人才的注意。

第三,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优秀的思维品质应包含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一是能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科学思维主要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同人文文化有关的思维主要是开放的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这是原始性创新思维的主要源泉;两者不可缺一。

第四,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必须有物质生活,还必须有精神生活。健康生活的标准是物质生活要满足生理健康的需求,精神生活要合乎心理健康的需要。前者主要取决于科学,后者主要取决于人文,而且,这两者还是互动的。没有健康的生理与心理作为基础,很难谈得上创新。

第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科学是认识外界,人文是关怀外界,只有既认识外界,又关怀外界,才能同外界和谐。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育人,这是亟为迫切的重任。

科学武装一个人的头脑,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状态、自然面貌。没有科学就不会有今天的高楼林立、网络信息传送,载人飞船升天。科学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人文培植一个人的思维和性格,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只有在时间久了之后才能产生出效果,不像科学来得更直接、具体。科学求,而人文求善、美,如果学校仅是一个知识的混合体,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只能是现代社会中操纵机器的机器,机械而单调。因此,学校在注重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寻找新的载体,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托尔斯泰认为:科学是另一回事,他不能给我们人生中的大问题提供答案,这个大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生活。这些问题科学都不能告诉你答案。科学只能提供我们一种目标,它是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而对于抽象的问题只能由人文来解决。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科学教育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日益显示其必要性,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们来看看《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可见,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已充分体现出: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科学教师应将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进行弥合与重建。而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教学评价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一门课程没有科学的评价,教学管理就会落空,也就起不到相关的作用,收不到相应的效果。

评价一词让我们想起的是学生弯腰弓背用笔在考卷上默默地勾画——测验或考试。根据这种测验,教师可以得到一些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判断学生的学习表现。这样,判断的是学生的弱项和短处,而非学生的强项和长处。这种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显然,单一用一张测试卷的这种评价方式是不适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科学教学的。

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它的评价理念类同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真实性评价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已风靡了全世界。这种评价试图用接近真实生活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水平,它把重点放到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上,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历,展示出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和整学年的学习状况,让学生通过获得自我满足的机会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诊断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真实性评价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使得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和主考官的角色转变为反思的指导者,这对于转变教师以知识教育和知识评价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真实性评价也使得学生的家长由过去的幕后走到前台,由过去对孩子学习的一无所知变为教学决策的制定者、参与者之一,使家长对孩子获得了更多的了解机会,从而使家长和学生一起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

真实性评价一般包括表现(Performance)评价和档案袋(Portfolio)评价两个方面。表现评价是指在学生真实生活和学习情景中,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表现的观察和专业知识判断来评价学生成就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则是一种内含学生最好作品及对作品优劣进行评价的文件夹,描述了学生成长的过程及取得的成绩,它是描述和捕捉学生成长的重要工具。表现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效地揭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经历。这种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就比较适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科学教学。

2、研究的基本途径

在明确了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重大意义的同时,我便结合上述相关理论积极探索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方法或途径,并建立相关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做好相应的评价工作。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结合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

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明确要求我们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我们再来看看《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保持与发展想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

物奥秘的欲望。

﹡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

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就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科学教育中,我结合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的观察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探究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是一种探究精神,而不是对知识的占有本身。某一种知识和技术可随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但伴随这种知识和技能产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毕生受用,表现出可贵的人文价值。探究精神来自学生的探究活动,即探究学习。所谓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接近真实生活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在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特别是要珍爱生命,能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如: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或植物时,我便联系许多物种绝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每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同它的身体特征有关系,以此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小动物,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与身边的小动物和睦相处,成为朋友。

下面是3位六年级学生合作写的一篇科学研究小论文:

与猫为友

——对猫生活习性的观察研究

番禺区沙湾镇龙岐螺阳小学六年级曾海欣郭曼桦 陈家欣

 

一、       观察目的

我们家里都养了猫,每次见到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我们总忍不住要逗逗它,

尤其是在语文课中我们学习老舍所写的文章《我家的猫》后,更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猫的兴趣。刚巧,上学年,在自然课里,自然老师引导我们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想办法探究生活中自己比较感兴趣或不明白的问题。于是,我们根据平时在生活中见到猫的一些现象,决定从猫是否看电视猫怕不怕水猫是否怕火三个方面对猫生活习性进行实验观察,以便让我们更加了解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

二、       过程和方法

1、猫是否看电视

我们看电视时专门将自己家中的小猫抱到电视机前,让它头和眼对着电视

屏幕,结果发现猫一见到打开的电视屏幕就会马上闭上眼睛,对电视里的图象毫无反应,不停地对着我这个小主人喵、喵的撒娇,好像在对我说不要、不要。它可以躺在你身上睡觉陪你看几个小时的电视,如果你硬逼它看电视的话,它就会立即闭着眼睛或挣扎着逃走,弄不好它生气了还会用爪子反抗

猫为什么不看电视呢?通过查资料,我们明白了:原来猫的眼睛很敏锐,它看到的是电视里一点点的辐射,根本看不到图象,所以猫是不会看电视的。我们羡慕小猫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但又为它不能看到电视中美丽的图象感到惋惜。真想为它发明一幅特制的眼镜,让所有的猫能像我们人类一样通过电视去了解大千世界。

2、猫怕不怕水

我们把猫抱到装满水的水盆边,先让猫看看水盆,它没什么反应,接着用水把猫的头先弄湿,这时猫开始害怕,身体发抖,然后慢慢把猫整个身子放进水里,这时猫会发出一阵阵尖叫声,只见猫全身蹬直,露出尖锐的爪子,爪子不断地抓着盆子,还不停地挣扎,想跳出盆外。我们把猫提出水盆后,猫全身只哆嗦,不停地惨叫,看到它的可怜样子,我们连忙拿来干毛巾包住它,并把它抱在怀里让猫暖和,猫睁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望着我们,好像在表示感激,又好像在对我们说:求求你们,别在这样折磨我。如果我们再把它抱到水盆边,它立即就会尖叫起来,拼命挣扎要逃走,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

我们又去查资料:原来猫怕水主要原因是怕冷,难怪猫喜欢挨着人体睡觉。听老人们说:过去,农村的每个家里都有炉灶,冬天的时候,猫最喜欢钻进刚刚熄火的炉灶里睡觉。这可怜的小生灵,看来,到冬天时,我们应该给你做件小棉袄才行了。

3、猫是否怕火

猫怕冷,我们推想它可能喜欢烤火取暖。于是,我们把猫抱到红红的火炉边,只见猫全身一惊,整个身子发起抖来,瞪大双眼,急不可待伸出爪子抓我们要逃跑。我们把另一只猫抱到火炉边时,它的反应也差不多。我们家的猫经过我们这几次折腾后,见到我们就跑或弯着身子对我们用凄凉的声音求饶,原来它我们了,怕我们用火烧掉它护体的那层密密的毛。精明的小动物,我们怎么忍心再你们和折磨你们呢?

三、结果与思考

通过对猫是否看电视怕不怕水是否怕火三个方面的实验观察,使我们不仅知道了猫不看电视、怕水、怕火,同时让我们明白了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同它的身体特征有关系,这将激励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小动物,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与身边的小动物和睦相处,成为朋友。

 

从上面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观察研究小动物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究动物生活习性的过程中能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关心猫、疼惜猫,还体会到了关注生活中的小动物是一件多么愉快和有意义的事情。学生通过经历探究过程,获得了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并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以知识传承为目的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代之以全面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3)针对科学技术的利和弊,训练学生从“STS”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无法用现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去判断的问题。我便结合具体事实引导学生应以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处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确定新的道德义务和信念,肩负起自己行为的道义责任,建立新的价值观。比如基因技术不仅能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还可以为根治人类遗传病提供有效的方法,促进医学的发展,但恐怖分子可以用它来进行恐怖袭击、种族清洗,同时近年来关于基因改良作物可能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潜在危险的观念,已对全人类提出了警告。再如克隆羊多利的克隆成功,无疑是人类科学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突破,透射了人类智慧又一次撼动人心的光芒,但它也明白无误地向世界提出了科学技术的重大伦理问题,使人们愈来愈明显地感到克隆技术引来的困扰以及对科学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公众心理的压力,远远超出了科学家的想象力。又例如:在教学空气、水等相关科学知识时,我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人类将面临的是严重环境的污染问题的图片资料,还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去解决这些问题……训练学生以人文关怀的思想处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STS)的角度思考问题。

4)构建和开发本学科相关的课程资源,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化氛围。

目前,新课程统领下的每门学科都比较注重人文性,学科教材的编写上都增

设了许多充满人文色彩的内容。《科学》学科也不利外,既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又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还应该积极构建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如:教学磁铁,我先用磁铁隔着纸板吸引有铁针的蝴蝶采花蜜,一边诵唱小蝴蝶呀真美丽,抖着翅膀去哪里?看见一丛鲜花林,飞到花丛采花蜜的儿歌创设问题情景,用小蝌蚪找妈妈(青蛙体中放有磁铁,试试铜、铁、铝等材料做的小蝌蚪谁会被青蛙妈妈报住)的游戏拓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团结、民主的课堂的气氛中学习科学,使学生既学会了求,还学会了求、求,发展了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更有利人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

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真实性评价的思想,以及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几个原则: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互性,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标准的发展性,评价过程的真实性有效性。我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三维目标)建立了发展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式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评价,老师、同学、家长也参与评价来进行。

三、研究成果与反思

1、教师方面

 经过近年来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发展性评价课题的研究,我不仅明确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意义和实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理论依据,还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建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弥合与重建后,我的课堂教学时时充满了人文性,孩子们更加喜爱我的科学课了。我撰写的论文《关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思考》荣获全国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论文评比二等奖,番禺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论文《浅谈学校良好文化心理氛围的形成》获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办学思想论坛优秀奖。指导青年教师何海天执教的体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理念的课例《冷水与热水》的课堂实录和评析荣获全国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评比一等奖,该课堂实录和评析还刊发在20052月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委员会会刊《科学课》上。 

 2、学生方面

通过尝试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发展性评价研究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真实的学习评价中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活动都能从人性化的角度去探究问题。其中《我们的家园在流泪》、《寻访蔬菜害虫》、《与猫为友——对猫生活习性的观察研究》、《蚂蚁趣闻探谜》、《沙湾飘色探谜》等充分体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探究报告均获得了市、区奖励。特别是《沙湾飘色探谜》的探究成果不仅在番禺区科学小星星展示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2005521在广东教育学院举行的“2005年广州市小学生科学小星星科学探究成果展示活动中又喜获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和一等奖三项大奖。每学期我的学生都有很多作品(小发明、科幻画、环保警句、科学小论文、科学童话或诗歌)在各级报刊发表或获各级奖励。学生的科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以我近两个学期都任教科学的五(3)班作一个对比分析:

从两个学期的试卷考试情况看,课题实验后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优秀和优良人数明显增多(由23人增加为36人);从两个学期科学学习活动综合评价情况看,实验前多数学生的综合评价是较好合格,实验后优良人数也明显增多(由10人增加为20人),原来有4人不合格,实验后都能合格,可以说,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在提高,最主要的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态度、能力在提高。在家长的评价中还了解到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的能力在提高,最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现在特别爱护小动物,喜欢种植花草,关心天气、环境变化与人的生活问题了。

3、学校方面

我校自20029月搬入新校后,以打造科技、人文、艺术融合特色的现代化新学校为发展方向,每学期都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将科技、社会、艺术融为一体的科艺节活动,如珍稀动物资料展示、感受西方文化的圣诞晚会、设计环保作品竞赛、畅谈家乡文化表演等,活动中师生都能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STS)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显示了人与自然、科技、社会要和谐发展的理念。目前学校的科学教育已初现特色,全校正在深入开展走进STS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学科教学将STS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如何通过STS文化的熏陶,提升师生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探索德育新途径;如何创造性地利用STS教育资源,使STS教育资源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并创建STS文化教育资源库,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考虑科学技术问题,使科学的理性精神中融入人文关怀。

四、问题与设想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是个比较新的课题,也是新课程和现代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目前,并没有什么具体措施和任何具体成功经验可借鉴。而且我所做的一些探讨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肯定都还需要一个过程。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反思、积累、创新,向更高层次探索发展。

      

打印 】【 收藏 】【 推荐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