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第五小学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木渎第五小学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主持人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姓 名 |
赵红燕 (李晓梅)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3.10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务 |
小教高级 |
研究专长 |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电 话 |
13912602950 | ||||
所在教研组 |
中高年级数学教研组 |
E-mail |
499147955@QQ。com | ||||||
二、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
1.课题提出背景: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概念的引入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 计算能力较弱直接可以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 2.课题概念界定: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
1.研究目标: 通过“对数学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个案研究”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对数学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个案研究”,了解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对策。 2、通过“对数学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个案研究”,提高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以及简便运算的能力。 3、通过“对数学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个案研究”,使学生摘掉“困难”的帽子,提高数学成绩。 2.研究内容: 1、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 2、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的顺序和运算的定律及性质。 3、灵活运用定律及性质进行计算。 3. 研究措施 1、通过“对数学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个案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对策。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及个别辅导,提高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能力。 |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
1.研究时间: 2009年11月确立课题,撰写方案。 2009年12月—2010年10月组织实施,记录情况、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2010年11月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2.预期成果: 通过“对数学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个案研究”使学生教师重视计算,学生有良好的计算兴趣, 养成了计算习惯,提高了计算能力。学生计算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整班的数学成绩有明显提高。 |
注:1.表内需填语句,要简洁明了,抓住要领;2.如有特别内容需要表述,可设附页。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的研究背景:
网络时代的特点是信息资讯更新迅速,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渠道很多很方便。在新形式下,教师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传统教研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本课题正是从教研论坛着手进行尝试、研究,从中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新渠道,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研论坛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成本低、效率高的网络教研新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走进了网络世界,尤其是教研论坛,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就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也能参与评论其他人发布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或论文案例等文章;还能就某些教学现象、个人困惑通过专题讨论、私下留言等多种方式进行讨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都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使我们得到更多专家的引领,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也是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重点方面:
1.建立教研论坛,保证安全、稳定运行,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完善。
2.合理设置论坛栏目,安排合适的管理人员,定期作好维护工作。
3.适当结合传统教研活动,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防止过分依赖网络。
难点方面:
1.如何逐步转变教师“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观念。
2.如何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网上教研,避免沦为泛泛之谈。
3.如何与传统教研有机结合,同步发展,使其互相促进,提高教研质量。
4.能否进一步获得资金与技术的长期支持,以保证论坛的长远发展。
2.课题界定
近年来,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研活动,尤其是如何利用网上的教研论坛更新教研模式,拓宽教研思路,进而提高教研效率。
过去传统的教研形式,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跨地区的教研活动,只能进行一些局部的、小范围的研讨交流,教研经验和成果无法广泛分享,教师在思想交流与沟通方面也难免存在着局限性、片面性。
搭建教研论坛的目的,就是向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开放、多元、互动的网上平台,包容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增加教研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与传统教研的优点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各学科教研的质和量。此外,参与讨论的人员可以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无须考虑年龄、学历、知识水平及社会身份等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往教研氛围不够浓厚的情况,增强了教研活力。
3.研究内容(含子课题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环境建设:
依托校园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科网上教研论坛。在论坛上根据实际教研的需要,分类设置各个栏目版面,建立版规,保证教研论坛的稳定运行。
2.观念转变:
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研,要体现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科研的主人,就得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当前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就要求教师适时的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转变传统的教研理念,利用网上教研论坛这一平台拓展教研渠道,将有助于教师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
3.师资培训
要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让广大教师明白,利用教研论坛开展网上教研的先进性与优越性;还要提高他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能力,鼓励他们掌握基础操作,使其乐于尝试,再向教师明确开展网络教研规定和要求,形成规范。
4.氛围成形
以教研论坛为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论坛上开设诸如教育动态、教学实录、案例反思、互动评课、教育随笔、在线答疑和资源中心等栏目,鼓励教师将日常教学中的点滴收获,写成教育随笔或反思,主动发布在论坛上,与他人一同分享教育教学的经验,逐步积累研究的素材,不断反思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5.应用推广
当论坛获得多数人的认可和参与,形成一定规模的教研氛围后,拟将邀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专家或教师担任友情顾问或论坛版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定期发布专题研讨,吸引更多不同地区的教育者参与讨论专区,让广大教师的互动交流常态化。逐步对论坛进行更加细致合理的划分,使教研论坛更具生命力。
4.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资料准备等
以学科教研论坛为载体,全面开展对网络教研的研究。
收集、整理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具体可借鉴性、可行性的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工作。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村,充分发掘经验材料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指导接下去的实践研究。
文献资料法:查阅、解读有关文献、著作、教学理论、教学经验等,寻找新思路,确定每阶段的研究方向、步骤。
各种资料的来源:
通过图书馆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与专家、学者及各学科教师交流探讨、接受指导;
参与各种有关的学术专题讲座,积累理论知识;
利用互联网搜索需要的各类文献资料。
主要阶段性成果 |
序号 |
研究阶段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1 |
08.7——08.10 |
校园网站的建设 |
设计与制作 |
丁书鹭 | |
2 |
08.11——09.6 |
全面推进校园网站的应用,开展网络教研 |
教研网站的全面推广与应用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3 |
09.7——09.9 |
总结、交流与反馈总体研究情况 |
展示、汇报教研网站的开展情况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教研网站的全面推广与应用
- 下一篇: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小…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