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趣味实验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备案)
  
  小学科学趣味实验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一、 课题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首先,国家有要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但现状却不容乐观,现在的教育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其次,《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最后,结合我校的原有研究基础,从2003年开始我校科学组在薛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做中学”项目组的活动。经历了几年的活动,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多次在省市级层面上公开课、示范课并获得好评。老师们对“做中学”的理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了切身的体验。因此,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引进这一先进的科学教育思想和操作方法,这也是开展本课题的一个有利的方面。
  
  2、研究目标:
  
  (1)研究如何通过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初步形成趣味实验课的课堂教学要求、方法、器材配套等操作策略的研究;
  
  (3)形成趣味实验资源包,其中包括设计、实施、反思等;
  
  (4)初步形成趣味实验课三到六年级系列的校本教材。
  
  3、研究内容:
  
  (1)对趣味实验课的探索研究。
  
  (2)趣味实验课运作的研究。
  
  (3)形成趣味实验资源包的研究。
  
  (4)对趣味实验的扩展性活动的探索研究。
  
  4、研究方法:
  
  课题遵循的基本策略:
  
  我们将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科学学习的核心,以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
  
  课题研究常规方法的运用:
  
  (1)实验法:根据趣味实验的目的,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探究并分析、记录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寻求最佳的能激起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实验。
  
  (2)对比法:通过学生对做同一知识点的一般性实验与趣味性实验的对比,具体分析学生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状态。
  
  (3)观察法: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趣味实验的兴趣。
  
  (4)信息反馈:设计一张简单的信息反馈表,用以检测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方面的反映,如每当趣味实验课和活动结束以后针对具体内容用打勾方式请学生作一个简单小结。
  
  二、课题研究情况
  
  我们的“十二五”课题是“小学科学趣味实验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互相联系的两个部分即趣味实验课的探索研究和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趣味实验研究。前者是课题的主体部分,后者是课内外相结合的延伸部分。
  
  一年来我们主要是围绕“趣味实验课的探究性研究”展开研究,并把它作为本课题的突破口,我们认为“趣味实验课的研究”是课题的核心、基础,只有把它攻克了其它问题就可以在这基础上有效展开。然而科学趣味实验作为一种课的形式谁都没有见过,不要说上过。虽然课题方案中作了原则性的要求,但是要变成一节节具体的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都是全新的,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需要老师们去创造性的攻克一个个难关。
  
  1、 趣味实验课如何选题的研究
  
  在我们看来,一堂趣味实验课就应该有一个探究主题,但这个主题的产生和确定又是十分困难而关键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之后形成的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否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探究系列。在具体做法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老师们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和媒体功能充分挖掘趣味实验的资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可谓包罗万象。我们利用这些资源来选择我们认为好的主题,但很多时候往往就因为它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因为实验器材的繁琐达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放弃,转而选择、对比更多的可研究的主题,在一次次的困惑和解困中最终才敲定研究的主题。例如我们组内的强昌春老师,起先选择了几个研究主题供自己参考,但是随着逐步的推敲与试验,发现有的主题形式太单薄,缺乏深度;有的主题所需实验器材无法解决,虽吸引人但条件不容许。最后在筛选中确定了他的研究主题:《静摩擦力》。不管是强老师还是我们组内其他老师,我们都在经历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与困惑,但终究还是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与豁然开朗。使我们研究课的主题呈现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如强昌春老师设计的实验充分展示了静摩擦力的神奇力量使学生一次次为之惊叹;钱虹老师设计的“水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对比实验过程中寻找其中的奥秘;吴燕老师多角度展示力学 “重心” 的题材充分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等等。
  
  2、趣味实验课运作的研究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探寻出了趣味实验课的基本形式。在老师们的不断尝试摸索中,我们共形成了6节趣味实验课(课时40分钟)和2节拓展性的趣味实验活动(活动15分钟)。这8节趣味实验课与活动的共通之处(特点)就是它们都有一个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探究主题;都有一个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实验组成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从确定主题、组合实验、准备器材、设计教案、组织上课、教学信息反馈等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流程和研究过程。
  
  带领学生上一堂快乐的科学实验课师生都没有条条框框,只要把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出来就是一堂好课。这就是我们研究的趣味实验课与科学课之间的最大区别。例如:周春花老师执教的趣味实验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上课伊始,微波炉爆爆米花,学生闻着香气,品尝着爆米花,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饶有兴致地开始了生熟食物的研究。课的最后,周老师让学生亲自爆爆米花,并且由微波炉的暗箱变成直接展示,观察玉米由生变熟的过程。在这期间,爆米花伴随着一声声响,砸开花的一瞬,学生沸腾了!真是趣味盎然,独出心裁的设计。林峰老师执教的《结晶》,蓝色的硫酸铜结晶(俗名孔雀石)在光线的折射中,让学生瞠目结舌、叹为观止,便对结晶产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林老师更是趁热打铁,也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体验了一把硝酸钾降温结晶的全过程。在结晶过程中的奇妙现象,冲击着学生的视觉,激发着学生的兴趣。发出的惊叹声,足以证明这堂趣味实验课是成功的。更让人称妙的是课结束时林老师高举孔雀石问:“谁愿意回家后自己来做一个孔雀石结晶实验。”下面更是举手如林啊!我们认为这个内容的选择很有思想(1)结晶实验过程明显而又奇妙;(2)有强烈的吸引力;(3)学生自己能做又安全。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学生他真正去做了,并且做成功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如果因此而成为了一个化学家,那你老师就是功德无量。这不是天方夜谭,完全是可能的,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学生太需要这样的机会了。
  
  3、建立趣味实验课的研讨制度
  
  一年来,为了使课题研究得到落实,我们建立了研讨制度。每次课上完后,课题组成员都要聚在一起开展一次“头脑风暴”,这样便于老师们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保证课题深入展开,课后的有效研讨可谓是本课题的一大特色。
  
  另外,每次活动我们都会邀请我们的特聘专家汤校长一起参加听课和研讨。比如,就蒋燕老师执教《错觉》后的研讨,大家围坐一起,先由每一位老师针对蒋老师的课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老师关注教学流程的设计,觉得虽然每个环节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学设计过于简单,都是以学生看为主;有的老师则关注教师的提问,如蒋老师在课一开始就说“有时我们的眼睛是会欺骗我们的”,这句话在接下来学生用眼睛判别事物时起到了暗示作用,也非常不利于研究主题的开展;有的老师关注传授知识的深度是否为学生所接受。大家关注的点不同,也为执教老师提供了教案重建的“源头活水”。我们都是就问题说问题,并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法,在讨论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执教者再根据研讨情况修改教案写好反思并进行重建。可以说,我们的研讨课是保质保量的,既实现了智慧共享,又启发了每位老师再创造的潜能,完善我们的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成果
  
  1、初步建立了趣味实验资源包。其中包括(1)搜集到的大量的有关趣味实验方面的资料。如:中外的趣味实验教材、趣味实验方面的科普读物、相关网站下载的科学实验资料等;(2)8节研讨课的教案设计原件和修改件,教学反思等;(3)活动时拍摄的视频和图片等。
  
  2、探寻到了行之有效的趣味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趣味实验课的教学流程。为今后逐步形成三到六年级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快乐科学园》打下基础;为趣味实验的扩展性活动的探索研究打下基础,如少儿科技活动和科普教育活动等。
  
  3、找到了趣味实验课与科学课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我们认为它们都是以探究为主,但趣味实验课更着重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如果我们把趣味实验课上成了科学课就不是我们课题研究范围内的课。
  
  4、我们找到了一把如何开启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的钥匙。
  
  四、课题研究的困惑
  
  1、在课题的开展中,趣味实验课的形式已初见雏形,如何使趣味实验课形成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值得商榷与探讨。
  
  2、课题研究主要依托于授课这样的形式,如何运用其他的形式进一步展开课题研究。
  
  3、趣味实验课的研究主题如何与各年级学生特点及兴趣爱好接轨,如何体现一定的梯度和深度,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4、如何将趣味实验课形成有内在联系的一个系列。最终形成趣味实验课的校本教材。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本学期依然延续对趣味实验课的开发与研究,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如何与学生年龄特点,年级特点结合。趣味实验课的题材选择,在纵向上说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在横向上说内容既要丰富又要适合儿童。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课题内容。
  
  另外,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还会将趣味实验由课堂研究延伸至课外研究,与少儿科技与科普教育活动相结合,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外的资源,开展拓展性的研究活动,如:学校网站、电视台、社团活动等。
  
  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学校的支持
  
  各种资源的提供,如学校网站、电视台,可以通过这种平台进行宣传,扩大效应。同时,对于今后建立“科学实验创意室”、“觅渡科学实验讲座”,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学校的支持。
  
  2、专家的引领
  
  专家定期的指导与引领在课题的发展中起到了引航的作用,可以在课题的瓶颈时期给予点拨,可以在趣味实验课的开发中给予建议,可以在课题组成员中凝成一股团结向上协作的力。
  
  3、团队的共生
  
  课题组的成员都应该有课题意识,努力创造条件,运用好身边的资源,对课题的动向及发展有见解,有想法。而且还需要课题组成员能够坚持不懈,有不断探索的动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