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博客网址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468501704

课题主持人  

姓名  

常海光   

出生年月  

1971年9月   

职称  

一级教师   

单位  

乐亭县新寨镇新寨中心小学   

课题类别  

□ — 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    □   — 综合实践活动   

□ — 语文教育              □ — 数学教育  

□ — 英语教育                  — 科学教育  

□ —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   — 小学教学评价改革  

□ — 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 — 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  

二、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从课改至今已有十个年头的时间,科学探究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实验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课堂氛围热闹了。然而,学生的小组实验到底情况如何?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现象:

1、实验活动兴趣高,但实验计划性、目的性不明确。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均来源于此。课前总是有很多同学会向老师询问今天做不做实验的问题,当学生听到有实验活动,总会欢呼雀跃。每当学生走进课堂,哪怕是只看到一只烧杯、一根普通的蜡烛,也会爱不释手,激动不已。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兴趣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兴趣就减弱了。表现在开展实验时目的、计划不明确,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人人在动手,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甚少,导致小组实验的有效性不高。

2、实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低下,缺少合作。

   科学课的实验大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有的小组学生拿到实验材料后就迫不及待的动手,根本没有心思去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也不弄明白为什么实验,怎样实验,只图动手的快乐;有的组突出的是个人中心主义,实验由某些外向型性格的同学包办;有的组学生都争着做,学生把能“玩”到这个实验为目标,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实际收效甚微,体现不出小组合作的景象。

3、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匮乏,探究层次浅。

   课堂上学生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普遍存在。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虽然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得到了陶冶,但是热闹有余、思维不足,科学实验的更重要的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后续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4、实验活动操作不规范,处于无序自由状态

     新课开始,学生往往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是总不能坚持很久,他们总想自己操作,总认为实验很简单,无需老师讲得那么清楚,坚信自己能顺利完成实验。随即带来的自由探究带来混乱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发挥性、无序性,对科学的真理现象蛮不在乎,远离了教材的意图,陷入了“玩玩”的状态。

   除上述三点外,实验教学低效性的表现还有很多方面,例如,在科学课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学习态度不稳定,总凭着一时的兴趣进行学习。这样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能力的培养,好多学生的心理活动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手创造能力更是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科学实验课中怎样提高学生小组实验活动的有效性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课题研究的内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使本次实验研究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小组实验的有效性。拟解决以下问题:

1、  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同伴或者老师的建议或意见。

2、  小组同学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实验验证,不能停留在表面,光动手不动脑。

3、  小组内喜欢与同学一起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困惑,共同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4、经历了小组内实验探究活动后,学生的认知有所提升,不再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现象。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实验是科学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小组实验的有效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具体到复杂,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合理有效实验的方式与方法。

1、  组建合理的实验小组是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基础

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善于引导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搭配,善于动手的担任操作员,书写工整的担任记录员,观察认真的担任观察员,这样小组内每个人都了事情可做,责任意识就会增强,就不会出现争夺实验器材或者东张西望的现象了。

2、  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保障

要想让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在实验探究中,材料的准备非常关键。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各种材料,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动手能力强的小组实验材料就多一些,稍差的小组材料相应就简单一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爱动手的愿望,也让他们在实验操作中掌握了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有序实验的科学学习习惯。

3、  扶放结合、全程引导是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关键

针对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明确合作目标任务后,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指导学生操作、交流并适时进行点拨,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放任,自主而不自流,扶放结合,使小组实验合作学习真正有效有序的进行。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小组内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学习习惯。

2、在学生的小组实验活动探究中,要活而不乱,不能盲目,要围绕预期目的,开展探究和亲身体验,小组内学会合理分工,懂得与他人分享实验材料和实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要有计划,观察要到位,学会表达和倾听,最终实现有效探究,达到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预期目的。

3、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在科学教学中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学生提高小组实验的有效性。

4、、形成包括研究报告、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等具有自己特色的各种成果。 

 

 

 

特点与创新之处

在科学学习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教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学习习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也都是经过精心实验、分析、研究而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因此本课题的特点与创新之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获取知识,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从实验操作中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和技能,引领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深入而高效的进行,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增添无限动力。   

 

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简介

书名:新小学科学教育  

作者:萨玛.沃泽曼 乔治.伊芙妮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科学教育新视野译丛之一,是一部关于科学教育学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科学活动的组织、科学中的思考和决策、60个科学探究活动、通向未来之旅等,适合小学教育工作者参考学习。

 

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序号  

研究步骤(起止时间)  

进  程  

承  担  人  

1  

2015、3——2015、5准备阶段

选题、讨论、制定、完善课题案

  常海光

2  

2015、5——2015、9实施阶段

   实践研究、积累资料

  常海光

3  

2015、9——2015、12中期评估阶段  

   继续整理积累资料

  常海光

4  

2015、12——2016、1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总结报告

  常海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