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中澳音乐教育实验
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学
《中澳音乐教育实验实验报告》
(2008年5月)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素质教育,深化学校艺术教育改革,我校于1999年9月开始了中澳音乐实验项目课题的研究,将适合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佳途径之一——电子琴的学习作为整个实验项目的重点,结合中国音乐教育的实际,引进、借鉴澳方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拓展了音乐教育的思路。经过三年多的认真实践,在2002年6月成功完成了本课题的中期评估,同时也进入了第二阶段的电子琴实验。时光飞逝,转眼第二轮的课题实验工作已近尾声,回顾九年来的教育实践,开展中澳音乐实验项目的研究,对我们这所百年老校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艺术教育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现对九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实验目标
此项目针对我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选择具体的教学手段。我们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如何把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真正紧密结合这一方面。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有特色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真正能享受到音乐所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同时熟练掌握电子琴的演奏技巧,通过左手弹奏,右手弹奏,左右手合奏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运用程度,促进智力的开发。对于学习效果,并不需求学生达到专业演奏家的水平,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在娱乐中掌握音乐奥秘,把美和成功带给学生。
具体实验目标有: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创造性和合作、挑战精神;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能运用音乐来表达和体验各种情感; 4、发展学生的艺术敏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5、掌握一定的音乐文化知识和素养,并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较好的迁移作用,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我校将实验项目研究列为教科研的重要工作,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活动期末有总结,并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落实好各年级的教学目标,选择好各册的教学内容,合理修改实验研究方案。
二、实验对象
本学年实验项目的具体实验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实验班级为三、四年级全部;五年级、六年级四个班,共计学生600名。
三、 实验人员基本情况
为了保证实验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学校成立了中澳电子琴实验项目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分管校长、教导处及教科室成员参加,并作如下分工: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务 |
课题分工 |
学历 |
职称 |
沈黎明 |
男 |
39 |
校长 |
负责软硬件到位 |
本科 |
小中高 |
张清运 |
女 |
41 |
副校长 |
领导实验工作 |
本科 |
小学高级 |
孙丽月 |
女 |
36 |
教导主任 |
安排课程及课时 |
本科 |
小学高级 |
冷冰 |
男 |
30 |
教科室副主任 |
实验方案制定的指导与审核 |
本科 |
小学高级 |
朱红娅 |
女 |
38 |
教研组长 |
组织并指导实验开展 |
本科 |
小学高级 |
在这几年里,学校领导对实验工作非常支持,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从2002年9月起,我校配置了两间电子琴教室,购置了全新的卡西欧488电子琴,每个教室都配有视教板和教师专用华星电子琴,自2003年起电脑进入电子琴课堂,后来又配置了液晶投影仪,为实验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此外,学校调整了实验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网络,亲自规划部署指导实验工作的开展,教研组内公开课只要有空就来听课指导,大市级开课校长等领导亲自听课把关。学校还通过教代会建立了合理的教师奖惩制度,督促实验教师的成长。
同时,为了使实验工作在操作层面起到课题研究应有的水平,我校配备的参加实验工作的三位教师,皆是音乐专业毕业,皆取得了澳方签发的电子琴教学的授权证书,具体教师情况如下: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职称 |
课题分工 |
朱红娅 |
女 |
38 |
本科 |
小学高级 |
组织实验开展 |
归晓艳 |
女 |
30 |
本科 |
小学高级 |
具体的实验工作及学生的辅导 |
王燕 |
女 |
30 |
本科 |
小学高级 |
具体的实验工作及学生的辅导 |
四、实验工作时间
1999年7月至2008年6月
五、实验主要工作
为了正常开展实验活动,我校在教材和课务上都作了恰当合理的安排,针对实验班级征订了五线谱版的音乐教材;对实验对象保证充裕的上课时间,每星期一节电子琴课保证实验项目的正常开展。
我校每位音乐教师认真贯彻落实艺术教学"六认真"细则,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做到开齐上足教好。每学期都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教材与教学手段,研究技能技巧的传授方法,平时注意与其他项目学校多联系,多交流,相互探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教学质量。我们还不定期通过INTERNET网上信息及时了解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每次认真参加苏州举办的培训和听课活动,并参加各类比赛和活动。能将培训、听课、学习、比赛后的心得体会内化为自身的素质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验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因素,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积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学生家长的最大支持,对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专门安排兴趣小组等开展重点辅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外小组活动中,做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既有尖子的培养又有补差工作,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
在9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以下的进度进行电子琴的教学:一开始,针对我们农村中心小学的现状,学生刚开始接触电子琴并且音乐基础薄弱,我们结合原有正常的音乐教育课程,把音乐基础知识(如五线谱等)的教学穿插进去,巩固正常的音乐教学内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利用电子琴的美妙音色,感觉各音符的音高和音准。B、了解电子琴黑键和白键的区别。C、通过相对位置概念,熟悉各琴键的音名。D、掌握正确的坐姿、手型及手指触键的方法。通过第一阶段的认真实验,大多数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已有了粗略的认识,就进入实验的中后阶段,强化基础知识与技能练习阶段,通过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阶段的重点体现在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运用上,具体有唱--弹,弹--唱及自弹自唱等形式,而五线谱知识的学习则始终贯穿在其中。电子琴课的教学课程讲究知识性、趣味性,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以愉快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主、主动学习为主,体现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还针对不同的实验年级大胆尝试设计了游戏、律动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综合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实验项目,九年来我们还对实验过程中所开展的实验研究活动、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学生成果和学生使用电子琴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并在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定期评估、测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还能收集好每学期的优秀教案、学生的学习个案以及实验教师的教学随笔、小结,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