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浅谈体育游戏的开展
浅谈体育游戏的开展
体育游戏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初期就把它作为教育儿童的一种手段。家长常把自己的生活与劳动经验通过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孩子们。同时,孩子们也自发地对周围环境和成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做各种简单的、象征性的游戏。孩子们在结伴游戏中,还可在友爱、合群等教育。
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居住在大兴安岭一带过着游猎生活的鄂温克人,就利用“打熊”“打虎”“射雕”等游戏教给孩子们生活和生产的本领,并使其身体得到锻炼。当人类产生了语言之后,在儿童中就逐渐出现了带有说白、唱歌式的游戏了,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为当今小学的“唱游课”。当人类有了文字之后,又逐渐出现了有故事情节和智力性的游戏(如猜谜、棋弈、填字组词、计算等)。游戏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翻新的。随着中外文化、教育的交流,国内外的许多民间游戏也得以相互传播。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游戏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特别是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游戏被列为基础教材,成为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今,不少公园、少年宫、俱乐部、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又出现了各种电子游戏,如电动游戏、飞船、飞车、模拟器等,表明当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游戏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映。今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会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新颖的游戏。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不但可以给儿童带来愉悦,而且是儿童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
因此,在学校中,让孩子们发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怎样才能是课间游戏发展得丰富多彩?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指导的关键在于:引导儿童自主地发展游戏,让儿童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使他们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感得以激发,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内容的选择游戏实情调查发动全班以“课间十分钟,我们该做什么”为题进行一次讨论。游戏大征集引导学生向爸爸、妈妈、亲友、邻居请教,或查阅资料收集各种游戏,并将游戏的名称、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等记录下来,按民间游戏、课间游戏、室内游戏、室外游戏、体育游戏、军事游戏、伙伴游戏、角色游戏等进行分类,供大家参考。游戏的推广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举行游戏观摩并汇报参加游戏的体会,并评选出一、两个游戏在课间十分钟进行推广。 如:赛马 (培养学生反应敏捷性)在地上画一条起跑线,正前方30米处再画一条终点线。游戏参加人数以4人为宜。每方2人,一个负责用脚猜拳,另一个当马。游戏开始各方当马的站于起跑线上准备出发,负责猜拳的人相对而站,站在马的后面,同时在原地用前脚掌轻轻跳3下,边跳边说:“快马加鞭——驾!”说完第3拍“驾”时,两人都要做出“锤子,剪子,布”的任何一种动作(双脚并立为锤子,前后叉开为剪子,两脚左右叉开为布),锤子砸剪子,可跑20步;剪子剪布,可跑10步;布包锤子,可跑4步。谁胜即可通知本方的马,朝前跑步。每猜一次拳跑一次,以先跑到终点再返回来即算胜一盘,游戏重新开始。游戏规则:每次猜拳获胜一方的马才能跑步,输的站在原地,不得跑步。每赛完一盘,各方的人可以轮换当马。适时的帮助指导教师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可以进行适时的指导,具体做法有:(一)随机指导所谓随机指导是指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对随机捕捉到的问题作适时的指导,教师根据对儿童的观察了解,顺应儿童的需要进行随机指导,指导的结果是推进儿童游戏的进程。特定指导游戏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能预料的偶发事件,它们会影响儿童游戏的正常进行。这时教师就需要介入游戏加以指导,一般有以下几种: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有必要及时进行指导。游戏中儿童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必须加以指导。儿童在游戏中有所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儿童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想放弃努力时,教师要予以指导。
总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权利,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我们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新异感特别强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能在不断更新的游戏中获得乐趣,提高帮助他人、配合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游戏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作用
一、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蕴含着竞争因素,体育游戏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游戏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游戏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游戏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游戏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二、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体育游戏,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游戏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游戏和实现参加体育游戏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例如在做“同心协力”这个游戏时,是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5—10人,各队成一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人以左手扶前一个人的肩上,右手握住后面人向前抬起的右脚腕。游戏开始后,各队同时一步一步地向前集体跳进,以排头跳到终点的顺序排名次。要求在集体向前跳进时,特别强调要行动一致。如在途中放开脚腕者,算犯规,取消名次。在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之间要相互配合,在做游戏的同时又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调节身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乐感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育游戏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体锻课活动、课间游戏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游戏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在学生产生愉快感觉的同时又有利于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做“钻地道”游戏中,学生除了模仿老师的教学完成游戏,还可以在游戏中展开联想和想象,为游戏增加相应的内容。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如教"前滚翻"时,教师用一方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从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多种体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感体育游戏与其它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中;要发展学生的1.腿部弹跳力量和收腿、收腹的力量;2.发展原地双腿起跳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全身的协调性。3.发展突然起动和突然停止的活动能力。学生的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改进提高到熟练运用。学生在做体育游戏时;比赛中的优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对学生心理的刺激也最深刻。
游戏创编
袋鼠跳(游戏版) 游戏目的: 发展灵敏素质、协调性和跳跃能力。 游戏准备: 在平坦的空地上画两条相距10米的平行线 一条作为起点线,另一条作为折返线;麻袋两只。 游戏方法: 将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两队间相隔一定距离,站在起点线后。游戏开始,每队第一人听组织者信号,迅速跳进麻袋,双手提着麻袋口,用双脚跳跃前进,过折返线后钻出麻袋,提着麻袋跑回,交给本组第二人。第二人同第一人方法进行,依次类推,到最后一人跑回起点线结束,先完成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组织者发出信号后,方可跳出麻袋; (2)过折返线后方可钻出麻袋; (3)交接麻袋须在起点线后进行,不得抛传麻袋; (4)两队之间不得互相干扰。 游戏情景: 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两只袋鼠在比赛跳跃能力,它们把这个叫做袋鼠跳的游戏。甲袋鼠说:“起点在山顶,终点在山脚。”乙袋鼠说:“没问题。” 这是一场障碍赛,途中有河流、蔓藤……比赛开始了,一开始,乙袋鼠就领先甲袋鼠。但是,快到终点时,乙袋鼠被最后一根蔓藤拌倒了,让甲袋鼠赢得了胜利。乙袋鼠垂头丧气地走了。 游戏建议: 可改为两人在同一麻袋内跳跃前进的方法进行,即:两人一前一后在麻袋里,前面一人双手提麻袋口,后面一人双手扶住前面人的腰,两人同时跳跃前进。至折返线后两人麻袋跑回。
单脚接乒乓球 游戏
目的: 发展下肢的动作速度和平衡力。提高单足支撑的控制能力。 游戏准备: 将五年级组分成4组,每组8人,每一小组2人。每组准备十只乒乓球和一个竹篮。裁判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游戏方法: 当裁判发出“预备”的口号时,一位选手背起竹篮,另一位选手拿出一只乒乓球,做好 投球的动作。当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时,一位选手单脚跳,另一位选手把球投到竹篮里。如果甲、乙、丙,丁四组进行比赛,每队投完十个乒乓球后,裁判员把这组所用的 时间记下来,最后裁判员把每队所用的时间报到老师那儿,选出时间用得最少的一队为胜!
规则: 游戏时,选手必须单脚跳,不能停下。 注意事项: 投球者如果投完球,要站在裁判旁,证实自己所用的时间。
灌篮高手 一、游戏对象:一至四年级。 二、游戏目的: 提高快速移动能力和投篮能力。 三、游戏准备: 篮架一副,弹性绳一根,篮球若干只。 四、游戏方法: 把游戏者分成若干组,每组俩人,第一组一名队员身上用弹性绳绑好;另一端固定,另一队员站在规定的区域内准备传球。开始的信号发出后,投篮的队员快速向前跑动,接同伴的传球投篮,每投一次篮,必须迅速后退,用手触固定点,然后再向前跑动接同伴的传球投篮,依次往复,直至规定的时间到,记录进球数。各组均做完后,以投进球多的组为胜。 五、游戏规则: (1)每人投篮时间为30秒,两人共1分钟; (2)投篮姿势不限。
立定跳远(剪刀,石头,布) 游戏 目的: 训练人的反应能力,锻炼大腿肌肉,小腿肌肉和腿部的爆发力。有助于少年儿童的长高(引体向上跳跃)。 游戏 准备: 1、2米宽,50米长的二条跑道。两组比赛可同时进行。两边各有一个检查员。 游戏方法: 当检查员一声令下比赛方可开始,由双方(对应的两个人)剪刀、石头、布决出胜者,由胜者先起跳,(尽可能使身体引体向上作跳跃),依次类推……直至胜者一方首先以到达对 方处为胜,比赛结束。 游戏规则: 1、“剪刀,石头,布”出手时双方队员不能“慢出手”,如三次慢出手可罚下场,节奏可由检查员协助控制。 2、在立定跳远中,身体尽量能呈引体向上跳跃状,每胜一次(剪刀、石头,布)只能跳跃一次。 注意事项: 1 游戏前先双方队员活动身体,进行一系列热身运动。 2 在场地上做一会儿原地踢腿运动,模拟一下立定跳远姿势。 3 游戏时所穿鞋子鞋底要富于弹性,不能穿皮鞋及硬底鞋比赛。 4 一切指令听从检查员。
抢夺阵地 游戏对象:小学3~5年级。 游戏准备:在地面上画3个直径为1.5米相切的圆。 游戏目的: 1.提高儿童的灵活素质。 2.发展儿童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规则:如果两人出猜的拳一样,谁也不许动。 游戏方法:游戏先由三个人进行比赛,分别站在三个圈内,然后三人猜拳,当出现三人出拳一样或不一样时,马上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圈,去拍击原圈内的人,被拍击者为失败,和等候人互换,继续进行比赛;如果三人出的拳两人一样有一人不一样时。则谁也不动,否则只要有一脚踩到了两个圈或跨入了对方的圈内即为失败,和等候人互换,游戏继续进行。
抢救伤病员 游戏 目的: 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提高耐久力。 道具: 秒表、障碍物,卡纸,绳子 游戏准备: 裁判员 计时员 甩绳人员不限
游戏方法: 按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每组8人,两人—对,大家都要站在本跑道线上,当裁判发出“预备”时,一人将另一人背起,当裁判发出“开始”时,计时员开始计时,在抢救过程中会有障碍,如果上面写着“跳”,那就必须跳过去,如果上面写着“绕”,那就必须绕过去。到了最后,玩的是踩绳蛇的游戏,踩死了“蛇”,那医生则要到旁边把“病人”先放下,跳50个绳子,继续回到赛场比赛。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一队在原有的积分上加三分,第二名则加二分,第三名则加—分。相反,如果在规定的时间没把病人送到医院,那就要在积分上扣去一分。最后裁判说“停”,大家必须终止比赛,最终以积分最多的—组获胜。 注意事项 1 被背者胸部要靠背人者的双肩上,抱住颈部,成为一体。 2 抢救病人的时限3分钟,也可根据场地的面积改为5分钟。 3 互换角色次数不限,但不能频繁,否则会影响时间的。
同心协力 游戏对象:3~5年级 游戏目的: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齐心协力的精神。 游戏准备:在空地上划两条间距10─
我们都是木头人 游戏对象:3—5年级。 游戏目的:1.提高腿部弹跳力量和收腿 、收腹的力量。 2.发展原地双腿起跳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全身的协调性。 3.培养突然起动和突然停止的活动能力。 游戏准备:在场地中央画一条3米长的直线,准备一个沙包。 游戏规则:听到持包人喊“开始”,两人立刻向线的两边跑动。持包人喊“站住,不许动”,听到“动”,双方立刻停住。一切行动听持包人口令。 游戏方法 :游戏先有两人开始,其他人排队等候。进行比赛的两人分别站在直线的两端,猜拳,赢者持包。游戏开始,持包人喊“开始”,两人立刻向线的两边跑动。持包人再喊“站住,不许动”,听到“动”,双方立刻停住。持包人喊口令的同时,将沙包掷向对方场地上。持包人再喊“站住”时,双腿向沙包出跳一次,当喊“不许”时,双腿在向沙包处跳一次,并将沙包用腿夹住,当喊“动”时,跳起将沙包掷击对方(掷包后原地站住不许动),如果沙包击中对方,则对方失败,和等候人互换,如果没有击中对方,对方再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掷包,如果沙包没有掷过线或跳起时没有夹住包,都算失败,失败的人和等候的人互换,比赛重新开始。
小兔打靶 游戏目的: 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准确判断的能力,培养机智、勇敢、果断、沉着的心理素质。 游戏准备: 在地面上画一个20米直径的大圆,备一个排球、一个口笛。“小兔”们手拉手站在圆圈外准备。本游戏每组需裁判员“小猴”1名。 游戏方法: 裁判员“小猴”组织“小兔”们报数,裁判员“小猴”任意呼号,被呼到的“小兔”站到圆心当活靶子。裁判员“小猴”将排球递给站在圆外的游戏者之际,游戏即将开始。“小兔”们在圆外将球向活靶子的髋以下部位投掷,如果掷中,即换其它“小兔”作活靶子。“小兔”接到来球只许再掷,不许传递,如此循环。击中活靶子次数多的“小兔”为神掷手。 游戏规则: 1.“小兔”掷出的球击中活靶子髋以下部位为有效。 2.“小兔”如踏进圆圈内掷球,击中无效。 3.球传递后掷出,判无效。 4.活靶子在躲闪中如出圆圈,则判被击中。 注意事项: 1.全体“小兔”需做好准备活动。 2.活靶子在场内进行各种不规则的跑动则不易被击中。
追“球星”跑 游戏目的: 提高反应速度及快跑的能力,培养游戏者积极向上、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 游戏准备: 在一较宽的场地内,备篮球一个、号码、口笛等。将游戏者编号,10人一组,每人佩带号码,分散在裁判员周围准备。本游戏需裁判员1-2名。 游戏方法: 裁判员“鸭妈妈”在场地中吹笛的同时,投篮球向上抛起,游戏开始。“小鸭子”开始抢球,得到篮球的“小鸭子”即成为球星,双手举球至头上跑动。“小鸭”则开始追球星。多次重复上述动作。在规定的10分钟内,以当球星的次数排列名次。 游戏规则: 1. 球星持球时必须双手将篮球举过头,否则判失去一次球星资格,并由裁判员“鸭妈妈”抛球开始争球。 2. 追逐球星者,可单、双手争球星头上的球,不能拉臂、击头。 3. 球星如持球不稳,球从手中落地,谁先争夺到球为新球星。 4. 以当球星的次数排列名次。次数相等者名次并列。 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身体碰撞。
小牛玩方正 游戏目的: 发展速度素质,发展协调性,培养拼搏精神。 游戏准备: 在平整的场地上,画一个长为
“小矮人”摘帽子 游戏目的: 发展下肢力量及身体的灵活性。 游戏准备: 在空地上画出
小小书法家 游戏对象:3~5年级 游戏目的:1.发展身体谐调能力。 2.发展儿童在跳跃中的耐力。 游戏准备:黑板一块,粉笔几支。 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成一路纵队,立于起跑线后,在起跑线前10~20米处放一块黑板。教师发令后,各组第一人用双足跳,跳到黑板前,用粉笔写“正”字的第一笔划,然后跑回拍第二人的手。第二人立即用双足跳前进,在黑板上写“正”字的第二笔,然后跑回拍第三人的手。以此类推,直到把“正”字写完。先写完“正”字的组为胜。 游戏规则: 1. 必须用双足跳的方法跳到黑板前,否则回到起跑线重新跳。 2. 准备跳跃的学生必须拍手后,才能跳跃前进。 游戏建议: 1.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人数写其他的字,如每组七个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写一些字。 勇敢的小麻雀 一、游戏对象: 二~五年级。 二、游戏目的: 1、 发展下肢力量,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培养团队精神。 三、游戏准备: 画两条相距20~25米的平行线,一条为起跑线,一条 为终点线,终点线上间隔一定的距离插上两面小旗。 四、游戏方法: 将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按三人为一组,分成三路纵队,面对小旗,站在起跑线后。各队第一组游戏者左右两人内侧手相握,中间的人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弯曲的搭在两侧人相握的手上,两臂搭在两侧人的肩上,做好起跑的准备。组织者发令后,各队按规则开始起跑,绕过小旗返回。
智过封锁线 游戏目的:发展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游戏准备:在可以爬行的地面上画出一米宽,二十米长的四条跑道,每位参赛选手身旁的空地上设置l、2根绳子,中间放一块棉垫,棉垫后面放3、4个呼啦圈,还有一个小球,游戏中发令员1人,每4人一组进行比赛。 游戏方法: 当发令员发出“预备”时,四名参赛者两只手和两只脚纷纷撑在地上,在起点线后做准备。当发出“开始”时,参赛者即开始“智过封锁线”游戏。把球夹在两腿之中爬到有绳子的地方跳20下,然后继续爬。爬到垫子上,做仰卧起坐、俯卧撑各5下。然后,钻过呼啦圈,再次拿起绳子跳绳,爬到底,最后从身边的这块地方跑到起点。 游戏规则: 时间无限,先返回起点为胜,但必须完成所有的项目,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注意事项: 参赛者要穿光滑的运动服,以减少爬行阻力。 2 参赛者在赛前要进行“准备运动”。 3 比赛场地要清洁、光滑。 智运实心球 游戏目的: 有助于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协调性。 培养游戏者稳中求快的良好心理素质。 游戏准备: 在一空地上画相距20米的起跑线,在起跑线等距画ABCD四个圈。C、D圈内各放3个实心球,使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1、2组进行比赛,3、4组进行比赛。 1、3组和2、4组分别为两个比赛队。还要准备两块棉垫,两根绳子,两个盆子,两块板。 如图所示: 游戏方法: 1、2组先跑过棉垫,在棉垫上做十个仰卧起坐,然后跳过水盆,往前跑,最后拿一个实心球给3、4组,然后3,4组往前跑,跑到空圈时,把手中的实心球放在空圈内。然后拍 1、2组第二个队员的手,第二个队员跑。就这样,先放满1、2组的实心球为胜。
抓“尾巴” 游戏对象: 适合3至5年级。 游戏目的: 1、发展儿童的灵活性。 2、培养儿童的勇敢和竞争精神。 3、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4、提高儿童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游戏准备: 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准备一根带子、纸条或绳子为尾巴。 游戏方法: 游戏参加者若干人,用猜拳方法确定两人先进行比赛,其他人排队等候。比赛的两人站在直径3米的圆圈内,后腰裤带上系一条带子(纸条或绳子)为尾巴。游戏开始后,双方想办法把对方尾巴抓下来,或迫使对方踩到圆圈即为胜,失败者和等候人互换,比赛继续进行。 游戏规则: 1、抓尾巴者只能绕在对方身后进行,不能面对面抱住对方腰部而抓掉尾巴。 2、先走出圆圈的人为失败。 游戏情景: 森林里,一只狡猾的狐狸在大树下看见远处有一只容易受骗的长尾兔。狐狸转了转眼珠,跑过去,说:“长尾兔,我们来做抓“尾巴”这个游戏吧!“好啊!”长尾兔高兴地说。狐狸找来一根涂过胶水的绳子和一根没有涂过胶水的绳子,告诉长尾兔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游戏开始了,狡猾的狐狸使劲一拉,把绑在长尾兔尾巴上的绳子拉了下来,狐狸赢了,它哈哈大笑。
钻地道 游戏对象:小学3~5年级。 游戏准备:藤圈(或呼啦圈)若干个。 游戏规则:套错圈者必须重新套圈。 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小队,再将各队平分成甲乙两组相对(迎面)站立于两条起点线之后。裁判发令后,各队甲组排头向前跑出,在地道口将套圈从头穿过身体至脚下取出(进),跑到地道的另一头再把圈从脚下穿过身体到头上取出(出),之后,跑到对面拍本队乙组排头的手掌,同队队员跑出,方法相同,自己退于队尾。依次往返到最后全队完成,先完成的队为胜。 注意事项: 1、向游戏者说明圈从下向上套为“进”,反之为“出”。而另一端队员也必须先“进”后“出”。 2、启发游戏者动脑筋,如何才能做到快进、快出。 3、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选用。
立定跳远(剪刀,石头,布) 游戏 目的: 训练人的反应能力,锻炼大腿肌肉,小腿肌肉和腿部的爆发力。有助于少年儿童的长高(引体向上跳跃)。 游戏 准备: 1、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课题论文:感悟体育游戏的快乐
- 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课题结题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