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江苏省教育技术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艺术课程有效实践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南京市板桥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国外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在部分地区或部分学校,开展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试验性探索。本世纪初,美国将课程整合进一步深化,重点鼓励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个方面都参与到课程整合中来,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建构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具备21世纪技能的人才。课程整合由模式探索转入环境建构的阶段。对于新西兰、澳大利亚,计算机除了作为一种学习资源,用于指导教师模式、学习者模式之外,计算机还是远距离通讯的重要设备、重要的节点和终端,是构造交互式、实时性的开放式学习模式的重要枢纽。计算机联网并用于构造新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是这些国家在中小学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中利用计算机的独有的特点。这一特色使得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新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源,这种学习资源不仅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共享资源形式存在,而且它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教学的模式,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我国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进入教室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理论上讲,这必将带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的深刻变革。国内很多研究者都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局限,并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即把计算机和计算机教育整合到学生学的各门课程当中去,并提出要通过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解放学习者的重要思考。当然,要完全整合到各门学科当中去,而不是作为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负担,要解放学习者,解放教师。

现阶段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不断深化和扩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小学体育、艺术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对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学生课堂评价的方式、学生反馈的形式带新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体育、艺术课程整合的方式在现阶段并未形成规模,信息技术在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十五”期间,我校在市“十五”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堂合作能力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活动性课程的有效整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新的探索。

二、课题界定

(一)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甚至有人称之为" e教学""数字教学"。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

(二)艺术课程:本课题所指的艺术课程指新课标提出的音乐、美术课程的总称。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艺术学科的有效实践的策略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体育、艺术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而探索出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提高教育效率的必然,成为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校的各类体育、艺术课程相结合,探索出信息技术与体育、艺术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体育、艺术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

本课题研究价值在于关注体育、艺术课程的发展,探索信息技术与体育、艺术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优化教学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单是提取。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运用这一理论,可以在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精神。

2、课程改革理论: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着眼于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同时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教育的实施和提高教育的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工具与所要求的教育参与者的技能之和。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和对教育参与者技术素质的培训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它是作为一种学习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它是作为一种设计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它还是作为一种环境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

五、理论假设与变量分析

理论假设

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开发、整合教学资源,并有效使用与评价反馈,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探索出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变量

自变量: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因变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学科学习平台。

干扰变量: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学能力;学校的硬件条件

干扰变量的控制:选择有一定信息素养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加强对教师培训;保障研究需要的硬件条件;不采用实验法,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进行研究,减少其它教学因素或环境对课题变量的影响。

六、研究目标

1.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体育、艺术课程课堂效率的方式。

2.以“探索、实践、提高”的方式,提高体育、艺术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致力于课程整合研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学生在体育、艺术课堂上新的交流、反馈、评价的方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多样化学习、成果展示提供新的平台。

七、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1.信息技术与体育、艺术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

2.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学习的实践。

3.构建一个体育、艺术课程平台,利于学生的素质的整体提升。

八、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即20093月——20116

准备阶段:20093月——20096  进行课题申报,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子课题。

1.第一阶段:初步研究(20099—20101月)

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听取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的指导;课题组成员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子课题方案,按计划实施研究。此阶段中,课题组成员注意收集整理有关理论资料及学习体会。

2.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02—20106月)

课题组成员认真开设好研究课,并形成教学设想及教学反思的文字稿研讨、总结信息技术与体育、艺术课程整合的方法;形成阶段性报告,迎接中期评估。此阶段中,注意收集积累有关研究材料。并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结果,调整课题研究方案;将阶段性研究成果推广;进行验证性研究;收集研究个案;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小结。

3.第三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09—20116月)

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研究资料,撰写研究结题报告,邀请专家结题鉴定。

十、研究初步成果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体育、艺术学科实践的策略研究

现阶段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不断深化和扩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小学体育、艺术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对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学生课堂评价的方式、学生反馈的形式带新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体育、艺术课程整合的方式在现阶段并未形成规模,信息技术在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十五”期间,我校在市“十五”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堂合作能力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活动性课程的有效整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新的探索。

1、自主探究策略

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及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课题组范娟教师在进行《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片段时,并没有只局限于本课的内容,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及网络手段,让学生搜集京剧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了解京剧这一中国国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将自已查找的信息图、文、音并茂在课上进行交流。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扩大了视野,吸收了知识,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课堂上汇报时,感受到戏曲的内在美,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体会到戏曲艺术的美育手段和高层次的美育地位。

课题组魏国教师在进行研讨课《海洋生物》时,设计了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海洋生物的相关环节。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与海洋生物相关的图片、文字及视频资料,并将自己搜集到的海洋生物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学生从感观上了解海洋生物,为课堂的教学提供感性的材料。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学习内容,积累创作素材,形成个性化的作品提供保障。

该策略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探究其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训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2、寓教于乐策略

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集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由此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开展艺术欣赏、制作比赛、学生作品展示等活动,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课题组张敏老师在《适合纹样》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了一个FLASH游戏。该游戏其实很简单:学生可以选择“三角形”“正方形”“圆周形”等基本形和八种基本图案元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并对基本图案进行旋转。学生面对这个游戏环节非常感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游戏中学生了解到了布局的知识并从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随后教师在基础上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绘画,就能做到成竹在脑。作业质量非常高,优秀率达到90%

课题组高燕老师在教学校本教材——腰鼓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腰鼓的节奏。她搜集了南北两种不同鼓点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学生从这种直观视听感受中体会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所表现出不同的主题。

研究表明,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教学,将游戏、欣赏及竞赛引入课堂,可以提高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3合作探究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们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体育、艺术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题汪涛老师在上学校校本教材《认识腰鼓》一课中让学生围绕腰鼓起源、文化、种类、鼓点、表演形式等进行分组选题,各组同学先是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收集的资料,下载并保存网上信息资源。每个同学根据选题需要,筛选、整理所收集的资料,撰写成小论文;每个同学都将在校园网上,并与其他选题相近的同学,通过EmailQQ等形式交流意见,通过合作探究,并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再整理。每组根据组内同学研究成果制作成汇报PPT并选出代表在班级里汇报;同学们不仅较好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并且提高了自学、探究、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力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竞争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提升体育、艺术课堂教学效率.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倡导探索性学习,为终身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在传统艺术教育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强调以掌握技能为目的,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由此可见,我们传统的艺术学科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体育、艺术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

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现代艺术课程的设置上,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类艺术的沟通和融合,它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开放式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校园网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

在艺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时间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等因素限制,许多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都无法详细的进行讲授,而各大网站和网页中都有内容极为丰富和专业的知识专栏,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学科知识作为信息作业布置,使之成为课外艺术活动的内容。音乐课程的乐理知识部分,美术教学中的构图、色彩、体育教学中的相关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无法讲授得十分详细,从而导致学生对其学习内容易感枯燥乏味。而在课外活动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上各种站点的搜索和寻找,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选择、收集、分析、整理,全面接触相关概念的释解和及范例,从而取得进一步的认识,形成完整的概念,获取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从网络数据中获取的深刻概念不仅仅来自于对概念的解释和说明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寻找和认识概念以及课外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和形式本身。因此,这一过程对巩固、深化体育、艺术课堂中知识技能的学习很有帮助、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种开放式课程教学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采集最新的活的信息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环境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就用能力。

课题组在美术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 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只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思维被定格了,画出来的作品当然会千篇一律,学生一遇到没有学过的形象,就无从下笔了,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载体,让美术课堂成为了共享式的空间。课题张敏老师在四年级《适合纹样》的教学中,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拍摄生活中的纹样,或从网络上下载的漂亮的纹样做成学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彰显。课堂上,学生变为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处理利用信息,使之成为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享受共享式学习的成果。

课题组在以器乐课堂的古筝教学中,将网络上有许多有关古筝的知识和优秀的古筝作品。教师鼓励学生到互联网上去查找与古筝有关的音乐知识,然后将找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结果学生找来了大量的资料有些资料是连老师都不知道的,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愉快的氛围中被大家吸收了。学生对自己找到的这些资料记忆深刻,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制校本视频资料形成学校特色

课题组在体育学科的校本腰鼓教学研究时发现,常规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与教学相关的环节和部分,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主动参与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跳板。让学生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腰鼓图片及音、视频资料进行学习,课题组针对腰鼓教学拍摄了腰鼓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观摩,将动作细化,课堂上观摩,进行动作纠正,课后进行对照训练。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腰鼓教学不断突破,形成了有校本特色的腰鼓教学成果。

从学生学习的内因入手,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优化了学生课堂交流、反馈、评价的方式。

课题组研究认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从教材内容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课堂交流为主、利用学生的经验的及网络资料较为丰富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与补充。交流时不应是教材的翻版、脱离学生的实际的。对于有条件的学生,选择一些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如美术教学中资料收集与欣赏,音乐教学乐理知识等等。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学科专题性研究性学习等信息量较大、学生学习空间大、学生学习层次不同,学习要求不同的课型,较为适合,而对于创作与操作课,运用网络及校本平台进行反馈,可以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及实效。第三,教师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让课内时间成为分享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善知识结构的时间,让课外时间成为徜游网络世界,收集、整理资料,自主学习,初步构建知识的时间。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可以网上交流,网上评价等形式。对于作业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网上作业。课题组利用学校网站,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上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四)、信息技术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五种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学生具备“五种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这“五种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将其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具备上述的“五种能力”,特别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很难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相应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和信息教育能力。

课题组教师经过观摩、学习及实践,改变了对信息技术单一的工具说的理解。逐渐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师生角色的认识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二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的认识,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收集备课资料、制作并展示课件的工具,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工具、研究的工具,学生应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学科教学应应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观念的转变在每一节研究课中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信息技术参与下的体育、艺术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网络环境教学是基于Internet普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育信息资源广、交互功能强,更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一般运用网络环境教学的体育、艺术课堂教学策略:

明确主题——推荐相关网站——浏览网站进行学习——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信息交流与展示——知识建构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并通过伙伴间的合作探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快速掌握学习内容。

课题组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比发现,在向学生们介绍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时,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一般。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立定跳远完整的技术动作通过屏幕展示,学生的参与热情及学习效果就明显提高。多媒体中有完整动作的演示,它能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而分解动作的演示便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多媒体中将“准备时的蹲摆——空中伸展——收腹——落地缓冲”的动作一一进行演示,而且每一个动作出现时,都能引发一个问题,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了解其动作要领的同时多一份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课堂中通过宽松的时间与空间的学习,学生的大脑中就会逐步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充分掌握动作要领,练习起来会更有劲,更主动。

信息化网络的广泛运用,实现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广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查找学习体育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自主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和个性化的,但自主学习不是完全孤立的。教师不把时间用于讲解上,而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上,把精力放在学生进行学练的实际步骤上。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课件中获取学习资源,结合先前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思考分析、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加以指导协助,从而提高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本环节中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作品提供了平台,发挥了“拉近同学间距离”的作用,使同学之间的交流范围更广泛,真正服务与课堂教学。

(六)、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信息技术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一交互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一切,而在信息技术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和学习策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这种主动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

2.信息技术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网络提供的外部资料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有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另有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调查中,75%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58.8%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2.4%的学生认为动听的声音和美丽的画面让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75.9%的学生对网络课更感兴趣。这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保持。

3.超文本特性和网络特性的结合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运用多媒体系统可按教学目标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和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七)、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学习球类和游戏时,独自很难完成或者是没有在集体合作中有趣,学习一些体育动作时需要保护与帮助,一些团体的技能的训练更需要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要比独自学习能取得更高的成绩和效率。此外,合作学习要比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然而在体育实践中发现,常见的体育合作学习并没有如此大的功效,因为我们所说的合作多以教师的分工意志为转移,合作成员只是完成各自的角色职能而已。当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合作学习时,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其他学习者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办法。许多研究也表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 

十一、进一步研究方向

1、细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课后学习的运用。

2、信息技术参与下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力求找到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3、完善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结合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内容,寻求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力求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加强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教学的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信息量,能否快速有效地为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开发,有利于教师、学生根据教与学的需要,组合教学资源,为网络教学提供资源保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