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个性施导提升体质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小结

 

“小学体育个性施导提升体质的研究”课题研究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小结

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元、多变的社会,未来的社会是崇尚自主与合作的社会,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个人自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的纲要》也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改革是本次改革成败的标志,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方式中最重要的内容。

然而,纵观目前的体育教学,还是较多关注运动技术的传授,教学方式主要是注入式,忽视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过于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以“体育达标”的统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学生总是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单一的训练,学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传统的体育学习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或忽视发现与探究,窒息了人的思维,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适应新时期对培养人才的要求。

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这种状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发现者。

针对这一情况,选择“小学体育个性施导提升体质的研究”,从情感教学入手,转变学生学习体育的方式,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和谐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的自主性、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健全的身心教育、人格教育,在体验进步或成功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培养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素质;让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并在这过程中建立起自我、群体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人合作和竞争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近期围绕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讨和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确定方案,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主要有以下成果: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我校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不利因素, 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寻找到科学的、有效的分层干预,个性施导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策略,改革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符合本校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阳光体育校本化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至二项运动技能,初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利用差异,拓展体育课程资源,改变传统教育行为,提升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业务素养。

二、研究内容

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内容,拟将主要研究人员分成三个小组,即文献组、调查组、实验组和分析组。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理论,加强交流、学习和研讨,及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研究思路,课题研究产生的成果向周边学校辐射,针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找突破口,重点解决课题研究中的棘手问题如个性评价、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将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和应用分析,并补充收集文献,补充进行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将上述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我校阳光体育实践,对研究中产生的一些成熟做法进行必要的论证,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成熟的做法。

在这一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要补充收集一些新的文献资料,并作补充调查,主要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最后形成本校阳光体育课堂教学的特色。

三、研究思路

1.健全研究组织。组建并完善由一把手校长领衔的阳光体育课堂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2.落实研究人员。明确课题内容,落实课题负责人与成员责任。

3.加强理论学习。每位老师根据课题和个人研究课题,认真学习关于课堂的教育类专著,关注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动态,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日常课堂教学实践。

4.建立研讨制度。建立月末论坛、单周沙龙、教研活动等研讨制度,让课题渗透到每个工作环节。强化教师教学博克的引导和管理,使课题研究常态化。

5.创新实践方式。采用 “一课两上”等方式,提高教学研究的参与度和有效性,推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

四、方法创新

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不断进行方法的创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从而为学校教育开拓一条新的、系统的、有操作性的、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常态化的研究活动方式,有计划、有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类研究活动。

五、研究成效。

每月举行一次研究活动,每次研究活动中,有理论学习,有课例研究,还有大课间活动观摩,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持,确保活动有计划,有成效。课题组还组织大家就研究内容,撰写反思与论文,本学期一共有9篇论文在杂志上发表。

序号

时间

姓名

   

刊物名称

1

201202

孙建顺

成长规则: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给力

中国学校体育

2

201202

孙建顺

学生评课:教学评价的应然选择

课程与教学

3

201203

孙建顺

体育评优课器材开发与使用的“四惑”

中国学校体育

4

201203

孙建顺

视力之痛  教育管理不该遗忘的角落

课程与教学

5

201205

孙建顺

巧集学生注意力

中国学校体育

6

201205

孙建顺

体育教学中学生示范的误区与对策

中国学校体育

7

201206

孙建顺

构建网状评价体系,引领学生享受健康成长

中国学校体育

8

201206

孙建顺

这“四种评课”要不得

体育教学

9

201206

孙建顺

常州市耐久跑教学的拓展的思考

教育新视窗

此外,还有5人次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分别利用名师工作室,培育室,和区级公开课等阵地进行成果汇报。

附件3:课题研究开设公开课情况统计

序号

时间

姓名

主题

发证单位

1

201204

孙建顺

妙用彩绳趣学立定跳远

常州市教研室

2

201204

孙建顺

软式排球垫球

新北区教研室

3

201205

徐涛

三年级《障碍跑》

新北区教研室

4

201206

吕娟

爬行快乐

新北区教研室

5

201206

戴謇

单手肩上投掷轻物

新北区教研室

六、理论成果

本学期重点对体育教学中的器材使用开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如今器材使用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改进策略。

1、器材使用中加强渗透安全性

赛课选手在备教材、备课中都能认识到实心球的潜在危险,都开发了新的器材来替代实心球,使本来具有危险性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赛课过程中倒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但笔者认为在教授投掷项目时的安全意识,不能仅仅因为替代器材安全了,而轻视或忽略学生安全意识的渗透教育。在本次赛课中,还是出现一些令人担心的“危险”情节。如有几位选手没有把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当回事。课堂中发生了几个学生抢一个球;还有在老师没有明确示意捡球的情况下,就有许多学生提前去捡球。所以发生了“纸球”砸中了学生的头部、胸部和腿部的情况。因为是纸球,很轻,没有对学生造成伤害。但往往体育课中的一些不安全事故,正是因教师的自认为较安全的时候所发生,万一纸球砸到学生的眼睛、或鼻子上那就另当别论了。加之,本课是实心球教学的第一教时,得为后续的教学中实心球学练做更好的“铺垫”。因此,第一节课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与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以后的实心球教学过程安全有保障。到了真正使用实心球时,安全才有保障。

解放路小学的张震老师,他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安全问题。从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安全意识的小游戏。当学生违反纪律时,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奖励”学生,给学生一个不痛不痒的“屁股”,让学生在一笑中增强纪律意识。在投掷实心球时,有学生提前捡实心球时,老师立刻一本正经地告诫他:“这个举动非常危险!奖励你五个深蹲跳……”正由于张老师重视安全与纪律意识,所以这节课自始至终很安全,这样的组织与教学,也为后续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2、改进器材本身的缺陷性

物有所长,更有其短。正如实心球质硬物重容易引发伤害事故一样,开发的替代器材也有自身的缺陷。所以教师在使用自制器材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年龄、性别、个体差异性等因素,结合器材的优缺点,扬其长,克其短,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然而,赛课选手在教学中对开发器材的缺陷关注较少,这样就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如对三分之一篮球皮卷起来当作实心球,虽然新颖,但其重量轻,形状差异较大,与真正持实心球方法有着天壤之别。把篮球、排球、足球替作实心球,因体积太大,持球方法也有待改进。用纸球替代实心球,虽然大小相当,很安全,但纸球太轻,与实心球的实际重量相差太远,学生持纸球与持实心球的感觉相差甚远。用广告布包裹实心球虽然美观,练习视觉较好,但学生在练习中喜欢抓住“尾巴”,除了动作易变形外,投掷时也容易伤及自身和同伴。在这方面新北孟河小学的汤志刚老师设计非常科学合理,他认识到纸球替代实心球的致命缺陷,老师对纸球进行巧妙改进,先把三个沙包捆绑在一起,再用废旧报纸均匀包裹好,最后用胶布粘紧,这样的纸球与真正实心球重量相当,大小相似,且比较安全。

3、场地布置浓妆换淡妆

小学段赛课是在美丽的五星小学,操场是刚刚铺浇的塑胶。在以往的赛课中,选手多用白石灰划上浓重的线条。石灰对塑胶有一定的腐蚀作用,这样做也不环保。可是这一次,选手为了给学生活动区域定位,改用包装胶带,布置一个场地,少说也得消耗这种包装胶带四、五卷,胶带价钱暂且不论。这种胶带只有一次性的使用价值,用过后,选手将胶带撕下随手丢进了垃圾箱,既不经济又不环保性。而在这次赛课中,有一位选手,只是用了两支粉笔,简单地在场地上作了圈圈点点后,就将学生课堂的站位布局安排得妥妥贴贴。教学中他凭借着精准的口令调动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活动有序,并没有发生学生跑错位的现象。由此可见,我们也得为场地布置减减肥,化淡妆,追求花较低的代价,博取同样的效果。

4、器材开发要回归本真

课改后,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颖、富有创意的替代器材。但笔者在为此高兴的同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开发器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兴趣?为了安全考虑?一方面,我希望出现更多的“新奇”器材,让学生锻炼有“玩物”;另一方面,我希望我们的器材开发要回归本真。开发替代器材,主要目的是克服器材短缺或者规定器材本身的不利因素,如危险、重量、体积等。这次赛课是实心球的第一教时,选手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习动作技术上,纷纷用纸球、废球、改良器材等充当器材,这在确保安全,加强技术教学比较好。但教学实心球的终极目标还是实心球。16位选手中,只有东方小学朱育新老师用真正的实心球来进行教学。他在教学中组织有序,引导得法,学练到位,调控得力,一堂课下来安全得到保障,学生对动作掌握也非常理想。所以,上过他这堂实心球课的学生,收获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东西。如上肢得到充分的练习,提前对实心球有了感知,为后续教学就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还对体育教学中的示范进行了重点梳理,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示范是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体育教学中安排学生示范,不仅能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练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然而,有一些教师在教学理论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具体操作中还有很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乱示范、假示范,为示范而示范,把示范当成作秀,把示范当成惩罚学生的手段,不知不觉中步入了示范教学的误区。

1、追求完美结果,脱离示范目的

在一节肩上投篮教学中,教师先进行了讲解与示范,为了激发练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教师紧接着安排校篮球队的优秀学生进行示范。也许是紧张的缘故,这位优秀学生示范时,第一次投篮没进,第二次又没进,引起学生“嘘声”一片,急得老师满脸不悦,嗓音也提高了“八度”。在大家的期盼中,第三次终于投中,教师这才露出满意的微笑,教学才得以继续。

【剖析】示范前要明确目的,突出重点。即为什么任务而示范,怎样示范,最终示范是为解决什么问题,心中都要有“谱”。学生的示范,是为其它同学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学生示范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动作的细节和重点,而不是刻意追求动作的完美和结果。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一连示范三次,浪费教学时间不说,若第三次也投不中,是不是还需要进行第四、第五次?其实那位学生“篮”虽然没有投进,但他投篮时,做到下肢蹬地发力,右臂向前上方抬时充分伸展,手腕主动前屈,也用食、中指指端用力拨球了,这一系列娴熟、标准的动作,应该是成功的示范。教师完全可以抓住投篮动作标准这一核心价值进行适时引导与讲解,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投篮动作,而不是投篮命中率。这样既鼓励了示范者,节约了教学时间,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片面关注投篮结果吸引到投篮动作要领上来了,这样教学重点就突出了,教学难点自然也易攻破,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张扬表面热闹,缺乏行动跟进

笔者常受一些学校邀请,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引领。当学生在动作技术稍加学练后,有一些教师就安排动作学练稍好的学生进行示范。于是乎,优秀生上台示范,其他学生成了“看客”,台上同学精彩演出,台下学生惘然观看,师生的注意力往往易被部分学生的精彩示范吸引,忽略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状态、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忽略班级学生实质的发展和收获。待这些优秀生一个一个示范完毕,教师稍作讲评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剖析】这儿的示范,表面上看,学生参与活动兴趣浓,积极性高,气氛热烈,场面火爆。细细品味,这儿的示范,为示范而示范,把示范当成了作秀,缺少学练跟进,与示范的宗旨背道而驰。学生由于缺乏观察的目的性和精确性,捕捉到现象难以反映本质规律,也不会把前后变化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每一个学生下达具体的任务去观摩,让学生把注意力定向集中在相关目标上。对台上示范的优秀学生,教师要求其尽情展现动作要领。对台下观摩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带着问题思考,“示范同学动作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与自身动作相比,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只有这样,在整个示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学习任务,才能有利于他们通过对比、分析、思考,在随后跟进讲评中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有所启发,从而提高示范教学的实效性。还有,示范的目的是提供成功样本,或找到不足之处,所以示范后,教师还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学练跟进,让优者在后续练习跟进中更优,让差者在跟进中有所改进。

3、过多重视预设,忽视量材示范

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六年级分腿腾越的公开课。这个内容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比较棘手,学生往往不敢跨出第一步。该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后,就安排了骨干学生示范。教师的用意是非常明确,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激励学生,增加学生信心。结果教师错误地高估了骨干的表演能力。示范失误,学生一下子摔倒了。所幸教师保护及时,没有酿成伤害,但很多同学因此唯唯诺诺,愈加不能勇敢地跨出关键一步。于是乎那“山羊”成了学生心中迈不过的坎。

【剖析】其实在体育课上,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在动作学习的泛化阶段,教师乱点兵将,学生示范出现错误动作,误导了正确动作;还有在危险技术学习中,示范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动作,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等。其根源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关注教案的预设,注重教案的顺利执行,而对学情况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就无所谓。因此真正关注学生,走到孩子中去,俯下身来与孩子双眸对视,才能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其次,教师要善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练情况,对学情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练情况,选择出最佳示范学生,量材而用。我曾观摩过一位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上课内容是后滚翻,通过一阶段学练,虽然全班没有一个像样的后滚翻,但教师抓住学生的长处,让团身紧的学生进行团身示范,让推掌及时的演示推掌动作,让滚动快速的演示快速滚动……接着巧妙引导学生将这些标准的分解动作,片、段连线,稍加组合,就形成了完整的后滚翻。课堂教学因此精彩到了极点,教学效果自然不在话下。这位“心中有学生”的好教师,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4、只顾成功示范,忽视讲评点睛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当学生示范成功后,掌声一片,外加教师的语言表扬“你真棒”。如果学生失误了,就出现了另一种景象,师生失望唉叹,示范的学生灰溜溜地下场。若遇到有人文关怀的教师,学生也许还有一次机会,成功后还能风光退场。每当看到这种景头,我总是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示范?成者为王败者寇?示范就不允许失误吗?若将学生示范功能定位如此,不免过于狭窄。

【剖析】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明确为什么要示范。让学生示范,无论是在新授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环节,无非是为学生学练提供样本,发扬优点,指出不足。优秀学生示范动作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到位。稍差学生蹩脚动作也不可能一无是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示范动作进行画龙点晴式的讲评,给优者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给差者提供足够的学习信心。如在小学三年级轻物掷远教学中,一位教师鼓励示范成功的学生:“你挥臂有力,动作协调,真不错,如果你能在出手角度把握好一些,你将更出色!”安慰因紧张示范失误的同学:“是有点遗憾,但你侧身转体干脆及时,鞭打有力还是挺不错的,如果你能注意动作衔接自然快速,你也会很出色的!别急,慢慢来。”两者全班学生都给予热烈的掌声,教学效果自然不在话下。另外,讲评的形式也应多样化。既采用教师讲评,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其次,点评时要评有目的、评在要害、评出是非曲直。既要分清对错,又要分析错因。通过点评,要让示范者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能及时辐射到群体的每一个体上,产生积极的群体效应。让示范的失误动作,对每一个学生起到警示作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示范动作进行讲评,也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修正错误能力和提高辨析的能力。

5、过度关注补差,漠视差生心理

“后进生”客观存在,他们学习动作技术非常费劲。为了不让其掉队,有些教师为了达到“补差”的目的,操之过急,对其过度关注,其中最常用的措施就是---后进生进行错误示范。既不顾及后进生是否有上台示范的主观愿望,也不考虑他们的实际学情,把错误动作当成靶子。众目睽睽之下,后进生被评头论足,自信心受到打击,自尊心受到伤害,就逐渐产生了对教师的厌恶情绪,产生畏惧心理,学练兴趣也自然没了踪影。

【剖析】“让后进生示范动作,只要他会了,其他学生就会了。”听着似乎有道理,其实质是让后进生当堂出丑,将其错误召告天下,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打击评价”无疑让后进生感到无能,情绪低落,严重者还会丧失学习信心。笔者认为“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私下纠错”和“私下辅导”。在其他同学练习之际,教师可以重点巡视差生情况,观察差生动作,发现其错误,悄然、及时帮其改正。这样一对一式的帮助,既达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留后遗症”, 又尊重鼓励了学生,提高了学练积极性,促使其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6、深挖错误资源,违背运动规律

曾几何时,我们一部分体育教师发现了错误动作,总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一些错误动作放大,提升到全班关注的焦点上来,让做错学生进行错误示范,进行正误对比示范,然后通过全班学生的深入讨论找出错误原因。还对这样的做法美其名曰“挖掘错误资源”。这种现象在无论在基层常态课还是公开课、研究课上大有一种越演越烈的趋势。

【剖析】笔者认为盲目示范错误有违运动科学。无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多强,这种被迫当众出丑式的示范,无疑是对学生的变相侮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地讲就是对其身心的摧残。错误示范应有合适的时机,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能示范错误动作。因为在动作学习的初始即泛化阶段,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过程呈现扩散状态, 视觉与动觉不协调,导致错误动作出现,教师这时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防止和排除错误与多余动作。非常明显,在这此阶段安排错误动作“重演”,只能更多地干扰学生,产生负迁移,诱导学生更多地产生多余动作。但在动作学练到了分化和自动化阶段,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大部分错误动作会自然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时再进行正、误示范,辩析错误动作,配合师生的对比讲解,有助于修正动作细节,提高动作质量,建立动作的动力定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