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音乐学习力的研究》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 (一)研究现状

    学习力是一个全人意义上的学习力,包括全脑和身体,认知、情感、动作等诸多方面。学习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学习力包含着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三个方面。而学习能力又包含着学习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情绪控制力、意志力、创造力等学习过程的诸多能力。

    《学习力——哈佛大学对学习能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一书中提出: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枯竭也就是意味生命力的枯竭。因此,哈佛才将帮助学生具备使自己终生受益的学习力当最终目标。

    2007年以来,南京市广泛地开始了中小学学习力的研究和实验,学习力的概念已经正在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学习力研究团队已经形成,学习力提升理论和实践中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进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重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使课堂教学更具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赋予了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录像课”都会用到多媒体。甚至出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霸权现象”。的确,多媒体是我们教学的好帮手,帮我们解决很多教学难点,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精彩,更加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是否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学习力能否有效提高,如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力有机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习音乐学习力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目前,很多音乐课中,多媒体成了课堂中的主角!多媒体在现代教学应用中的全盘包办。在2009年玄武区音乐青年教师赛课中,共有三十多位教师参赛,没有一位教师没有用到多媒体,也没有一位教师用到粉笔。由此可见,多媒体“包办”了粉笔、黑板。音乐课上,多媒体忙的不亦乐乎:音频、视频、图片、摄影,应有尽有。多媒体的不当使用使得学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充分保障。看似非常热闹的一节课,实际真正忽视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有没有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也有一些教师不用多媒体唯恐显得自己跟不上时代,为用而用,多媒体大多担任的是演示角色,在重难点教学方面根本起不到优化作用。

    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高、音乐素养的提升呢?这正是本课题的选题意义所在。

    (二)选题意义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将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价值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小学音乐新课程内容丰富,每册大约有六~八个单元,所涉及的人文主题以及艺术门类多样化:

    例如:第六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

    ⒈ 通过音乐与舞蹈活动,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密切联系,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选择性,体验音乐之“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增进和拓宽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兴趣。

    ⒉ 通过歌表演《金孔雀轻轻跳》、歌唱《侗家娃娃幸福多》、表演《阿细跳月》等活动,感受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联系,感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感受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音乐风格的多彩。

    ⒊ 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金扁担》,了解音乐的音色区别,感受民族音乐特点,热爱民族音乐。

    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将使音乐课有声有色,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不仅丰富的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与创作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师生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而快乐地遨游。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将使信息技术的合理科学、有针对性地运用于音乐学习中,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习音乐学习力的策略,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开辟一条新路。

    二、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学生学习力的提高着重激发学生的动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的精神实质。

    (二)我国教育人本论所提出的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与要求

    我国教育人本论主张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人处于最基本的地位,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决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教育要把着力点放在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发展人的能力上,促进生命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核心理念

    (一)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媒体观,观念不改革,采用旧的教学模式,即使是加入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只能是穿着新鞋走老路。

    (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地位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例如:查育辉老师的《踏雪寻梅》中的听音环节

    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歌曲的曲谱中缺少音符,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回这几个音,我们来玩一个听音游戏——踏歌寻音:下面的旋律中缺少一个或两个音符,你能根据听到的旋律,从所给的八朵梅花中找出这些音符吗?(出示八朵梅花,唱音阶,构唱音程)

    教师:请同学们看红框的乐句,请仔细听。(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辨。)

    3 5 5 12  ︳3   0  ︳3(   )5 12 ︳3   0 ‖

    最简单的音阶演唱,运用多媒体改变形式:变成了八朵梅花。通过音程的构唱,对学生的音准,特别是学生演唱音程是的音高意识进行训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效果很好。

    (三) 加强教学的开放设计: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开放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这种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开放,不是无限制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表现为教师不一定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一定是权威,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式关系。教学内容来源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师,渠道可以更多,范围可以更广。

    (四) 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媒体,发挥媒体的优势,增加音乐课堂中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力。

    例如:杨泽风老师的音乐欣赏案例《打字机》一课中紧紧抓住音乐主题,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带领学生分析乐曲的要素。通过乐句划分、乐句对比、图谱再现、声势感受来赏析乐曲。目的是让学生强化对主题音乐的记忆。之后继续挖掘乐曲中的声音特点,利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乐曲中出现的不同声音,选择合适的乐器,学生分工合作,课堂上此起彼伏的乐器声配上乐曲欢快的节奏,仿佛再现了当时的办公场景。在此欣赏环节中,图谱起到提升学生欣赏能力的作用,动态的图谱随着音乐让学生立刻就记住了主题中出现的声效,因为把声响变成符号并加以模仿是一种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锻炼,同时也是对音响特征的深入体验。

    四、创新之处

    (一)创新理念

    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将使音乐课有声有色,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不仅丰富的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与创作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师生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而快乐地遨游。

    音乐能力分为音乐心理能力和音乐学习能力两种。前者显示个人差异、音乐学习的内在潜力,与个人先天素质、环境影响密切相关,包括对音乐的感受和知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的联想和创造能力、音乐情感、音乐活动能力、音乐的创造能力。后者强调通过音乐教育达到的标准,主要包括培养对音乐的正确态度。怎样使学生的学习本身即包含着追寻、探讨、创造,这是一门艺术。如何在音乐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并形成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课题的提出,使得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根据学生学习力的表现,使信息技术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音乐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注意、模仿、欣赏、表现、想象、创造等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审美能力的目标。

    (二)理论意义

    1.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2.为课程改革作基础研究,将探究出基础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新思路。

    (三)应用价值

    1.利用网络高效、客观、开放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科学的平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标志着数学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给音乐课堂教学以生机和活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开辟了广阔前景,注入了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在活力。通过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2010年3月11日上午9:00在大厂区教师进修学校偕行楼三楼大报告厅隆重举行了南京市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及课件设计”展示交流活动。参展的六位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三十分钟说课与师师互动的形式来介绍各自“教学与课件”设计的创意,清楚地说明了设计的思路、目标、重难点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目的是什么?并将有特色的教学部分与听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他们的课理念领先,思维开阔,创意新颖、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效果极佳。最后,与会教师开展了交流研讨活动,探讨课件设计的目的、意义、作用等要求!

    2.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利用信息技术,让音乐与文化融会贯通,为学生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索活动。这样,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并在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并形成一种艺术能力。

    侯姗姗老师的《水乡歌儿多》一课中,首先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水乡情境,学生仿佛坐着小舟飘进古色古香的江南,感受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看到了江南风情的蓝印花布、滋润秀丽的水乡……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探究水乡歌曲的韵律。

    五、研究目标

    (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音乐学习力的研究,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的信息化的优化,促进学校音乐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活学、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及音乐能力的提高;

    (三)通过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提高全市小学音乐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与信息技术优化运用能力。

    六、研究内容

    (一)学生学习力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对全市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力目前的状况,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测准备。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设计音乐形象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降低教学难度,增强自信;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增强学生音乐活动的参与性,自主地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基于信息技术小学生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研究:分析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包括的几大方面,教师可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汇总学习力几大方面的提升策略。

    (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我们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对教师指导性活动和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确立新型的提高学生学习力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力的快速提高。

    (六)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学生音乐学习力健康评价标准的研究: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是本课题用于调控实验过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标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力的提高是否科学有效,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的学习力评价的标准等方面来收集有关资料及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最后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判定,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便于指导教师教育教学。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研究相关“信息技术与学习力”的理论基础、内涵、特点、策略、方式。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行动研究法:该研究的方法论应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通过激励、培训、指导、实践、展示等多种路径,促使师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经验,在实践中形成和积淀实践性教学或学习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案例的收集与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参考对比的平台,让更多的师生分享到其他的案例知识以及相应的策略知识以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四)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实践案例,提炼经验,梳理方法,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典型的范例,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

    八、实施步骤与成果形式

    (一)准备阶段:

    2009年10月~2010年5月,组织课题组活动,进行音乐学习力培训。认真学习“学习力”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对全市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力目前的状况,确立课题,收集资料,申报立项。提交成果:开题报告、相关课题理论学习感想、小学生学习力现状调查报告等。

    (二)研究实施阶段:

    1. 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小学生学习力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跟踪调研,第一学期的教学研究工作,初步积累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教育教学课例。根据各年级、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子课题的分类与研究,总结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并根据教学案例设计有效的教学课件,用于教学实践。提交成果:中期研究报告、教学论文、案例、设计、课件、录象等。

    2. 2011年4月~2011年12月,继续进行第二学期的教学研究工作,进一步积累教学课例,进行分类与分析,并着重在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学习注意、模仿、欣赏、表现、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研究。出台基于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评价体系,在总结两年来的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提交成果:教学论文、案例、录象、学生音乐学习力评价体系等。

    (三)总结验收阶段:

    1. 2012年1月~2012年2月,子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准备研究成果展示会,提出结题申请,撰写结题报告。

    2. 2012年3月~5月,总课题组总结、概括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全市展示,完善结题报告,开结题现场会。提交成果:案例与论文集,录像、课件光盘,总课题结题报告等。

    九、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本课题由市教研员、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陈萍飞老师主持,陈老师曾在一线从事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科研理论经验与实践指导策略,在“十五”、“十一五”课题研究中取得突出的成就,所研究的课题和相关论文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不仅如此,陈萍飞老师还带领全市小学音乐教师积极投入音乐教育教学科研中,为南京市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做出了贡献。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一批各区教研员和青年音乐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无论在课题理论研究中还是实践研究方面,都有较深造诣,利于课题顺利进行。

    本课题的研究成员都是南京市的教研员与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有着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较高的信息能力,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大多参与“十五”课题和“十一五”电教课题的研究工作,表现较出色,在“十一五”期间共有五十余篇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有二十多篇文章发表。

    为了营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环境,各实验参与实验的学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组织开发、制作了大量的专题网站、录音、录象、课件等。课题组将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积极计划,大胆实践。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同时借鉴省内外的成功经验,努力让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课题期间,老师们将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研究经验、困惑,商讨课题研究的进展、相互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困惑,并定期例会,有效地、科学地进行课题的实验与交流。

    对于此课题,市、区教研室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非常重视并给予支持,实验经费能够得到保证,有利于实验顺利进行。

    十、课题研究组织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教育特长 课题研究任务
    陈萍飞李 欢谢 丽张 雯陈 萍宋 芳李 鼎胡研研孙 莉张 见王 娟 中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南京市教研室玄武区进修学校南师大附小天妃宫小学浦口实小致远小学建邺进修学校游府西街小学小西湖小学六合进修学校琅琊路小学 音乐教育信息技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信息技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教育 课题主持组织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实施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