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课题方案

“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课题方案

                        昆山市实验小学     陈黄子静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背景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2.教学现状背景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结起来有几个因素。一、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作激情,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2.在教学中如何创造轻松活跃而亲切祥和的课堂氛围,充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师生互动,把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和美术作品质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创造性能力教育,培养儿童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思维中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可视世界,这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国的吉尔福特与洛厄福尔两位博士经过追踪研究告诉人们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培养出的能力有八种:(1)感受性;(2)流畅性;(3)柔体性;(4)独创性;(5)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6)分析与抽象能力;(7)综合与结合能力;(8)组织之一贯性等。而这些能力不仅美术所必须,凡其它行业从事创作的人也必须具有这些能力。美术教育中创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和创造人,是对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如杭州市开展了《小学美术布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苏州市胥口中心小学进行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创造力》的课题研究。可见,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研究方向与一些学校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都是着眼于小学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研究。本课题着重研究以新课程理念激活美术教学,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使他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种创新是既包括“无中生有”,又包括“有中求新”的创新。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由原由的灌输学习逐步转变为师生交往的相互过程,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点研究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科研意识。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主要指标表现在:

1)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出别出心裁的形象,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2)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奖。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主要指标表现在:

1)将美术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有机整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2)提高参与研究老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研究内容设计

教师要灵活结合《标准》、教材、师生特点,对以下教学研究策略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重在实效,并鼓励走出各具特色的美术教学改革之路。

1.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研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就美学而言,孩子们从很小的年纪就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产生极大兴趣,并且带着极大的热情去讨论这些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同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譬如说,叫二年级的小朋友画透视或写生,是不符合逻辑的。美术教学也同于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这乐趣中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能力。

2.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研究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作用的。

    3.小学新课程中美术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过单调刻板,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孩子们对评价提不起兴趣,麻木。现在我通常用几种方法:1.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更主要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4.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研究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实践证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能教出画匠;而创作性的教学却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小学的美术教学,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地录求新的创作理念为主,而且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多留给他们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

                       (一)调查分析

   1.调查准备。主要围绕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情况进行调查。

    2.调查实施。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整理调查资料。

3.调查分析。分析我校小学生美术素质现状,找出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改革评价

1.评比:老师以月为单位,结集优秀习作。全班同学参与投票,评选出本月最佳作品,作者为本月赛“擂主”,将优秀习作展示于教室内供全班学生学习欣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比赛和美术作品评比;最后算出各位小作者各月赛的总积分,第一名为最后的“总擂主”。

2.奖励:对各位“月赛”的“擂主”及最后的“总擂主”授予“小小画家”或“创作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奖励结集的优秀习作留为纪念。

3.总结:在每一次月赛后,分期对本月“个性化美术创作”作出总结,由两部分组成:擂主的创作经验和老师相关的创作心得。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准备在研究前期,针对小学美术活动教学和学生的美术素质现状开展调查。

2.文献研究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专著,增强教师对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及课题研究意识。

3.个案研究法:选择不同班级、原有基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4.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把研究成果变成理论。

                        八、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研究论文集》(文本形式 完成时间:201010月)

    2.《昆山市实验小学学生创作集》(画册形式 完成时间:20108月)

     3.课题组成员关于“小学生美术个性化创作”的课堂展示(录像形式 完成时间:20104-5月)

       4.研究活动影集。(照片形式 完成时间:201010月)

       5.课题结题报告。(文字形式 完成时间:201011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