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体育组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从2011年9月开题,经过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两年来收获较多,现将研究过程的点点滴滴与收获汇报如下:
一、分析研究课题的背景: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是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当今社会,合作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当前,我国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些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缺乏交往,往往自私任性,不会或不善于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交流合作。但世界是开放的,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懂得合作、善于合作的人。为了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现代的学生需要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即既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又能提高求知识、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水平,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培养“合作意识”的理念来完成。本课题旨在体育教学中探索培养合作意识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并能系统的研究深入,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探讨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研究的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体育学科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体育学科教学中达成新课标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学生间互相影响、互相启发的教育作用,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适合培养合作意识的内容;
依据新课标中水平目标要求,研究选择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如:七年级有哪些教材内容适合培养合作意识?
2、研究培养合作意识的方法策略:
行动、案例研究法研究:
⑴选择的组织形式与教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互助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等。研究学生在实施学习过程中的多种学习方法,哪几种最适合学生的合作学习。
⑵教师指导角色的四个转变:从自身角色的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⑶学习评价的改进:
改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评价的目的、学习成绩评定的研究;教学的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经验总结法:
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4月)
1、建立课题组。
2、收集、学习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实验成果的有关资料,分析现状确定课题。
3、讨论课题方案。
(二)建题阶段:(2011年9月—10月)
1、申报课题(2011年9月)。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011年10月)。
(三)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2月)
1、进行“合作学习问卷调查”相关状态的前测(2011年9月).
2、实施“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研究过程。
一是丰富课题组成员内涵建设,大力提升理论水平与鉴赏水平。
2011.8 学习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
2012.8 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欣赏名师课堂视频
2013.8 欣赏名师课堂视频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探究实验规律,并在课堂中实践有关的理论,散发课堂教学魅力。围绕课题,紧抓集体备课,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研讨。
2011.9-2013.12 课题组成员轮流上好研讨课,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
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每个课题组成员搜集资料,使课题理论、学习指导相结合。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论文或教学反思。
四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年轻、骨干教师勇挑重担,参与各项教学竞赛与比武。
(四)结题阶段:(2013年3月—2013年9月)
1、收集材料(包括问卷、案例和案例分析、教师论文和活动资料等)
2、分析整理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2013年10月)
4、课题成果汇编;(2013年11月)
5、对课题进行结题评估。(2013年11月)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教学研讨、论文反思、总结提高的科研思路,组织欣赏名师优质课例视频,参与教学竞赛与技能竞赛,撰写论文反思等有效方式,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
经过两年来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中培养合作意识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引领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题组将先进的合作理论引进到现代体育教学实践之中,引导体育教师设计了大量的、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具有体育教学特点的合作教学案例,案例中突出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明确了以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指导的思想,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材内容改革委突破口,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为动力,在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又具备体育教学特点的教材内容、教法和教具上力求创新,发挥他们的合作教育功能,彰显学生的转变过程,小组活动效果、成员间的协调配合等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与培养。
五、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系列措施:
1、创编体育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上,努力发挥技术类和竞技类教材的教育功能,利用合作性的球类项目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项目,打保龄球、竹竿舞等新型体育项目,利用小组合作、友伴学习等措施,实施合作意识培养。如篮球传接球案例:热身活动学生可以两人或三人一组持球做搬运、滚动、抛接球活动,利用友伴合作完成热身合作目标。基本内容的学习采用两人合作至多人合作的方法掌握传接球动作。学生通过一对一变换传接球距离体验协调用力和传球手型等,互纠互练互促进学习,再通过小组间的传接球比赛,由两人的练习内容升至多人合作的练习内容。创造性使小组成员的运动表现和课堂行为凝聚起来,达成挖掘教材的合作因素,发挥教学内容的合作功能。
2、设计学生合作学练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共同实践。
在教法上,强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师生平等,教师设置合作情景利用启发、引导、质疑、设问、升降难度等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留出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发表建议,一起体验、实践。如投掷类内容远度评价、跳跃类内容升降难度分层次练习评价等,把学生分成4-6人为一学练组,设置不同的(远度、高度)目标,各学练小组互帮互学、共同研讨进步。通过任务拼接、分工负责、共同完成等措施,组内成员明确分工,每个分工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互换角色,从不同分工获得体验、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针对学练小组的评价,对学练小组的学练过程、情意反应侧重评价。
3、挖掘合作意识培养的教具器材,提高学生完成学练任务的合作水平。
教师设计由学生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操作练习,如用木板做成的龙舟、简易竹竿、用长绳连起来的火车队等,深受学生的喜爱,经常设置将体育器材创新组合,升降练习的难易程度,递减学练时间。在教学中改进原有的体育器材,或将其重新组合,从器材变化与改变教学中要求创新,在系列组合变化中渗透教育成分,提高学生完成目标的合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教师公开课、课题研讨课及评比情况:
单位 |
姓名 |
时间、地点 |
公开课或讲座名称、 评比活动名称 |
开设范围 或获奖情况 |
外国语 中学 |
崔荣 |
2011.11 外国语中学 |
《足球、技巧》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崔荣 |
2012.12 外国语中学 |
《耐久跑、游戏》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崔荣 |
2013.05 外国语中学 |
《实心球、游戏》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童纪红 |
2011.05 外国语中学 |
《篮球、素质练习》 |
扬中市 |
外国语 中学 |
童纪红 |
2011.11 外国语中学 |
《前滚翻、游戏》 |
校级 |
外国语 中学 |
童纪红 |
2012.05 外国语中学 |
《实心球、游戏》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童纪红 |
2013.05 外国语中学 |
《排球、障碍跑》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严维芳 |
2012.05 二实小 |
体育合作现场会展示 |
扬中市 |
外国语 中学 |
严维芳 |
2011.11 外国语中学 |
《双杠、素质练习》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严维芳 |
2013.09 外国语中学 |
《武术》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何佩蓉 |
2011.10 一中 |
《肩肘倒立》 |
扬中市 |
外国语 中学 |
何佩蓉 |
2011.05 镇江 |
镇江市教学基本功竞赛 |
三等奖 |
外国语 中学 |
何佩蓉 |
2011.10一中 |
省基本功大赛选拔赛 |
二等奖 |
外国语 中学 |
何佩蓉 |
2012.12 一中 |
扬中市教学比武 |
二等奖 |
外国语 中学 |
何佩蓉 |
2013.05 外中 |
省基本功大赛选拔赛 |
二等奖 |
外国语 中学 |
何佩蓉 |
2011.11 外国语中学 |
《技巧、篮球》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何佩蓉 |
2012.09 外国语中学 |
《投掷、足球》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何巧萍 |
2012.09 外国语中学 |
镇江市体育教学研讨课 |
镇江市 |
外国语 中学 |
何巧萍 |
2013.04 外国语中学 |
镇江市研讨课 |
镇江市 |
外国语 中学 |
何巧萍 |
2013.03 外国语中学 |
《排球》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陈永龙 |
2012.10 外国语中学 |
《立定跳远、综合练习》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曹光宇 |
2012. 09 外国语中学 |
《跳高》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徐昌祥 |
2012. 04 外国语中学 |
《前滚翻、篮球》 |
课题研讨课 |
外国语 中学 |
戴英明 |
2012.05 外国语中学 |
《跳远》 |
课题研讨课 |
联合 中学 |
许群 |
2013.09 外国语中学 |
《跳绳、五步拳》 |
课题研讨课 |
兴隆 中学 |
张伟 |
2013.11 外国语中学 |
《耐久跑》 |
课题研讨课 |
兴隆 中学 |
蒋安民 |
2013.10 外国语中学 |
《技巧》 |
课题研讨课 |
2、教师论文获奖、发表情况:
学校 |
姓名 |
论文(论著) 题目 |
发表刊物(出版社)、 评比活动名称 |
发表 (获奖) 时 间 |
获奖等次 |
外国语中学 |
崔荣 |
《在排球实践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
《新课程》 |
2013. 02 |
发表 |
外国语中学 |
崔荣 |
《矛盾疏漏见生命本真》 |
《吉林教育》 |
2013. 02 |
发表 |
外国语中学 |
崔荣 |
《小议推进体育大课间的有效策略》 |
省第十一届“蓝天杯”论文竞赛 |
2013、10 |
三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崔荣 |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
镇江市征文评选活动 |
2013. 06 |
二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崔荣 |
《给学生自我检索的时空》 |
镇江市征文评选活动 |
2013. 06 |
二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童纪红 |
《浅谈合作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
《现代阅读》 |
2011. 12 |
发表 |
外国语中学 |
童纪红 |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省第十届“蓝天杯”论文竞赛 |
2012. 12 |
三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童纪红 |
《我的教育故事》 |
镇江市征文评选活动 |
2012. 06 |
三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严维芳 |
《武术课教学的探讨》 |
省第十届“蓝天杯”论文竞赛 |
2012. 12 |
三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严维芳 |
《初遇国培》 |
镇江市征文评选活动 |
2012. 06 |
三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佩蓉 |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10+30,分层递进”教学模式》 |
《新课程学习》 |
2013. 06 |
发表 |
外国语中学 |
何佩蓉 |
《简析初中女子排球比赛中的四个问题及应对策略》 |
《现代阅读》 |
2013. 10 |
发表 |
外国语中学 |
何佩蓉 |
《体育课上怎样有效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
2012. 05 |
一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佩蓉 |
《单杠与篮球的角力》 |
镇江市征文评选活动 |
2011. 06 |
二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佩蓉 |
《道歉能赢得孩子的心》 |
镇江市征文评选活动 |
2012. 06 |
三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佩蓉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
镇江市征文评选活动 |
2012. 06 |
二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巧萍 |
《我校GBR课程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心得》 |
《现代阅读》 |
2012. 03 |
发表 |
外国语中学 |
何巧萍 |
《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现代阅读》 |
2012. 04 |
发表 |
外国语中学 |
何巧萍 |
《体育教学中有效教育的探讨》 |
省第十届“蓝天杯”论文竞赛 |
2012. 12 |
三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巧萍 |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
2012. 05 |
一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巧萍 |
《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浅析》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
2012. 05 |
二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巧萍 |
《初探GBR课程野外生存训练》 |
省第九届“蓝天杯”论文竞赛 |
2011. 10 |
三等奖 |
外国语中学 |
何巧萍 |
《“团队合作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省第三届“行知杯”征文 |
2011. 09 |
二等奖 |
七、本课题的不足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还存在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不丰富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提倡学习实践----再实践再认识的研究过程,加强合作方面的理论研究,总结全面情况,提升学习与研究的层次,采用多种方法展开研究,注重访谈和学生行为的观察,探索适合学生的综合性策略和方法,强化教学干预措施,拓宽内容等多种因素对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学中不断学习提升借鉴,从而提高研究层次与效果!
八、结论:
通过教学观察,突出了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技能学习、社会适应心理发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良好的效果,由点及面在我校展开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我校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亲身参与本课题的实践,教研与科研紧密结合,为教师的课堂经验和教学方法提升了一个理论高度,拓展了体育合作学习的实施范围。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课题组成员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思路,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从理论层面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并加速了体育教师的素养提升!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