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和劳技与教育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上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听劳技课,我校一位教师上了一节五年级的《劳技与技术教育》课——制作平结蜻蜓,发现这种简单的制作课不能仅停留在一节课教会一种制作方法,还可以对这项内容进行延伸,可以对制作工艺进行挖掘和拓展,如在这基础上还可以添加了解中国制作的传统工艺品——中国结等。这正好可以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把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一来可以节约教师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课时是每周3课时,但许多学校往往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把这3课时这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信息技术 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班队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却占着每周1课时的时间,四大领域之一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占1课时,而唯独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却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三大学习领域共用1个课时。这样的课时量远不能保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正常开展。所以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可以比较有效地整合劳动与技术教育,使2个课程让一位老师来承担,让他找出这两个课程的共同之处,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劳动与技术教育,或由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研究性学习,实现两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从而向外拓展延伸知识;二来将“研究性学习”与之有效整合,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也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开发,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孩子们获得知识不局限于书本小范围,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把作品的制作过程,从怎样做变换成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什么办法把作品的质量做得更好,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相关的新知识,由课堂走向课外,由书本转向书外,由学校走向社会。再来看我们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年级上册《技术初步》这一板块有个与泥相关的内容:制作泥蔬菜、泥碗、泥笔筒等,这就可以充分利用,把这块内容进行延伸,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进行探究,让学生从身边的最为常见、最为普通的“泥”开始,去研究、去发现它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觉得小学研究性学习和劳技与技术教育可以很好地整合在一起,甚至还可以考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如与美术、科技活动的整合,充分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性,使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拓展思维,锻炼能力。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教育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整合就是将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技术教学融为一体。其操作意义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劳动技术教学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实践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理论来于实践,再回到实践,实践是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等内在体质力量的对象性展示,又是人以一种主体性方式来批判性地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实践具有意识性、目的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而杜威教育理论强调认识来源于人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阐述了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这三个命题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有一致之处。

2.主体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成为能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

3.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双主”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养成热爱动手的习惯,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服务。

2.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习采集信息、收集资料等方法,学会整理信息、资料,利用获取的素材,进行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探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劳技教学整合的途径与策略。

五、课题研究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广泛阅读和吸收新课程理论,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特色与学生的特点,探究“研究性学习”与“劳动与技术教育”整合的切入点。

2.实践性原则。本着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的思想,进行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一套研究性学习与劳技教学整合的策略。

3.主体性原则。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求发展。

六、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

我们设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爱思考、勤动手、会创造” 为主线索构建知识模块,使学生参与综合性、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因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它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关系,促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

1.研究性学习与劳技教育教学目标整合的研究;

2.研究性学习与劳技教育教学过程落实整合的研究;

3.研究性学习与劳技教育内容整合的研究;

4.研究性学习与劳技教育成果展示和评价整合的研究。

七、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操作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述,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保证课题向纵深发展。

2.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小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3.行动研究法: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育教学一线为实验室。以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实践、观察、体验把握研究性学习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有效整合的实施情况,适时搜寻、整理课程实施的素材,分析、提炼成较为理性化的研究材料,为课题研究服务。

4.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活动的学习情况直接观察、记录、分析,予以正确引导,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七、参加课题研究主要组成人员及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组领导成员:

钱建新: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召集、监控与指导、总结等。

屠云霞: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组织管理与指导等。

朱银霖:负责指导课题实施、研究方案、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修改等。

曹 斌:负责资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

沈玉良:负责资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

顾程:负责资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

袁睿清:负责资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

(二)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其人员由我校部分领导人员及骨干教师组成,这是开展研究并获得成功的主体。

2.我校现有在职教师一百多名,其中青年教师占60%,近三分之一教师获得本科学历,他们是教科研的主力军。

3.我校已多次承担市、区级研究课题,并都获得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经验,为本课题开展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在课题研究中将邀请相关专家悉心指导,确保本课题得到顺利开展。

八、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6年9开始,到2018年12月结束,历时三年左右,分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6.9—2016.11)确立课题组成员,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理论进行学习,并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和研究的总体计划。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16.12—2018.9)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研究,以实践操作为研究平台,在研究的过程中,分析研究出现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好调整,做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8.9—2018.12)进入全面总结阶段,整理课题资料,汇集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