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方向。从世界范围看,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都在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全民的技术素质,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有“做便是学,拿做来学,才是实学”的主张,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以行求知。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它确立了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2、我国劳技教育的现状。长期以来,家长重智轻德,结果是子女严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观念,贪图玩乐而娇气十足。学生中缺少必要的劳动素养,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屡见不鲜。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材和资源在很多项目上都不够全面、系统。尤其是地方特色的劳技资源较为分散,一些隐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许多学校往往以物质条件尚不充裕,场地、资金欠缺为借口,把劳技教育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学生劳动观念淡泊。这样的学生如何面对今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境,撑起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呢?

3、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我校位于太仓市城厢镇的西郊,地处城乡结合部,所属伟阳社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小区。校内拥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劳动基地。学校教师大多来自农村,接受过现代劳技教育,了解农村劳动常识。学生中有半数来自当地的新农村示范区,还有半数是来自外省市的“新太仓人”。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中那些潜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拓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时空,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整合,使学生养成基本的劳动素养,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既是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求,也是执行新义务教育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试图通过探索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开发途径和利用策略,更好地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太仓的情感,为形成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二、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

素质教育观念倡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劳动,动手实践,掌握运用技能,帮助学生从事创造性学习,真正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未削弱,而是得到了强化,并会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江苏省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体的综合实践研究》,探索实施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昆山城北小学以《现代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研究》为切入口,将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科技教育的一块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综观以上相关研究,能结合区位优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且形成系统成果的不多,我们侧重于实践研究的空间很大。

本课题与上述研究相比,具有自身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注重德育功能。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家乡的教育,促进思想素质的提高。②注重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小区的优势,构建农村小学劳技教育的校本体系。③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提出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分年龄段的劳动技能基本标准和劳动价值观标准。

三、课题的界定

农村小学:是指相对于城市而言,以农民子女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本课题中的农村小学是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以农村孩子为主的小学校。

劳技教育本土资源:是指适合学校实际和社区、家庭特点的那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或处于自然分散状态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

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是指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形势下,通过探索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开发途径和利用策略,将那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或处于自然分散状态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形成学校、社区、家庭联动的教育格局,从而更好地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使每位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开发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2、通过研究,基本形成劳技教育本土资源利用的策略系列。

3、通过研究,基本掌握粗浅的劳动技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

4、通过研究,构建农村小学校本劳技教育的体系,逐步形成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因而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后又称生活教育的特质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积极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小学劳动与技术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劳动技能的传授,实现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广泛的综合技术训练基础上,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了智力的多元化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这一智能概念取代了单一以标准智力测验分数对人类聪明程度的界定。并将智力定义为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是以实践为出发点,寻找与身边所属乡土文化的结合点,加强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一)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将那些能体现一定地方特色和区域性特征的劳技教育本土资源作为开发和利用的对象。

研究措施: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参与。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深入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广泛开展调查活动,并及时做好统计分析。

(二)农村小学开发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研究要点:以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开发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劳技教育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研究措施:从劳技教育课堂、各学科渗透、校内植物园基地构建等方面开发劳技教育的校本资源;通过家长学校、简单的家务劳动、劳动日记等形式寻找劳技教育的家庭资源;结合新农村示范小区、果园、农场、花木基地等场所挖掘劳技教育的社区资源。

(三)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利用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如何合理地利用劳技教育本土资源,为更好地开展劳技教育服务。

研究措施:以劳技课为主渠道,在活动中感悟、激发、内化;以校内植物园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深入家庭领域,拓展教育空间,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和自主能力;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学校与社区的有效对接。

(四)农村小学生劳动态度与劳动技能发展的评价研究。

研究要点:形成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分年龄段的劳动技能基本标准和劳动价值观标准。

研究措施: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形式,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方式,尝试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具体细化为4个子课题:

子课题内容子课题负责人
  1、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戈建红
  2、农村小学开发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顾丹萍
  3、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利用策略研究。徐  波
  4、农村小学生劳动态度与劳动技能发展的评价研究。陶亚红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0月。

结合学校实际,调查分析,确定选题,撰写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立项开题。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陆燕萍、金丽芳

2、具体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09年7月。

各子课题开展相应的研究:成立“课题沙龙”,每月至少活动一次,交流实施情况,调整计划。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中期汇报活动,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使课题不断完善。

成果形式:调查分析报告;植物园规划建设、中期汇报活动等。

负责人:王  芳、戈建红、顾丹萍、徐  波、陶亚红

3、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8月—2010年5月。

搜集整理资料,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成果形式:子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教师学生文集、劳技教育现场会活动展示。

负责人:王  芳、陶亚红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劳技教育的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工作卓有成效。

2、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3、个案研究法:通过劳动日记、成长档案、发展评价,记录、分析学生的个别表现和典型行为,因材施教,寻找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此外,本课题还将运用观察法、调查法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九、课题研究的原则

1.本土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地方特色,区位性特征开发和利用劳技教育资源。

2.渐进性原则。小学劳技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要求有序进行。

3.实践性原则。实践是科学的基础,也是小学劳技教育的基础。无数事实证明:劳动素质形成的基础是实践,通过实践,使小学生看到了自身的力量,体验到了主体的感觉,享受了成功的乐趣。

4.主体性原则。整个劳技教育中都要把小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小学劳技教育中,根本的是要唤起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小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经验总结论文、基地建设成果展示、相关劳技教育的活动图片、教案集、作文集、个案集等。

十一、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1、课题研究在课题组领导下由教科室全面负责研究工作。

2、学校实验基地建设及学校劳技教室设施由总务处管理。

3、社区服务及社会的网点确定及活动安排由德育处负责。

4、资料信息由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具体管理。

5、建立课题组成员定期汇报交流研讨制度,保障课题研究正常开展,

(二)经费保证

每学年投入相应的科研经费用于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开发及研究设备的添置、教师的培训和考察。

十二、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组组长:陆燕萍(副校长,统筹规划,具体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副组长:顾建红(校长,全面协调,保证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

课题组主要成员:陶亚红、王  芳、顾丹萍、戈建红、徐 波、

杨  慧、王  燕、王兰凯、龚  燕、周碧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