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角色的研究》课题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角色的研究》

课题方案

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陆芳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角色的设计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背景

中央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充分发挥小学品德课堂的育人功能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形成高效的小学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其基础在于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关键则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中角色定位的思考、设计和把握。

2、新课程背景

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品德素养”“德性发展”之教学目标,强调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赋予学习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意义等等。而新课程教学价值取向的转换,必然对传统意义上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乃至整个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结构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念、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和实践的中介,是对教学过程及其要素进行的系统设想和具体策划的过程,新课程对传统意义上“以道德知识掌握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呼唤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其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更是课堂教学设计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它决定着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性。

3、品德课程实施的背景

目前,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广大教师重视考试课程,相对来说对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理念向小学品德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品德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他们主教一门考试课程,兼教品德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易把握品德课程教师平等、朋友式的角色定位。为此,研究和探索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师角色的设计和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品德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4、对理想品德课堂的关注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是“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且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课堂就是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对理想的课堂进行关注,进行实践,并且时刻在进行反思。如何在品德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活动氛围,做到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悦纳、彼此促进、共同成长,如何设计品德教师课堂教学的角色,是品德课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益的需要,也是品德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二、课题界定和基本理论假说

1、课题界定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小学品德课教师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设计。新课程倡导学习者通过实践体验等内化过程建构自己的德行教学理念,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结构性的变革。因而,新课程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在教学设计理念、思路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情境、教学评价、教师角色的设计上进行创新。

教师角色的设计:新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在基础教育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本课题所研究的教师角色的设计是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指教师要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的角色身份,做学生的朋友、伙伴、平等中的首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活泼、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更好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这里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是指基于新课程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中。

2、理论假说

教师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是课程实验的形象大使。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课堂是“阳光地带”、“动感地带”,也是“情感地带”。一节课不仅展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也展示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教师理想的角色设计、与学生之间理想的师生关系,能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实现师生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活力与生命活力的对接,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和教育效果。

本课题假设,如果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现代课程教学论、教学设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有效学习理论等为指导,改革和创新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角色设计的理念、思路、模式、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和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原则

1、研究目标

1)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理想课堂对教师角色定位的需求,更新转换教师角色定位的理念。

2)实践对教师角色的设计,提高品德课教师课堂教学角色设计和把握的能力,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研究内容

1)品德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设计研究

新课程强调构建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些最佳的学习效果和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都是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互动、融洽的关系。因此,本课题将着力研究如何将教学由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问题,关注师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师生和谐互动关系的建立是教师角色发生根本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或朋友、或长者、或亲人、或平等中首席等的角色身份,使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品德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方式的设计研究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现象:打开电视机,就会看到许多电视节目是从主持人与观众或者听众聊天开始的,随着主持人的娓娓道来,一切便从交流开始,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中,心与心之间能够沟通了,距离感消失了。教学亦是如此。

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的特征,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课程、得益于课程,“对话”应该是极其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话式教学体现了21世纪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追求,迎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对话时代的精神,它是教学改革无可争议的方向。

对话式教学除了对话意识的培养、对话情境的创设、对话话题的设计等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使学生愉快学习的前提。设计无拘无束无距离的教学方式,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活泼、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是与学生之间最好的尊重和沟通;同时,也使课堂充满浓厚的人文色彩和民主氛围,没有权威,没有服从,大家平等相处,师生融为一体,锤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3)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智慧评价的实践研究

智慧的评价,是理想课堂的基石。新课程实施以来,评价一直倍受关注。

智慧评价,是对教师素质修养、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的考验和锤炼;学会智慧评价,使教师的角色更富有魅力。课堂是动态存在、不断变化的,课堂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会变,教师与学生的心态会变,课堂的物理空间也会变。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恰当措施,给予积极回应。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深层次的认识和比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对课堂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充分预想,对评价进行“弹性预设”;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要重视调动和维持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好设计与实施的关系,以作出灵活有效的生成性评价。

因此,我们将努力尝试改革品德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寻找适合新课程背景下品德理想课堂的评价方式,促使教师智慧评价能力的获得。用智慧的评价,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一位向导、一位朋友,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孩子的智慧,用自己的感悟共鸣学生的感悟,伴随孩子们经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之旅,促使学生美好德性的养成。

3、研究原则。

一是儿童化原则,教师角色的设计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

二是有效性原则,一切角色设计和活动都要从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基础,必须思考和明确角色设计和活动的目的、意图、落脚点以及其价值,思考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是体验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角色,必须能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建构自己的品德。

四、研究进程及方法

1、研究进程

1    200656月成立子课题组,设计子课题研究方案。

2    20069月—200712月实施课题研究,积累优秀典型品德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3    200712月—20086月,总结经验并继续实施研究。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系统分析、案例研究和教学现场研究等方法,努力使本课题研究更贴近品德教学实践和教师,使研究成果具体化及具有可操作性。

五、课题组成员

1、课题顾问:包智强  穆文红

2、子课题组长:陆芳

3、子课题成员:陆芳  吴敏  奚科  陆红兰  陆静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