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基本组织和实施形式,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主要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同时积极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指集中包含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中的一个特殊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小组集体收集事实依据,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接受新知识和新概念,或用自己小组学习的角度来表达或阐释组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或是用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对某事物的看法,批判修正已有知识的不足,也可以用小组的独特的方式组织学习新的知识,体验情感,激发新的情感,指导行动。由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保护过度,因此学生生活体验较少,缺少小组合作意识,在学校进攻意识强,嫉妒心强、动手能力较弱等,为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人人参与,成为教学主体,同时培养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
1、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
2、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绩为奖励或认可依据的。小组合作学习把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改造成以小组总体成绩为依据,以整个小组为评价对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3、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要少,更多的是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小组成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素质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和优化教学模式的问题。
教师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小组成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素质教育效果的最优化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个案分析法、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叙事和案例研讨,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将课题研究落实到教学研究之中。
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研讨,分析课题研究中成功点和不足之处。
调查法: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及时发现和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并征集对策。
五、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队伍保证:本课题的主持人是周华丹,小学高级教师,曾多次主持市级重点课题。组员分别为荣丽芳、薛玲玲、刘晓玲、刘春丽、侯亚丽。课题组成员均为小学品德一线教师,不仅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水平,更有较高的研究热情。
 2、组织保证:由学校教导处统一管理全校的课题,学校有规范的检查评估制度,能定期检查督促课题的进展情况,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落实到位。      
   3、经费保证: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及教育环境;课题一旦申报通过后,学校将保证课题研究的经费。  
 六、课题最终成果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课堂教学和其他教育形式的观摩活动。  
3、展示研究成果的论文、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分析等。  
4、整理活动档案(主要包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字、数据、图片和录像资料等)。  
七、课题实施的步骤 
 1 、准备阶段( 2011.3——5 ) 成立课题组,确定主要实验人员; 制订实验方案;明确阶段任务; 组织教师学习该课题有关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2 、实施阶段( 2011.6——2011.10)探讨及研究思品课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模式,活动策略; 教案编制及设计,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全体思品教师应用成果。 总结经验,论文交流。
3 、后测总结阶段( 2011.11——2011.12) 写出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全面展开并深入;结题鉴定。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