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课题

 

“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论证报告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 王常亮

赣榆县金山中学

有我们课题组组织申报的《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学习力策略的研究》课题,经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审评,已经批准为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期课题。为了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正式开展工作,课题主持人王常亮、盛强代表课题组作开题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学习力 本课题中的学习力是指学生个体和个体所在的组织所拥有的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创造力、学习潜力等因素效能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作用下而形成的学习执行力。也可以理解为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知识技能)、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情(情感态度、毅力、动力等)的总和。学生学习力的生成效率已经作为衡量教与学效果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

2.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策略 是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能够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把“我要学”内化为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动力的方法和策略。课题通过师生共同行动,充分发挥出学生个体和组织学习力各因素效能,逐步培养起学生高效参与课堂学习的执行力,让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为人生成功最重要的竞争力学习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学习力的概念,最早是1965年由美国佛睿斯特提出,并成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教育界提出学力的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学习力”的培养研究并不多,主要有:南京市结合脑科学的研究,先后组织了一批中小学开展了系列研究;沈阳第二中心小学开展的《以学生学习力培养的研究》,以及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主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等。这些都是从教学实践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理论与实践并不丰富。在理论形成与教学实际操作层面,对如何发挥出学习力各因素的效能,培养出学生持久的学习力尚无供借鉴学习模式。

3)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在查阅学习力的相关文献中发现,多数的研究者将文章的重点放在了学习能力上,并认为“学习力=学习能力”。其实不然。学习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创造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潜力等因素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作用下形成的终极的学习执行力,学习能力只是学习力的基础。显然,单一的要素无法培养出持久的学习力。

2.研究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更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方式。我们认为,终身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最终诉求。本课题立足于当前打造高效课堂这一课改背景,以学习力的内涵为实践依据,研究如何发挥出学习力各因素效能合力,培养出学生持久的学习执行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释放“学习力效能”高效课堂的建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效率,切实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课堂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探寻释放学生“学习力”新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动力。同时将知识的传递转变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激励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下去,达致学习毅力养成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实现学生学习力理念的形成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通过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学习力的意识,理解学习力的重要意义,自觉促进自我学习力的提升,在知(知识技能)、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情(情感态度、毅力、动力等)等诸目标因素的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使学生在学习力的诸要素效能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终极的学习执行力。

2.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

1)研究初中生学习力的主要特点,找到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的可行性方法、策略,使学生具备激越的学习动力、超强的学习毅力与持久的学习耐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探索出一条形之有效的释放“学习力”高效课堂之路。

2)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树立“大学习”意识,让人人关心学习、参与学习、善于学习;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就学习主体而言,超越自我,锻炼系统思考的品质,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摆正自己的心态,要为自己耳穴,为将来而学,进而促进所在组织的发展。

3)探索释放“学生学习力” 效能课堂模式。在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出学习力各要素的效能,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形成。

4)找准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关键点。首先,学习兴趣与学习目标是形成学习动力的关键。其次,形成顽强的意志与正确的价值观是养成学习毅力的关键。再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有效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最后,提高学习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促进学习转化力的关键。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

1.研究思路:

1)目标明确: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并制定出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工作安排,便于整体推进。

2)示范引领:挑选部分理论知识扎实、高效课堂模式操作要领掌握较好的骨干教师率先进行操作实验,在模式操作层面进行修改,在模式环节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树立课改示范标杆,为实验研究的全面推进提供范例。

3)总结反思:通过开设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课改沙龙等形式展示培养学习力课堂模式及操作要领,及时反思、总结、提炼、整理归纳出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实施策略。推进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

4)推广应用:将收集整理并归纳出培养学生学习力的课堂实施策略,供全体课题组成员教学使用,然后根据使用情况反馈再去粗存精,从而达到本课题研究目的。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5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136月~20156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举办各类教学研讨会,与县教研室联手举办研讨课、观摩课,广泛交流,认真搜集,补充吸纳,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54月~20157月):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或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作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有关学习力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调查研究法,以当前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学情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发放问卷、进行学习力测试等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科学的认识的研究方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案例研究,研究释放学生“学习力”新教学模式案例,研究提炼出一些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促进教学行为改进的课例,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

4.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实验操作阶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积极参加教学评比活动,与县教研室联手举办各类展示课,邀请专家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

5.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及时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纠正实验中的偏差,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突出重要的,有特色的和创新的内容,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实现儿童的发展,而儿童的发展重点体现在学习力的发展上,学习力决定今后的发展力和竞争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是适应新世纪发展人的需要。

2)“学习力≠学习能力”。学习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是指学生个体或组织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创造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潜力等因素效能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作用下形成的学习执行力。而学习能力只是学习力的基础。

3)释放“学习力效能”高效课堂。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坚持教学目标服务于促进学生变化和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力、通过质疑培养学习毅力、借助系列思维活动锤炼学习能力的新型高效课堂模式,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效教学体系,从而求得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也是本课题研究要达成的终极目标。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该课题研究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主要目标,期待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使学生具备激越的学习动力、超强的学习毅力与持久的学习耐力,使学生成长为“爱学”“能学”“会学”的学习执行者,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2)打造释放“学习力效能”高效课堂模式,为学校教师提供一个可操作的高效课堂模型,切实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七.课题组成员及工作分工

八.预期研究成果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等

本课题成员既有在省、市、县大赛中获过奖的学校名师,也有市、县名师工作室成员,都是教育教学与科研一线的骨干力量,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经验和深厚的研究实力。县教研室政治教研员仲崇柱主任、金山中学校长陈明全面指导课题各项工作,主持人王常亮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连云港市333工程首批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课改教师,主持过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并获市精品课题一等奖,是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持人盛强,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市“333”工程培养对象,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持教县级公开课,县名师工作室成员;陈明校长,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市名校长、名教师,市“333”工程高层次人才、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两个“十二五课题主持人;张文涛校长是市课改领航校长,市名师工作室成员,省德育教育工作者,市“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孟祥薇是市政协委员,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市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是市学科带头人;王大许老师,政治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县“311”工程人才,市级课题主持人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与学术攻关能力,省、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者;王其友作为青年教师有高昂的教科研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县名师工作室成员。全体课题组成员都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足以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不断扩大研究成果。承担实施学校大力扶持与投入:由教务处、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确保学校学术活动和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专题化;学校每年拨出足够的经费投入课题研究以满足研究的需要,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创设宽松、良好的环境。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我们两校图书馆有各类新图书13万余册,拥有藏书300万册的数字图书馆,有苏北一流的网络设备,每人都有笔记本电脑,网上查询已经成为我们的必修课。各科室已基本实行无纸化办公,也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料基础。

我们两所学校曾荣获“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先进民办学校”、“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集体”、“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省和谐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市先进民办学校”、“市常规管理示范校”、“市十佳教育网站”、“市全面育人先进学校”、“市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市文明单位”、“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称号。同时,我们两所 学校每年用于教科研经费多达100万元,可以确保本课题研究经费足额到位。

另外,我们两校每周三、周四晚上均规定为集体备课时间,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探讨,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时间。每学期都要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电教优胜课、课堂教学优胜课及各类赛课,也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赣榆县金山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大校,图书馆有各类新图书13万余册,有固定的教师阅览室。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网络遍布各和科室,为各科室安装了内部电话,保证了教师办公、调研的自动化、便捷化。

学校有着丰厚的教学积累和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曾荣“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连云港市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示范基地、“赣榆县初中政治学科教研基地”、“赣榆县中小学教育目标考核一等奖”、“赣榆县中小学初中先进教导处”、“赣榆县“’新华杯”中小学师生读书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数字化优质资源评比优秀组织奖”等称号。

学校设有专职的教科室,有完备的教科研制度,有明确的科研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足额的科研经费,从制度上规范了教科研的发展。 学校每周有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学校领导分工负责,深入各备课组,使样本教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探讨。科研活动已成教师的常态工作。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技能比赛,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为课改提供了各种平台与课改范例。对校本教研中做出成绩、成效的教师进行奖励,树立标杆。使各位参研教师学有榜样,行有路线。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批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课改骨干队伍,业已形成了一批课改成果,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含平时的听课、调研、座谈、检测、教研活动、调查问卷等),我们罗列了当前学生学习力现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教育理论,召开专题沙龙,系统地分析了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诸因素,明晰了培养学生学习力教学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 作 者:福瑞斯特教授

[2]《学习力》 作者:哈佛大学院长W·K·Birby

[3]《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作者:陈大伟

[4]《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作者:韩立福

[5]《思想品德课学生自身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作者:王常亮

[6]《学生学习力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俞建华

[7]《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期,

[8]《大学生学习力存在问题及增强对策》 作者:许佩卿

[9]学习力研究与实验的报告》 作者:谷力

[10]《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宝山区广育小学严敏

[11]《新学习力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农安县青山中学

[12]《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力入手》 中国教育报 2012年11月22

[13]《初一学生学习力特征例举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姚慧

[14]《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 腾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