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及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本课题于2011年3月向文登市教研中心申请立项,制定了研究方案,并着手开始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2011年4月举行了开题会并开始研究,2011年7月作了中期研究汇报,2011年12月进入课题结题阶段。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升课题理念。
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培训要先行。在课题准备阶段,学校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全体实验教师上网学习,阅读有关书籍,写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我们还专门召开了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立了本期的阶段性研究任务和研究重点。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对课题的内涵有了全面的了解,为课题开展指明方向。
(二)组织开展研究,探索实验规律。
1.现状调查,引发思考。
我们在每年级选择一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各类学生进行分析,剖析学生学习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主动学习品德学科的各种因素,以寻找课堂研究的方法。
2.基于思考,开展实践。
在调查分析、深入思考之后,我们制定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方向并付诸实践。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课堂上教师态度和蔼,做到师生平等交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足的空间,给予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时间。只有给学生创造和谐的气氛,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放开去想,去问,去叫亏。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的一个人的潜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平时我们就注意在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在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指导,时常说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如“大胆说”、“说错了没关系”、“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之类的话,再加上一些鼓励性的微笑、信赖地点点头,学生大多会畅所欲言。
(二)注重启发,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学习的主人。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巧妙布置问题情景,精心设计问题思路,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因材施教、分层递进,以及课内外沟通等形式,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或者由于胆小,不敢当众发表意见而长期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他们怕思考、怕交流的懒惰思想。开展合作学习,就是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它除能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发生以外,还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
科学分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性别、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7人不等,课桌按马蹄型、T型等方式排列,学生根据特长,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角色可以互换。成员组合可灵活多样,有时每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时每个小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群体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互相协作、探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参与,一种“亲历”。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学生之间是积极互赖的,为了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好汉三个帮”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并使之在协作学习中逐步学会合作技能,如: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别人作进一步的解释;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照顾后进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保证了同一时间有多数学生乃至全部学生参与发言,打破了过去一人发言全班听、优生发言后进生听的局面。由于教学时空的相对拓展,学生表现的机会多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后进生更容易成为教师和学生关注的对象,他们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思维堵塞时,伙伴或老师帮助疏通;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得到援助;有了学习成果,可以得到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劲头与热情。
 2、留给学生“合作”的时间。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后实践,甚至是课中老师讲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关键处时,都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或交流,创造学生“合作”的空间和时间。 
 3、创造“合作”的条件。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改变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摒弃呆板的“师生对答”现象,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合作学习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个案研究——选择几个平时基础较差,上课很少质疑很少发言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不愿质疑不敢交流原因,并采用跟踪调查,行动研究的方式,深刻了解学生合作能力欠缺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二、研究变更情况
由于工作调动及学校工作需要,先后有两位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小专题实践中来。他们分别是:刘春丽老师负责课堂教学的资料积累及阶段性研究总结;侯亚丽老师负责课堂教学的资料积累。
三、成果的发表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家对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小组合作模式”课题研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教学的视角已由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向生活延伸,朝着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方向不断发展。教师写出了较多有价值的案例、论文和反思。
周华丹 在威海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会上做题为
《课题研究,为学科教科研提供舞台》的经验交流
荣丽芳 《一盆绿吊兰》 在《文登教研》发表
 刘晓玲   《勤于动脑》 在文登市优质课评选获三等奖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模式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和实施形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课题的过程。主要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同时积极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课题组抓住课堂教学中情感、思维、方法、手段四个关键因素;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各种呈现形式,使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课堂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
实践结果,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但是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在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活动中,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思想不重视,认识模糊,虚于形式,不会指导,也不去学习如何指导,指导工作无计划,较随意。
2、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个别同志缺乏教科研的最新理念和思想,写出论文观点陈旧,文字功夫也有待加强。
3、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负担过重,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大都感到搞科研的时间不够,学校应想办法为这些教师“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对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怎样进一步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水平有限,研究还需深入。为此,不光是我们课题研究的老师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研究工作,还需要其他老师的通力协作。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合作模式的引领下具有研究性学习的优秀品质,使课题研究引领新课程实施,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开出艳丽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