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申报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主持人: 陆 文 斌
所在单位: 金坛市五叶小学
申报日期: 2007.10
拟结题时间: 2010.12
常州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 写 说 明
1、常州市教科研课题均填写此表。
2、申报人不需填写“项目类别”和“编号”。
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三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陆文斌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6年 1月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称 |
小教一级 |
研究专长 |
数学教学 | |||||||
最后学历 |
大专 |
最后学位 |
| |||||||||
工作单位 |
金坛市五叶小学 |
联系电话 |
13706145578 | |||||||||
通讯地址 |
金坛市五叶小学 |
邮政编码 |
213200 | |||||||||
电子信箱 |
xxo88@sina.com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限报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储福华 |
小高 |
金坛市五叶小学 |
数学教学 |
收集资料,上研究课,撰写论文 | ||||||||
尹建波 |
小一 |
金坛市五叶小学 |
数学教学 |
收集资料,上研究课,撰写论文 | ||||||||
朱玉中 |
小高 |
金坛市五叶小学 |
数学教学 |
收集资料,上研究课,撰写论文 | ||||||||
王叶君 |
小高 |
金坛市五叶小学 |
数学教学 |
收集资料,上研究课,撰写论文 | ||||||||
冯夕英 |
小高 |
金坛市五叶小学 |
数学教学 |
收集资料,上研究课,撰写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主持人(2007年8月前)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省级课题 |
《在“生疑、质疑、善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创 新能力》 |
2001 |
收集资料,上研究课,撰写论文 |
已结题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论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的几点思考》 |
省二等奖 |
04.12 | |||
论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方法》 |
市二等奖 |
04.12 | |||
论文《事在躬行》 |
市二等奖 |
05.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2、研究的内容: 课内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布置 ①课内练习的设计: A、课内练习设计的多样化; B、课内练习设计的兴趣化; C、课内练习设计的层次化。 ②课外作业的布置: A、调查性实践作业; B、操作性实践作业; C、探究性实践作业; D、应用性实践作业。 3、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调查、观察、测查、收集个案作业、作品等方式,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包括理论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定期召开论文交流与评比、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活动,请专家对这些经验予以鉴定、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 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 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 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 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 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④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理论认为:只有当参与者以“研究者”“发现者”的身份加入活动中,才能发挥活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对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考量和把握(预设。、组织、调控、取舍等),活动成效才能趋于理想。追求活动的有序、深化、高效。 2、应用价值: 数学练习的设计研究将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参与权,从练习设计到练习实施和评价,全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自主和创造。其实,许多有思想、有特长、有研究的教师,早就不满足于做传统课程的传声筒,渴望将自己的学养、才情、智慧熔铸到课程建设当中。开展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试验,让数学练习的设计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只轮子,共同负载起课改的快车,驱动学生的发展,发挥和彰显新课程改革的育人价值,同时也让教师在开发课程中得到自我的发展。 四、研究基础 1、已有相关成果: 本课题组成员几乎都参与了《改革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在“生疑、质 疑、善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两项省级课题的研究,现已结题。已积累相当的研究方法和经验,知道如何深入展开研究、细心研究问题、彻底解决问题。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一线骨 2、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教育原理》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1、研究能力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本课题组成员几乎都参与了《改革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在“生疑、质疑、善疑”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两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并已结题。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知道如何展开研究,深入研究问题,彻底解决问题。 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一线骨 2、时间保障: 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三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这也是在对整个项目工作量进行科学核定基础上,以确保研究工作按部就班有序开展,全面完成研究任务为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资料设备: 为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为实验教师配备了电脑并可在办公室上网查阅资料,还会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集体学习、研讨活动,优先组织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校图书室各种教学资料可供随时查阅。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前期准备阶段 |
2007.10—2008.3 |
全体成员 |
搜集有关的研究资料,学习有关理论。讨论并 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
中期实施阶段 |
2008.3—20010.7 |
全体成员 |
实施研究。研究过程中应重视案例分析、合作 交流、总结反思。 |
后期总结阶段 |
20010.7—2010.12 |
全体成员 |
整理研究资料,反思总 结,撰写实验报告。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1.文献资料收集。每学期6 万字。 |
从理论知识中了解更多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提高教师自我素质。具有创新意 义的新课程理论和实践模式。 |
全体成员 |
2.上研究课。每学期每人2 次。 |
从实践中探索研究内容。探 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数学练习的设计和实验方式 |
全体成员 |
3.论文的撰写。每学期每人 1篇。 |
实践与理论结合。造就和发 展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学练习的设计研究开发队伍 |
全体成员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0.12 |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
-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题申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