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日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作文教学的现实背景
  纵观当前作文现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依然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时,学生们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就是喜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学校的作文课时总是固定安排,作文教学中仍然流行下列模式:布置一个题目——提出几个要点——介绍几点技巧——提供优秀范文——学生自己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这样的作文教学纯粹为应试服务,大多数作文“政治味”、“成人味”太浓,缺乏儿童情趣,只是在堆砌辞藻和机械模仿范文上下功夫,这无疑与小学生年龄特征及生活情趣不符,也同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目的相违背。
  这样的作文教学,其取向大多在共性化的训练上。基于这种取向的作文教学,强调训练目标的统一、强调训练规格的标准、强调训练流程的预设、强调训练结果的达成。最终导致作文教学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成人化的表达,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的个性。
  2、课题研究者的经验背景。
  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里,本课题组长因着对于作文教学的密切关注,在“九五”、“十五”期间都曾主持过作文课题,尽管都已结题,可研究者自认为效果并不明显。好在,研究者始终有一个朴素的想法,行动总比不行动好,即便是如蜗牛般前进,终究是在前进吧,终究对学生是有益的吧?终究对作文教学研究会起一点推动作用的吧?事实上,多年的作文教学研究,研究者对作文教学还是有一点思考的,但都是零零碎碎的,所以,一直很想把这些零碎的思想用一种理念统领,作为课题和大家一起实践、探索。于是,在确立课题时,想到了这样三个关键词:日记、体验、表达。
  (1)日记   为什么想到日记?首先, 魏书生说:写日记所带来的好处是难以尽述的。在学生的日记中,有对某一事情的看法,有对学习焦点的研究,有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审视,有对个人学习生活的总结。从学生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的足迹,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其次, 朱永新教授在其《还语文以本来面目》一文中指出:“有人曾经问我,中小学的写作如何教,我说无非就三条:第一,不许看任何作文书;第二,不讲作文应该怎么写;第三,小学开始每天写日记。”第三,当然也是更重要的一条,本人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学生写日记对学生习作表达、做人等的诸多益处。
  (2)体验     为什么想到体验?卢梭曾经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所指的就是“体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情动而辞发”,这些话道出了写作课程的本质在于满足主体的表达需要,在于尊重主体的生命理解,在于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因此,回归本质,就是回归心灵,就是回归自然,就是回归体验。“以日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这一命题的提出,就是要关注儿童写作的心理过程,就是想架设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触摸心灵的一瞬间,在心灵呼唤表达的一刹那,写作便成为一种需要,所以“以日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的特点是其参与性和时效性。“体验作文”的时间是自由的,写作的空间是敞开的,写作的心灵是飞翔的,而不必受固定时间等的限制。
  (3)表达     为什么要提到表达?叶圣陶认为:“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确实,具有同样生活体验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同样感人的文章。特别对于开始学习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把生活体验变成文字,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二、研究目标
  1、丰富学生生活,激发生活情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变为一种行为习惯。
  2、从学生实际出发(包括思想、知识、能力、生活)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以日记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体验作文训练,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3、尝试构建有序的作文训练目标,丰厚作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形成作文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常规模式。从理论上对原有旧作文教学理论进行审视、重构,通过研究,丰富作文教学理论。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日记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一致认为,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越生动,写出的日记才会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创设良好的日记训练环境,探索在实践活动中练笔育人的方法。
  2、认知建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日记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孕育、发展、开放,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与创造力的同步增长。
  3、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在第一、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写出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第三、第四学段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体验活动理论。在实际教育语境中,体验是一种产生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从活动的构成看,每一个活动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结果。作为活动目标和结果的体验,主要包含反思、理解、感受、感悟、感动、直觉、发现、整合和建构等认知与情感因素;作为活动过程的体验,强调情境创设与亲历过程,具有“过程与方法”之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
  2、叙事研究法。课题研究人员将课题研究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记录下来,并加上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3、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通过计划、行动——系统地观察、反思、修正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诊断,提高研究者的工作水平,达成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
  “以日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是指学生的作文应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即没有任何扭曲和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的用书面语言来表现自我精神,怎么体验就怎么写,体验到什么就写什么。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
  事实上,生活中体验无处不在,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唤醒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一方面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情境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诉诸语言文字。由于体验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的情境愈独特,愈真实,愈能引发人深刻的体验,乃至高峰体验。 因此,造设体验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尽管体验活动可以有很多类别,我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以下四个方面作为我们的研究内容:
  1、种植体验作文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经历种植生活和相关实践活动,以日记的方式来自由记述、表达种植过程中的观察、感知、想象、情感、思想,深化对自然、生活及生命的认识,促使主体人格的形成。
  2、社会实践体验作文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积极创设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天地,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关注自己内心真实的体验,学会倾吐、交流、表达。                                                           
  3、游戏体验作文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游戏激起学生的表达情绪,让游戏渗透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研究如何选择或者创造合适的游戏。
  4、亲情体验作文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从而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并由此写出具体生动,打动人心的亲情体验作文。
六、研究过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
  本课题的前期准备比较充分,各子课题进行了招标,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了让研究工作的开展正常、有序进行,课题组还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1. 让理论学习实实在在。有人说,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手段,紧抓研究人员的业余自学。我们专程到南京绿叶书社购买了一批和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通过这些理论专著的学习,使课题组成员开阔眼界,自觉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2.制定规范、合理的研究制度。①每学期初,各子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制订出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主要内容,主要方法,使组员们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②每个子课题组的每位组员每学期至少在组内上一节课题研讨课,并充分发挥每节课的作用,组织组员自评、互评,写好课题研究记录,使每个组员了解其他组员的研究动态,以便于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统一认识。③每个组员每学期围绕课题写一篇研究论文或心得体会或教学设计或作文教学叙事。④各子课题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力求做到“突出一个重点,达成一项目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使科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⑤总课题组每月集中活动一次,除了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各子课题还要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分享经验,提出困惑,以及时调整研究进展。
  3. 进行形式丰富多样的课题研讨。①沙龙式研讨。我们进行沙龙式研讨的目的在于,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愈辩愈明,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每次活动,做到有准备,有记录。大家自由言说,形成宽松、热烈的研讨氛围。②作文教学叙事。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把有关教与学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③课堂教学。我们以研讨课的形式,立足课堂进行这方面的探讨。④利用我们的课题专题网站的教师论坛进行研讨,等等。
  (二)进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1. 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我们有效组织研究力量,深入开展研究
  20058月-20067月,这一期间课题组长任河滨小学教科室主任,带领河滨小学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小的种植体验组开辟了河滨小学红领巾种植园,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的学生在上面种上了向日葵、玉米、西红柿等;学校的围墙上爬满了丝瓜和扁豆,这一切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此,金坛教育网还以《河滨小学开辟红领巾种植园》为题进行了报道。这个时段经典课例有袁灯美老师的《亲情测试》;蒋建琴老师的《铁锤锤蛋锤不破》;薛琴老师的《我们和向日葵的故事》等。
  2006年秋学期,课题组长工作变动,到了教研室,平台更大了。一方面我们仍然以河滨小学为重要的研究基地,另一方面,利用教研员的优势,加强研究的力量,华罗庚实验学校、河头中心小学、尧塘中心小学、金城镇中心小学加入了子课题的研究,分别侧重于社会实践体验作文、游戏体验作文、种植体验作文和亲情体验作文的研究。这样,研究力量加强了,研究效率提高了。每月一次的大组活动,研讨热烈,智慧碰撞,收益良多。
  2.  课题遭遇研究的瓶颈时,我们在学习、交流中统一认识
  研究初期,各子课题组带领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习作,其中不乏佳作。比如,《乒乓球的秘密》、《纸上“站”兵》、《我们都是木头人》、《大家逛超市》等。然而,很多课题组老师就此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为了“体验”而“体验”,习作教学又成了新的“老一套”。比如,游戏体验作文,学生关注的往往是游戏的本身,写的游戏作文常常千篇一律,他们仿佛是在作游戏的实况转播。
  针对课题研究存在的困惑,我们在全体成员之间开展了多次沙龙式探讨。我们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统一了认识:
◆关于体验,在创设体验情境方面,大家一致认为要把握其以下几个特征:
  (1)体验的情感性。
  体验的情感性,是指体验产生情感。情感是体验的核心。
  (2)体验的意义性
  (3)体验的主体性
  体验总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总会形成不同的体验。
  (4)体验的亲历性
  体验的主体性同时意味着体验的亲历性,不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主体是不可能形成某种体验的。
◆在对体验的表达上,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体验要“真”
  体验要“真”,是指体验必须真实,事情真实,情感真实。著名教育专家班华教授认为:“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 由此,如果胡编乱造就根本谈不上是体验了。
  (2)体验要“细”
  体验要“细”,这里的“细”,指的是“细处”、“细节”、“细腻”。只有关注这样的细节、细处,才可以使儿童把自己获得的体验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可信度和感召力,使体验更具有独特的个性。如果这样,就游戏体验作文而言,学生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游戏的本身,体验将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与目标。学生写游戏也不再千篇一律,成为游戏的实况转播。他们往往会对游戏进行独立的构思,主题也往往不一样。
  (3)体验要“深”
  作为教育学概念,体验是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因此,体验不仅要真、要细,还要有深度。肤浅的体验印象不深,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甚至可能只是有“体”(经历)无“验”(感悟)。只有深刻的体验,才会让人一辈子难忘,才更具有独特性。
  3、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体验情境中学习做事和做人
  小学生写作文,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都离不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如何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怎样评价自己做过的事,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能力和情感因素。因此,作文教学不单是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的训练,同时也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品格的训练。
  (1)在种植体验活动中体会生命的珍贵
  我们认为每一次作文过程都是一次生命活动。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给予关怀。所以,作文教学要重视生命教育。
  读读孩子们的种植体验日记,常常让人感动:
  “怎么也没有想到,生命的力量竟然这么强大。在我几乎忘了种向日葵这件事的时候,它却在阳台的花盆里向我绽放着笑脸。尽管花盘的直径不过一厘米,整个花盘和我拇指指甲盖一般大————还是要感谢爸爸,是他在伺弄花草的时候,不忘给这棵向日葵洒水……
珍爱生命,尽自己所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正是这两个小小的拇指甲般大小的向日葵给我的启示。”;
  “经过数天的劳动,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种菜、干活有多么的累,有多么的难。要想吃到新鲜甜美的蔬果,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我却没看够,小心地拂着蚕豆叶,她们是那么娇嫩,那么柔软。没想到,在我将她们快要遗忘的时候,在我不经意间,在这瓦砾遍地的路边,她们竟然长出来了,真是让我激动。”
  实践让我们进一步懂得, “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所以学生笔下的植物有了生命的灵动。他们自由地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愉快地写,充分发掘出自己潜在的创作潜力。
  (2)在游戏体验活动中学习合作、交往
  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经过反复研讨,我们把团队拓展游戏引入到我们的作文课堂中来。拓展游戏是为了增进一个新的团队的凝聚力,增进公司、企业员工的合作精神而设置的一种培训活动。如信任背投,就是一个人站在高处向后倒下,后面有人接住。这个培养的是对他人的信任。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组织特别关注游戏前与游戏后的谈话。而这恰恰是我们平时在游戏作文中缺失的。第一步是组队,起队名,队员间商量对策,互相间的鼓励。游戏结束后的总结,一般是自我的批评,寻找失败或胜利的原因,及对同伴的激励与安慰。在这样的过程中,大我,小我会在脑海中不断的出现,更关注活动中的人,关注团队,关注活动对人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把一些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团队拓展游戏引入到作文中来。如蚕足行、盲人足球赛、三足足球赛等等。
  在游戏过程中,每个人的身份,角色体验是不一样的,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经过提练与加工之后,都会成为一篇与众不同的习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做人。如盲人足球赛,里面有队员要把眼睛蒙起来做盲人,有队员做盲人的指挥者,有队长,有裁判,有啦啦队。做盲人的同学感受到了盲人的无助,从而产生要帮助盲人的情感;做指挥者的,感觉到作为一个指挥者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否则就感觉帮助别人时力不从心。在整个游戏中,有团队的合作,有比赛的刺激等等。
  (3)在亲情体验活动中懂得感恩
  亲情是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对子女尽养育之责,子女对父母尽孝敬之情,亲情的要求是双向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父母更注重子女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淡化了亲情、感恩教育。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忽略了孩子情感世界的建构和培养。怎样重新认识和培育亲情,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我们亲情体验作文研究小组,开展了一些感恩教育和亲情教育,比如让孩子帮母亲洗一回脚、捶一回背,交换一下角色,让孩子做一天家长,“早餐我来做”,“我的出生日”,“采访父母——我的名字的由来”,“给父母的一条秘密短信”等等。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从而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当然,由此写出的作文,也具体生动,打动人心。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
  社会实践体验课题组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孩子们一道设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比如,到低年级去讲故事,调查小区居民的生活用水情况,小组合作做一桌营养餐等等。其中,卖报纸是他们难忘的一次生活经历。五一长假,课题组成员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卖报纸,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批发510份《扬子晚报》来卖,每人至少要赚五毛钱,以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明白钱是来之不易的,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这项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孩子们的做法各不相同,遭遇也形形色色,所以孩子们的日记也精彩纷呈,有趣极了。
                            我的实践活动
                        河滨小学四(5)班  王哲文
  这次放假老师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买510份《扬子晚报》,再将它们卖掉。我把这个任务告诉了妈妈,妈妈非常支持,嘱咐我多加小心。我拿着钱去我家对面的报亭里去买报纸,我见报亭里不是今天的报纸,还要五角钱,我想,邮局的报纸应该是今天的,也许还便宜些呢?我来到了邮局,果然,邮局的报纸是今天的,而且只要四毛钱,于是,我买了六份。
  买了报纸,我看金沙广场上的人比较多,心想那里一定有许多人要看报纸,于是,我便来到了金沙广场上。
  我扫视了一下金沙广场,目标移到了一位正在休息的阿姨身上,我想那阿姨一定很和蔼,一定不会拒绝我,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跑了过去,对着阿姨笑眯眯地说:“阿姨,买份《扬子晚报》吧!” 我的心“砰” “砰” “砰”地跳着。那位阿姨先是一愣,接着对我笑笑,问:“是五毛钱一份吗?”“是”我干脆地回答。“那好,就买一份吧!”我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原来,卖报纸是如此简单,早知道这样,我就多买几份了!”我心底暗暗地想。
  第一炮打响了,我满怀信心地把目标又转到了一位中年伯伯上。我鼓足了勇气,又跑了过去,那位伯伯好像是在悠闲地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我微笑着对他说:“伯伯,买份报纸吧!”他像是陶醉在美丽的风景里了,没听见,我又把声音提高了一级:“伯伯,买份报纸吧!”这次他终于听见了,笑眯眯地回过头来,对我说:“小朋友,这么小就出来卖报纸啦!”“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哦。是吗?那我买一份吧!”终于卖掉了两份了。这时,我一点也不觉得紧张了,反而倒觉得很轻松,我想,下一份也一定卖得非常顺利!
  我一边走,一边寻找目标,突然,看见一位风筝放不上天的叔叔,正站在大树旁抽烟,我想,这一定是老天为我安排的第三个目标吧,我赶紧走过去,对他说:“叔叔,买份《扬子晚报》吧!”他笑着看了看我,说:“小朋友,几毛钱?”“五毛钱”我自信地说。“邮局只要四毛钱,你还要五毛钱呢!”我见事不妙,机灵地说:“到邮局去还要跑脚呢,这儿,我直接送到您手上,不好吗?”叔叔看我还是小朋友,而且我说的也有道理,便说:“好吧,五毛就五毛吧,来一份!”我高兴极了,心都快跳起“舞”来了……终于,我卖掉了五份报纸,手里还剩一份,我看广场上没什么人了,机灵一动,为何不回去卖给爸爸呢?!
  我这次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我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另外,还亲自赚到了六毛钱!!!
  4. 课堂践行——聚焦课堂,学会表达
  狄尔泰在分析“体验”对人的重要性的同时认为,体验如果不通过“表达”进行外化是无效的。这一哲学思想对我们作文教学的启示是: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拥有丰富的体验,并让学生学会表达自身的体验,并知道如何理解人们对自己体验的表达。
  对于小学生来说,想为自己“特定的思想内容”寻觅到一个尽可能适合的文字表达,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比如,刚开始我们上课题研究课时,学生进行游戏体验的时候,个个情绪高昂,可拿起笔来却不知如何下手了。有的即使硬着头皮写了,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混乱,文不成篇。我们意识到,没有“用心去观察、去体会”,有时“放胆文”,也会“放”不出来。
  找到存在问题后,我们在体验活动中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体会了。就拿观察春天来说吧,我们就不止一次让学生聆听春天的脚步——春天来了,花苞探出了小脑袋;春天她有脚呀,花儿终于怒放了;春天的脚步真快呀,花儿依依不舍地离开枝头,投入大地母亲的怀中。我们没法挽留春天,可在一次次观察体会中,孩子们却将春天永远地留了他们一篇篇稚嫩的习作里。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我们还开展了“我和      合个影”的活动,将观察的自主权交给孩子。然后,我们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习作,进行品析,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就这样,我们把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及时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修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1  星期六 
                          我和雪松合个影
                           四(2)班   孙鑫
  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开心吗?因为今天老师带了数码相机,让我们在学校里选一种自己最喜爱植物和它合个影,每个同学都有份哦!这下,同学们兴奋得像冲出笼子的小鸟,一个个在校园里寻找自己最心仪的合影伙伴。同学们有的和绿绿的小草合影,有的和大大的芭蕉树合影,还有的和红红的玉兰花合个影,而我想和苍翠的雪松合个影。
  从远处看,雪松像一只巨大的尖顶蘑菇,近看像一把特大的绿伞。此时此刻,它站得像一根电线杆,还让春姑娘给它剪了一个三角头,多么有趣呀。
  它把枝条都尽力向外伸展,叶子像一根根小针,一层层,一直叠到树梢。我摘下一根松叶细细观察起来,这根松叶叶顶微黄,叶腹为翠绿色,叶根好像是白中带一些微微的绿,我把松叶放在手上摸一摸,嫩嫩的、凉凉的,可舒服了。
  雪松啊雪松,你用自己一年四季的绿色装点着校园,你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教学楼,我喜欢你,今天我就和你合个影。

                               二进春华园
                             河滨小学四(2)班邓彬
  今天,老师又带我们去春华园。记得上次来的时候,小草还赖在“被窝”里睡觉呢!紫玉兰象一支光秃秃的画笔,在对着天空作画;柳树姑娘戴上了“小发夹”;白梅、红梅、迎春花在竞相比美。今天会是怎样的景色呢?
  进入了春华园,嫩绿的小草从枯黄的“被窝”里钻出来了,正好奇地望着这个美好的世界;?朝天的“紫画笔”去哪儿了?原来紫玉兰上挂起了一朵朵紫色的“铃铛”,正在迎风飘荡,真是太神奇了;柳树姑娘的“小发夹”怎么不见了?原来春姑娘喜欢她的“小发夹”,她把小发夹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春姑娘,自己又换上了一个大发夹;真奇怪?怎么回事?漂亮的白梅和红梅去哪儿啦?怎么树杆上只剩下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啦!原来,是春姑娘轻轻地摘回家做“标本”了。迎春花姑娘怎么也不见了呀?原来,她是个孝顺的孩子,回家陪她们的“爸爸妈妈”了。
  二进春华园,果然别有一般景色。

  5、办好课题网页,提供交流平台
  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及时建立了课题网页,(http://tyzw.jthcsx.com/),搭建现代网络交流平台,为研究人员、学生、语文工作者或关心作文教学的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倾听了更多真实的声音,积累了很多真实的过程性资料。我们的网页还分别链接在金坛教育研训网(http://www.jtjy.cn/)和 金坛教育信息网(http://www.jtjiaoyu.com/)上,点击率很高。
  我们的网页建立了以下几个栏目:
  课题简介;成员风采;计划总结:既有总课题组的,也有各子课题组的;每个子课题都有各自的栏目空间,而且在这个空间里,还有各自相应的子栏目;活动侧记: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记录每次课题组活动的总体情况;他山之石:将搜集到的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专家视点等,供大家尤其是课题组成员学习。
七、研究成果
  () 从学生层面看
  1. 学生习作兴趣浓了,习作真的“真”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关于写作”这一要点中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事实上,过去学生习作中假话,空话、套话现象非常严重,令人欣慰的是,在三年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所在班的情况大有好转。因为有了真切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开始“写真实的内容”,“抒真切的感受”,“表真挚的感情”。
  我们知道,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让真切的感受成为学生习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还会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此外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题材,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朱倩同学的《难忘的一次模拟拉练》:
  ……终于,我们的模拟拉练开始了。烈日当空,我们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到操场。“我会不会中暑?会不会晕过去……”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脑海里泛起。
  我们紧跟在五(6)班的后面。刚开始还好,不觉得有多累,渐渐地,大家跑得更快了,脚下像生了风似的,一溜烟儿地直往前冲。不一会儿,我就觉得自己不行了,腿脚发软,心口像堵塞了似的很难过,嘴皮子很干、很热,胸闷到几乎不能呼吸,仿佛世界末日来了。
  “淘汰?不能!淘汰?不能!”这四字总是在我脑海中闪现,看见陈雨桐和吴昊都自动淘汰了,我也动了心。可当我跑到陈雨桐身边的时候,只听单津金情绪激动地说:“你们真是败类,无用的家伙!五(5)班的脸都被你们丢光了。五(6)班怎么一个都没有自动淘汰?”              听了他的话,我看了看陈雨桐他们,舍弃了自动淘汰的念头,并将这个信念坚持到底。
  哇!告别了“世界末日”,我们一个个都累倒在地。虽然大家都汗流浃背,但是这汗水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它使我懂得: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这次模拟拉练活动给了孩子精彩的生活,真实的体验。小作者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但字字句句都是孩子真实情感的倾吐。那“仿佛世界末日来了”的感觉,那“淘汰?不能!”的思想斗争……这篇习作中最宝贵的就是小作者这些心底单纯、毫无做作和虚伪的内心独白——这些独白,让我们感同身受。小学生的作文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份“真”吗?                        
  其实小学生都有一颗童稚的真心。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让他们敞开真心,描述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颤,状写那份滚动在内心的真实,作文无疑也就会闪烁生命的光彩而使读者感知到一颗心的真实跳动,作文也就有了感人的力量。
  2、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喜的进步。在体验作文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孩子们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感受,乐于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孩子们喜欢上了作文,感受到了自由表达的乐趣。学生普遍感觉到:“现在不怕写作文了,因为从我的记录袋越装越满中,我懂得了‘生活即作文’。我对写作文越来越有信心了!”他们不仅乐于习作,也愿意对伙伴的习作发表意见,进行评价。在习作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同时,学生作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金坛教育报》出专刊发表了我们课题的成果——学生的作文。有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作文专辑,很多孩子的作文还在比赛中获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金坛教育报》、《洮湖》杂志、《新语文学习》、《语文学习报》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编辑了《学生优秀作文集》。
  3、学生的个性获得了发展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对周围的事物,所生活的环境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在参与各种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有新感受和体验,才能情发于中,富有个性。
  由于本课题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基地,营造了作文与生活的互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阅读与作文的互通的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实现了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释放学生生命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在扩展思维的同时,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实践中证明,只要教师在评价时多激励,少批评,即便是同一素材,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都会有所不同,总有学生能从中提取更独到、更具个性的表达点,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 从教师层面看
  1、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养。
  只有教师真正从观念和行为上重视学生个体的内在精神架构,关注学生个体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提升,关注在真实而丰富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尊重学生个性,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本质和根源上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困境,解决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尴尬。
  做一个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否则,他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肤浅的、粗糙的。 惟有思考,可以让一个教师的从教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信心,尤其是,沿途的风景才可以尽受眼底。教师的思想哪里来?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我们总课题组购买了相关理论书籍,列了阅读书目,每个子课题各不相同,然后交换阅读,资源共享。(这是我们07年春学期的阅读书目)不知不觉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
  2、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众所周知,就课程和教材而言,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远不如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来得周密和具体,所以,作文教学比之于阅读教学显然有她的先天不足,如系列性不强,没有很好的写作教材。由于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
  课题实施以来,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我们课题组成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我们用创造的态度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的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享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无尽快乐。我们根据时令特点,优选种植项目,开发设计系列种植体验活动:水养水仙、种植蚕豆、水养吊兰、播种向日葵、蔬菜、农作物、扦插等;我们带领学生去溧阳天目湖一日游,去金坛博物馆参观,去体育休闲公园寻春,去金坛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参观访问;我们指导学生自制纸花去街头买,指导学生去街头学当小记者,采访老年人,指导学生进行关注民生实践调查,了解物价到底上涨了多少……现在,原先令人头疼的作文批阅,成了课题组成员的一种享受,孔蕙萍老师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舍不得将幸福转让》,发表在《金坛教育研究》上。
  3、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成果显著。
  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年来,课题组成员有十七篇与课题相关论文在《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作文教学研究》、《江苏教育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总课题组编辑了《作文教学设计集》,编辑了《课题优秀成果集》;课题组有10位老师的教学叙事故事在陈文和薛琴主编的《》中发表,其中有五篇是作文教学叙事。河头中心小学还编辑出作文校本课程,并在校本课程评比中荣获市一等奖,其经验在全市推广现在,课题组成员中有三位中学高级教师,金坛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8人。其中5人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成为金坛市第二届名教师。
八、几点说明
  1、关于课题实施过程中始终如一的指导思想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研究课题往往更多强调的是自己的创新之处,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课题所谓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令人叹惋。我们的课题是朴素的,是在作文教学实践这块田野里生长出来,它来自于实践,必然要服务于实践。所以我们有一个始终如一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派生出两个做法:人好我学;人无我有。人好我学,是指学习人家和我们课题相关的一些好的做法,运用到实践中来。比如,在亲情体验这一块,“护蛋行动”别人做过了,我们学一学又何尝不行呢?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体验过,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有何不可呢?人无我有,是指我们的创新。比如,我们的社会实践体验中的“卖报”活动,种植体验中的一系列活动等等。不管“人好我学”也好,“人无我有”也罢,都是基于学生的,都是为了学生的。
  2、关于各个子课题研究内容的“侧重”
  在设置课题研究内容时,为了避免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有交叉,我们分别对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实践证明,一方面,这样的“侧重”很有必要,确定了各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幸而是“侧重”,课题组成员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其他课题组经验,学以致用,实现共享。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个子课题组,互相学习,将别的子课题的好的做法,用在了自己所在的班级。我们认为,这是学生的福,这样,他们的作文课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3、关于“以日记为载体的体验作文研究”课题的提法
  从课题题目看,这个课题的重点是“体验作文研究”,为什么要“以日记为载体呢”?
除了在课题研究背景中关于“日记”的相关阐述外,主要是因为日记在习作表达方面的存在几点优势:
  (1)在内容上能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余地;
  (2)在文风上能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3)在形式上能给学生更宽的表达空间。
  此外,对于种植体验的学生而言,抓住植物生长期的关键变化“点” (例发芽、开花),进行观察,想象思考,自由练笔,写出种植中的喜、怒、哀、乐、忧,写出活动后的收获总结,写出内省做事、做人的道理……无疑,日记是连续体验作文的最佳方式。
  写在后面的话
  由于本课题组的研究者都是一线的语老师,对课题的理论建构能力显得不足,因而对于“从理论上对原有旧作文教学理论进行审视、重构,通过研究,丰富作文教学理论”的研究目标,没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实现。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在影响着周围的人。我们每月一次的研讨课,总有很多非课题组的老师自发参加,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开始效仿我们的做法。这是特别让我们感到自豪的。
  最后,引用费希特《行动的呐喊》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愿只是想,我们一定要去干。我们只有一个激情,只有一个需求,这就是成就自己的同时,用我们的热情,去影响周围的人。我们做得愈多,我们便觉得愈快乐!”(注:费希特的原话中用的是“我”,我们把它改成了“我们”)我们坚信,习作教学是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永恒的研究主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恳请专家、同仁们悉心指教。
  附件:   课题研究成果一览表(部分).doc

  1.郑金州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系列,杨四耕著,体验教学,P19
  2.周一贯著,宁波出版社,20056月第一版,“儿童作文”教学论,P174
  3.朱水根编著 ,小学作文教例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1月第一版P167
  4.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P54
  5.罗妙嫦,《作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