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
陈滩小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愿意学习语文,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待的,为此我们留心每一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一次不经意的发现,合理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所显现出的效果是我们每位教师公认的。因此,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作为我们的研究小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新课的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这是一个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所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作为研究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1)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只有在课题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的过程中,人才能确认自己、表现自己、改造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有原来的传授知识转化位创设情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体验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2)认识发生的始源性机制是主题参与。任何主体的活动必然要从参与开始,没有参与就没有活动,参与是主体与活动的一个中项,是活动产生的前提。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认识才能发生,才能不断的得以深化。
3)需要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在机制。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研究他们的需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设计活动,才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喜欢学习语文,会运用语文,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因材施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问题。
(一)故事导入法
(1)围绕课文内容及相关资料选择或编写故事,有声有色的讲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起到知识的传授。甚至可以和教学重点、难点相联系,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2)此方法适合低段的学生,课文类型主要包括识字、古诗、故事类课文、寓言、神话类等。
(3)预见问题
1)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有声有色的讲述能力是否过关?
2)故事编写的科学性、正确性。
3)研究过程终,此方法的实效性的反馈。
4)课堂实施教学,此方法的随机运用(灵活性)
5)如何克服故事对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也就是知识传授的过渡过程。
(二)质疑导入法
(1)此法是鉴于学生对课文预习后,教师在检查自学情况后能抓住学生的疑惑、困惑,围绕本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便于分解学生的理解困难二恰如其分的设计质疑,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便于教师对知识既课堂的驾驭。
(2)此方法适合实验1——6段,课文课覆盖全部。
(3)预见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及自学能力。
2)质疑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3)教师善于抓住瞬间而生成问题。
4)实效性的反馈
(三)图像导入法
六、课题研究基础和条件
1、实践经验,是否有能力研究
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几名教师都是有着十多年语文教龄的一线教师,其中有两名小学高级教师、市级、中心学校级骨干教师,曾多次承担市级课程讲座、校内外公开课。另外三名是一级教师,。他们长期从事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成绩突出。尤其是能领会新课改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充分根据儿童“好奇”的天性,运用多种形式合理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并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课堂实效性强。事实证明他们具备本课题研究的能力。
2、所承担的课题
我们历经两年多地课改实验,根据学生地实际和教材地特点,通过大量地数据和实际调查,最终将我们地课题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上。
3、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基础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利用小故事揭示新课,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2)运用谜语的形式揭示新课,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采用演示法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科的整合
4)问题式引入新课,可以有效的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5)采用生活实际,学生乐于参与。
七、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的《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2003年3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李家栋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2003年11月开明出版社出版
3)周小山主编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2002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4)小学教学网相关文章
八、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负 责人姓 名 |
马虹娟 |
性别 |
女 |
民 族 |
回 |
出生 年月 |
1972、3 | |||||||
行 政 职 务 |
小学教师 |
专业技 术职务 |
小教高级 | |||||||||||
学历 |
大专 |
研究专长 |
小学语文教学 | |||||||||||
工作单位 |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陈元滩中心学校 |
联系电话 |
0953—2721324 013995159550 | |||||||||||
课题主要参加人员基本情况(不含负责人) |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研究专长 |
学历 |
|
|
| |||||||
董新国 |
男 |
1971年7月 |
小学语文教学 |
大专 |
|
|
| |||||||
王静 |
女 |
1974年5月 |
小学语文教学 |
大专 |
|
|
| |||||||
|
女 |
1971年3 |
小学语文教学 |
大专 |
|
|
| |||||||
王鹏梅 |
女 |
1972年9 |
小学语文教学 |
大专 |
|
|
| |||||||
刘秀华 |
女 |
1970、1 |
小学语文 |
大专 |
|
|
| |||||||
王建萍 |
女 |
1966年7月 |
小学语文教学 |
大专 |
|
|
| |||||||
|
|
|
|
|
|
|
|
|
|
|
|
|
|
|
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序号 |
研究阶段(起至日期)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阶段成果名称及形式 |
承担人 |
1、 |
2007、8-12 |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基础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课前导入 |
全体组员 |
2 |
2008、1-3 |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基础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故事导入法 |
全体组员 |
|
2008、4-7 |
|
|
全体组员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基础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案例 论文 |
全体组员 |
本课题完成时间: |
2008.12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