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不同课型的前置性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不同课型的前置性学习研究

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顾薇薇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在探讨“翻转课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发生转变,不再是课堂的被动者,而是主动者。要想让学生将课堂翻转过来,就必须让学生针对课堂进行一系列的前置性学习。小学语文学习还是以课文为主,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让学生掌握不同课型的前置性学习内容和方法,借助突飞猛进的现代化技术,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将原有课堂转变成为充满活力和思维碰撞的语文课堂。

关键字:小学语文    翻转课堂    前置性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注重“预习”这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很容易变成一个泛泛而谈的作业,学生回家将新课文第几遍,不认识的字查个字典词典,标个自然段,划个层次,抄个辅导书就结束了。至于预习中为什么要做这些,预习要达到什么养的目的,学生也是一头雾水。假使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有一个前置性的学习,明确课堂学习的学习目标,这样语文课堂会更加有效率。

小学语文的教材是由一篇一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根据文章特点可以分成诗歌、小古文、小说、说明文、童话寓言、散文等等。这每一类型的课文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学习中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既要备教材,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制定可行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一、不同课型的学段要求研究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因为其问题的不同,可以分成各种类型。学生根据不同的年段,每一种课型学习的要求也不同。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同样是学习古诗文,一二年级作为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1]; 三四年级作为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2];五六年级作为第三学段的要求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3]。又比如叙事性作品在第一学段中基本不做要求,但是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4],而高年段的学习要求则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5]。

因此,教师在制定在不同课型的前置性学习中,不同年段的学习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只有了解各年段的学生学习要求,才能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学生是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将知识迁移到能力,最终实现能力的所得,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二、前置性学习的要求研究

前置性学习具体在操作中该如何实施呢?前置性学习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是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共同结合学习形式。简单说来就是在预习的时候,老师通过微课、预习单、问题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新授内容进行尝试性的学习。学生在前置性自主学习中碰到问题,探究问题,自我不能消化的问题带到课堂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将课堂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降低课堂的学习难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高度。最重要的是通过前置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课型学习的方法。

针对语文教材中各种不同的课型,针对不同的年段要求,我们该如何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呢?比如说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古诗教学中,在课前学习任务单中的设计时,除了从常规的生字新词的学习,诗歌重点字词的学习和理解之外,针对古诗内容,有所区别。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四下的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去找出“诗中用短语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五下的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则设计为“你可以描述一下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么样的乡村田园生活”。

通过教材同一课型的前置性学习的不断进行,学生脑海中就会形成一系列不同课型的课文学习方法的总结。语文课堂除了常规化的生字新词,不同课型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说明文要关注说明方法的使用和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叙述性文本要关注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环境没描写的作用,语言通话关注课文背后的道理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构成,通过前置性学习可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三、翻转课堂的学习研究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一个热议的话题。所谓翻转,就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主体性的转变。传统课堂中都是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听课,而新的课堂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负责引导。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前提是学生在预习中进行了相关的前置性学习,解决了阅读障碍,熟悉了内容,提出了问题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性的探讨。

如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在预习中学生解决了字词障碍后,理清了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上中——爬上天都峰后”来叙述的,并且布置三个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1、天都峰高体现在哪里?2、作者怎么写老一小爬山过程的艰难?3、如何理解爸爸最后的一句话。课堂上围绕以后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进行评价和引导交流。最终在学生的交流中得出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最后有条件的进行主题拓展和延伸阅读,或者对比阅读。让学生以文本为中心,以一篇课文为中心学会一类课文的分析方法和探讨研究。

长此以往进行这样的训练,那么翻转课堂中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中将得以实现。传统课堂也会水到渠成的过渡为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也不会一潭死水而是活力四射,学生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不同课型的前置性学习研究是对当下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的新型探讨,针对不同不同课型的提出的前置性学习,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知识过渡到主动学习能力,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这才是教师教学中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终完成陶行知所说“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梦想。

参考文献:

[1][2][3][4][5]张洪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