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打下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最终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英语综合交际能力。近些年来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大大地弥补了过去传统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不足,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小学阶段存在过分强调听说教学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导致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其读写能力较之听说能力比较薄弱。中学教师反映: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英语口语能力比以前大幅度提高,而书写的能力却相对滞后。

英语跟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无论在语法结构上,还是在表达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诵读课文,学生能增强英语语感。正确的英语语感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阅读文章,理解文意,还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写作。小学生善于模仿,通过诵读课文,一些优美的句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写作。记忆中的课文和句型也是学生写作时的依据。学生根据所记忆的课文和句型进行写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国式的表达习惯,摆脱母语的影响,才能会写出语法正确,句意通顺,结构严谨规范的英语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一句多译,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

2、本课题研究意义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英语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培养用英语这一重要载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素质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其中的“写”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重要能力。小学高年级阶段对于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来描述事物或事情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以此来检验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写的难度是最大的,所以在中、高年级教师就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英语作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写。不少学生写的是“中文式英语”,先想

好中国话怎么说,然后翻译成英文,满篇的英文单词,却是中文习惯,让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不明白,学生感到作文难,一是“库存不足”,即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二是“底气不足”,越怕写不好,就越不敢写,就越不会写。

要想帮助学生写好作文,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从简单的造句开始,从三、五句的小对话、小作文开始,鼓励他们敢开口,敢动笔,要写一句争取对一句,让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到语言运用的快乐。

二、理论假设

1、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通过对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用英语写的能力,为其进一步深造和继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语言学习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从简单的造句开始,从到三、五句的小对话,以至小作文开始,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以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为理论来源。

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认为,读写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

2、以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指导。

加涅在他的学习理论中采用层级分析法,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结果以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提出了学习过程“八阶段”、学习结果“五种类”和教学过程“八阶段”理论。学习过程八阶段是指:动机;注意和选择性知觉;预习;编码;寻找和恢复;概括和学习的迁移;反应的生成;反馈。学习过程五种类是指: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课堂教学八阶段是指: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这些划分,揭示了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以卡洛的语言信息加工模式为理论依据。

卡洛模式中感觉记忆、工作记忆、永久记忆以及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表现了人类认知功能的普遍特征:外来信息以原始的和未加工的形态暂存于感觉记忆;同时永久记忆或人脑知识网络中的相关内容被激活和被调出来辨认外来信息;被辨认的和与认知活动有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当新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时,一部分信息消失,一部分信息和永久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组合。对外来信息的辨认、加工和获取需动用人脑中原有的信息,同时也受到认知活动的目的、计划、策略等因素的监控和影响。

三、实验变量

(一)自变量

自变量是对小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即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由学生主体参与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

(二)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在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三)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即“控制变量”,是指自变量之外的其它影响实验效果的变量,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情绪、学生的学习动机、习惯和教育实验中的环境及教学条件等影响实验效果的变量,这些因素都必须受到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中,要求按规定课时开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方法、知识,从而不加重学生负担,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三、研究目标

1.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2.  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3.  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

4.  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5.  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短文;

本课题通过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让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使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注意方法的综合性、实用性、灵活性、包容性,注意研究实验与推广应用并重,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具体是: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总结经验法。

五、研究阶段

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1月

制定实验计划和方案。

第二阶段:2007年1月到2008年7月

1、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掌握情况。

2、思教者本人的教学方法。

3、开展实验研究课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4、进行阶段性总结。

5、调整实验方案。

第三阶段:2008年7月到2009年7月

1、对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实验过程总结。撰写课题实验报

告、论文。

2、梳理课题研究方法。

3、作好实验的统计和分析,总结,修改实验中的理性探索经验,申报鉴定验收。

第四阶段:2010年 7 月

1、收集研究资料。

2、成果鉴定工作,课题结题。

七、课题的组织管理

(一)健全组织机构

1、理论指导组

为保证研究的开展沿着科学的方向进行,本课题邀请教研室熊社昕老师、小语会理事陈白怡等有关专家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对课题的论证、实施和成果总结进行理论指导和课题宣传。

2、实施组:

课题组顾问: 陈慧(校长) 周国强(书记)

陈芳(教导主任) 文青(教导主任)

课题组成员:易蓉  黄梦娟  吴洁

(二)加强课题管理

1、课题组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研人员学习和研讨等方式,在课题组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通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课题研究落在实处,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广。

2、建立、完善、执行学习研讨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

(1)为保证本课题按计划正常地开展,使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进行研讨、交流(至少每月一次)。

(2)课题主研人员每周做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

岳麓区溁湾路小学课题组

2007年1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