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管理中提高执行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在学校管理中提高执行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执行力”本来不是中国常用的词,中国人习惯叫“贯彻”。执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我们可以理解为:执行力就是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具有的计划、指挥、跟进、协调能力,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切都在管理者的掌控之中,就是“管到每个人每天的每一件事”。知道每个人在干什么,干的如何,需要哪些帮助……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就是实施,实行某项计划、命令的能力。学校管理的执行力的研究就是探究在学校组织管理中提高师生“高效率的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的方法、策略,总结在学校教育中开发最佳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提高领导管理行为及学校管理效能。
二、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执行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面部署,是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指导方针。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组织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就企业来讲,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就学校而言,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发展力。如何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应当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影响学校领导班子执行力的相关要素是研究提高其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美国哈佛商学院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员参与管理、注重过程管理、持续改进。”这些都是学校可以借鉴的地方。学校追求开放、民主、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当这种办学追求与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原则整合起来后,无疑能够推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科学的、理性的制度框架。新时期条件下教育执行力的程度,依赖于执行与被执行双方对于教育执行力的认识程度,一个切实有序的执行过程,势必充分渗透着情感张力和情感亲和力,有效是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结构和秩序的必要管理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没有执行力,任何的优秀的战略与精彩的策划都是镜花水月!
一所学校只有校长一人具有执行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批执行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教职工都应具有执行理念。这种理念又必须体现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集体的心理相容上,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强化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其现实意义就在于:
1、能够规范整个团队,从而达到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的最终目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工作,通过推进班子、教师、学生的同步协调发展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围绕学校核心竞争力打造执行力。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外力型驱动向内涵驱动转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紧紧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本学校的实际相联系。
4、走出外力型驱动的怪圈。分数高,并不代表你有持续优势。持续竞争的优势是学习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导向的,以学校文化场为核心的内涵型驱动是学校发展的本质要求。
5、建构以物质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为内容的学校文化场。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探索在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团队执行力,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
1、提高执行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
2、探究学校领导层面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及方法。
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究提高执行力促进教师发展的因素。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过程
1、先期研究阶段(2006年1月——2006年6月):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1、搜集有关教育情报资料,学习国内同级学校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课题实验的支撑性理论;2、根据确定的目的、内容,对课题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深入理解,聘请专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课题的基本意向和操作思路,认真调整研究方案,做好前期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
2、实验初期阶段(2006年7月——2007年2月):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1、进行本课题的前测,在分析研究后写出学校管理现状的前测报告,探究教师对执行力的认同度,并开展实验;2、确立实施各子课题;3、对学校领导层面进行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及方法的培训;3、从工作技能到工作心态,从沟通技巧到人际交往艺术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彻底的培训,以切实提高执行效果。
3、实验中期阶段(2007年3月——2009年3月):此阶段的工作重点:1、细化实施实验措施,通过多项工作布置,调查教师执行力情况,深入调查、收集有关实验资料,使课题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2、探究提高执行力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究提高教师执行力促进教师发展的因素;3、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消极因素如何转化的策略进行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4、进行中期论证,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或论文。
4、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1、课题组成员在整理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后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2、总结出提高执行力促进教师发展因素,在基本完成各项试验工作的基础上,找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全面总结,使“教育管理执行力”的研究课题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3、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课题的开展及时调整。
2、文献研究法:从学科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调查研究法:调查现今学校管理方面的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开展研究,从细节方面提高整个学校执行力标准。
4、个案研究:选取在研究管理中转变较大的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找出规律性内容,予以推广。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在学校管理中不少学校的出现了“管理黑洞”:有了很好的决策,却未能产生理想的绩效:策略大致相似,但学校的竞争力总是低人一筹。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执行力低下。那么,消除学校管理黑洞、打造学校超强竞争力的利器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强大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近年来工商界比较热门的话题,对执行力的困惑、关注和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但在教育界,却很少有人研究在教育组织管理中如何提高执行力。
主要原因在于体制制的不同。工商管理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急切的寻找企业管理的最佳方法。由于教育管理的独特性和教育体制的束缚,教育管理者则很难自主的进行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使许多教育管理者不敢在教育中大胆的进行“执行力”的研究。因为“执行力”,趋于硬性管理,是符合古典教育学派的“制度化的教育管理。我们所研究的“执行力”独特之处在运用“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及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主要探索“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如何在刚性的管理中体现柔性的服务。” 执行力的构成要素涉及领导体系的内部结构、员工的组织形态、学校的运转机制等。执行力的核心作用在于实现学校的战略性、长远性目标,不同的层次需要不同的执行力。
六、预期研究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段成果 |
阶段性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
2008.6 |
叶 斌 |
课题组成员讲座 |
音像资料 |
2008.6 |
张雅东 | |
最终成果 |
课题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09.4 |
曹 璟 |
学校执行力管理(论文)汇编 |
论文集 |
2009.4 |
张艳萍 | |
学校校本管理手册 |
管理书籍 |
2009.4 |
杨维珊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的参与人员为学校中层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其中,杨维珊、叶斌两位副校长“十五”期间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其他课题组核心成员均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研究课题均已结题。
(二)前期准备工作:
自2005年元月,我校就开始致力于关注工作细节,加强学校管理执行力度的探讨,借助企业执行力管理的成功经验,尝试寻求一种切合学校的,行之有效的执行力管理方式。“十五”期间,我校已经初步形成“try一下”的教育管理思想,下一步将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选择课题观念新,运用研究方法科学,有相关理论为依据。
2、作为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省实验小学,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将会得到创造学会、矿业大学、师范大学教授等专家的指导。
3、课题负责人为校长,有副校长、教科室、教导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等学校管理人员参与。
4、我校从98年起,就积极关注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我们通过 “try一下”教育思想,鼓励教师不断尝试,不断超越自我,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个体。“try一下”教育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彰显。我们还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细化为20字管理方略“理性的思路,人文的管理,柔性的服务,和谐的激励”。有此基础,该课题的研究一定会在我校得到更加深入和广泛开展
5、有实验经费,足够开展相关研究活动及研究所需经费。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发展信息技术,提高实验学校管理水平的…
- 下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