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发展有效管理与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骨干教师发展有效管理与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
课 题 负 责 人 : 樊建州 强苏鸿
课题组成员: 张丽娜 刘梅玲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提出了:“重点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当前教师队伍中最活跃和具有生机的力量,是21世纪基础教育振兴的中流砥柱,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培养、考核和管理。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骨干教师必须作为专业人员来培养和发展。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智慧。
我校成立于1996年,近几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师短缺现象日渐突出,学校引进大批新教师,教龄不满四年青年教师31名,占全校教工总数的近29.5%。对青年教师而言,他们虽知识贮备丰富,但教学经验欠缺,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多数人头脑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新课程改革虽有认识,然而对新教法明显不适应。要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成为教育战线的行家里手,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问题显而易见,学校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校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骨干教师一名,省级教育教学专家一名,省级骨干教师六名、市骨干教师二十余名,他们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乐于奉献,如果能调动这些名优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师专业化建设方面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必将使青年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实践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目前,尽管培养教师的途径很多,但大多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针对性不强。在我们探寻如何高质有效培养教师新模式的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的科研课题,学校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认为该课题能有效地解决我校目前所面临的困惑,必将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和理论支持。因此,学校认为,静等不如参与,在参与研究过程中,学校不仅可以直接从中获益,还可以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步伐,学校决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领导下,进行该子课题的研究。
二、实验假设:
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及其管理,探索出一条培养教育教学专家的新路子、新方法,使这些骨干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起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为创设一流学校提供师资保证。
三、实验理论根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骨干教师是当前教师队伍中最活跃和具有生机的力量,是21世纪基础教育振兴的中流砥柱,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培养、考核和管理。而且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骨干教师必须作为专业人员来培养和发展。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智慧。
四、实验变量
(一)自变量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群体,让他们通过经验总结 , 行动研究,反思实践活动,不断带动其他教师,起到辐射作用,开展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为我校广大骨干教师展示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中创造的新做法、好经验及优秀研究成果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
(二)因变量: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方面造诣较深、相对年轻在教书育人上起榜样作用的教育教学专家,使其中一部分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成就显著、在教育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在市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教育带头人;培养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小学教育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一流学校提供师资保证。
五、实验目标
在构建"健康·文明·和谐·进步的学习共同体"的主导思想指引下,积极推进骨干教师群体建设活动,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健康文明、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爱心亲和的骨干教师团队;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骨干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分阶段设计;同时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打造“外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同时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方面造诣较深、相对年轻在教书育人上起榜样作用的教育教学专家。
六、实验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本子课题的特点,我们将主要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研究:
(1)经验总结法
总结名优骨干教师优秀的实践经验,统一管理,建立骨干教师档案,建立骨干教师评价方案。
(2)行动研究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以行为跟进的方式深入实际。千锤百炼才成钢,让骨干教师挑重担,在不断实践中得到锻炼。采用“推出去”的方法,让骨干教师上好各类公开课、示范课,外出交流等,在骨干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校本促进、教师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分析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促进效果。
(3)反思实践法
自我探索与专业引领相结合。骨干教师经过反思,分析,再通过各种学习、研究、交流方式进行反思,发挥引领功能,提高培训质量。
(4、)建立骨干教师博客交流及论坛交流,为我校广大骨干教师展示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中创造的新做法、好经验及优秀研究成果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为教师间研究、交流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组织环境;为骨干教师对本身的教学艺术、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升华提供机会,为每一位教师有一个接受新思想、收集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提供平台。
七、研究的意义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而骨干教师是这个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这是历史赋予骨干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骨干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骨干师资队伍。培训对于一个骨干教师的成长具有推动、促进与导向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只是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而工作中,面对知识不断地更新,就必须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充电,不断地参加培训,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骨干教师都认为参加培训、学习使他们自己获取了认识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帮助他们实现了自身素质由量到质的变化。骨干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的过程,又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所以,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骨干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对教学实践与教育科学研究是否高度重视,是否促进其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着骨干教师的成长。因为,教学实践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教师理解教育的基础。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必须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发展过程来要求教师、培养教师、锻炼教师,才能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八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1月-2008年7月)
筹备阶段:1、学习研究课题内容,收集资料。制定有关管理制度。
2、各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根据学校发展以及个人发展需求制订出个人学习、实践、研究的分期计划。
3、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负责人和参加者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时间保证,课题组人员分工、资料设备,单位领导态度及经费的保证。
4、召开骨干教师培养过程管理工作大会。
5、启动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全员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2008年8月-2010年7月)
实施阶段
1、建立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养考核档案。
2、组织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进行“专业发展”报告会。
3、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到手拉手学校支教。
4、聘请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对骨干教师进行分类集中培训。
5、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分科分类分段的教改研讨、赛课、专题报告会等活动。
第三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总结阶段
1、整理有关管理制度、考核方案。
2、进行论文汇编。
3、完成结题报告。
4、优质课光盘。
5、教师博客交流。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