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题 :“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作者:李忠 |
|
浦东新区2007年教育内涵发展项目
“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总 结 报 告
一、项目研究背景
开展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国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第一大阶段,应以能够提升学校管理民主化,推动教职工、社区人士、学生和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为重中之重。
浦东新区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的切入口和重点是“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同时兼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其他方面的研究。“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课题是浦东新区各实验区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实践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浦东新区现有学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建立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为宗旨,以社区参与家校合作为突破口,促进学校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对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和评价的机制及有关条件进行理论、实践和政策研究,有关研究于07年8月结束。自07年9月起,浦东新区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的重点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转向现代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以及学校文化制度的实践研究。
二、项目研究目标
1、探索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以后,学校如何通过社区、家庭参与管理使自身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直接向社区居民负责的办学主体。
2、对社区、家庭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进行实践研究。
3、对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的目标、动力、内容、途径与保障条件等进行实践研究,为社区、家庭与学校互动机制的构建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
4、对现代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以及学校文化制度的设计、实验与推广进行实践研究。
三、项目研究内容
“社区”指街道办事处辖区、居民委员会辖区等地理区域以及在该区域生活的社会人群的总和;“家庭”是以血缘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一种社会群体;“学校”属于一种次级群体,即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一种社会群体。在本课题研究中,学校(中小学)、社区、家庭均是广义“社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评估”是社区、家庭、学校之间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即三类社会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本项目研究主要从基层试点学校(单位)和区域管理两个层面展开。首先抓好基层试点学校(单位)的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区级层面的研究。
(一) 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内容
2004年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学校(单位)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调整并深化了研究内容。
1、 第一批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内容
(1) 进才中学:社区、家庭参与学校共同开发教育资源(课程、德育与社会服务等)的实践研究;建立开放式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2) 洋泾中学:“社区听证”制度建立及其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3) 罗山中学:社区、家庭参与学校办学目标决策的可行性及其途径的实践研究;
(4) 华林中学:社区、家庭参与学校管理需求的调查研究;
(5) 东方双语阶梯学校:社区、家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功能研究;
(6) 福山外国语小学:社区、家庭参与学校管理过程监督的机构设置及其运作方式研究;
(7) 香楠小学:学校家长委员会产生方式及其功能开发研究;
(8) 三林中心小学:学校在学习型社区、家庭创建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9) 新区成人教育办公室:社区教育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功能开发及其运作方式研究;
(10)进才中学:建立开放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11)平和学校: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管理体制的实践研究;
(12)崂山西路小学: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13)新区督导室: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教育督导机制研究。
目前,第一批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量的阶段成果,部分阶段成果已收录在浦东新区现代学校制度丛书《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评估的实践研究论文选集》中。
2005年新组织的第二批试点学校在学习继承第一批试点学校实践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确立了研究内容并实施研究。
2、 第二批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内容
(1) 高桥西校:建立开放性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2) 建平实验学校:“家长参政”途径和功能的开发;
(3) 育民中学:中学民主办学的研究;
(4) 泾南中学:形成社区、家庭、学校教育合力,提升学生诚信素质;
(5) 杨园中心小学:学校社区互动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农村小学教师指导家长进行法制教育的研究;
(6) 高南小学: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教育空间;
(7) 洋泾-菊园学校: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8) 沪东中学:社区、家庭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
(9) 三林中学:依托社区开发学校教育服务产品的实践和研究;
(10)建平中学:民主办学研究;
(11)花木中心小学:教育的社会化与生活化的研究;
(12)洋泾南校:组织初中学生开展社团实践活动的研究;
(13)洋泾实验小学: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推进素质教育;
(14)建平世纪中学: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
(15)绿川学校:家庭教育新视点——家长学校进社区;
(16)华林小学:“学校、家庭、社区”互动教育场的构建;
(17)观澜小学: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及运用的研究;
(18)唐镇中学:唐镇中学现代学校制度管理的探索;
(19)文建中学:开发整合教育资源的研究;
(20)凌桥中心小学:农村小学建立现代少先队社区活动制度研究;
(21)黄楼中学:良好校外环境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22)新陆中学:学校社区互动,促进教育与社区的共同发展;
(23)六师二附小:学校推进学习型家庭策略研究;
(24)御桥小学:建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家校社区互动、开放的管理模式。
目前,第二批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量的阶段成果,其中部分成果收录在浦东新区现代学校制度丛书《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评估的实践研究论文选集》中。
3、 第三批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内容
(1)育民中学:中学民主办学的研究;
(2)进才中学:建立开放式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研究;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3)上师大附属高桥实验学校:民主管理 为学生发展服务——现代学校发展模式的探索;
(4)洋泾中学南校:教师成长档案袋建设的实践研究;
(5)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现代学校制度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6)浦东中学:浦东中学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7)高南小学:创设温馨校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8)合庆中学: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
(9)东港小学:挖掘乡土资源建设学校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10)唐镇中学: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
(11)沪东中学:普通中学构建和谐教育环境的研究;
(12)杨思中学:以“尊重”为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13)上南中学:构建城市发展背景下现代学校育人环境的探索性研究;
(14)建平中学:学校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
目前,第三批试点学校已制定了子课题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实践研究。
(二) 区级层面的研究内容
在第一、二批基层试点学校(单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研究的目标,对基层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炼,分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评估的目标、动力机制、基本内容、运行策略、保障条件”等专题进行总结,最后撰写项目研究总报告。
在第三批基层试点学校(单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研究的目标,对基层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炼,对现代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以及学校文化制度的设计、实验与推广进行区级层面的总结。
四、项目实施情况
(一)组织第三批试点实验学校(单位)
第三批试点实验学校(单位)有洋泾中学、杨思中学、上南中学、育民中学、雪野中学、沪东中学、建平实验学校、华林中学、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华师大二附中、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进才中学、合庆中学、三林中学、沪新中学、云台小学、东港小学、观澜小学、杨园中心小学、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三林中心小学、御桥小学、六师二附小、高南小学、凌兆小学共25所中小学校。
各试点实验学校(单位)都围绕“现代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以及学校文化制度的实践研究”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重点。
(二)组织子课题交流会、研讨会
在各试点实验学校(单位)开展研究的基础上,2007年总课题组于浦东新区教科室举行了两次试点学校(单位)子课题研究研讨会。洋泾中学、杨思中学、上南中学、育民中学、雪野中学、沪东中学、建平实验学校、华林中学、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华师大二附中、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进才中学、合庆中学、三林中学、沪新中学、云台小学、东港小学、观澜小学、杨园中心小学、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三林中心小学、御桥小学、六师二附小、高南小学、凌兆小学等第三批试点学校(单位)介绍了各自课题的研究情况,交流了研究经验,提出了研究中的问题,并共同研讨了对策。浦东新区总课题组负责人、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忠在交流会上就课题研究推进的重点提出了要求,并对各子课题实施与管理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
(三)组织试点学校(单位)课题负责人参加有关培训和会议
1.组织试点学校(单位)课题负责人参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期间科研教改实验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和“‘十一•五’期间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验研究” 开题会。
2.组织试点学校(单位)课题负责人参加“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验研究”子课题“现代中小学、幼儿园文化建设实验研究”课题开题会暨第一届学术论坛
3.组织试点学校(单位)课题负责人参加“第四届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会”
(四)撰写《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
自2007年3月起,总课题组根据项目研究的目标,在对基层试点学校(单位)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炼、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专著《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该书分成理论篇与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由一篇研究总报告及八篇研究分报告组成,分别对“社区、家庭在中小学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评估的目标、内容、途径、动力机制、运行策略、评价方法、制度保障、实践绩效”进行专题总结。实践篇精选了实验学校(单位)的优秀论文44篇,制度77篇。
(五)编辑“学校文化制度建设”课题情报资料
共收集文章40篇,其中理论研究文章23篇;实践研究文章17篇。
五、项目研究主要经验
“现代学校制度”内涵丰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涉及到校内校外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采取切合浦东新区实际情况的正确策略。回顾一年多“现代教育制度研究”的实践,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
1.整体设计,重点突破
浦东新区在着手研究“现代教育制度”之初,就考虑了“现代教育制度研究”的各个方面,从整体设计了课题研究,又从浦东新区的客观存在的具体教育环境出发,于是选择了“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现代教育制度”的突破口,这样既不面面俱到,突出了重点,又可以逐步拓展研究范围,完成整个课题研究。
2.点面结合,同步推进
浦东新区研究“现代教育制度”采取了“点面结合,同步推进”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13个试点学校(单位)之中,洋泾中学、平和学校、进才中学等是研究的重点学校,相对于这几所学校来讲,其他的试点学校(单位)则是面,点面结合,同步推进。二是相对于整个浦东新区众多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的学校而言,13个试点学校(单位)则是点,各有自己的子项目,点上的研究与浦东新区众多的学校面上的研究同时进行,同步推进。
3.积累经验,逐步拓展
浦东新区研究“现代教育制度”采取了“积累经验,逐步拓展”的策略,一是先选择13个学校(单位)进行试点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中创造和积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经验,以后又确立了24所中小学作为第二批“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学校,今后还会有第三批试点学校(单位)。二是在研究“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积累经验,再逐步拓展研究的范围,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的其他方面。
六、项目研究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1.抓住第三批试点学校(单位),深入进行研究
浦东新区第三批试点学校(单位)共有25个学校(单位),将组织这些学校(单位)深入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争取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抓住有新意的“亮点”,进行重点研究
进才中学的“建立开放式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研究”、“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洋泾中学南校的“教师成长档案袋建设的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现代学校制度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研究”、建平中学的“学校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东港小学的“挖掘乡土资源建设学校文化的实践与研究”等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新意,因此决定进行重点研究,力争取得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深入了解第三批试点学校的子课题研究,继续从中发现“亮点”,进行重点研究。
3.召开项目研究成果展示会
组织部分试点学校(建平中学、进才中学)进行专题报告会,在平和学校、洋泾中学分别召开项目研究成果展示会。
4.加强子项目研究的交流
拟进行7次子项目研究的交流活动,每次活动分别在一个试点学校进行,既对这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又进行各子项目的交流。
5.组织力量,进行项目总结
(1)“现代学校制度研究”项目组对各试点学校的实践经验总结进行理性的思考,梳理、提炼出现代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以及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的规律。
(2)在项目研究论文集和制度集的基础上,编辑《浦东新区现代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论文集》、《浦东新区现代中小学发展性评价制度建设论文集》以及《浦东新区现代中小学文化制度建设论文集》。
七、项目研究成果
1. 浦东新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报资料
(1)《〈学校文化制度建设〉课题情报资料》;
2.浦东新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专著
(1)《浦东新区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践研究》
八、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本项目经费预算如下:
1.部分培训项目研究人员费用 2万元
2.专家咨询费 2万元
3.情报资料、论文编辑、印刷费 2万元
4.成果展示活动(大型的2次) 2万元
本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详见督导室帐户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方案
- 下一篇:“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实…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