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施探究型课程的过程管理研究

小学实施探究型课程的过程管理研究

 

摘要:小学实施探究型课程,是在一期课改中活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型课程的实施,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关于小学实施探究型课程的过程管理研究主要有五方面内容:明确课程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步骤;构建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制定课程学习的评价体系;理顺课程管理的主要职能;提高课程实施者的指导水平。

关键词:探究型课程;过程管理

[size=+0]探究型课程的实施,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年多来,我们在市、区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对小学实施探究型课程的过程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即:明确目标步骤 —— 构建教学模式 —— 制定评价体系 —— 理顺管理职能 —— 提高指导水平。现将具体内容简述于下。

一、明确课程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步骤

(一)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把课程目标定位于“四会”上,着眼点在于通过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能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专题进行观察、推理、分析,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和体验,以及与他人合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或实验、操作等,初步懂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开始对问题的探究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制定的具体分年级目标如下:

     

低年级

中、高年级

会观察

1.     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对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行观察;

2.     对事物的观察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1.     能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自觉主动、多方面地观察事物;

2.     能在对事物的观察中找到探究的乐趣。

会提问

 

1.     有提问的习惯;

2.     能围绕探究的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

1.     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敢于提出问题;

2.     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善于发表独立见解。

会实践

 

1.     在教师指导下,能与他人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2.     能针对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或实验、操作等。

1.     经教师指导,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设计探究实践方案;

2.     能围绕问题或专题开展调查、收集信息等。

会发展

 

1.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按要求解答问题;

2.     能在实践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     能围绕问题或专题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

2.     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设想。

 

(二)主要内容

探究型课程的内容是广域性的。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在以下五个领域开展了探究性学习,即学科领域、活动领域、生活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领域。学习过程中,全班可以围绕一个课题分小组进行探究,也可以在同一主题下,各小组从不同的角度选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如根据“绿化与环保”这一主题,学生提出这样一些小课题:关于绿化与身体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关于绿化对气候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关于绿化与水土保持关系的实验研究等。

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的探究网站——神秘岛(www.smd.pte.sh.cn),在“课题指南”这一栏目中,列出了大家曾经探究过的200多个课题,为教师和学生选择探究内容提供了帮助。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19992000),先在三至五年级部分班级进行探究实践的试点,每周1课时;通过实践,组织起一支有志于探索的师资队伍,从中发现并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案例。

第二阶段(20002001),在三至五年级设置探究型课程,每周1课时。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调整并完善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及时总结,整理出一系列较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阶段(2001年到现在),在一至五年级全面设置探究型课程,每周1课时。在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完成“小学实施探究型课程的行动研究”,并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逐步推广到拓展型课程、基础型课程的学科领域和教育活动领域,努力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整体氛围和有效机制。

二、构建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型课程的实施载体主要是课题。而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文献研究,也可以是实践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也可以是实验研究;可以是求证式研究,也可以是思辨式研究等。

根据探究型课程的这一特性,我们以“引导——探究——发展”作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

 

此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侧重于让学生“独立钻研”“合作探究”“充分发展”。因此,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由于“引导——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为基础的,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不同课题的特点,对实施这个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做到有差异、有层次地进行。具体列表如下: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低年级以游戏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兴趣,逐步培养合作精神;中年级以主题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创新意识,逐步培养求异思维、探究能力等;高年级以课题活动为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切都将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来完成。

三、制定课程学习的评价体系

(一)对课程课题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我们主要采用档案袋评价方法。所谓档案袋评价是指有意收集记录学生在某一领域、某一时期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材料,以学生现实表现来判断学生在该领域中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发展水平的一种评价方法。

1.建立档案袋

为了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探究型课程中的学习水平,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运用的学习方法,完整、及时地记录学生在亲身参与探究型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体验,以及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见解与创新,我们设计并印制了用于探究型课程学习的档案袋。以下是档案袋封面的文字内容:

 

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探究型课程学习档案袋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年级班级     

档案目录

材料一:学生探究课题方案

材料二: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表格

          (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表,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统计图表等)

材料三:学生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

          (如:资料摘录卡片,上网下载材料等)

材料四:课题组活动的情况记录

材料五:课题探究报告或其他成果

材料六:个人体会,随感,小结,体验,反思等

材料七:学生自评和他评的学习评价单

材料八:

材料九:

材料十:

2.设计档案袋评价单

针对档案袋所列的资料目录,我们又设计了一份档案袋评价单,在每一个探究项目完成之后,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以下就是档案袋评价单:

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档案袋评价单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班级

评价要求

 

 

A

B

C

A

B

C

材料一

细致周密  可以操作

材料二

设计合理  记录完整

 

 

材料三

资料丰富  来源广泛

材料四

自主活动  记录详细

材料五

报告规范  具有新意

材料六

人人小结  都有收获

其他材料

教师点评

总体评价

 

 

1.    等第ABC,即优、良、合格;无材料不评;

2.    对补充的其他材料,可根据材料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3.    教师点评要求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评价;

4.    总体评价结论,可用“优、良、合格、需努力”认定。

3.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体会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即对评价对象进行质的分析与评估,是真实性、过程性的评价。它最适合于开展探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

运用档案袋评价,可以发挥“资料目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运用档案袋评价,还可以发挥激励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运用档案袋评价,还可以促进学生动机水平的提高和能力发展。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成果展示形式,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发展经历。

不同学生或组,在档案袋中可以放入不同的材料,它既反映了评价的差异性,更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实施档案袋评价,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对探究型课程的管理。

(二)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根据探究型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力求对参与课程学习的每一个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1.评价标准

小学生探究型课程学习评价表

指标

序号

标准

评价等第

定性评价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学习态度

1

有明确的探究课题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2

有丰富的资料积累

3

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4

有坚强的探究意志

合作精神

5

能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

6

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7

能服从分工并完成任务

8

能热心帮助别人进行研究

探究能力

9

有观察和思考能力

10

有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11

有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12

有方案设计和成果表达能力

说明

1.     定量评价等第设优、良、合格、需努力四等。

2.     定性评价指对主要问题或突出问题或某些特长写出描述性评语。

2.评价办法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自评。由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记录,自行评出各项指标的达成度,并写出定性的描述性评语。自评是评价的基础,它有利于被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所以自评具有自我诊断以实现自我调节的作用。

互评。互评范围一般在课题小组内进行。根据评价标准,学生对组内每个成员进行客观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全程性评价。在评价中要求学生以鼓励为主,肯定成绩,提出改进意见。互评具有客观诊断和对自评认定的作用。

教师评。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平时所了解的各种记录情况,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评具有校正自评与互评的作用。

四、理顺课程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管理流程

1.校长决策。制定课程计划,指导探究活动,控制探究进程,考察探究质量,组织教师队伍,策划重大活动等。

2.课程领导小组组织运转。定期组织研讨和小结活动,对年级组和任课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并适时组织校内外研讨活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作与交流,定期向校长反馈。

3.年级组负责实施。以年级组为主负责制定本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计划,及时开发设计探究项目并组织实施。任课教师目前以班主任为主,以后也考虑由其他科任教师担当;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一般由一位教师承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实行专题指导教师制,由几位教师共同承担,分专题、分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教师考核

1.职责要求

所有任课教师要学习领会二期课改精神,了解课程特点,把握指导要求,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承担探究课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制定计划,引导激励,组织教学,考核评价,汇总成果。

不直接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求做到:结合学科,参与指导,协调配合,提供意见,总结经验。

2.工作量认定

课堂教学和课题指导活动的教师工作量,均按课时数予以认定。

课堂教学的工作量,按课表上所排课时的11计算;参与课题指导的工作量,则按实际指导的课题数和时间进行折算。

课题指导的工作量,每学期结束前由教师自报,年级组和学校根据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审核认定。

3.考核评价

年级组、学校负责对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工作进行两级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活动指导、教学资料、经验成果等。

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为: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一学期至少指导全班学生开展四项课题研究,每项课题均有较完整的原始资料;其他教师一学期至少参与两项课题或两个小组的指导。

4.奖励办法

设立“课改奖”,对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嘉奖。

对积极实施探究型课程、能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和成果的教师,给予一次性的单项奖励。

对参与探究型课程教学和指导的教师,学期考核综合评分时给予加分奖励。

五、提高课程实施者的指导水平

在小学开设探究型课程,虽有一期课改中活动课程打下的基础,但它毕竟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因此,除了在课程教学和管理上要加强研究外,我们还着力引导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思想理念等软件建设上与之相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保证小学探究型课程实施尤为重要的一环。

(一)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1.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导向。探究型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2.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为根本。在开展探究型课程活动中,要求教师运用材料中的显性的或隐性的育人因素,采取多种策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3.以主体性发展为主线。在开展探究型课程活动中,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独立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性地发展。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

4.以培养“三个学力”为中心。学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学生借助学校的课程活动所获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和具有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开展探究型课程活动中,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5.以多种激励为杠杆。在开展探究型课程活动中,要求教师运用各种外部诱因,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向强化刺激,满足学生正当的心理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等,使学生把活动要求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内化为个体行为。

(二)优化学生的探究环境

1.优化人际环境。这里所说的人际环境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人际环境。师生关系的有些因素,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在优化师生关系中,我们要求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要有民主精神。

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要创设宽松气氛。

2.优化思维环境。教师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异想天开,使学生感到有自主感。只有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才能不断迸发出创造性火花。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注意做到“五让”。

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让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

让学生勇于进行探究的尝试。

让学生探究问题永不满足。

让学生遇事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

1.教师要有探究意识。要学生探究,教师首先要有探究意识,要有积极改造客观事物现状的思想和欲望。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四点。

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探究型课程”要无限热爱。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具有大胆探索精神。

教师在探索过程中,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持力。

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自信心。

2.教师要有探究能力。教师的探究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解决教学问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我们要求教师具备:

善于反省的元认知能力。

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

分析、升华的总结能力。

3.教师要学会科研方法。探究型课程教师的研究水平,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由于探究型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模拟科研方法实施的,对于未能很好地搞过科研的教师来说,也许会感到很不适应,这就需要通过培训来学习科研的基本方法,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效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