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策略研究》方案

《城郊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目前在不少农村和城市学校“留守学生”已占到了相当比例,成为了班集体中一个较有影响的群体。而他们因缺少亲情的滋养和家庭的呵护而产生许多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吃、住、学、玩”上,若不采取对策,会影响学生的成人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会使学生留候与教育问题日益严重。

新市一中是一所地处京山县城乡结合部的寄宿制初中,生源一部分来自城市区,一部分来自农村,呈散、远、僻的特点,特别是城山、汤堰,莲山、洪泉、白谷洞等村,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其生源更是远、散、少。近年来,我校在各级大力支持下,改造了住宿楼,新建了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在城区和城郊四所初中中,寄宿条件是最好的。本校现有学生1200多人,寄宿生485人,留守学生132人,(其中七年级46人,八年级46人,九年级40人)。为了让寄宿制留守学生“吃的舒心,住得暖心,学得开心,玩得顺心”,优化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加规范学校办学的管理,提高学校办学的凝聚力,找到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学校决定以提高留守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寄宿制管理为着眼点,试图从知识塑造、活动发展、环境陶冶,制度管理、检查督促等找到突破口,提出“城郊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策略研究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成功的城郊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模式,打造成郊寄宿制学校育人品牌,使学校成为留守学生的爱巢、成长的摇篮。

本课题的研究,将对在我校寄宿生活的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状况。探索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进行积极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留守学生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学生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奠定良好的人生发展基础。留守学生是未成年人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他们也是外出务工人员最牵挂的人群。留守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做好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教育工作是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课题支撑性理论

1、十七大及两会精神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

2、科学发展观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研究制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认真总结现有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形成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留守学生: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农村或城市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寄居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并由他们照顾抚养的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

2、城郊学校寄宿制:即根据城郊学校学生家庭的实际现状,在学生离开父母、全天候独立学习和生活于学校的情况下,由学校承担起对寄宿生在校期间的食宿、教学、教育、发展和安全责任的办学模式。

3、管理策略:针对留守学生在寄宿期间,生活、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所采取的能改变其不良行为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措施。

因此,本课题可界定为:以寄宿为平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培养和管理,努力促进留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提高、艺术视野的拓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研究的现状: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关注较多还谈不上正式研究,特别对留守学生寄宿制的专项研究较少,目前尚少此类的教育专著。

2、国内研究的现状: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的出现,是随本世纪初布局调整的实施而产生的,部分寄宿制学校大多在安全管理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对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策略的专项研究比较少。

3、研究的价值:(1)通过对寄宿留守学生精神抚慰、心理疏导和性格完美的研究,摸索出对缺乏亲情的留守学生教育的最佳途径;(2)针对寄宿生集体生活的实际,探索出对寄宿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最佳切入点。(3)针对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的实际,研究针对性地开展特长培训的方法,总结出挖掘寄宿生潜能、展示寄宿生特长的经验和做法,为学校打造品牌提供人才资源;(4)研究寄宿生在独立生活的环境中,如何对他们进行生存训练,让他们掌握生存技能,最终学会生存。(5)从营养学的角度,研究寄宿制留守学生的饮食要求,提炼出寄宿制学生科学饮食的基本要点。(6)通过本课题的综合研究,寻找出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针对留守寄宿生恋家、恋父母的心理,研究出对留守寄宿生教育的最佳途径,让留守学生把学校当作自己快乐成长的乐园。

   2)、充分利用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的实际,以趣为主,开展差异教育,让每一个寄宿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可持续发展。

   3)、总结出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县形成范例。  

2、研究内容

1)心理纠偏策略:分析研究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生活内容、方式及其特点。重点探讨如何纠正留守寄宿生偏激、狭隘、孤僻和任性等心理偏差,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特长培养策略:开展农村学校寄宿制学生潜能挖掘与特长展示的研究,重点探讨如何关注个性、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展示特长、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寄宿留守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科学生活策略:注重寄宿生伙食与体质的研究,重点防止病从口入、食物中毒,科学合理安排饮食和体育锻炼,最终实现寄宿生学会生活,形成科学生活的习惯。

4)环境建设、管理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努力提高校园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5)制度管理策略:重点研究如何健全寄宿管理制度,从时间和空间上严堵管理漏洞。

6)不良习惯矫正教育策略:以农村学校留守学生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及教育的个案研究。

7)生存教育策略。

8)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9)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0)网络环境下亲情沟通策略。

11)家校沟通策略。

3、研究的重点: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留守学生寄宿制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即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2月至20107月)

? 收集学习文献资料,进行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 参照分析其它地区管理经验及学校实际,确立寄宿制管理的宗旨,同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寄宿生的现状。

? 聘用符合条件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确立研究目的,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讨论课题界定,制定一系列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20108月至20117月)

? 各寄宿制班级和课题组研究成员全面按研究计划投入研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 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成员进行研究交流活动,通过建立“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的机制实施研究过程,促进课题研究成员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 定期和不定期派出课题研究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兄弟单位有关寄宿制管理经验或者请有关专家授课,以督促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 统计和分析相关数字和现象,对寄宿学生或班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考查、测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成果。

3、总结阶段(20118月至201112月)

? 组织课题研究成员撰写《新市一中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管理工作报告》、《新市一中学校留守学生寄宿管理研究检测报告》、《新市一中学校留守学生管理研究报告》。

? 撰写论文,课题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撰写论文。

? 整合研究成果,撰写综合研究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七、研究方法及原则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教育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探索留守儿童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使课题研究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各地区、各校有关寄宿制管理办学经验,在收集、鉴别、整理过程中作出判断和取舍,集众家之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教育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考查寄宿学生个体和群体生活、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出现的个别化和趋向化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对寄宿学生管理方法,不断改进教师和学校教育管理行为。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以及有关人员对自已的管理教育过程加以不断主观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规律的形成理论,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校本原则;4、全体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安全原则。

八、课题保障机制

1、顾问小组: 涂学昌  龚怀忠      罗来成       易治荣   

2、领导小组:

组长:谭从军(校长)

副组长:李亨振  (分管安全、寄宿管理副校长)

        许旭明  (分管教育教学工作副校长)李泽伦(后勤副校长)

成员:雷振兴(教科室主任)贾孔平(教科副主任)徐文超(政教分管学生公寓副主任)

职责:把握研究方向,进行研究,组织协调关系。

3、研究小组:

组长:许旭明(副校长)

副组长:雷振兴(教科室主任)贾孔平(教科副主任)徐文超(政教副主任)

成员:年级组长、全体班主任、各学科教师

职责:督促研究人员工作的落实,撰写各类报告。

4、课题研究小组相关人员分工:

谭从军:完善课题申报工作;全面负责该课题的指导、协调及保障工作。

李亨振:主研,负责留守寄宿生的管理,负责对班级“留守寄宿生”档案的监管;负责参与撰写方案设计、结题报告等。负责对班级关爱“留守寄宿生”主题活动的组织、监管;

许旭明:主研, 负责对我校“留守寄宿生”进行摸底统计;负责撰写《农村学校“留守寄宿生”教育管理策略》等。

贾孔平:主研,负责 “留守寄宿生” 心理信箱的管理;负责“留守寄宿生”心理咨询;负责收集学生、家长对课题研究效果的评价;负责课题方案的实施;负责教师研究个案、论文的布置、评估及收集分类整理等。

雷振兴:主研,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负责课题申请?评审书的撰写;负责课题立项申请表的填写;负责课题理论的指导,负责分析、整理资料;负责成果提炼、总结;负责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等。

徐文超:主研,负责 “留守寄宿生”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对“留守寄宿生”进行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知识辅导;负责撰写《城郊学校“留守寄宿生”思想教育的策略》等。

年级组长、全体班主任:在了解“留守寄宿生”的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负责本年级或本班“留守学生”的建档、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学生进行谈心、教育、撰写相关的研究个案及经验论文等。

各学科教师:在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与“留守学生”结对子, 进行交心谈心;撰写研究个案及经验论文等。

5、管理制度:1)申报准入制;2)无为退出制;3)晋级优先制。

6、经费预算及管理:

预算                     5000

经费来源1、学校自筹  2、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支持

九、研究成果表达方式

1、寄宿制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2、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

3、综合结题报告。

4、教师科研论文以及成功的案例。

5、参与研究教师课件。

6、寄宿学生生活照片、获奖作品及证书等资料。

京山县新市一中

附:新市一中课题组负责人:谭从军(校长)

课题组成员:许旭明      李亨振  李泽伦  雷振兴     贾孔平  徐文超  杨小梅 陈红专 孙春花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