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工作室课题“幼儿园数学操作学具的制作和研究”方案设计
幼教工作室课题“幼儿园数学操作学具的制作和研究”方案设计
文章来源:名师工作室
幼儿园数学操作学具的制作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学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知识。但目前幼儿园提供给幼儿的数学操作学具存在很多不足:
(一)操作材料贫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工具,是教育目标显性的、可见的实施媒介。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贫乏、单调、式样陈旧的操作材料,普遍地重复出现。
(二)比较重视区域活动中数学学具的准备,而忽视集体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不利于数学教育的系统化。
目前,我们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材料要么没有,要么就是简陋的。幼儿对于这些材料毫无兴趣,也不想去操作。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数学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幼儿没有经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的自然也就不好,甚至是没有掌握。这样不利于数学教育的系统化。
(三)数学学具的投放要注意可操作性以及恰当性。
幼儿园老师目前都是年轻的偏多,在实践上缺乏经验,所以在投放数学操作学具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准备的学具只能让幼儿观察,而无法动手,失去了操作的实际价值。有的时候,因投放的学具干扰因素太多,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二、研究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提倡:以“做”出发点,在“做”的过程中去学,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在“做”的过程中去求进步。这就强调了我们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应以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要教育方法,把抽象的数理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可操作性的知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和感知数学,真正理解数学。而做好操作活动,操作材料的准备就必不可少。
我们将利用2年的时间进行,整理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数学操作学具,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自主学习。
目标
1、根据小中大班的数学目标及内容,探讨收集整理生活中常见的适合全体幼儿的数学操作材料。
2、通过巧妙构思,设计新颖,便于集体活动中适合幼儿操作的数学操作材料。
3、探讨数学学具的最佳使用方法和操作材料的巧妙投放、使用。
三、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收集文献资料法。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时间为2008年10月-2009年1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
2、课题的开题论证。
3、收集各年龄段生活中常见的操作学具并整理出适合操作的范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为2009年3月-2010年1月)
1、继续收集资料,设计各年龄段的数学操作学具。
2、理论学习。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具运用到教学中的研究。
4、运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形成阶段性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时间为2010年3月-2010年6月)
1、在研究课中,对展示的学具进行教学评价,整理生活中常见的,适合各年龄组的数学学具。
2、整理数学学具。
3、在回顾、归纳、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五、成果以及展现形式
1、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适合小中大班的数学操作学具。
2、将教师组织数学活动制作成录像课。
3、将巧妙构思、设计新颖的,适合小中大班幼儿发展的数学学具办成展览会。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