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幼儿园课题改革出现了一波“反学科化”的趋势。课程的生成和整合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学科化课程所存在的脱离幼儿生活,割裂幼儿学习整体性问题,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那还是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应加以整合,同时在内容和方法上更加生活化。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落实,幼儿园数学教育也正在向“生活化教学”、“应用性数学”发展。在数学教育内容以数学学科结构为基点向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点的转换中,在数学教育科式以集体活动向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的转变中,在注重让儿童动手操作向提倡为儿童创设学习情境和背景的观念变化中,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是“情境学习”、“社会互动”等理念和方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杜威曾说:“教育应该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儿生活的本体。我们的教师们在翻阅建构或参考书时,时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主题活动能不能融入数学教育?怎样体现数学教育?在教育中,如何跨出学科的束缚,促使数学回归生活?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探讨,我们提出了“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研究”。

二、课题实施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观察法、谈活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由园领导、园科研成员(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且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方案,从实践中形成思路,回到实践中检验并形成经验。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提出方案(20069月—20071月)准备阶段

1、组织全体教师分组讨论,总结数学教学活动经验,发现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2、以理论培训与经验交流相结合,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3、研究组集体讨论,提了课程目标选择制定内容,形成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072月—20097月)

1、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处理资料。

2、做好日常性评价及每学期进行一次终待性评价。

3、每学期召开两次研究组讨论会,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做好撰写论文、阶段总结、教育个案等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099月—2009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整理、归纳有关资料,汇编课程研究专著。

3、做好结题准备。

三、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活动方案,教育案例分析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