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资源应用在农村幼儿园数学领域中课题的研究课题申报

本土资源应用在农村幼儿园数学领域中课题的研究课题申报

请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总课题组

 

以下材料为参考资料,无关课题申报:

把本土资源应用在农村幼儿园数学领域中课题的研究方案

一、     课题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小学化教学的倾向,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思想方法,过分重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却使数学自成体系,而忽视了数学与儿童关系的建立,结果造成数学教育的内容笼杂、单调且重复性强。致使幼儿获得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僵化的。幼儿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学会死记硬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畏惧与厌烦。因此,探索新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近年来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研究的氛围日趋浓厚。目前城市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而广大农村地区受管理体制、经济、师资水平等条件的制约,教科研工作很难真正开展。如何发掘农村的乡土资源,推进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办园质量呢?我园处于农村,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田野中,和花草为伍,与虫鸟嬉戏,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更容易激发他们去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农村的乡土资源唾手可得、取之不尽,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将乡土材料巧投于数学教育活动中使幼儿园的活动更具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我园为此做了乡土材料在农村幼儿园数学领域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二、课题界定

1、本课题界定为农村园本教研 2、乡土材料 指处于农村地区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鱼鸟虫石、花草树木等本地特有的资源中有教育和利用价值的一些乡土材料。 3、区角活动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教界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对幼儿集体活动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幼儿在主动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形象的、直观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三、研究目标

两大总目标: (一)开发利用乡土材料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该课题研究促进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具体三维目标: (一)幼儿方面 1、让幼儿了解家乡资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 3、培养幼儿动脑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方面 1、使教师能主动探索和收集乡土材料,并能进行挖掘、利用和研究其教育价值。 2、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 (三)家长方面 使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科研,加强家园互动,增进家园感情。

四、 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幼儿共六个教学点

五、 研究的方法 (一) 观察法 教师通过直接的观察,搜集日常生活或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或资料,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确定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等。如:幼儿在自由摆放图形时,观察幼儿的摆放规律、动作、表情、语言、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确定教育措施,为课题开展积累第一手感性材料,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起点。 (二) 调查法 为切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与幼儿的数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就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自行设计了包括幼儿数、量、形、时间、空间等方面内容的“幼儿数学教学情况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逐步形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研究方案。在每学期末,采用情景调查与试卷调查的方法,检验科研成效。 (三) 行动研究法 是教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某个具体问题时,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根据课题目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施行方案→评价问题解决的情况→再次发现问题……循环反复,直至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如:在中班的课题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幼儿的操作摆弄,而忽视了幼儿之间的交流、思考和教师的适时指导,使操作过程成为了一种无目的的行为。课题组通过反复的研究、讨论,从而提出了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的角色迁移的新理念。 (四) 质的研究法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物的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项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对数学能力超常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儿进行重点的、内在的、长期的研究,形成特殊幼儿的研究策略。

六、 课题的实施步骤与人员分工

(一)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时间为 2010 9 月-10 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 2、理论学习,收集资料。 3、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时间为 2010 11 月-2011 2 月) 1、课题的开题论证。 2、制定逻辑-数学智能测查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研究前测,并对测查 数据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3、进行课程的实施研究。 4、运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形成阶段性总结,撰写阶段性研 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时间为 2011 3 月-9 月) 1、运用逻辑-数学智能测查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研究后测。 2、对测试获得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对实施过程中的教育现象进行 描述、分析、解释和总结,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3 回顾、归纳、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二)人员分工 李燕:负责课题的设计、指导、实施,撰写研究报告。 王艺橙:负责课题的指导、协调、实施。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 让教师变被动教研为主动研究 我们以新《纲要》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实行同伴互动:以六个村园为一个单位,以年级组为载体,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园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此制订年段教研活动计划,并开展研究。对创造性地开展区角活动的,我们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 并组织老师交流经验。 “研讨——学习——再研讨——再学习”的模式中,形成了一个比、学、赶、超的研究氛围,不断培养和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2、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课程的参与者。 传统观念中,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家长开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是我园的重要观念之一。新生家长会、家长联谊会、家长意见反馈、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形式,使家园互动的密度增强,两者形成合力,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使家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做到活动的参与者,有效促进家园同步教育,我们在实施园本课程教育前发出通知,内容为:本周主题目标,本主题家长可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与参与,家长工作安排张贴在班级家长园地内。对积极参与的家长我们给予大力表扬和宣传,鼓励其余家长向他们学习,营造良好的家园配合氛围,我们在家长参与落实中主要分以下三步:第一做好家长参与活动的前期准备。第二指导家长参与活动。第三家园共育同步进行。家长与幼儿接触中按照课题标准及内容实施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坚持性。

八、参考文献

1、许卓娅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月第 3、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一版 4、吕静、周谷平主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J,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月第一版 5 《幼儿教育》教师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教育报刊社,2005 9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