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石头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洛川县石头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洛川县石头镇中心幼儿园 雷巧红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决定了生活是他们主要学习的对象与途径。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尤其是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数学认知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等。怎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幼儿掌握并在生活中运用,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探索引导幼儿学习的方法,促进幼儿主动去学,变“教过”、“教会”到幼儿在生活化活动中感知和发现数学,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而生活化的数学教育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又能促进幼儿的思维从直观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我们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尝试并寻找出幼儿数学学习与幼儿生活的连结点,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景化”、“生活化”模式是幼儿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儿童自发的、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社会功利目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的需求,最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情境教学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鼓励孩子“观察”“操作”“发现”, 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情景中,并通过合作交流,自动操作数学材料,主动探索,让孩子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促使孩子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与获得数学经验。有效地提高幼儿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幼儿素质教育改革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在全园幼儿数学活动中进行了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发展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特别是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课题研究价值:

生活时时处处是教育,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如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创新,就能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幼儿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如果认识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高新科技产品;对幼儿进行有关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针对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对幼儿有影响的事物,逐渐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全方位的幼儿教育生活化体系,就能让每个幼儿在各方面得到陶冶、锻炼、提高,与现实生活合拍,与未来社会吻合,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挑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支撑性理论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提倡“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张雪门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点,认为“生活就是教育”,重视幼儿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当前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如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都主张重视儿童从生活中学习。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也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2、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由自我建构的,“教”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与发展,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如何帮助幼儿自我建构。对于数概念的获得,皮亚杰指出,“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对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小的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儿童的真正生活情景应是儿童重新发明算术的背景。日常生活情景中儿童所遇到的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儿童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这就是说,日常生活情景为儿童建构数概念提供了机会,当儿童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

3、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

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旨在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容易。他强调数学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儿童应从现实经验中抽象出概念和结构,儿童就按一种固定的自然过程进行学习,即先进行游戏或实验,获得经验,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上升为概念和结构,这便是顿悟和理解,最后利用重组起来的概念、结构进行练习应用。

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如果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水平,仅仅归结为符合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教学不是引导发展,而是追随发展。他指出:“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即适当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区域。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儿童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儿童努力追求的积极性,因此是最有吸引力的。

三、课题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幼儿园教学活动要基于幼儿的直接经验,联系幼儿自身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以生活为目标,源于生活,又提高生活的质量。

2、课题的界定:

生活化:“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本课题将“生活化”界定为将幼儿从固定在幼儿园内的教学中解放出来,给幼儿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让幼儿在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交流中产生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探索周围世界。

教学活动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以让幼儿学习生活为内容,强调选择生活;以利用生活为途径,强调通过生活;以为了生活为目标,强调适应生活。

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实践研究:将3-6岁幼儿在幼儿园实施的各领域教学活动融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本课题以生活化的思路,去界定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并且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让幼儿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珍惜生活、创造生活,让幼儿的生活亮丽起来,让每一个个体生命都精彩起来。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合理投放动态性的材料

1、投放动态性的材料

2、投放有美感的材料

3、投放多元化的材料

(二)数学教育情景化、生活化的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寓数学教学于情景化、活动化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使教学内容的选择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教学方法的运用能调动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情景中逐步领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大小、多少、相邻数高矮等)并通过分类、排序、比较、推理等智力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的发展。

六、课题实施的方法

(一)合理设置数学活动的情景

情景的设置要适合不同年龄班和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情景要有多功能,使每个幼儿能在不同水平上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活动;情景设置要便于幼儿从多种角度探索、实践,并不只让幼儿获得知识,更应探求如何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开发幼儿的智慧潜能。

1、设置动态性的情景

①、因材施教设置不同情景;

②、依据目标及时调整情景;

③、鼓励儿童参与设置情景;

④、依据儿童兴趣设置新的情景;

2、设置有美感的情景

3、设置多元化的情景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寻找幼儿生活中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题材。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内容。如在“排序”活动中,幼儿发现了有些老师、小朋友衣服上的颜色间隔;楼梯栏杆的排列等都是有规律的。又如在“生活中的数字“的活动中,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以及超市、表格、纸币、菜单等里面的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从幼儿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教学中,要创设与幼儿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情景。努力使数学教学更多的联系实际,更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促使幼儿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学期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再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然后设计出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内容。

(三)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环境

1、操作材料生活化。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我们做教师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秋天的树叶、各种各样的豆豆等)、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吸管、铅笔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自然测量等数学方面的学习。

2、问题语言情景化。

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问题情景是开展数学的主线。能否创设对大班幼儿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是幼儿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幼儿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3、主体互动生活化。

在活动中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帮助且又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在愉快的、自然情绪下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讨论等都是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而活动中的分组学习也更加舒适、自由,教师在活动中是幼儿的合作伙伴,给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一日生活数学化

1、幼儿园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活动室的灯笼、彩旗等按照大小、颜色等特征有规律地排列悬挂;盥洗室的毛巾按照学号的单双数分别排列;孩子整理玩具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2、家庭生活“数学化”。

孩子来自各个家庭,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但家庭中却蕴藏着大量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引导孩子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四)数学教育情景化的指导策略

1、以计算情景化教学活动取代计算课

2、以教师设计情景、准备材料取代备课

3、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刺激者、协调者取代传递者

4、以个体充分的时间取代集体限时的时间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2.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获得最新研究成果。

3.确定课题研究思路。

(二)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

1.明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为课题研究做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

2.选择、制定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游戏化活动的内容。

(1)数学资料库: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

(2)游戏汇编室:收集和创编幼儿喜爱的数学游戏活动。

(3)数学游戏指导坊:课题组教师收集有关数学活动游戏化指导方面的资料,做好阅读笔记并及时进行梳理,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宜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

3.收集在教学活动中各年龄段具有典型行为习惯特点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和侧重点。

4.年级组开展活动,形成探讨区域游戏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延伸与运用(各年级组长负责)。

5.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与随笔。

(三)总结阶段(2015年6月)

1.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案例研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2.将课题组自制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案例汇编成册。

3.完成结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为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作好充分准备。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自制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案例集锦。

3.教育随笔和论文集。

4.课题活动声像资料。

5.环境布置集

洛川县石头镇中心幼儿园

2015年1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