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大班诗歌仿编活动”
东台市幼儿园语言课题组 曹明蔷 徐慧聪
“幼儿园中大班诗歌仿编活动”是我园1995年9月在东台市教育科研“九五”规划中的立项课题,自1995年9月-1997年6月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第一周期的实验已基本结束,2000年6月被盐城市教委批准为盐城市级课题,在总结第一周期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园现有状况作了相应调整、扩大,研究和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园特色的课题方案,现将实验报告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语言丰富,《纲要》提出:“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如何将《纲要》精神切实落实教育教学实践中,帮助幼儿在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最大潜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学习超越文本,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呢?我们决定在中大班开展诗歌仿编活动,即幼儿在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结构的基础上,参照某一首诗歌的框架,调动幼儿个人经验进行扩展想象,编出自己的诗歌。其目的在于摒弃单向传授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为幼儿创设一系列活动环境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诗歌,让幼儿从诗歌的内在规律出发去感知把握诗歌,并在活动环境中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诗歌仿编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具有积极的挑战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是对上一轮成果进行验证性的研究。
教育活动观点是以皮亚杰的建构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即向幼儿提供符合他们发展的条件和需要,使之通过操作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
二、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㈠实验对象
研究的对象为本园中、大班幼儿,确定大三、中二为实验班,其它班级为对照班。
㈡研究内容
1、课题的主要内容强调针对性与合理性
⑴选择结构上有明显重复现象,内容具体、形象,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特点的诗歌。
⑵课题内容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一字、两字到一整句的仿编。
2、课题的主要内容应强调科学性与趣味性,来源于⑴江苏省编教材;⑵精选全国、浙江省编教材;⑶自编富有童趣,适宜于仿编的教材。
㈢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实验法:⑴调整语言活动中诗歌教学的内容;⑵设立语言活动区,为幼儿创设仿编诗歌的活动环境;⑶教师灵活运用集体、分组、个别指导等方法进行仿编活动。
2、调查法:⑴观察:分别在实验班、对照班随堂听课,观察记录;⑵调查:分别对两个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创编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进行抽样测查。
三、实验过程
㈠实验假设
通过四个层次的语言网络活动方法,能使幼儿充分地理解、把握诗歌的规律,进行诗歌仿编活动,并取得好的效果。
㈡实验被试
大三、中二班为实验班,其它班均为对照班,每班30人。
㈢实验变量
1、自变量──教学方法。分为四个层次的语言网络活动方法和一般的教学方法
2、因变量──幼儿对仿编诗歌的积极性及创编诗歌的能力。
㈣实验控制
1、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学习和测试的内容完全相同。
2、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按同一标准记分。
3、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测验。
㈤实验步骤
1、实验前测
前测中,幼儿仿编诗歌的基本步骤为:⑴教师示范朗诵诗歌;⑵幼儿逐句学习并朗诵诗歌;⑶纠正字音,分组朗诵诗歌;⑷集体朗诵诗歌;⑸学习仿编诗歌。
大中班在实验前以相同的标准把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抽样测查,结果如下:
表一 实验前大班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幼儿语言能力比较
内容 百分比 班级人数 |
词语丰富 |
知识面 |
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
扩展想象能力 |
仿编持能 |
实验班N1=30人 |
50% |
58% |
60% |
65% |
65% |
对照班N2=30人 |
48% |
58% |
61% |
65% |
66% |
表二 实验前中班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语言能力比较
内容 百分比 班级人数 |
词语丰富 |
知识面 |
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
扩展想象能力 |
仿编持能 |
实验班N1=30人 |
48% |
56% |
58% |
62% |
65% |
对照班N2=30人 |
49% |
58% |
58% |
60% |
67% |
由表一、表二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状况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中班实验前对照班某些方面还略高于实验班,实验前测为验证实验班实施教育措施后有无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参照。
2、拟定诗歌仿编的活动目标:
⑴理解诗歌内容及含义,把握诗歌结构;
⑵有表情地朗诵、体会诗歌的意境;
⑶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欣赏水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⑷在理解体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创编能力。
3、实验班具体教学方法
本课题以南
中大班经过这一轮的教育教学,再次抽样测查发现幼儿在语言发展及扩散想象等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具体情况见表三、表四。
表三 大班实验后测查情况表
内容 百分比 班级人数 |
词语丰富 |
知识面 |
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
扩展想象能力 |
仿编持能 |
实验班N1=30人 |
80% |
85% |
90% |
93% |
90% |
对照班N2=30人 |
70% |
75% |
68% |
75% |
66% |
表四 中班实验后测查情况表
内容 百分比 班级人数 |
词语丰富 |
知识面 |
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
扩展想象能力 |
仿编持能 |
实验班N1=30人 |
88% |
85% |
85% |
90% |
90% |
对照班N2=30人 |
60% |
75% |
62% |
65% |
70% |
4、活动效果与分析
整个实验过程,我们经过了若干个教学实践活动来完成。大班以诗歌《祖国》为仿编活动展开教学实验,中班以诗歌《秋天的颜色》为仿编活动展开教学实验,活动效果测查统计后由表三、表四可以明显地看出,经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验活动之后,中、大班的实验班在各方面都超出了对照班,尤其是在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扩展想象能力,以及仿编技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它充分验证了我们的实验过程是科学的、完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四、结论与体会
1、课题研究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年来,课题组全体教师在诗歌仿编研究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眼光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真正体现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自觉地将《规程》和《纲要》精神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教育科研中。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始终以幼儿为本,共同配合学习、探索发现,在活动中师生教学相长。
2、课题研究促进了幼儿语言发展。
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我们这次课题大多依据幼儿园语言网络活动的步骤进行的,它的精髓分四个层次。第一是学习作品;第二是理解体验作品;第三是迁移作品经验;第四是进行创造性想象创编。在前三个层次的活动中,帮助幼儿由浅入深地理解作品,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使之“言之有物”,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学习仿编促使幼儿经常联想、善于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课题研究既影响广泛,也提高了教师素质。
几年来,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把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锤炼科研技能,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勤恳治学,及时做好每个阶段的实验记录和课题总结。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切磋,打造出一节又一节成功的示范课。如徐慧聪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送教下乡,张琴、曹明蔷执教的《祖国》、《太阳》参加盐城市会教,张琴执教的《秋天的颜色》对盐城市开放,王小琴执教的《绿树叶》对全市乡镇园长开放。
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不仅掌握了一般的科研操作方法,还能够将教育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写出了大量的教育笔记和经验论文。如徐慧聪的活动设计及评析《雪地里的小画家》刊登在《学前教育》上,吴小青的活动设计《我愿……》刊登在《学前教育》上。
总之,中大班诗歌仿编是我园新老两代领导班子和教师组成的一个团结的集体,经过两轮的实践探索出来一整套具体研究方案,不仅在我市幼师同行中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也得到了盐城幼师同行的认可和赞赏,取得可喜的成效,参加过实验班已毕业入小学的孩子在语言活动中出色的表现,更加验证了我们的教育成果,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将研究成果继续进行下去,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在语言方面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